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捕頭
-
2 # 雨天論娛樂
開箱、封箱原本是戲曲班子的一個傳統,意思就是每年年初的第一場演出和年底的最後一場演出。因為過去年底要將服裝道具裝箱子封存,等到第二年年初開場時啟用,故而得名。相聲行業裡過去還沒有開箱封箱一說,是郭德綱的德雲社首次使用。
不過,相聲行業與戲曲班子的封箱還是有一點區別的,那就是封箱的時間。現在每年德雲社都會大張旗鼓的進行封箱演出,邀請一些明星大碗捧場,甚至還有網路直播。可是真正封存的時間就只有幾天,年後初三就開箱演出。這不禁讓不少的人開始懷疑郭德綱封箱、開箱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其實不是的,郭德綱只是想要將傳統的一些東西繼承下來。郭德綱喜歡相聲,也喜歡唱戲,他只是想以一個封箱的形式,告訴大家不要忘了傳統。我們也經常說生活要有儀式感,應該是一個道理。真正想要掙錢,對於郭德綱和德雲社來說是很簡單的,每年的商演、廣告、電影、電視、綜藝太多賺錢方法了。
近幾年,封箱開箱也逐漸的流傳開來,一些相聲劇場都開始進行封箱演出。前段時間,曹雲金在保利劇院進行封箱演出,不過只是學到了外形,卻沒有學到內在。有網友諷刺到“沒有開箱,哪來封箱”?
雖然曹雲金得封箱演出並不算特別火爆,但畢竟也是在紀念相聲,紀念傳統,從這個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這些年,透過郭德綱以及德雲社演員的努力,人們對於相聲以及傳統曲藝越來越認可,越來越喜歡。尤其是張雲雷的出現,更是讓很多年輕少男少女重新喜歡上了曲藝,可以說這是一個好現象。看來,郭德綱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相聲的春天就要來了!
-
3 # 娛扒府
瀉藥~
現如今相聲界很是熱鬧,每到年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劇團風向的訊息。而且,各劇團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自己的封箱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德雲社的封箱,更是出現秒灰的狀態。
意思就是說只要是德雲社的封箱票開賣,立馬售罄。
這種火爆的情況可不多見了。
那麼,開箱、封箱是德雲社的首創嗎?
說到這個問題,應該普及一下。這個開箱、封箱在舊社會主要是針對梨園行的從業者而言的。和相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至於說為什麼要封箱,主要是將一身的行頭卸下來,明年接著演。
梨園行不同於說相聲的,至少梨園行還有個固定的班子、搭建的戲臺,一身鮮豔的戲服。每到封箱之際,班主將班中所有人的行頭都歸到一起,放到箱子裡面貼上封條。然後,就開始搬出祖師爺跪拜。一切的程式走完之後,就可以安心過年了。
但是,相聲沒有這個待遇。
而且,相聲也幾乎沒有什麼行頭,拿什麼封箱?郭德綱借用梨園行的封箱,只不過是在形式上延續自己是個藝人罷了。不然的話,把自己的大褂放到箱子裡?用的著麼?要不,竹板?醒木?扇子?都放到箱子裡?
相聲人要擱以前說封箱是要笑掉人大牙的。
相聲是撂地的買賣,在之前也沒有買票一說,都是討賞錢。
只不過自從德雲社成立之後,郭德綱他們才真正的有了一席之地,賣起票來才理所應當起來。
在德雲社之前很少有這樣的大規模的相聲藝人組成一個團體。天津的相聲園子也有,但是,沒有這麼多人的。
當然了,相聲界的開箱和封箱是從德雲社開始的。原因很簡單,之前誰也沒搞過。
也不值當的。
與其說封箱,也僅僅是走了個形式而已。
相聲演員的那些個家當也用不了幾個箱子,封的哪門子箱呢?
