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德貝勒府
-
2 # 某村村花
康熙晚年,眾阿哥之間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奪嫡之戰,結果是最不被看好的四阿哥繼承王位,因此自打雍正即位以來,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從未終止。那麼,雍正得位到底是合法的還是篡位的呢?
其實,雍正為了證明自己得位正當,還寫過《大義覺迷錄》一書。對自己的十項罪狀進行辯解,但是適得其反,這讓人們更加懷疑他得位的合法性。
其實,所謂“雍正”,就是雍親王得位之正的意思。
當初,在康熙晚年,太子黨和八賢王黨派指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四阿哥以“天下第一閒人”自居,一面與太子交好,另一面與八阿哥保持良好的關係。這其實也是雍正做人厲害之處,在康熙面前表現得極其孝順,懂事,當康熙有意想給太子復位的時候,積極迎合。因此深得康熙器重。所以,當康熙駕崩之後,出乎所有人意料,當初最不被看好的“閒人”雍親王繼承大統,改年號“雍正”。其實,康熙當年最中意的人選是太子,但是太子被兩廢之後,康熙對其已是失望透頂。再說呼聲最高的八賢王,雖然大臣們最看好八阿哥,但是康熙卻從未想過要傳位給他,一切都只是人們的猜想,康熙晚年最中意的其實是老四和老十四。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也就是康熙登基六十週年大慶,四阿哥胤禛代父到盛京祭祖。
同年冬,又代父到天壇祭天。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再次代父到天壇祭天。康熙去世當天,曾三次召見雍正。這些足以看出康熙非常器重雍正。
至於胤禛,只是讓他掌管軍權,征討外敵而已。
-
3 # 千秋論
雍正是篡位嗎?
為什麼會有雍正篡位這一個說法,根據我看過的史實,來和大家說一說。文筆不好各位見諒。
本來按道理來說,站在現在我們的觀點來說,雍正在位期間對國家給清朝的統治,在整體上是正面的。
割除舊弊,讓官宦沉冗的清王朝的到了一次嚴格意義上的大換血。
歷史向來奉行的是 勝者王,敗者寇。只要有一個好的理由,即使改朝篡代後人也不會說什麼。更別說,我們現代人沒有那麼多君君臣臣的觀念。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雍正是不是篡位還要被那麼多人拿來說呢?主要還是雍正太過自帶話題,他本身就是一個話題的人物。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後世強加給他的,另一部分原因卻是他自己做的。
他自己就做了一些在我們後人看來有點做賊心虛的事,讓我們後人不得不猜測,這就是一個話題了。
在康熙死亡之後的幾天,紫禁城的大門整整關閉了7天。在七天之後,打開了。那天就是雍正登基的日子。
登基大典的詭異歷朝歷代皇帝的登基都是一件特別隆重的事。
正常:皇帝的御轎本來應該是從乾清宮走的。
雍正:從東旁門走。
正常:皇位繼承一個重要儀式—列坐,賜茶。
雍正:免了。
正常:玉璽的授予,本來應該在乾清宮前面的御路授予。
雍正:改道東邊的甬道接受授予。
正常:皇帝繼位要在金鑾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禮。
雍正:免了吧。
所以整個登基大典,真的是非常的簡陋,這不是讓文武百官多想嗎?
本來,在雍正做皇子的時候,他在康熙的幾個兒子裡,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一個,所謂沒有人氣,也沒有權勢。
九龍奪嫡的開端,是從康熙一廢太子說起。雍正那時候在幹什麼?在雍親王府裡修道:無為之道。
八賢王之後,最得勢的可以說是他的親弟弟十四子。
康熙的詔書上“傳位於四子”,原本是“傳位十四子”。
就是這麼離奇。
不過歷史也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
在第二年,雍正把國號改為“雍正”,和雍正皇子時期的雍親王聯絡。是昭告天下:自己這個皇位,是正的!
