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淵回
-
2 # 行吟詩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會影響孩子終生。
南懷瑾先生是家中的獨子。母親對他十分溺愛。父親對他的要求比較嚴格,寄予厚望。母親與祖母篤信佛教。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其童年的人格與心理健康成長起了重要的作用。其父母的一些教育方法,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發揚與提倡。
母親無私的關愛,讓童年的南懷瑾先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安全,滿足了他的情感需要。現在有的年輕母親在孩子面前情緒波動過大,或是把成人世界中複雜的是非判斷以自己的立場強行灌輸給孩子,這對兒童的認知能力與良好性格形成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 南懷瑾先生的父親對他的學習十分重視。讀完私塾之後,又送去高小讀書。十二歲的南懷瑾讀完高小以後,對父親說還想繼續讀書,父親最後同意他去家廟自己學習。我們家長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必須給予支援。充分把握兒童的好奇心理,對他們的興趣愛好加以引導,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與遊戲條件。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創造性。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絕不代勞。
最後再說一點,一個家庭不能以孩子為中心,處處遷就,缺乏原則。一個家庭也不能以家長為中心,蠻橫粗暴,強制命令。 家庭教育,是家長與孩子的心理溝通。是孩子的成長過程,更是家長的成長過程。拒絕熊孩子,首先從不做熊家長開始。
-
3 # 07說
導言
2018年3月18日,是南懷瑾先生的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大師,有一本專門講南懷瑾家庭的書,叫《人生路漫漫:南懷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這本書的作者是南懷瑾次子南小舜,內容是從南懷瑾的父親南仰週一輩講到第三代南小舜一輩,講了近百年的南家生活史。下面就這個問題做些簡單的回答。如果想更好的瞭解這個問題,建議讀讀《人生路漫漫》這本書。管保不會失望。
一個人在世上功業再高,都高不過高堂;一個人在路上走得再遠,都走不出家門。
除了《人生路漫漫》,還有一本南懷瑾的另一個兒子南一鵬寫的《父親南懷瑾》。兩人都是南懷瑾的親生兒子,講述的事蹟當十分可信。參照著看會了解地更深入。但兩本書也有差別。差別在南一鵬《父親南懷瑾》專講南懷瑾,家庭只是順帶一提。
南懷瑾一生縱橫,學問出入百家,蹤跡踏遍四海,心地善若佛陀,功業捭闔兩岸。這樣的傳奇人物,寫成傳記自然十分好看,這一點在《父親南懷瑾》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如果嫌《父親南懷瑾》七十萬字太長讀不完,那市面上還有《南懷瑾的故事》一書,提綱挈領談盡南懷瑾一生要點,是南家至交林宏偉先生寫的。是快速瞭解南懷瑾的不二之選,二十萬字,輕鬆好讀。
熟悉南懷瑾事蹟的當知道,南懷瑾少年即離家闖蕩,青壯年因時事所迫,與溫州家庭海峽相隔,老年時心印禪門、平視蒼生,修鐵路、辦教育、傳播文化,與家中人反顯得疏遠。故而南懷瑾本人雖極富傳奇色彩,但他的家庭乍一看,好像並不在南懷瑾的人生中佔據最重要的位置。
其實非也!南懷瑾的家庭對南懷瑾的一生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父親南懷瑾》裡可以看到。雖然南懷瑾一生都試圖將身段放平,以平凡簡素為念,從不覺自己高人一等。然而其人既已歷過坎壈,享過榮華,行過非常人可行之事,得到非常人可得之道,則世人總不免以大師尊奉之,視若上人。在天下人眼中,南懷瑾無疑是一個時代的驕子,而講述他一生軌跡的《父親南懷瑾》一書,便也不免波折迴環、風雲湧動。那是一本每一頁都透著金光的書,展現了一位智者在歷史波濤中的驚險前行。但這個南懷瑾像是憑空一個炸雷出來的,沒根沒源。
《人生路漫漫》補了這個缺。這本書的文筆本身像一杯清水,極清極清。看上去沒有特別光鮮亮麗的外衣,也不過度地去強調南懷瑾生平的豐功偉績,更不把筆墨用力在那些世人早已熟知的傳奇經歷上。它調轉筆頭,開始寫起一些看似和南懷瑾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
在書裡寫了南懷瑾的父親南仰周本身就是一個很正直睿智的人,聲名遠播。在家鄉一點點經營商鋪、維持家庭的生活,一點點養育子女、傳授為人的風骨,一點點在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上半頁,戰亂頻仍、炮火連天的時運裡兜轉求存,在創業維艱裡還不忘為鄉里修橋鋪路,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忘每日早晨起來讀書,吃了大虧被人誤解陷害也坦蕩豁達、一笑而過。這樣的人生下一個兒子出息了,真的一點不奇怪。
