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明淏
-
2 # 梨叔說史
一、諸葛亮的才能高,和他兒子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世人眼中,老子英雄,兒好漢。曹操,一代奸雄,他的兒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等,個個優秀非凡,並非一般人物。孫堅的兒子,孫策能武,孫權能文。劉備的兒子劉阿斗,雖然都說他扶不起,但好歹也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智力平庸、才能短缺也不可能。就諸葛亮的天字第一號大敵司馬懿,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等,也都是舉手變動天下的人物。作為三國智力保障的諸葛亮,他的兒子怎麼可能才能一般呢。這講不通啊。但是,這確實讓大家失望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確實才能中庸,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國。
老子厲害,不代表兒子就厲害。兒子厲害,也不代表老子厲害。孔子的兒子臨終前對自己的兒子子思說過:“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他對自己的父親孔子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就算是司馬懿,他的兒子也比不了他,主要是權勢使然。
二、諸葛亮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工作太忙了在一個家庭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親了。但是,如果這個父親老是忙啊忙,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就要大打折扣。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這位父親雖然很優秀,但是,他每天的重心,不是家庭,而是蜀漢的事業。
諸葛亮把教育兒子的重任,都交給了自己的老婆。雖然他老婆的才能,不在他之下,但是,他的老婆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像他一樣。與其做一個優秀的臣子,不如做一個優秀的丈夫與父親。她不希望兒子成為諸葛亮那樣的人,能夠超越普通人,能顧家就已經非常完美了。
-
3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看規矩,先說結論——諸葛詹只得諸葛之名,未得諸葛之實!我們從他短暫的一生中看一看他的故事,體會另一種人生!
諸葛亮46歲那一年,終於有了一個兒子,取名諸葛瞻。
17歲,諸葛瞻迎娶了劉禪的女兒,被授為騎都尉。18歲,諸葛瞻出任左羽林中郎將,掌管禁軍,掛侍中頭銜,相當於蜀漢政府秘書長。因為蜀漢官民都懷念諸葛亮,諸葛瞻又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因而很受歡迎。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這都是諸葛武鄉侯的的主意!”。諸葛瞻的美名受到了過分的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18-33歲,諸葛瞻在沒有任何作為的情況下,步步高昇,官至尚書左僕射、軍師中郎將。相當於副宰相兼總參謀長。
34歲,諸葛瞻執掌尚書檯,統領國事。但當時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隻手遮天,朝中大臣都不敢招惹,諸葛瞻也裝聾作啞,所謂統領國事,徒有虛名而已。
35歲,姜維戰敗而回,諸葛瞻指責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敝,上表給劉禪,要求罷免姜維的兵權,沒有成功。
36歲,魏國徵西將軍鄧艾甘冒奇險,率領軍隊從山地翻滾而下,繞開蜀國守軍,攻入蜀漢腹地。諸葛瞻帶領張飛的孫子等開國元勳子孫前往抵抗。臨陣猶豫不決,錯失先機,未能佔領戰略要地,致使鄧艾長驅直入進入平原擊敗先頭部隊。諸葛瞻退守錦竹,不久戰死。
諸葛瞻的一生很奇特,很光鮮亮麗,又充滿悲劇,也很少有人去談論他。他是諸葛亮唯一的親生兒子,但因為年紀還小,諸葛亮沒有教過他兵法而是全部傳授給了姜維,諸葛亮留給他的智慧,只有短短的一封被稱之為《誡子書》的信,說來說去就是四個字——好好學習。要是看了這封信就能成才,全華人民都成才了!
表面上看,他什麼都不幹就能迎娶白富美,出任CEO,真是人生的贏家。但是他一定會問一個問題: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價值?
蜀華人給予諸葛瞻的是榮譽也僅僅是榮譽,誰也沒想過讓諸葛瞻去子承父業,畢竟就連他老爹以及他老爹的親傳弟子姜維都完成不了克復中原的偉業,這個官二代,用來裝裝門面就好。諸葛瞻能做的也就只有搞搞他的書畫創作,做一名文藝青年了。
所以諸葛瞻忌恨姜維,他奪走了屬於他的父愛和家傳絕學,這份恨意,至死都沒有化解。這份恨意,誰又有資格去指責?
蜀漢滅亡,更是不能把責任推到諸葛瞻的身上,一個從來沒上過戰場,一直養尊處優當擺設的文藝青年,突然讓他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去做一名士兵,並不過分,但要他當總司令,率領一群官二代、官三代去指揮戰役,這就是把人家往死裡逼了。憑什麼這麼擠兌人啊?就憑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未免有失偏頗!
