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mazingGrace邦邦
-
2 # 王博士在上海
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歷吧。
我是2002年考上的大學,是我們縣的理科第一名,高中三年的學習基本上是這樣過來的。
1,努力再努力,舉個例子,除夕晚上,所有的小夥伴都在外面玩耍的時候,我還在學習中。
2,我不是天才型的,所以我要比別人更加用功。
3,制定完整的學習計劃,提前一天想一想第二天要完成那些作業,然後一定按計劃執行。
4,在學習中不要拖延,及時解決不會的知識點。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虛心請教。
6,即使最簡單的題目,也要親自動筆寫一寫,千萬不要眼高手低。
7,有足夠的自信應對考試,每次考試做到胸有成竹。
曾經學校的學霸到社會中不一定依然是霸主地位,而當今的企業家必定是一個熱愛學習,不斷自我成長的人。因此我們可以倒過來看這個問題,只要是學習,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努力學也不為過,但前提是要懂得學習的本質,如若死記硬背,讓自己痛苦的拼命學習,也不一定是好事。但如果產生了興趣,覺得學習很有意思,但這種學習的感覺就是很輕鬆,很愉悅。
例如學習英語這件事,對於中國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很困難的,也是很多80後家長的痛點,自己當年沒學好,一定要讓孩子學好,於是給孩子報各種英語班。語言這件事,的確也有天分之說,但關鍵還是興趣。我從初中才開始學英語,但我對英語很感興趣,所以學校裡考試我的英文成績向來出類拔萃。而當步入工作真的講英語的時候,奈何心裡英語可以做到“出口成章”,但到了嘴邊卻說不出來。學習英語最大的關口是認知思維,不要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很是要直接輸出英文。這是一個核心的英語學習轉變,然後在表達的時候保持簡單,簡短,不要讓語法束縛住,而是多積累可以表達獨立含義的詞串或短句,然後進行場景化輸出。
這些在上學的時候不會懂,但期望現在學校的老師可以做到自由說英文,再去教英語,否則真的會誤人子弟。
學習這件事,與時間無關,而是態度。在事業發展期,也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開放心態,把知識活學活用,轉化為自我價值的實現才是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