南懷瑾父親南仰周
不僅是南仰周,書裡也寫了南懷瑾的母親趙荷香是一個聰慧大度人,寫了南懷瑾的夫人王翠鳳是一個溫順賢淑的人,寫了那一對與南懷瑾海峽相隔的兄弟是怎樣在離開父親庇佑的環境裡一點點長大的。寫了溫州的這一家人如何因為是南懷瑾的家人而在“文革”中被打為地主,經歷了許多磨難。寫他們如何在大時代的漩渦裡費力生活。
南懷瑾母親 趙荷香
南懷瑾夫人 王翠鳳
寫了一大堆小事,這些事與《父親南懷瑾》裡寫到的峨眉閉關悟道、貴州智勇剿匪、興辦金溫鐵路、溝通海峽和談這些壯舉一比,小的不能再小了。
但是細細體會就能發現,這些極小的事,卻透露著最深刻的意義。沒有《人生路漫漫》裡的那一個家庭,哪裡會有南懷瑾後來的成就?他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一個人在世上功業再高,都高不過高堂;一個人在路上走得再遠,都走不出家門。
南懷瑾身上充滿的是南家家族的氣質,南家是南懷瑾的因緣
《人生路漫漫》,可以解釋《父親南懷瑾》裡沒解釋的一切,可以解釋許多對南懷瑾的誤解。書裡其實提到南懷瑾的地方不多,但是讀起來就能感受到,書中的文字上瀰漫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南懷瑾的氣質,也是南家家族的氣質,這裡面有南懷瑾的因緣和佛根。
《人生路漫漫》裡我們能看到南懷瑾的家庭對南懷瑾的價值。單看南懷瑾的個人事蹟,我們往往會產生仰慕,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賢哲;但是讀過《人生路漫漫》我們就會明白,水也孫悟空,石頭裡蹦出來的。而且關鍵是,瞭解這些事之後你會生出感恩,因為南懷瑾的家庭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我們能看到,再偉大的賢哲在自己的家庭裡,也不過是一個兒子、一名丈夫、一位父親。
南懷瑾從臺灣寄回的附有照片的家書
南懷瑾與次子南小舜
只有這一個家庭,能養育出南懷瑾。沒有這一個家庭,就不會有南懷瑾的一切。
按照《人生路漫漫》書裡說的,其實南懷瑾和他的家庭被世人誤解得很嚴重。因為在倉促而追求華麗的時代里人們喜歡看光鮮亮麗裡的佛陀,不喜歡看瓦礫殘垣中的雋永。而且,無腦毀南懷瑾的人們喜歡看佛陀摔倒而後拍手稱快,無腦捧南懷瑾的人又不想看到南懷瑾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的一面。所以個人認為,南小舜代表南家人寫這本書出來,其實還蠻有勇氣的!不過這才是南家人的風采,不然也不是南懷瑾的家庭了。
回覆列表
南懷瑾老師的父親叫姓南名正裕,字仰周,號化度。
白手起家,後來經商致富,是村裡面的大善人。曾經幫助村裡面造橋修路,救濟貧困,很受人們愛戴。平時也喜歡交些朋友,非常熱愛傳統文化。
南懷瑾老師的母親趙氏,是典型的農村慈母形象。對南懷瑾老師疼愛有佳,但是也不是過分溺愛。
南懷瑾老師出生於1918年的3月18日,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初六。
在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們都是很早就結婚成家立業了。在南家就屬於老來得子。
南懷瑾老師又是家裡的獨苗,所以家裡面對他非常珍愛猶如佛寶。但是,又不去過分嬌縱寵溺他。
這樣的家庭,溫暖而又不失嚴厲。誰又能設想到這位南家的小朋友,長大之後會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二、嚴教送塔廟,自讀成聖賢南懷瑾老師的父親聰明而又能幹,家裡面有些許產業,生活還算過得去。知道南懷瑾老師愛讀書,在家裡面自讀環境過於優越。南師的父親就把南懷瑾老師送到山上的家廟裡面,令他三天才能回家一次。
南懷瑾老師,就這樣在家廟裡博覽群書,自修自度。
還有詩留下,以做記錄:
玉溪書院早歸
西風黃葉萬山秋,
四顧蒼茫天地悠。
獅子嶺頭迎曉日,
彩雲飛過海東頭。
——暑假自修於政洪寺(井虹寺)
其實這麼一首詩,也奠定了南懷瑾老師一生的格局!
三、詩書傳家遠,忠孝禮義長正所謂,詩書傳家遠,忠孝禮儀長。
南懷瑾老師接受的家教,正是這種傳統式的家庭教育教育。這種教育,首先教會你如何生活?而後教會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讓你養成一個獨立自主,卓而不群的人格,從而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做一個真正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
從上面淵回的介紹很容易看出,南懷瑾老師的家教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傳統的家教,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是非常可惜的,後面我們要重新努力,把這個家道建立起來!
什麼名利,什麼金錢,什麼榮譽,這種教育是不會長遠。華人就應該有華人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去生搬硬套外國的教育,讓自己水土不服。西不西,東不東,中不中,洋不洋,這樣下去人心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