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限月
-
2 # 5分鐘心理
遺傳性精神病患者能被治癒嗎?
遺傳性精神病患者不僅不能夠被治癒,而在治療以後的預後都不會太好,而且這種精神病基本上都會轉為慢性的病症特徵。遺傳性精神病相對於應激或刺激性而產生的精神病,就算是及時系統的的治療,雖能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穩定病情,減少病症的發作或進一步嚴重轉換等,但要達到被治癒幾乎不可能。
遺傳性精神病患者的起病有些較為緩慢,有些凸顯病症的急性發作,較為顯著的會出現精神病症性的幻覺,妄想知覺,紊亂和症狀一遍,有些患者會體現出不穩定的精神症狀,在起病的過程當中有些症狀每天甚至每小時都在不同的變化,同時又存在著情感混亂,比如有些時候會有強烈的一過性的幸福感或者是狂躁歡喜或是一過性的焦慮和易激惹狀態,大發脾氣。
但是患者許多症狀會出現分裂樣精神病症狀,當然不是完全的精神分裂症症狀,一般情況下遺傳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有許多的困難,這也是因為患者本身家族史上帶有遺傳性的因素而受到的影響,相對於社會或刺激性突發應急事件等所產生的精神病,相對於遺傳性精神病沒有持續穩定性的症狀發作,前者精神病可以在急症發作時強制性的給予針對治療療效和預後都是比較好的,而遺傳性的精神病就完全不同了,治療當中所產生的各種症狀的不斷變化是用藥控制的難點,就相似於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患者一樣難以治療。
-
3 # 依杲兒
細胞遺傳學發現,當細胞染色體在數量上或結構上發生異常時,便會引起精神發育障礙(如先天愚型)。臨床遺傳學研究表明,與精神病病人血緣關係越近,後代患病率越高。專家們發現如果父母一方為精神分裂症,其子女發病機率為15%左右,父母雙方都是精神分裂症,則子女發病機率在40%左右。精神病有遺傳傾向。
現代遺傳學認為,精神病遺傳是多基因遺傳,不是由一對而是由幾對致病基因和環境影響共同作用而引起的。遺傳因素在發病上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遺傳度,凡遺傳因素在精神病發病上起重要作用,但它往往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起作用,所以控制環境因素,使內在遺傳因素不起作用,可以防止精神病發生。
常見的遺傳病[1]一般有三種類型: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病。
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對遺傳基因突變引起疾病,具有這種基因的人一般都發病。也就是說在單基因遺傳病中,遺傳因素起了決定作用,而環境因素基本不起作用。單基因遺傳的方式又分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染色體隱性遺傳等。在基因遺傳因素引起的精神病中,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最多見,如苯丙酮尿病、肝豆狀核變性等。這一類遺傳病,患者的父母雙方都不是患者,但都攜帶致病基因,同胞中有四分之一患者,近親結婚者發病率更高。其次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亨廷頓舞蹈病等,也有人認為躁狂抑鬱症也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這類遺傳性精神病患者的父母必有一方是患者,同胞中有一半是患者,子女中也有一半是患者,代代相傳。
多基因遺傳病是透過兩對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積效應所致的遺傳病,其遺傳效應較多地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不是隻由遺傳因素決定,而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與環境因素相比,遺傳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遺傳度,用百分數表示。如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也是危害人類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遺傳病,其遺傳度為80%,也就是說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遺傳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環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則相對較小。多基因遺傳病一般有遺傳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後代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染色體病是因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異常所致的遺傳病,這類遺傳病一般出生後即可發現一些軀體器官的結構異常,也常常伴有精神和智慧的障礙,如先天愚型、女性或男性性腺發育不全症等。
-
4 # 一方天空月
生活總有那麼多事情超乎你的想象,過好今天就是對今天最好的報答。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不要害怕,往前走,誰知道會不會遇到意外的驚喜。
-
5 # 汐煒醫生
遺傳性精神病患者能被治癒嗎?
從統計學來講,凡事都有一定的機率,有些精神病,即使不是遺傳來的也治不好,有些個體,由於遺傳患病,也同樣預後不錯。
類似問題還有:家族中有精神病,我一定會遺傳嗎?其實是一個道理。
不論是擔心能否治癒,還是擔心能否患病,其實是受多因素影響的。精神病的種類很多, 除了一小部分器質性精神病和智慧不足問題有明確的遺傳原因之外, 其餘都是體質、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幾年前熱播的《歡樂頌》,裡面就有女主角安迪總是擔心自己會精神疾病發作,其原因就是她的外婆、媽媽和弟弟都患有精神疾病。
的確,資料統計顯示,患有精神疾病的個體,其一級親屬患病率明顯增高。拿情感障礙和分裂症舉例:情感障礙患者一級親屬終生患病危險率很高, 約為15%~20%。血緣關係越近, 患病率越高, 並且有早期遺傳現象, 即發病年齡逐代提早, 疾病嚴重性逐代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親屬的終生預期患病率同樣遠高於一般人群。 雙親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終生患病率為46.3%, 雙親之一患病時子女終生患病率為16.7%, 精神分裂症患者兄弟姐妹之間的預期危險度為10.1%。總之, 血緣關係越遠, 患病的危險度越低。
精神疾病是由若干基因疊加作用所致, 其基因遺傳性存在異質性, 可能還和其人格特點、生物學特點、認知功能、所處環境等相關基於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對於遺傳的精神疾病能否治癒,還要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比如自身成長的環境、性格特點、應激事件及強度、周圍人的支援、是否提前預防和干預等等。但總體來說,確實治療難度會更大。
對於家族中有精神異常的個體來說,一級預防更加重要,也就是爭取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預防,可以採取的措施如定期的心理干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提前定期的與相關醫生諮詢,當然,提前服藥還是有些未雨綢繆。透過接受專業人員有針對性的諮詢和幫助, 提高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 使自己能夠正確地處理好現實生活中各種壓力和困難, 這樣能夠大大減少精神病發病的可能。
-
6 # 按任意鍵跳過
抱歉,現階段無法實現。問題出在基因上,如果不是針對基因進行改組修正,其他辦法基本上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
7 # 書香超意識心理諮詢
這種病是家族業力病,要做單獨的個案來解決,傳統的醫學很難解決!而且單獨的個案還的看緣分要有一定能量的人才能做!阿彌陀佛!祝福你!
