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知道在白馬之戰中,關羽幫助曹操出戰,一刀秒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但是正常情況下作戰,不都是正著拿刀嗎?為何關羽這次確實倒提青龍刀呢?

    白馬之戰

    白馬之戰,在關羽加入前,戰局是一邊倒的,完全是袁紹這邊佔有優勢。本來在軍隊上,曹操就少於顏良,在單挑上,曹操更是輸得一敗塗地。他先是讓宋憲出戰,結果被顏良三回合斬殺,然後他又讓魏續出戰,結果一回合下來,魏續就命喪顏良刀下。這二人可不是無名之輩,而是呂布手下悍將!

    見這二人身死,曹操又命猛將徐晃出戰,徐晃曾和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實力非常強悍。然而在這次和顏良的對陣中,徐晃卻二十回合就失敗了,嚇得曹軍諸將慄然,沒人再敢出戰了。

    曹操無奈,只能請關羽出馬,面對曹操對顏良的介紹,關羽十分高傲地說出了一句名言:插標賣首。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雖然關羽很高傲,敢在曹操面前吹牛,但是人家還真有那個實力,真的就做到了,僅僅一個回合,就斬殺了顏良!不過關羽攻擊的方法和大家平常想象中的不一樣,人家都是正著拿刀衝過去,而關羽卻倒提青龍刀,這是為何?這三個原因不能忽視。

    一、關羽高傲

    關羽在面對曹操對顏良的介紹時,十分高傲,說人家顏良是土雞瓦狗,插標賣首。其實明眼人一看關羽就是在吹牛了,你都沒和顏良交過手,也沒看過顏良作戰,憑什麼這麼說?而且人家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的戰績擺在那裡,關羽行嗎?對於關羽的這番表現,大家只能認為他是太高傲了,當著眾人的面吹牛。

    而關羽顯然也是知道大家的想法的,所以等到真正開始進攻時,關羽不能做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他只能故作輕鬆,讓曹營眾將認為他並沒有吹牛。這就好比我們有時候表現得很輕鬆,只是為了讓別人這樣以為而已,實際情況壓根兒不是這樣。關羽倒提青龍刀就是在給曹營諸將營造一副輕鬆的樣子,說白了,就是裝。

    二、欺騙顏良

    關羽故作輕鬆,不僅是在欺騙曹營眾人,也是在欺騙顏良。早在顏良出征時,劉備就曾找他談過話,給他描述了關羽的面貌,讓他見到關羽把他招降過來。而顏良也把劉備這段話聽進去了,才會讓大軍給關羽讓開一條路,允許關羽衝到他的麾蓋之下。正常情況下,關羽只能在大軍之外叫陣,等待著顏良出馬迎戰,哪裡能夠衝到顏良的麾蓋下呢?真當顏良手下的那些兵馬護衛是吃素的?

    關羽倒提青龍刀,這在顏良看來,其實也就是缺乏攻擊性,因為正常情況下作戰,為了揮舞方便,大家都會正著拿刀,關羽的這一行為,給顏良製造了一個假象,讓他認為關羽是來投降的。而關羽使出這招,其實也有欺騙顏良的意思,讓顏良誤以為他不是來攻擊挑戰的,結果他也沒想到顏良竟然這麼蠢,直接放他來到麾蓋之下。面對這麼好的機會,關羽豈可錯過?

    三、這種拖刀方式揮舞起來力氣更大

    相比於正常的揮舞大刀,關羽倒提青龍刀,揮舞起來,會有更大的殺傷力。青龍偃月刀本身就重達八十二斤,正常揮舞起來比較費力,而用關羽的這種方式,可以用上全身的力氣,再加上慣性,將會使青龍偃月刀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最終,在馬速的配合下,關羽這一刀很難有人抵擋得住。對了,大家不要認為文字上說的是刺死顏良,就是用刺的,其實這個刺字,在這裡表達的是刺殺的意思,在老版本的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刀斬殺了顏良的。

    大家有機會的話,其實可以在家試試關羽這招,結合全身的肌肉,將一棍打出去,力道肯定會比平常的揮舞大得多!

