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平原上的馬博士

    《四庫全書》是中國最大的叢書,編纂於乾隆年間。

    所謂四庫,就是經史子集四部分。這裡的經,主要是儒家的經典,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幾個小類,每個小類下面收錄歷史上與這一部經書有關的書籍。如易類,收錄有《子夏易傳》、《周易鄭康成注》等歷史上對《易經》闡釋的書籍;書下面就是對《尚書》闡釋的書籍。

    史部,就是歷史類書,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彙編類”等小類。

    子部,就是諸子的學說,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四部分類法源自晉武帝時編纂的《中經新簿》,它首次將中國的傳統書籍分為甲乙丙丁四大類。到唐人編《隋書》,在《經籍志》中將甲乙丙丁命名為經史子集,從此四部分類法定型,並一直沿用下去。

    在《中經新簿》之前,對書籍的分類是六分法,源自劉向的《七略》,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其中輯略屬於總序性質,因此稱為六分發。六藝略相當於經部和史部,因為劉向所在的漢代史書還少,因此關於歷史的著作,全都分在六藝略下的春秋略中。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史書越來越多,而兵書、數術、方技等發展較慢,因此史書單獨成為一類,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的書,有的分到史部中,有的分到子部中。從六分到四分,是符合書籍發展的實際情況的。

    《四庫全書》儲存了許多古籍,尤其是編纂《四庫》的人,透過《永樂大典》等類書,輯佚出來了許多本已經亡佚了的書籍,這是有貢獻的。但在編纂過程中,也因為政治和學術理念等問題,銷燬了大量書籍,其罪過恐怕能與功勞相抵消了。

  • 2 # 不文不武88

    “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的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為中國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的圖書,所以稱之為“全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一說為1773年),開始編纂,從全國徵集3800多文人學士,歷時十年(一說歷時九年),用工整的正楷抄書七部,連同底本,共八部,建閣深藏。雖為數千人抄寫,但字型風格端莊規範,如出一人。

    《四庫全書》儲存了中國曆代大量文獻。所據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貴善本﹐如宋元刻本或舊抄本﹔還有不少是已失傳很久的書籍﹐在修書時重新發現的﹔也有的是從古書中輯錄出來的佚書﹐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書有385種。《四庫全書》的編纂﹐無論在古籍整理方法上﹐還是在輯佚﹑校勘﹑目錄學等方面﹐都給後來的學術界以巨大的影響。但是﹐《四庫全書》畢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為名﹐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的產物﹐乾隆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徵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征”的政策﹐對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分別採取全毀﹑抽毀和刪改的辦法﹐銷燬和篡改了大批文獻。

    《四庫全書》突出了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獻﹐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一些順服於滿清統治的漢人如湯斌等人的著作受到重視,而黃宗羲、呂留良、顧炎武等一些與湯斌同時代卻有骨氣的文人著作則受到打擊和禁燬。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演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及戲曲和通俗小說如宋元雜劇﹑話本小說﹑明代傳奇等。

  • 3 # 垃圾桶邊的喵

    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當年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在乾隆皇帝的親自主持下廣泛展開,紀昀和陸錫熊出任總纂官。《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三是從各地徵集的圖書,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完成。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貯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南三閣”。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殘闕,後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乾隆年間,清王朝政治經濟正臻全盛時期,學術研究也因樸學的興盛而呈繁榮景象。大批學者遵循漢儒訓詁方法研治古籍,深感有將古今著作匯為總集以便檢閱之需要。而清高宗弘曆又為了加強文化統治,欲寓禁於征以便因勢利導,於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敕令設館編修《四庫全書》。

  • 4 # 蜜蜂文學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籍的大總彙,至今還保有“世界叢書之最”的桂冠,它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尤其重要的是,在全書編纂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以乾嘉學派為代表的學術隊伍,為清代中晚期考據學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古代四庫全書: 經、史、子、集 。經——主要是四書五經 ,史——主要是史記、漢書等史書(正史) ,子——主要是諸子百家 ,集——主要是歷史上名家的詩歌散文集。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整合。清乾隆年間歷經十年編纂而成,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所有的重要古籍,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四庫全書