-
8 # 樂趣問答
我村同姓的叔叔,三兄弟都屬遺傳性精神病,聽說他爺爺那代也出類似性精神病,是能治好的,發病時尋精神心裡醫院調治一段時間,回來少食油炸炒食物,經過一年後會恢復正常。現在他兄弟和正常人一樣勞作。
-
9 # 我說精神
很多人都說“我們這是後天得的,不是遺傳的”,但所謂遺傳又是如何來確認的?據我所知,還沒有什麼辦法能夠確認患者的精神障礙疾病是出自遺傳,是遺傳自哪裡。所以精神障礙患者的遺傳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遺傳傾向性,因為遺傳並不是精神障礙疾病的唯一發病因素。
在精神障礙患者中遺傳所佔的比例這個問題很難說,因為目前的醫學研究水平只能確定有遺傳易感性,但尚無法是否會遺傳,是否會發病,所以我們將這樣的遺傳機率稱之為遺傳易感性,就比如因為患者父母中存在精神障礙,所以患者患同一種疾病的機率要比偶突然高數倍,而這樣的情況在很多精神障礙中是存在的。
比如我們說的抑鬱症患者的遺傳易感性,一級親屬(也就是父母)中有抑鬱症患者,那麼後代患抑鬱症的機率是普通人患病的3-6倍,如果一定要說機率,也就不到10%。
其實,就像我上面說的, 我們還沒有辦法確認某一個精神障礙患者是否存在明確的遺傳患病,所以也就不存在某一個患者是否因遺傳患病,更不存在因遺傳患病的患者更難治癒的情況。當然,臨床上確實有一級親屬中存在精神障礙患者更加難以治療的說法,但是否與遺傳有關還真不好下定論。
那麼假設遺傳患病,是否能夠被治癒呢?這是一定的,不存在某一種發病原因引起的精神障礙就更難治療的說法,不管是何種發病誘因患病,最終都需要系統治療,都要康復的。雖然有些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效果確實不好,很多甚至常年處於發病期,但這可不都是因為家裡老人有病而遺傳導致的先天精神病沒辦法治療,而是根本就沒有得到規範的系統治療,很多可能住一次院效果不好久放棄了,也許用一種藥效果不好或者藥物副作用強烈也放棄了,總之就是說規範治療不等於一次能治好,感冒了吃藥還不一定幾天好呢,何況這麼嚴重的精神障礙疾病?
很多疾病其實很難治,但堅持藥物治療總是會有幫助的,相反,不堅持遵醫囑的藥物治療,療效不好久隨意停藥或者換藥,不良反應出現就隨意減藥或停藥,都是非常不科學也不理智的情況。你可以不懂,但你不應該自以為是,起碼去諮詢你的醫生,他會幫助你的,就算他不喜歡你也應該找其他醫生諮詢,起碼你要對自己負責任吧。
我覺得現在的醫學水平,我們不適合區分先天后天的精神障礙疾病,能做的就是儘量配合醫生治療,遵醫囑服藥,調整心態面對生活。
回覆列表
我知道治療雙相,抑鬱,躁狂症,控制情緒的方法了,我已經堅持了1個月,只有4天出現了情緒變化,如果是平時,月底月頭,情緒都會不好,只有月中幾天,情緒會高漲,但是我這個月情緒波動只有4天,我每天都記筆記,我想快快告訴你,方法,就是每天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進行運動鍛鍊,我的方法是連續跑30分鐘加連續走30分鐘,這4次情緒不穩,是這樣的,第一次是下午跑的,第二天,情緒不穩,也就是說,非要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效果不錯,其他時間,效果不好,這個,應該適用於大家,這個時間必須固定的,第二次,是連續跑了42分鐘加18分鐘持續走,共1小時,脾氣爆發,亂想,第三次是持續跑50分鐘加持續走10分鐘,共1小時,脾氣爆發,哭泣,亂想,所以這個時間,對於我必須是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共1小時,效果才好,不然過尤之不及,過頭了,就起反作用,但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統一而論,需要大家自己實驗,第四次是因為看電視,睡眠時間比平時晚了好多,第二天輕度不耐煩,其他時間非常平穩,有外因干擾,情緒也平穩,非常好,總結,運動的時間,必須是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但是強度,需要自己試,每個人不一樣,像我媽,就不能像我這樣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她這樣做了,就過了,情緒反而暴躁,可能她是老人,身體狀態和我不一樣吧,要自己試,還有一些病友,因為吃藥,體重太大,可能就不能跑,怕膝蓋受傷,其他的運動我不知道效果,我沒試過, 要天天堅持,真的效果不錯,運動對於調節情緒,效果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