好在諸葛瞻求仁得仁,以壯烈的死亡洗刷了汙名,得到了敵人的尊重和比較公正的評價:
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晉武帝司馬炎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兒子遺傳的是母親的智商,女兒遺傳的才是父親的智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顯然遺傳的是他母親的智商,他的母親是黃月英,黃月英是荊州名士黃承彥的女兒,作為名士,一是有才能,二是有地位和出身,所以黃承彥的智商應該不會低,所以黃月英的智商也不會低,但是比起諸葛亮來說,還是有差距的。
雖然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但是想要生一個智商高的兒子,顯然對於母親智商也是有要求的,據說黃月英生得非常醜陋,但是有才能,諸葛亮之所以能娶黃月英,多半也是政治聯姻的關係,黃家是荊州的名士,諸葛亮能與黃家聯姻有編織荊州關係網的作用。
諸葛瞻出生諸葛亮的才能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文能寫作文章,書法一流,武能精通軍事,還有軍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傳至今,又精通政治與內政,這是諸葛亮最擅長的,蜀漢的政治與內政是整個三國最好的,除了這些,諸葛亮還發明瞭孔明燈與木牛流馬,改進了諸葛弩,簡直是個全能型人才。
再來看看諸葛亮的唯一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瞻出生於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當時諸葛亮已經46歲高齡了,當年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出生時,劉備也是46歲,蜀漢還真是老來得子的典範,同時也說明了諸葛亮的生育能力不強,只有這麼一個親生兒子。
諸葛亮諸葛瞻出生1年後,諸葛亮就拉開了為時7年的北伐戰爭,這7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諸葛亮都率領大軍在外進行北伐戰爭,先後進行了五次,以當時的條件來看,諸葛亮不在北伐的路上,就在朝廷北伐戰爭的準備中,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教導自己的兒子諸葛瞻,諸葛瞻平時的教育要麼是他的母親黃月亮負責,要麼就是諸葛亮另外請的文人來教育,反正諸葛亮是沒有時間親自來教諸葛瞻的。
雖然諸葛亮寫了一篇千古名作《誡子書》留給了諸葛瞻,但諸葛亮寫這篇文章時已經處於生命的最後一年,當時諸葛瞻已經八歲了,諸葛亮寫完後都沒能親手交給諸葛瞻就去世了,《誡子書》的大概意思就是要諸葛瞻堅守節操、提高修養、培養品德、加強學習,但8歲的諸葛瞻能否做到,就要看他自己後天的經歷了。
誡子書關於諸葛瞻少年時期的成長一無所知,書上也沒有記載,只知道17歲時,諸葛瞻就娶了公主為妻,這當然是皇帝劉禪的主意了,劉禪之所以對諸葛瞻這麼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他頂著諸葛亮的巨大光輝,但他能不能達到你父親的成就,就只有天知道了。
諸葛瞻從17歲之後的人生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娶了公主為妻後,開始一路高升,從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到33歲擔任軍師將軍,要知道這個職務就是當年諸葛亮擔任的職務,而且父子倆都是在同樣的年齡擔任同樣的職務,這就非常明顯了,皇帝劉禪希望諸葛瞻重複當年諸葛亮的輝煌,帶領蜀漢再上一個臺階。
諸葛瞻皇帝劉禪,蜀漢滿朝文武,以及大部分敬仰諸葛亮的蜀漢群臣都希望諸葛瞻能夠繼續諸葛亮的輝煌,殊不知這無形中給了諸葛瞻巨大的精神壓力,道理很簡單,他是諸葛亮的兒子,就得有諸葛亮的能力,這就像高學歷的父母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考上一個著名的一流大學一樣,很多時候拔苗不一定能成長,很可能禾苗會被壓力摧殘。
從各方面來說,諸葛瞻能力中規中矩,既不突出,也不平庸, 最起碼諸葛瞻與鄧艾的首戰還贏了一場,要知道這可是諸葛瞻平生第一次帶兵上戰場,而且帶的都是蜀漢的預備部隊,蜀漢的現役部隊及所有的精兵強將都在姜維手中。
鄧艾諸葛瞻敗給鄧艾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對手鄧艾可是魏國名將,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鄧艾率領的也是魏國的精兵,連姜維也不是鄧艾的對手,更別說初出茅廬的諸葛瞻,所以諸葛瞻敗給鄧艾並不丟人,如果能給諸葛瞻幾年的歷練時間,想必諸葛瞻也會有所發展,成為一代名將,可惜歷史沒有給諸葛瞻時間。
諸葛瞻失敗的最大原因顯然就是經驗不足,面對老練的鄧艾顯得力不從心,首戰勝利卻沒有保住戰果,雖然失敗,但是諸葛瞻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與無畏卻不輸他父親諸葛亮,諸葛瞻雖然失敗,但他用自己的生命解釋了什麼叫勇氣,什麼叫無畏,什麼叫忠義,諸葛瞻寧願戰死沙場,也要守住蜀漢的最後陣地,與他一起戰死沙場的,還有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父子兩人戰死沙場,也算是對得起劉禪的栽培了,諸葛亮祖孫三代人都為國捐軀,這就是忠義。
諸葛瞻父子戰死沙場從結果上看,諸葛瞻盡力了,蜀漢的失敗已經是大勢所趨,不是諸葛瞻一個人能扭轉結果的,即使諸葛亮勝利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蜀漢的滅亡,不同的只是時間長短。
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諸葛亮才高八斗,諸葛瞻卻平庸無能敗給鄧艾?
