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簡資訊科技
-
2 # 文說話語
資訊科技可以多維度的展示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與教學的完美結合,可以促進教師更好的教學和學生更積極的學習。
1.首先教師應該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教師掌握資訊知識可以更好的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利用資訊科技設計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
2.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作為備課手段,可以以課本為主,輔以適當的延伸資料,比如英語教學中,可以加入適當的情景影片對話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教育的關鍵所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的不僅僅是知識,也有品格的形成,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很重要的影響,不能把課堂變成是電腦與學生的對話,這樣就本末倒置了,資訊科技知識課堂的輔助手段。
4.今天的教學已經離不開資訊科技了,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教學過程的重要輔助手段了,所以,教師要多利用資訊科技手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
以上是相關了解,希望與你有幫助!
隨著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班班通”和優質資源“人人通”的推進,課堂教學從重視技術應用逐漸過度到與學科深度融合。
想要上好資訊科技融合課,有四個關鍵點:
首先:改變理念。“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的教師中心的授課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要轉向以生為本逐步抵達學生中心。採用基於情景、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真正的強調學生主體,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
其次:堅持學新技術。資訊科技應用每天都在變化,不斷有新技術、新裝置出現,堅持學習,不斷更新技能,多觀課。取長補短,更好的開展融合課教學。
再次:堅持常態化使用。做到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保有積極探索實踐專研的勁頭,不做面子工程,把資訊科技沉入每一節常態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再不斷的最佳化形成模式。
最後:加強教學反思。“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如果不善於反思,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
資訊科技融合之路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堅信我們都在實踐中從量變到質變,最後“玩轉”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