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哥神說11
-
2 # 一直奔跑的小樓
據錢鍾書夫人楊絳回憶,有一次,錢鍾書夫婦共同去觀看楊絳編寫之話劇,觀眾好評如潮。也許是有感而發兼逞才心理,回家後,錢鍾書便對夫人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聽後頗為高興,即催其快寫。錢鍾書因忙裡偷閒寫短篇小說,又擔心無時間寫長篇小說。
楊絳便寬慰他,說不要緊,他可以減少授課時間。其時,正值春天,錢鍾書疾病纏身,用湯藥調治才見好轉。《圍城》中對行醫者的諷刺和揶揄,隱含了錢仲書在寫作《圍城》時鬧病之窘境。在楊絳之勸慰下,錢先生抱病寫作,一邊著《圍城》,一邊潤色《談藝錄》,還不時為生計發愁。
1945年11月21日,錢鍾書在其35歲生日時所作之“出癖鑽窗蜂來出,詩情繞樹鵲難安”詩句,就反襯其分身無術,諸事繁多之忙亂狀態。
正因楊絳先生之有意鼓勵與大力支援,一部文學名著才在無意中誕生,楊絳乃《圍城》之“第一”讀者也。
估計這就是圍城為什麼寫的慢的原因吧。
首先《圍城》寫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衝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裡的孤寂,熱鬧裡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
《圍城》作者錢鍾書,創作寫於1944~1946年,誠如夏志清先生所說,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一部小說,首先《圍城》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揭示一個存在困境,故事又發生在動盪的抗戰年代,小說里人物的命運隨著時代遷流,真切地反映出那個戰爭年代的人的生存狀態,有一種實實的在場感。其次《圍城》最為人稱道的是精彩生動的描寫,一個個妙喻把作者的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圍城》還包含深刻的文化寓意,作者本身就是淵博的大學者,他把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說中,彰顯精湛的藝術造詣。總之,《圍城》是部淺的人讀來有趣、深的人讀來有味的偉大的小說。
作者簡介:錢鍾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其父是著名國學家錢基博,在父親的影響和督導下,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其後就讀於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