以上文獻參考:《雍正十三年》 -
4 # 日小堯茗居
值得商榷,這問題;問的非常直接!看來有必要敘述一下滿清康熙帝駕崩前後的形勢。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在康熙四十七年開始,皇儲繼承人的問題在皇子之間開始明爭暗鬥,慢慢的形成了九位皇子的競爭,歷史上把他們的爭鬥稱之為“九王奪嫡。”
第一個回合是在熱河的那次木蘭秋獮,太子胤礽被廢,首先敗下陣來的上大阿哥胤禔,終身圈禁,十三阿哥胤祥受牽連送宗人府看管。
起因是太子胤礽瘋迷,淫亂後宮,太子手諭“調兵符”調熱河兵馬入住康熙帝行宮企圖謀反,後確認假手諭
在這以後對皇帝位置有興趣的就剩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十三阿哥胤祥暫時圈禁,十四阿哥胤禵等六位阿哥的角鬥。
三阿哥胤祉是一位文人,爭奪力量不大,打太平權,有利即上。
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胤祥是一夥,暗中較勁,在當時看不出勢力範圍,但是他自稱為孤臣。
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老九、老十、為一夥,比較張揚,勢在必得。
老十四阿哥胤禵為八阿哥胤禩集團的黨中有黨,單打獨鬥。
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集團遭到打擊的重要原因,是康熙帝的皇權受到了威脅,使八阿哥胤禩就此失寵。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以後,康熙帝公開下旨意說公推新太子,一意以朝臣公意是從。
不知韜光劍影的八阿哥胤禩集團傾巢出動,來勢兇猛,發動以號稱佟半朝的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佟國維”進行串聯朝廷上下公舉八阿哥胤禩,把八阿哥胤禩推向了火爐。
這一舉動把康熙帝驚出一身冷汗,沒想到八阿哥胤禩的勢力這麼強大而又是不拿下太子位置絕不罷休。
四阿哥胤禛的深藏不露康熙帝立刻使用手段將這一場大火撲滅,轉而復立太子胤礽,自此康熙帝領教了八阿哥胤禩這個兒子的厲害並從八阿哥胤禩辦的一系列差事,包括辦理刑部大案中領教了這位辛者庫妃子出生兒子的小聰明,有德無才,小人做作。
第二次廢太子,康熙帝已經到了暮年,這時候的康熙帝已經把眼睛瞄準了四阿哥胤禛,因為都知道知子莫如父。
這位以孤臣而自居的冷麵王性格剛毅,辦事果斷,康熙帝認為自己在晚年留下的弊政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扭轉乾坤,並且喜歡上了他的兒子,自己的孫子弘曆!
康熙帝發出的三個訊號一、對德妃烏雅氏的晉封。
二、晉封四阿哥胤禛為親王。
三、令皇孫弘曆進宮親自調教。
在康熙的後期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康熙帝大傷腦筋,他自己認為英明的一生就是皇儲是他最大的敗筆。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康熙帝在暢春園病倒了,自知這一病將可能撒手西去,因為康熙帝通些醫道,他要安排後事了!(康熙傳位遺詔部分影印件)
首先是傳位遺詔,他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遺詔一式兩份,滿漢合璧文字,由指定宣詔大臣兩位取出當眾宣讀。
另外關於年羹堯的甘肅提督是康熙帝生前任命的,並不是四阿哥胤禛的一句話就可以任命一位重要崗位的帶兵之人,需要吏部、兵部及上書房大臣報至康熙帝御批。
隆科多的九門提督更是需要康熙帝的親口安排,因為這關係到京畿重地及康熙帝的安全,這也可能於四阿哥胤禛有利,但絕對不是雍親王四阿哥胤禛可以說了算的。
種種跡象表明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篡權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因素是雍正帝在執政期間的大力改革弊政得罪了權貴,遭到了歷史性的詆譭,用各種各樣的謠言對雍正帝進行汙衊,這是官僚權貴的一貫做法,乃至於民間廣為流傳。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及網路)
-
5 # 歷史神秘人
雍正篡位的說法一直都是民間傳說雍正十大罪狀之一,雍正的傳聞之多可以說清代所有皇帝中最多的,而雍正的繼位合法性是他最大的爭議。
傳說中在康熙病重的時候,雍正為康熙進了一碗人參湯,康熙喝了後就死了,因此說雍正是謀殺了自己的父親才繼位的。這種說法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正史中,康熙就說過自己不喜歡喝人參湯,自己是滿人,不適合用人參進補,作為兒子的雍正肯定是知道這個事情的,按道理雍正是不會在康熙病重的時候還給康熙用人參湯進補,服侍康熙的親近之人也不會讓雍正給康熙喝人參湯。不過也不能排除,雍正明知道康熙不能喝人參湯,但是為了自己能繼位當皇帝,用人參湯去謀殺了自己的父親,這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是不是真的,大家都不清楚了,因為要謀殺自己的父親必須要精密的安排,要躲過其它奪嫡皇子的眼線,風險是很大的,一個不小心,雍正就被別人按上個戮父的罪名,雍正就當不了皇帝,所以雍正是真的殺了自己的父親還沒有絕對的證據。
傳說中,康熙本來立遺詔是讓十四皇子繼位的,雍正把遺詔中的“傳十四子”,加了一橫改成“傳於四子”,因此雍正繼位是篡來的。但是按照文書的格式來說,這種改法是做不了的。清朝的遺詔是用漢滿兩種字型寫的,漢字也許能改,滿文就改不了,因為十字和於字是兩種寫法,真的在原文的基礎上改不了。當然啦,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雍正繼位的詔書是雍正做皇帝之後才拿出的,不是他登基的時候拿出來,這就讓人懷疑了,懷疑雍正自己偽造了遺詔,把本來是十四皇子當皇帝的,雍正是透過不正當的手段篡奪過來的。不過歷史上康熙有沒有立遺詔,還不確定,那雍正繼位的詔書真假也就存在爭議了。
不管雍正繼位是否合法,反正雍正當政時還是乾的不錯的,至少為他的兒子乾隆攢下了很多錢!