封箱時因為能夠成長的大蔓都得上臺,這票價也是一路的飆升。出現德雲灰也就不難理解了。
-
4 # 一縷清風來拂面
相聲界的封箱,那應該是郭德綱借鑑古代戲曲傳統習俗,雖屬借鑑,也是他首次應用到相聲業,也實力體現,有話語權,試想如果連票都賣不出去,還封哪門子箱。
-
5 # 於小小
在德雲社之前的相聲界,相聲界並沒有開箱、封箱之說。郭德綱因為對戲曲的喜愛,所以就借鑑了梨園行的說法,把德雲社每年最後一次演出叫封箱,每年開始的第一演出叫開箱。
郭德綱是一個熱愛傳統曲藝的人,他的德雲社辦封箱開箱也是在儲存傳統曲藝行業的一種隆重又正式的儀式。
早期的德雲社年底封箱演出,有點像年終總結的意思,就是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誰的表現好,誰做的貢獻大,郭德綱會代表德雲社給予這些人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封箱真正變成德雲社的一場最大型的演出,是在2010年,這一年德雲社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走了一些人,也面臨著關門停業的風險,但郭德綱都挺了過來,鋼絲節也是打這一年才有的。郭德綱為了慶祝德雲社的起死回生,大張旗鼓的在北展劇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封箱。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德雲社每年的封箱都是在北展舉辦的,而且現在,許多其他的相聲團體也開始模仿郭德綱,辦起了封箱、開箱專場,但效果自然是沒法和德雲社相比的了。
-
6 # 大史雜說
開箱和封箱原本是戲曲的說法,箱,指的是裝衣服、頭飾和其他道具的箱子。封箱是在一年的歲末,將所有的東西打包裝在箱子裡,以此表示,戲班就不演了,這一年的演出就結束了。而開箱就是指,把東西拿出了,開始一年的表演,標誌著新一年演出的開始。
其實這對戲班來說,也就是一個形式,過年時正是演出多的時候,所以一般就走個過場就行了,慢慢的也就變成了一種儀式。現在的戲曲院團和演出單位都不在弄這個了。
而在相聲界,這個動作也就是德雲社在一直弄。分析一下,其實也就是以下三點原因:
一、郭德綱本身是跑江湖的藝人,在戲曲班子也呆過,對這種形式自然熟悉,而引用到相聲演出裡,可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還能告訴大家,我們是守老路數的。大家看著也新鮮。
二、德雲社封開箱都會舉行演出,其實也就是借這個名頭做固定的演出一樣,就像鋼絲節,無非就是各這兩場演出找兩個名頭。每年的封開箱時間都不長。
三、郭德綱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德雲社堅持的是傳統相聲,所以好多的地方走的都是老路數。這樣的封開箱,也是為了自己的傳統相聲再增添一份色彩。
回覆列表
開箱和封箱,這是如今大多數相聲觀眾都已經熟悉的稱呼,它意味著一個相聲班社一年到頭,從年初開始演出到年底結束演出的全過程。開箱就是開始演出,封箱就是結束演出,似乎很容易理解。
然而這件事如果放在15年前,瞭解這種概念的人就會少之又少,如果有那也不是相聲迷,而是戲迷。
因為在這個概念被更多人接觸之前,開箱和封箱都是戲曲行的事情,和相聲行業沒有多大關係。而在德雲社興起之前,相聲行業應該也沒有借用過這樣的概念。
最早是戲班概念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開箱和封箱。
最早這個說法就來自戲曲行業。舊時代一個戲班從年頭演到年末,到年根的時候進行當年最後一場演出,演完之後把所有的行頭都放進箱子而後封好,過完年再開啟箱子把行頭拿出來進行演出。
把演戲用的家當放進箱子,這是有必要的,而且演戲需要的行頭和道具確實非常多,放進箱子是一個整理的過程,也起到保護作用。很多年裡,開箱和封箱的說法一直在戲班使用。
相聲觀眾並不瞭解
那麼,在德雲社2005年興起之前,相聲觀眾為什麼聽不到封箱和開箱的說法?
那時候人們接觸相聲,一般都是透過電視和廣播,相聲作為其中一個節目出現,基本沒有團體的概念,因此沒有這樣的說法。即便在廣播說唱團和北京曲藝團這樣的團隊中提到開箱封箱,這樣的說法也只是限於團體內部,傳不到普通觀眾的耳朵裡。
德雲社借用戲班概念
而到了2005年底2006年初,郭德綱所在的德雲社聲名鵲起,隨著演出的增多和普及,演出隊伍開箱和封箱的說法,逐漸被觀眾所接受。
其實這只是一個假借概念,郭德綱在表演過程中也說過不止一次。他說其實只有戲班才有這樣的說法,人家行頭和有必要放進箱子的東西足夠多,而相聲演員在舊社會沒有多少行頭和道具,無非就是一件大褂,而且平時還要穿,因此如果說封箱和開箱,就顯得有些可笑。
德雲社借這樣的說法,無非就是指全年最早和最後一場演出,只是這麼一個名字,也沒有什麼東西像戲班那樣封存。另外郭德綱借用此意,也是相聲迴歸傳統的一種體現。
2020年艱難開箱
郭德綱歷來主張從傳統相聲中汲取養分,做到更好的繼承發揚,這一點表現在德雲社的方方面面,從演員服裝道具到節目內容,都是如此。而將表演說成開箱和封箱,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種舊俗。
德雲社開箱封箱進行了這麼多年,2020年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本來正月裡就要開箱,結果因為疫情一拖拖到了12月初。如今剛一開箱,離封箱的日子就已然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