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非常正確,中間環節太多是造成目前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一個藥品從生產企業生產出來,首先會在各省尋找一個省級代理商,然後由這個省級代理商發展市一級代理商,然後再發展縣一級代理商,最後透過藥店銷售給顧客(藥品的OTC流通渠道,醫院流通渠道與這大同小異,沒有根本的區別),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會有一定的加價,以滿足各個環節的利潤需求,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一個藥品生產出來以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全國的每一個渠道終端,對藥企來說,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營銷模式,當然對於顧客來說就不是了,但由於全國的藥企實在太多,達4000多家,而且相互之間產品的同質化相當嚴重,因此這種模式就成了藥企的不二選擇。
這個問題國家其實已經看到了,也在採取行動,比如前些年在醫院推行的“零差價”和前二年開始的帶量採購,無不是以壓縮中間環節,擠壓藥價水分為目的的,尤其是帶量採購,以醫保局出面,透過市場的手段(以量換價)來獲取最好的價格,在實踐中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帶量採購的藥品價格降幅平均達50-60%,可謂是相當驚人的,個別藥品的採購價格甚至下降達80-90%,去年,知名企業賽諾菲的大品種波立維因此解散了全國營銷團隊,就是壓縮中間環節的典型案例,但由於帶量採購推行的時間還太短,覆蓋的品種也有限,所以可能大家一時半會還感覺不到藥價的下降,隨著帶量採購的全國推進和納入的品種越來越多,我們有理由相信,藥價的水分會逐步得到擠壓。
你說的非常正確,中間環節太多是造成目前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一個藥品從生產企業生產出來,首先會在各省尋找一個省級代理商,然後由這個省級代理商發展市一級代理商,然後再發展縣一級代理商,最後透過藥店銷售給顧客(藥品的OTC流通渠道,醫院流通渠道與這大同小異,沒有根本的區別),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會有一定的加價,以滿足各個環節的利潤需求,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一個藥品生產出來以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全國的每一個渠道終端,對藥企來說,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營銷模式,當然對於顧客來說就不是了,但由於全國的藥企實在太多,達4000多家,而且相互之間產品的同質化相當嚴重,因此這種模式就成了藥企的不二選擇。
這個問題國家其實已經看到了,也在採取行動,比如前些年在醫院推行的“零差價”和前二年開始的帶量採購,無不是以壓縮中間環節,擠壓藥價水分為目的的,尤其是帶量採購,以醫保局出面,透過市場的手段(以量換價)來獲取最好的價格,在實踐中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帶量採購的藥品價格降幅平均達50-60%,可謂是相當驚人的,個別藥品的採購價格甚至下降達80-90%,去年,知名企業賽諾菲的大品種波立維因此解散了全國營銷團隊,就是壓縮中間環節的典型案例,但由於帶量採購推行的時間還太短,覆蓋的品種也有限,所以可能大家一時半會還感覺不到藥價的下降,隨著帶量採購的全國推進和納入的品種越來越多,我們有理由相信,藥價的水分會逐步得到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