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之前在《你的努力,少了一點聰明》這篇文章裡我說過,讀書不等於學習,很多人對這個說法有爭論,今天展開聊一下。

    首先擺明觀點:

    學習,是一種超脫於形式之上的自驅力。

    什麼意思呢?

    決定你是不是在學習的,並不是你的外在行為,而是你的內在意願。你願不願意學習,願不願意主動去挖掘、理解和思考。

    這和你用什麼方式去學習是沒有關係的。

    自驅力強的人,就算打遊戲都可以學習。

    學什麼呢?學人家設計遊戲的思路,玩著玩著就會想“如果我是這個遊戲的設計者,我希望透過這個遊戲讓玩家獲得什麼體驗?”

    比如玩解謎遊戲時,他就會想,假如我來設計這個謎題,我會怎麼佈置線索從而讓玩家既能感受到挑戰,又不會破口大罵遊戲設計者是個傻逼。

    再比如打王者榮耀時,他也會想,這新英雄的技能怎麼這麼水啊?是不是這個技能要和別人打配合的,否則設計出來不是很雞肋嗎?

    這都叫揣測意圖,從表面現象深挖背後的源頭本質。這就是一種學習。

    家裡擺一堆書,有幾本是認真看完吸收了精華的?還是說大多數都只是草草翻了幾頁就擺在書架上吃灰?

    千萬要記住,學習不是形式,別把形式上的努力誤認為是學習。

    真正的學習都是自願的,主動的。首先你一定要對這個東西有興趣,而不是別人逼著你學。

    強扭的瓜不甜,強讀的書沒用。你一個喜歡吃肉的人我硬塞給你胡蘿蔔還告訴你胡蘿蔔維生素多,你會怎麼想?

    其次,不要被學習的形式捆住。

    我們接受了那麼多年的應試教育,很容易把讀書和學習劃等號。但實際上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而已。不然,為什麼很多讀書時不如你的同學畢業後都混得比你好?

    因為人家不適合在學校學習,適合在社會上去學習。比考試比做題不如你,但是比為人處世察言觀色這種書本上不會教的東西,他的天賦就顯示出來了。

    再比如說工作。大多數人的工作能力並不是看書看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磨出來的。

    你如果不是做高精尖的研究或者搞理論的,讀那麼多書還不如多把專案搞砸幾次。相信我,後者能讓你的記憶更深刻,學習更勤奮。

    還有很多人喜歡看商界大佬的人物傳記,但說實話,這東西對你的實際幫助很有限。

    你只有到了人家那個位置,再去看這些內容才會有切身的感悟。如果你是一個剛工作兩三年的人,天天捧著傑克韋爾奇的《贏》你根本贏不了,還不如多去看看PPT教程來得實在。

    第三,要隨時帶著懷疑辯證的思維去對待所學的東西。

    書本上的知識,不能盡信,也不能不信。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資源條件,技術發展等思考這些觀點產出的時代大背景。

    有些東西上下五千年都不會變,比如人性。有些東西過一兩年就翻天覆地,比如科技。

    摘出那些對你有用的,契合時代發展的,去掉那些過時的,不符合當下趨勢的,這叫帶著腦子在讀書。書上寫什麼都直接抄過來用的,斷章取義東拼西湊的,這不是蠢就是壞。

    會學習的人,不見得只用看書,他做什麼都可以學習;不會學習的人,只知道看書,並且越看越死,越看越笨。

    讀書並不是無用,而是你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書本並不是唯一選擇。

    最後說3個建議,幫助大家更有效地去學習:

    1.檢視一下自己的學習,究竟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如果是被迫的,你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是讓自己喜歡上它。你可以先去找你討厭它的原因,是因為太難了?還是因為你沒興趣?

    然後根據具體原因,各個擊破。

    如果是太難了,那麼可以把學習週期拉長,分階段把難度等級切的更細碎,然後一步步來。

    比如不要一上來就學那個困難的,而是把困難的切割成特別簡單的,比較簡單的和稍微有難度的,循序漸進,讓自己每一次學習都能獲得成就感再穩步前進。

    如果是沒興趣,那能不能先培養一點興趣再去學?

    比如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練鋼琴,因為彈的都是難聽要死的練習曲。後來老師給我彈了一首肖邦圓舞曲,並告訴我好好練幾年我也能彈出來。我立馬腰不酸了腿不痛了手也靈活了。

    以上都是讓自己喜歡上學習的方法。

    可你如果無論如何都喜歡不上,那麼還有第二個方法,叫直接放棄。少了自願自主的大前提,那就別浪費時間了。

    2. 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學過的東西總結一遍

    把書看一遍不叫學習,把書關上然後自己能將書裡的精華說出來才叫學到位了。

    100頁的書關上以後能記住一頁就不錯了,能說出三頁紙的東西來就是優秀,可以洋洋灑灑寫篇幾千字的讀後感,簡直了不起。

    書應該越讀越薄,就是這個道理。

    你真正的學習,是從關上書本的那一刻才開始的。

    3. 在故事中尋找理論,在現實裡驗證規律

    看故事很爽,情節跌宕起伏耐人尋味,但你不要爽就完事兒了。

    嘗試在故事裡去總結一些規律,找到一些理論,這是看完故事以後更值得你去思考的東西。

    比如大多數人看《三體》,都是當科幻故事來看的。可雷軍看《三體》,是把裡面的黑暗森林法則和降維攻擊運用到商戰上。理解了黑暗森林的真正意義,你再去看如今的網際網路叢林,許多現象都能找到解釋。

    故事都是個例,個例不具備普遍性。但從故事中抽離出來的規律,我們可以把它套用在不同現實情況中,去驗證它的可行性。

    你最後從書裡學到的應該是理論和規律,而故事只是演繹規律的證據,千萬不要搞錯了順序。

    各位共勉 =)

  • 2 # 格子2011

    這個要看是怎麼讀書的了,有沒有抓住書中的精髓,還是隻是讀過就算,如果只重視數量而不重視質量只能說讀了本書,實際收貨很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調主機往外出水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