回覆列表
  • 1 # conan888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可能不單單是英國王室有德意志血統,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都有日耳曼德意志血統,往遠的說,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都是發源于波羅的海沿岸的低地日耳曼人。英語就是從低地德意志方言發展起來的,所以英語和德語的發音有很多相近的地方。而且歐洲皇室一千多年來互相聯姻,那血統早已混雜得分不清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往前百年都是親戚。

    你說的英國現王室是德華人,主要是兩次王位繼承事件。

    一、斯圖亞特王朝末代君主安妮女王過世後,安妮女王沒有子嗣(這種事情英國曆史上搞過好幾次),因為英王不能從天主教徒中選擇,所以就由她遠房親戚、德意志地區的漢若威選帝侯喬治一世繼承英國王位,斯圖亞特王朝結束,英國進入漢若威王朝。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王國國王兼任漢若威公國選帝侯,英華人終於在英法百年戰爭之後,靠這層聯姻關係重新在歐洲大陸上有了土地。這位德意志出生英王喬治一世很有特色,中年繼位,他不懂英語,只會母語和法語,和英國大臣溝通語言困難,也不願意離開德國,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漢若威,也極少參加英國內閣會議和貴族院會議,把管理國家事務的工作完全交給了內閣和第一財政大臣。就是從他開始,後來的英王基本不干預政事,也不參加內閣會議和貴族院會議,英國內閣責任制逐漸成熟。

    二、漢若威王朝末代君主維多利亞一世與其表哥、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阿爾伯特結婚,死後其王位由長子愛德華七世繼承,由於歐洲人家庭姓氏隨父姓,所以英國進入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和德國是敵對國,英王喬治五世為安撫國內情緒,和德華人做切割,就將皇族姓氏由“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德意志姓氏改為英格蘭姓氏“溫莎”。溫莎是英國王室的一處度假城堡的名字。但搞笑的是,一戰時期幾個冤家英王喬治五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有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親表兄弟,都是英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孫子。

    現任英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喬治五世孫女,伊麗莎白二世出世後,其王位將由男性子孫繼承,按歐洲人家庭姓氏隨父的傳統,這樣英國曆史又將進入一個新王朝,現任英國女王將成為薩克森—溫莎王朝末代君主。

  • 2 # 熊犇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華人捲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時,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勝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蘭德戰壕裡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最可怕的敵人。英華人體味到了戰爭的辛酸苦辣,厭倦戰爭以及強烈的挫敗感是那個時候許多英華人的普遍心態。為了發洩對德華人的畏懼和憎恨,人們歇斯底里地詛咒惡魔般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搗毀德華人的商店,拳打腳踢昔日備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人們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華人聯絡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1]。這還不夠解恨,反德的矛頭直指皇室。這時候,只是將德國王室旗幟從溫莎城堡的王室教堂裡摘下來,已經遠遠不能平息民眾的憤怒。於是有人建議,修改英王喬治五世身上的某些東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Saxe-Coburg)。人們認為這個姓氏和德華人有關係,懷疑英國君主同情德華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華人有什麼關係?這事說來話長。

    帝王世系

    安妮女王

    一個朝代是由幾代人延續下來的。為什麼1917年德國的尊嚴在英國受到了侮辱,這就需要知道德華人是怎麼進入英國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紀初的英國的安妮女王。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Stuarts)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James II)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出於後繼乏人的考慮和對家庭的忠誠,安妮女王最初傾向於遵從家族的意見,選擇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作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英國立法機關的成員們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華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很清楚,下一個君王的人選要麼是安妮女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要麼是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的漢諾威家族,他們是一個小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也是新教徒。這是令人較能接受的一家親戚。宗教做出了決定:英國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國君。於是立法機關的成員們將選票投給了安妮女王的這家德國親戚。根據1701年的繼承法,古老的斯圖亞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於1714年,而下一個君主來自德國的漢諾威家族(Hanoverians),即英王喬治一世(George I),漢諾威家族的第一個國王。宗教將英國推進了喬治王朝時代。

    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且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儘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華人且詹姆斯二世的兒孫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之後登基的是他的兒子喬治二世。喬治二世雖然在政治上十分無能,但卻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是英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親自帶兵征戰沙場的君王。

    喬治時代在位最長的是喬治三世。喬治三世是喬治二世的孫子,出生於英國,1760年即位,1820年去世,終年81歲。多次的精神錯亂為他的晚年籠罩上一層烏雲。這個病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四世。在喬治四世攝政和執政時期,英國在時裝、傢俱和建築方面成就顯著。