回覆列表
近些年以來,關於康熙帝之死及其傳位情況,眾說紛紜。據史記載: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後,皇四子胤禎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不久,有關雍正篡位的傳說就開始流傳,並引發後來史學界篡位說與合法繼位說兩派的激烈爭論。
民間傳說,雍正改詔篡位。
野史中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說,竟有五種之多。
一是“雍正改詔說”:康熙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雍正繼位後,將允禵調回北京關押起來,太后想見允禵,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詔說”:隆科多是當時的步軍統領。康熙病重時發諭旨叫遠在西寧的允禵緊急回京,要傳位給他。可是隆科多把遺詔捏在手裡,沒有發出去。等到康熙駕崩,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四皇子胤禎。
三是“隆科多改詔說”的另一版本:康熙剛嚥氣,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密藏在那裡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說”:康熙病重時,胤禎進了一碗參湯,康熙喝了就歸天了。
五是“年羹堯改詔說”:年羹堯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
這些傳說都把雍正描述成一個弒父逼母、改詔篡位、殘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傳說中,最關鍵的就是雍正是篡位還是繼位。
學者否定傳說
有關雍正繼位的問題,清史學者和檔案學者一直也在研究爭論。隨著研究的深入,專家們首先否定了上述民間傳說的真實性。
“傳位十四子”被改成“傳位於四子”之說:康熙詔書中漢文的“於”字是繁體字,同時更有滿文,想改詔書並非將“十”改成“於”那麼簡單。我們從儲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遺詔上可以看到,上面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從遺詔看,所謂改成“傳位於四皇子”之說是完全不可能的。
“雍正進參湯下毒”說:康熙對醫道頗有研究,曾多次說人參宜於南方人,對北方人不合適,所以雍正要做手腳也不會用進參湯這一招。
“隆科多偷改詔書”說:同樣不符合歷史,將秘密諭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制度,是從雍正才開始的。
雍正是年羹堯私生子之說:更是無稽之談,雍正比年羹堯還大呢!
篡位論說,雍正陰謀奪權
民間傳說雖然站不住腳,但學者們透過研究,還是把結論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雍正是篡位,另一種則認為雍正是正常繼位。
非正常繼位派學者認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後,精心策劃了篡位陰謀。步軍統領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康熙病危昏迷時,雍正在隆科多幫助下偽造遺詔,變相軟禁皇子,編造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聽到康熙口傳遺詔的重要情節,乘機篡位。
這派學者認為,證明雍正合法繼位的關鍵問題,是康熙臨終前是否曾詔見皇子和隆科多,並口授傳位遺旨。學者經過對史料對比研究後認為,雍正繼位前後對這一關鍵問題一直沒有明確表述,直到敵對勢力被打壓後才這樣講,所以很可能是編造的。
有學者稱,在清宮秘檔中發現了兩份康熙遺詔,內容不一樣,一份只有漢文,另一份則為滿漢文,說明公佈的遺詔很可能是假的。
這派學者認為,康熙晚年最喜歡允禵,有意把皇位傳給他,讓他去西北打仗是為讓他樹立威信。
在年齡上,學者認為胤禎也處於劣勢。雍正繼位時已45歲,比同母弟允禵大十歲,學者認為康熙不可能選一位年齡過大的皇子接班。
對於康熙非常喜歡胤禎的兒子弘曆(即乾隆),增加了胤禎繼位砝碼的說法,學者也認為是牽強的。他們認為,從檔案記載看,康熙對皇孫們都非常喜愛,特別是對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和允禵的兒子。
學者們還推論:正因雍正篡位心裡有鬼,才沒遵循“子隨父葬”的習俗,他把自己的陵墓選在清西陵,而不是康熙陵所在的清東陵。
繼位論說:康熙欽定雍正
臨終傳位
合法繼位派學者認為,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六位年齡在30歲以上的皇子和隆科多等人,下達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禎的遺命,應該是真實的。康熙病危時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祭祀,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見幾個皇子時,下旨讓雍正從天壇趕到康熙寢宮,顯然是要把皇位交給他。