    目錄

    經部

    十三經

    易經 論語 尚書 孟子 春秋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周禮 孝經 禮記 詩經 爾雅 儀禮

    大學 中庸

    史部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北史 北齊史 南史 南齊史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大唐新語 唐才子傳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書 梁書 陳書 周史 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上 清史稿下

    子部

    兵法

    三十六計 司馬法 吳子 孫子兵法 石公三略 素書 陰符經 百戰齊略 群書治要六韜 李衛公兵法 尉繚子 戰略 太公兵法 八陣總述 範子計然 鬼谷子 孫臏兵法 言兵事書 歷代兵志 將苑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便宜十六策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

    雜家

    山海經 穆天子傳 茶經 逸周書 老乞大 樸通事 佛典

    諸子

    雲笈七籤 老子莊子 列子 呂氏春秋 朱子語類 淮南子 韓非子 鹽鐵論 鶡冠子化書 顏氏家訊 論衡 禪林僧寶傳 荀子

    類書

    藝文類聚 太平御覽

    小說

    三國演義 西遊記 紅樓夢 儒林外史 水滸傳 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警世通言 喻世名言 封神演義 醒世恆言 醒世姻緣 五美緣 女媧石 平山冷燕 幻中游 情夢拆 斷魂零雁記 明珠緣 狐狸緣全傳 玉梨魂 粉妝樓 賽花鈴 醒名花 青樓夢 風流悟 聊齋志異

    筆記

    雜事秘辛 漢末英雄記 九州春秋 魏晉世語 晉後略 古今注 搜神後記 大業拾遺記 大唐傳載 玄怪錄 隋唐嘉話 北里志 兼明書 次柳氏舊聞 明皇雜錄 因話錄 奉天錄 魏鄭公諫錄 唐國史補 南嶽小錄 唐闕史 廣異記 封氏聞見記 五代新說 宣室志 獨異志 桂苑叢談 歷代崇道記 河東記 書斷列傳 定命錄 大唐創業起居注 唐摭言 歸田錄

    集部

    楚辭 全宋詞 太平廣記 全唐詩 歷代詩話系列 昭明文選 樂府詩集 詩歌鑑賞 李白全集 東坡文集 蘇轍集 蘇洵集 嘉佑集 孿城集 文心雕龍 詩品 詩話 樂府古題要解 詩人主客圖 詩譜 詞話 文論 文選 升庵詩話 藝苑卮言 國雅品 詩鏡總論 續詩品 鈍吟雜錄 答萬季埜詩問 姜齋詩話 人間詞話 林泉高致 古畫品錄 文筆要訣 竇娥冤 牡丹亭 琵琶記 西廂記 漢宮秋 趙氏孤兒 長生殿 雷峰塔!

    總體來說《四庫全書》包羅永珍!是大成之作!

  • 5 # 國粹繁榮絢麗日

    《四庫全書》系叢書名。清乾隆三十七年開館纂修,歷經十載始成。

    全著共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卷,分“經史子集”四部,所以稱“四庫全書”,此乃儲存整理了大量歷史文獻。

    《經史子集》是舊時圖書分類的專屬之名。既古代著錄家序錄群之書,多分為七,如漢代劉向《七略》等。晉時荀勗《中經》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時齊國王儉有《元徽四部書目》。至隨代《書經籍志》分圖書為《經史子集》四部。自唐代以後,直至清朝人修《四庫全書》,皆以《經史子集》四部所分類,每類下再分子目。

    而在《四庫全書》中,另有僅存名而未收錄的,凡六千八百一十九部,九萬四千零三十四卷。全書共分抄七部,分別貯藏在清宮內的“文淵閣”,奉天行宮的“文溯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熱河的“文津閣”、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文匯”、“文宗”的藏書均毀於戰火年代;“文源”的藏書被英法侵略軍焚燬於圓明園;“文瀾”的所藏也多有散失,可謂“全書”歷經過種種災難,最終經後人補抄配全。

    當時纂修《四庫全書》時,乾隆皇帝是從維護大清王朝統治出發,以宣揚封建教化為宗旨,寓禁於徴,對不利於其統治的著作,或消毀,或命館臣恣意篡改內容,著書抄錄時也多有訛奪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動女生的100句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