    威廉四世

    下一個登上王位的是喬治三世的另一個兒子威廉四世(William IV),他在位僅七年。威廉四世寬厚、善良,然而令人遺憾地常常犯錯誤。和其他君王比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人遺忘的君主,人們之所以還能記住他,只因為他是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的伯父。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第四個兒子的女兒,她將是威廉四世的繼承人。威廉四世從心裡討厭維多利亞那個盛氣凌人的母親。作為國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儘量活著,直到維多利亞度過18歲生日。到那時,維多利亞就可以不需要母親的攝政而獨自執政。威廉四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是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漢諾威王朝快要結束了,她的後裔登基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絡。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華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弟、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Pince Albert)結了婚。柯堡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完整姓氏為薩克森-柯堡-哥達)。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多年,英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強大和繁榮的象徵。“這個女人就是大不列顛帝國”。19世紀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產的母親,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時,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孫子、近80個重孫。兒孫們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專門有人為他們與外國王室牽線搭橋。於是女王的子子孫孫就成了德國、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國王或王后。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這張網上的一絲一縷都和女王相連。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的祖母。

    共2張

    Queen Victoria

    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嫁到德國皇室,後來成為德國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兒子即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統轄德軍與英國開戰。

    王朝誕生

    王朝背景

    溫莎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王子透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親王阿爾伯特結婚,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愛德華七世,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君主。

    啟用“溫莎”

    要不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姑表兄弟的德國皇帝,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英王喬治五世也不至於受到華人非議,也無需忍辱負重地更改祖傳姓氏。所幸的是,喬治五世還算是個明君。最初,他對這樣的流言蜚語感到吃驚和傷心,但他也承認歐洲各國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間有著複雜的聯姻關係,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親屬的一些頭銜聽起來確實不那麼“英國式”。於是喬治五世決定順應民意,結果在戰爭進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中,發表了一個正式而莊嚴的宣告:英國王室將以“溫莎”(Windsor)作為家庭的新姓氏,同時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國式”的頭銜。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遽聞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溫莎”歷史

    在英王喬治五世君臨王位的第八年,一個新命名的溫莎王朝就這樣誕生了,王家的傳統和風格就這麼變得“本國化”了。事後人們感到奇怪,像“溫莎”這樣一個具有民族性和本國化、且令大家都高興的名字,以前怎麼就沒被用過呢?

    1936年,英王愛德華八世退位,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喬治六世。但英王喬治膝下僅有兩位公主,令英國王室再次面臨改朝換代。但英王喬治的長女,即日後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婚姻為事情帶來轉機。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其三表哥希臘王子菲利浦結婚。而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並按照他舅父蒙巴頓公爵將姓氏改為蒙巴頓。婚禮後蒙巴頓公爵提出英國王朝將來改名為蒙巴頓王朝的要求。這個要求被伊麗莎白的祖母,瑪麗王太后否決。她更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爵士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為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會其後於1952年4月透過決議。1960年,王太后去世後,女王釋出一道樞密院御令,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此舉令溫莎王朝得以延續。當然,這個決定是暫時的,女王的繼任人可以隨時會同樞密院釋出御令,推翻這個決定。

  • 3 # 今古言堂

    關於溫莎王朝的君主,是德華人的後代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需要將英國的歷史再往前翻兩個王朝才解釋得清楚,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好好說說英華人的王室是如何成為德華人的後代的。

    我們知道一開始英國王室都是純種的英華人,直到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末期,開始出現問題。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安妮女王由於沒有子嗣,英國國會就開始考慮王朝繼承人的問題。

    但是安妮是為新教徒,而他的斯圖亞特親戚們都是天主教徒,這對新教已經成為國教的英國而言是萬萬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們將繼承人的人選落到了德國北部的漢諾威家族。

    由於在當時德國基本處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名頭很大的帝國其實就是幾百個大大小小邦國所組成的鬆散政體而已,歐洲各個王室其實在這裡都有著自己的私有領地,漢諾威就是英國的一塊私有地。

    作為英國王室的私有地,王室自然安排自己的血親來統治漢諾威這塊土地,為了更好的統治漢諾威,必然選擇與當地貴族進行聯姻,這就使得漢諾威家族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德國血脈。

    最終因為安妮女王無後,斯圖亞特王朝遠親,同時信仰著新教的漢諾威家族就此建立了英國喬治王朝,開啟了英國王室的德國血脈。

    當然有這一絲德國血脈還是不夠的,不知是不是英國王室天生的女王情節。喬治王朝經過幾代人之後又傳到了維多利亞女王,這又使得英國王室再次面臨更迭的局面。

    無獨有偶的,這位維多利亞女王選擇了來自德國柯堡家族她的表弟阿爾伯特結為了夫妻,並將柯堡這個姓氏帶進了英國王室。這就使得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之後,她的兒子愛德華七世成為了英國薩克森-柯堡-哥達王朝的第一任君主。

    講到這裡,大家就覺得很奇怪。怎麼還沒出現溫莎王朝?