另外,在皇子們還在世時,雍正不可能編造康熙召見皇子們的事,否則他們一定會把真相揭露出來,可至今沒有發現這方面的檔案材料。
廢立太子
康熙22歲時就立了太子:皇二子胤礽。後來皇太子驕橫跋扈,揮霍無度,並在朝廷裡結成太子黨,對皇權構成威脅。所以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廢太子。
廢太子後,皇子們爭奪太子位的鬥爭愈演愈烈。康熙為制止這種情況,第二年不得不重新立胤礽為皇太子。但三年後,由於太子黨的威脅,康熙再廢太子,並傾向於從皇三子、四子和十四子中選繼承人。
從《起居注》等檔案中可以看到,康熙曾對大臣們說:一定找一個“堅固可託之人”,說明康熙對誰繼位已心中有數。而眾皇子中,雍正性格堅毅,治理國家的能力有目共睹。
康熙六十年,康熙諭令胤禎清查京通各倉,並明確表示:若派其他人不一定能辦成。隨後,康熙又指定胤禎代他去行祭天大典,這就不難看出康熙對胤禎的器重和信賴了。康熙曾多次說胤禎“誠孝”,說明他對這位皇子的人品也十分嘉許。
皇十四子
為什麼說康熙最後選中的不是皇十四子?如果康熙真想傳位給他的話,是不會在自己年老生病時,把他派到那麼遠的地方去的。
如果說康熙五十七年讓允禵到西北指揮對準噶爾的戰鬥,是為了讓他建功立業,但康熙六十年將立戰功的允禵召回北京述職後,第二年康熙又在自己體弱多病時讓他重回前線,這顯然表明皇位不是要傳給允禵的。
雍正繼位後,允禵被召回北京,雍正將他軟禁,但這只是雍正認為允禵對皇權有威脅採取的措施,不能以此說雍正就是篡位。
皇孫弘曆
學者還認為,康熙選中胤禎,還因為他喜歡胤禎第四子弘曆,這話也有些來歷。
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時,12歲的弘曆天資聰穎、品貌端正,引起康熙的好感。康熙當時就令弘曆搬到皇宮中,並親自指導他讀書。康熙到圍場打獵或批閱奏章,都要弘曆在一旁侍奉。
佐證這一說法的還有清東陵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聖德碑》,它記述了乾隆一生的豐功偉績,也明確表述了康熙默定乾隆為繼其皇位的第三代皇帝。這是最早明確表述康熙默定乾隆繼未來帝位的官方說法,這也間接說明雍正是正常繼位。
雍正選陵
至於雍正沒有遵循“子隨父葬”的習俗,作為篡位旁證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順治父親的昭陵是在瀋陽,順治死後並沒葬在瀋陽;雍正墓在清西陵,其子乾隆的墓卻在清東陵。
而且,如果雍正因篡位死後無顏見康熙,那他也不敢進太廟才對,因為太廟供奉著清朝歷代皇帝,按當時迷信說法,在那裡雍正不是還能見到康熙和他的祖先嗎?
相關資料:有關合法繼位說著作
近代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後期,一批研究雍正的專著問世,有力支援了雍正合法繼位說。
1985年,南開大學馮爾康教授的《雍正傳》認為:康熙在臨終前,選擇了胤禎。
1986年,華人民大學韋慶遠教授的《論封建皇權和皇位繼承問題》認為:胤禎以才能和手腕逐漸取得康熙信任,最終繼承皇位。
199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李國榮、張書才合著的《實說雍正》,根據檔案文獻提出:雍正沒有改詔篡位,而是合法登基。
2000年,海外學者楊啟樵教授在《揭開雍正帝隱秘的面紗》一書中指出:雍正屬於正常繼位,至於後來骨肉相殘是另一回事。
相關資料:有關篡位說著作
上世紀30年代,史學家孟森在《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中認為,康熙本擬傳位允禵,雍正偽造遺詔奪得皇位。這是雍正繼位問題由民間傳說成為學術課題的重要標誌。
1950年,歷史學家王鍾翰發表《清世宗奪嫡考實》等文,發展了孟森的說法。
1980年初,許曾重發表《清世宗胤禎繼承皇位問題新探》一文,指出雍正所說的康熙臨終前召見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下達傳位遺旨一事,是雍正編造的。
隨後,清史學家楊珍在《關於康熙朝儲位之爭及雍正繼位的幾個問題》中認為,康熙猝死後,胤禎在隆科多幫助下乘機取得皇位。
關於雍正繼位問題,兩派學者的爭論雖然激烈,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的認識會越來越接近史實。
隨著秘藏幾百年的清宮檔案全部對外開放,在這座歷史寶庫中不斷有新的檔案史料被發現,相信雍正繼位之謎會有真正破解之時。
親身經歷了皇室中奪儲鬥爭的雍正,深知皇權交替是關係到政局穩定的大計。經過深思熟慮,他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成了清朝皇室家法。從此,清朝歷史上再沒發生過公開爭奪太子位的宮廷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