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理財產品風險測評必須去銀行櫃檯嗎?
6
回覆列表
  • 1 # 藥師有練過

    理財產品風險評測不必須去櫃檯,我使用的銀行手機APP,京東金融,平安等APP都支援網上評測,只要簡單回答幾道題,評估你的投資額度,風險偏好,承擔風險的能力等,評測答題提交後馬上返回結果。根據結果你可以選購符合你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從低到高劃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性、R4進取型、R5激進型,風險等級越高,投資本金損失風險越大,收益波動也越大。注意,這個評測結果是有有效期的,過期以後需要重新評測才能購買理財產品。

  • 2 # 私行小學徒

    開門見山,理財產品風險測評不一定要去銀行櫃檯,但是首次購買銀行理財需要線上下進行風險評估。

    對於不同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有不同的法律法規予以規範;

    其中銀行理財產品稱得上是一個另類,因為銀行理財產品與理財子公司產品的規則是不一樣的。

    《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指出,商業銀行應當在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在本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第二十九條指出,商業銀行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地採用當面或網上銀行方式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持續評估。(即每年一次重新評估,可線上)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銷售理財產品的,應當在非機構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透過本公司渠道(含營業場所和電子渠道)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也就是說購買銀行理財必須在櫃面進行風險評估,而購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可以透過線上進行評估。

    除銀行理財產品外,常見的基金、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等其他理財產品,大多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會根據投資者年齡、收入情況、家庭資產情況、投資經驗等多方面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目前只要分為1-5個等級,部分機構分為1-6個等級。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銷售機構應該向投資者推薦風險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風險評估就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總結一點: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風險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 3 # 股票股市貓九

    1、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在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在本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可見投資者如果首次購買銀行內部發行的理財產品,是必須前往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測評的,否則無法透過網上渠道購買。

    2、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

    理財子公司是由各銀行成立的,專門從事理財業務的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工商、農業、建設等多家大型銀行都已經成了理財子公司,傳統銀行的理財業務將逐漸由理財子公司來承接。

    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對於使用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並不強制要求到銀行櫃檯辦理。這也就意味著投資者購買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可直接透過電子渠道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此外,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設銷售起點,銷售渠道也不僅限於銀行網點、官網或APP,還可透過其他受銀保監會認可的渠道進行代銷。相比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要更為便捷,但風險也更高。

  • 4 # 招商銀行App

    風險評測是否需要去銀行櫃檯進行處理,這要看是首次風險評估還是重新評估。

    以招商銀行為例:如果是理財產品的首次風險評估,需要攜帶簽約理財賬戶的銀行卡和身份證

    去銀行櫃檯或者是銀行網點的視覺化櫃檯辦理。且必須是本人辦理,不允許代辦,因此必須前往銀行網點。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首次風險評估需要到網點進行?這主要是為了加強風險管理,尤其是針對理財產品的規範化運作。

    2017年10月20日《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影管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專區“雙錄”。即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對自有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影。

    在整個過程中包含對理財產品的產品介紹、風險提示、客戶的風險評估、客戶在理財產品投資過程中各種問題等內容。

    從實際效用上來講,“雙錄”的意義在於:

    能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並規範銀行的理財銷售行為,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創造了公正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能提升銀行的內部管理能力。

    以上回答來自理財達人,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講商業案例的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