    其實,“溫莎”王朝就是“薩克森-柯堡-哥達”王朝。

    原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喬治五世繼位成為英國國王。但是此時的英國與德國正處於戰爭狀態,民眾對於這個與德國皇室存在表親關係,並且採用德國姓氏的英國王室十分不滿。為了消弭民眾的不滿,喬治五世將王室名稱修改為具有英國本土特色的“溫莎”,自此溫莎王朝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 4 # hording

    多謝@悟空小秘書 邀請,雖然溫莎王室具有德華人血統,但是這並不是說溫莎王室是德華人的後裔。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就在於歐洲的王室之間相互通婚,導致的結果就是歐洲各國王室的血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很難說這些王室的人從血統上到底是哪華人。而英國溫莎王室,之所以很多人說是德華人的後裔,原因就在於溫莎王室的先人,是來自於德意志漢諾威。

    漢諾威選帝侯後裔之所以能夠入主英國,這與英國光榮革命有關。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爆發後,時任國王的詹姆士二世被趕出了英國,他的大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英國國會為了防止可能會再出現天主教徒成為英國國王,因此在1701年通過了《王位繼承法》,禁止天主教徒繼任英國王位,並剝奪了詹姆士二世的兒子的繼承權。而由於瑪麗和威廉沒有子女,所以當他們去世後,詹姆士二世的二女兒安妮繼任王位,即安妮女王。而安妮女王同樣沒有後裔,所以安妮女王去世後,英國議會根據《王位繼承法》,挑選了當時德意志地區漢諾威選帝侯領的喬治出任英國國王,是為英國國王喬治一世,英國漢諾威王朝開始了。而喬治之所以有繼承權,原因就在於他的外祖母是詹姆士二世的爺爺,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第一任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而伊麗莎白公主嫁給了德意志地區的萊茵-巴拉丁選帝侯腓特烈五世,而他們的女兒索菲亞嫁給了漢諾威選帝侯(正式名稱是布倫瑞克-呂納堡選帝侯)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而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和索菲亞的兒子就是喬治一世。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說英國漢諾威王室,是來自於德意志地區的。而且,漢諾威王朝的歷任國王,也一直身兼漢諾威選帝侯的身份。

    光榮革命後繼位的瑪麗與威廉

    英國國王與漢諾威選帝侯的分開,是與維多利亞女王聯絡在一起的。維多利亞女王繼任終結了英國國王身兼漢諾威選帝侯的歷史,維多利亞女王成了第一位純粹的英國國王。而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邦也在1867年被終結(德國的統一)。而英國漢諾威王朝也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也隨之總結。之所以漢諾威王朝會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終結,原因就在於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是出自德國巴伐利亞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家族,是公爵的次子。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她的兒子愛德華繼位,即愛德華七世。由於愛德華七世的父親出身德國巴伐利亞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家族,所以王室改稱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當然,如果考慮到阿爾伯特親王的出身,那麼也可以說英國王室與德意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與他們的九個子女

    事實上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只有兩位國王,之所以會如此就在於二十世紀初開始英德關係惡化,而英國王室姓氏中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姓是一個德國姓氏,再加上英國王室的德意志血統,所以1917年,時任英國國王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第二任君主喬治五世,宣佈放棄家族名字中的“薩克森-科堡-哥達”,而改用英國化的“溫莎”作為姓氏,這也就是溫莎王朝的開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溫莎王室的確是具有德意志血統,但這並不能說,溫莎王室就是德華人的後代。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世系圖

    事實上,漢諾威王朝的第一任君主喬治一世本身就具有斯圖亞特王朝的血統,而且歐洲各國王室、貴族之間相互通婚,很難說這些王室、貴族的血統具體如何。而且,歐洲各國對於民族的區分,並沒有那麼嚴格。事實上,今天的英國王位的順位繼承人,有英華人、德華人、法華人、比利時人、荷蘭人、俄華人等等,這在歐洲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代英國溫莎王室

  • 5 # 我沒忘記home

    歐洲上層貴族在經過多年且複雜的政治聯姻之後,基本上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最著名的就是一戰期間打生打死的德皇威廉二世、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英王喬治五世互為表兄弟。因此一個王室貴族很有可能成為其他多個國家的王位繼承人,而來自德意志地區的貴族擔任英國國王要從“光榮革命”說起。