其實諸葛瞻並不平庸,也算小有能力,他缺的只是運氣和時勢,蜀漢滅亡責任並不在諸葛瞻身上。
-
5 # 青史回聲
好像有些說過頭了。說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就是智慧的化身,從他出山以來,他基本上沒輸過,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裡用來形容諸葛亮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是說到他兒子,在小說裡,幾乎是個透明人,直到鄧艾前來偷襲蜀國之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才挺身而出,只可惜沒啥用處,和他老爸相比,諸葛瞻實在是太平庸了。不過這份忠義倒是可以的,至少沒有丟他老爸的臉。
所以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是適合所有的人,不是所有的後輩能夠超越他的前輩,很多東西還是需要去學的,當然天賦也很重要。
-
6 # 風去了無痕D
雖說自古將門出虎子,然而虎子卻非天生而成,多得後天悉心栽培而成。
諸葛瞻,就是諸葛亮不栽培的結果。所以,雖然天資聰慧說不上,但笨是絕對不會笨的!
正史上,鄧艾與諸葛瞻剛接戰時,其子鄧忠第一次攻擊,是讓諸葛瞻擊退的。這說明,諸葛瞻能力是有的。
所謂百戰而成名將。就是說打仗這東西,講得是實踐經驗。
缺乏了戰爭與戰鬥實踐,單憑家世名望而成為將軍的,則必定將略不足。
有能力的諸葛瞻,就是打仗打的太少了,而獨自統軍出戰之始,又遇上百戰宿將鄧艾。如此,焉得不亡!
再扯個題外話。諸葛亮為何不培養子弟?
就因為他已經表態了,將為劉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麼,如果他培養了子弟,擇其中佼佼者,帶在軍中歷練,練得像他一樣文能安邦治民、武能臨機決勝。如此,那子弟們身邊,也必會有文武班底了。那豈不就是曹丕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兄弟了?
等諸葛亮身逝後,軍政大權是交還給朝廷,還是繼續由諸葛氏接任?
蜀漢的將臣們究竟是追隨劉阿斗,還是效忠諸葛氏?
諸葛亮權力有多大?上至軍國大事,是打仗還是和平。下至日常雜務,甚至後主帝娶幾個妃子,與誰睡覺,穿什麼衣服,出行用幾輛車,都是諸葛亮一言可決!
毫無疑問的是,後主皇帝說句話,諸葛一個眼神就能否決!
而諸葛亮說句話,後主皇帝只能照辦。
更要命的是,三國志正史,明確的寫清楚了。劉備臨終前,還給了諸葛亮合法的取代廢立之權!實際,或也正是如此權術,用道義徹底綁住了諸葛亮。
而擁有這樣事實上的,已凌駕皇權之上的相權,他諸葛亮卻不培養族中接班人,而身死之前,又將所有權力歸還。之所以,才能讓後世譽為千古忠義典範!能做到這點的,近三千年來,只怕也唯有諸葛亮一人!
回覆列表
先不說鄧艾與諸葛同樣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就綿竹保衛戰來看,不存在中計問題。
《三國志•鄧艾傳》原文: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
初戰,諸葛瞻打得相當可以!鄧忠、師纂左右兩路均被擊退。鄧艾是名將,知道這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威逼鄧忠、師纂奮勇作戰。於是,諸葛瞻率領的軍隊不是鄧艾軍隊的對手,被擊斃。諸葛尚奮勇作戰,戰死沙場!
比較明顯,是蜀漢軍拼不過曹魏軍,導致戰敗。那麼,蜀漢軍隊的戰鬥力就是不如曹魏軍隊嗎?這個倒是可以肯定的說,是的。(譙周)
劉禪、姜維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連年發動對曹魏的北伐戰爭,以圖恢復漢室。針對劉禪、姜維的窮兵黷武,譙周與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認為,“處大國無患者,恆多慢;處小國有憂者,恆思善。”意思是:大國的能力強,就可以討伐別的國家;小國的國力弱,就應該體恤人民的疾苦,壯大自己的國力,使人民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方能成為大國,振興漢室。
譙周的思想被視為益州本土人士對蜀漢外來統治集團的反抗!”於時軍旅數出,百姓凋瘁”,”入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就是當時蜀漢集團的現狀。除了諸葛、張飛的後代們,又有誰還肯為她賣命呢?(薛珝)
這樣的一個國家諸葛瞻有什麼辦法能挽救敗局呢?不用打,就已經堅持不了幾天了。況且對手還是和他爸爸一個級別的傑出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