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射箭總教頭
-
2 # 救贖者vlog
問題應該寫錯了吧,應該是資本從流通中產生價值,但是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兩者並非對立的辯證關係。
馬克思認為勞動才是一個商品增值的部分,只有商品賣出去了,這部分價值才會被體現出來。
當然,《資本論》是哲學層面的研究,所以假定的商品流通(銷售或買賣)過程是公平的買賣,也就是假設為價值而非價格的交換。所以資本不從流通中產生。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定義不同。舉個例子,“姑”既可以指爸爸的姐妹,也可以指丈夫的姐妹。所以理解你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流通中產生”和“不在流通中產生”的“資本”,兩者的定義有所區別。
“不在流通中產生”的資本,指的是一家企業創立時投入的原始資本。不可否認的是,在資本主義早期,很多資本家創業的資本確實有來自於個人出賣勞動力的積累。但隨著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技術創新越來越快,企業創立時需要的資本規模也越來越大。這時個人的有限積累顯然是不可能的,需要類似於PE、VC一類的投資人。投資人的資本,來源多種多樣,比如繼承的遺產。
“在流通中產生”的資本,則是指企業投入運營後並有盈利的情況下,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那部分留存。顯然這部分資本必須在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也就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即流通)中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