    斯圖亞特王朝的終結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信仰天主教的國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信仰新教的瑪麗長公主與其丈夫威廉三世及二世登基為英國國王。1689年,英國議會透過的《權利法案》明確規定: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而且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1701年,英國議會又透過《王位繼承法》,安妮(瑪麗長公主與安妮都是被廢黜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被確立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威廉三世及二世的王位繼承人。這部法律還再次確認:如果安妮以及威廉三世及二世在未來沒有任何合法(婚生)子嗣,那麼在排除掉所有天主教徒的王位繼承權之後,英國王位將由來自德意志的信仰新教的漢諾威家族(英王詹姆斯六世及一世的外孫女,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以及她的後代)繼承。。

    1710年以後,議會託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魯克勳爵多次與安妮的弟弟、信仰天主教的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斯圖亞特聯絡,試圖讓詹姆斯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詹姆斯的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漢諾威選帝侯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即喬治一世)繼承大不列顛以及愛爾蘭王位。自此,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結束,漢諾威王朝正式開始。

    附圖,安妮女王

    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是德意志不倫瑞克王朝的一個分支,又稱不倫瑞克王朝漢諾威分支。漢諾威王朝和不倫瑞克王朝的前身都是韋爾夫王朝,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薩克森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公爵亨利,亨利的幼子威廉為呂訥堡公爵。不倫瑞克王朝的呂訥堡分支在經過多年發展後,於1692年成為漢諾威選侯國,自此以後改稱為漢諾威分支。漢諾威王朝於1692年-1866年統治德意志漢諾威地區以及在1714年-1901年統治英國。

    光榮革命後,英國議會透過《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使英國王位繼承序列的前50名王室成員失去了繼承權,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於1714年成為國王。1901年,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其長子愛德華繼位,由於愛德華冠父姓(全名阿爾伯特·愛德華),所以英國王位傳給了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附圖,維多利亞女王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與溫莎王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時(1831年至今)、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亞(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1840年與表弟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的阿爾伯特王夫結婚,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後,其子英王愛德華七世成為第一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英國君主。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的反德情緒高漲,但英國王室卻有著源自德國的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為安撫民心,表明與有親戚關係的德國君主血戰到底的決心,遂於1917年7月17日頒佈樞密院御令,宣佈王室不再使用德國姓氏,改以皇家城堡溫莎堡的名字“溫莎”為王室之姓,溫莎王朝正式開始。

    附圖,“明智的切割“,喬治五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改易所有和德國有關係的姓氏以及頭銜。

    王室成員的法律姓氏可以改變,但血緣上的姓氏卻無法改變,因此溫莎王朝可以看作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延續。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喬治五世的父系後代,所以她的姓氏仍然是薩克森—科堡-哥達,故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實際上才是最後一位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君主。

    所以得出結論:自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以後,英國王室的君主均有德意志血統

  • 6 # 子屠龍

    德華人登上英華人的王位,絕對是“天上掉餡餅”,當時的英國並不缺乏王室血統的繼承人。但是,英國境內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讓德意志的漢諾威公國撿到大便宜。

    漢諾威王室要繼承的英國王朝叫“斯圖亞特王朝”,這個王朝的開創者是詹姆士一世,1603年由都鐸王朝最後1位君主“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認登基。

    斯圖亞特王朝閃亮登場,在英國上演諸多亂世劇本,有克倫威爾推翻王室、有查理二世被送上斷頭臺、有詹姆斯二世復辟……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逼得詹姆斯二世退位,其女瑪麗二世、女婿威廉三世共治英國,政局才穩定下來。

    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他的妻妹安妮繼承王位,人稱“安妮女王”。為給斯圖亞特王朝續命,安妮女王一生17次懷孕,也是夠拼。但是很遺憾,她的孩子大部分是死胎或者活下來也都陽壽不長。

    1714年,安妮女王走完一生,成為斯圖亞特王朝王朝最後的君主。英國議會選擇與王室血緣最近的漢諾威公國小王子,跨海請他來繼承英國王位,被稱為“喬治一世”,漢諾威王朝就此宣告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斯圖亞特王朝的血脈並未斷絕,因為安妮女王還有1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詹姆士·愛德華·斯圖亞特。後者也被稱為“詹姆士三世”,因為他信奉天主教而被自動失去英國王位繼承資格,不過他得到法國路易十六的力挺。

    詹姆斯三世及其後代沒少下功夫要顛覆,但外來的漢諾威家族一直統治著英國,斯圖亞特家族徹底失去英國王位。

    一戰爆發後,英國、德國成為交戰國,帶有德意志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有些尷尬。1917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宣佈王室改姓,由“漢諾威”改為“溫莎”,從此開始溫莎王朝的統治。“溫莎”的姓氏來源於溫莎城堡,它是英國最古老的城堡之一,有著900多年的歷史。

    今天的溫莎王朝依然受到英國民眾的愛戴,英國《衛報》曾做過民調,人們如何看待“如果沒有了王室,英國是不是會變得更好?”結果顯示,7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種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料分析師與資料探勘工程師,分別有什麼從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