    總結

    白馬之戰中,關羽一刀秒殺顏良,之所以要倒提青龍刀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關羽高傲,繃面子。二是為了欺騙顏良,讓顏良放鬆警惕。第三則是因為倒提青龍刀殺力大增,無人可當。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 2 # 韶華傾夢

    為了逼迫曹操和自己決戰,袁紹派遣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顏良為先鋒,率精兵十萬進攻白馬。而後,袁紹親率大軍進發黎陽。在接到東郡太守劉延的告急信後,曹操火速興兵禦敵。在白馬之戰中,顏良先後斬殺宋憲和魏續,二十合擊敗徐晃,令曹魏諸將為之慄然。

    在此情況下,曹操不得不派遣關羽出戰。面對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的顏良大軍,關羽提青龍刀,騎赤兔馬,直接衝向顏良,並一刀把顏良斬殺了。若是細心的話,會發現一個小細節。那就是關羽衝向顏良的時候,是倒提青龍刀的。

    那麼,關羽他為何要倒提著青龍刀呢,這到底有什麼講究的地方?

    關羽之所以在衝向顏良大軍時倒提著青龍刀,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減少阻力。說到減少阻力,相信大家都會戲笑一句:關羽這般厲害,居然還懂地物理。其實,這和懂不懂得物理沒有太大的關係。眾所周知,關羽是用刀的行家,經過多年的練刀,關羽必然會摸索出一套熟悉他自己訓練和提升的用刀技巧。

    而且,關羽從公元184年便開始跟隨劉備征戰四方,在戰場上的磨練中,關羽肯定知曉在哪種情況下,才能快速的出刀,盡最大限度的殺敵。所以,關羽騎著赤兔馬從土山上奔襲而下時,講究的是速度,細節自然要做好。

    其二,出其不意,然顏良沒有感到殺意。顏良麾下有十萬精兵,關羽是一個人從土山上奔襲而下的。要想快速的殺敵,那就必須要出其不意。若是衝向顏良的時候,揮舞著大刀,亦或者橫提著大刀,刀刃向外,這必然會讓顏良覺得關羽是來應戰的。

    因為在關羽衝下來之前,顏良可是在向曹軍搦戰來著。所以說,關羽倒提著青龍刀,沒有做出砍殺的姿勢,這樣就會給顏良一個錯覺。而從關羽奔襲下來,併成功斬殺顏良來看,關羽的計謀很成功。

    其三,關羽善使拖刀計。用槍和用刀的都有一個絕技,分別叫做“回馬槍”和“拖刀計”。在三國中,使出拖刀計的有三人。一是關羽,一是夏侯淵,一是龐德。拖刀計,講究的是揮刀的速度和出其不意。

    單手提刀,刀頭朝下,刀身朝後,等和敵方拉近距離的時候,突然揮舞大刀砍向敵人。對方在措不及防之下,只能下意識的用武器抵擋。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突然提著武器抵擋,力度不夠,就會被對方的大刀劈飛武器,造成手臂發麻或虎口裂開。一是擋住了,但也被震落下馬,或是被斬殺。

    無論是哪種結局,都難免會是被對方斬殺的下場。而關羽是用刀的行家,他的揮刀速度和拖刀計的使用自然是很嫻熟。

    所以說,白馬之戰,關羽在從土山上奔襲下來時,倒提著青龍刀,就是想讓顏良放鬆警戒,而後憑藉赤兔馬的速度,出其不意的斬殺顏良。

  • 3 # 麥客MAIKE

    白馬之戰被歷史學家稱為官渡之戰的“前哨戰”,而這一戰曹操之所以能獲勝,不能不提一個關鍵人物——關羽。

    關羽在徐州之戰失敗後被曹操擒拿,不得已而投降,被任命為偏將軍,並以厚禮相待。但關羽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一直想回到劉備身邊。曹操也知道關羽留不住,就曾私下讓張遼勸說關羽。關羽說:“曹公對我雖然厚愛,但我已與劉備將軍結盟共生死,不可背棄。等我為曹公立下功勞後,必然離去。”

    白馬之戰,關羽斬首袁紹大將顏良,就是關羽向曹操獻的一份厚禮。戰後,關羽就遵守自己的諾言,留書一封,放棄了曹操的全部賞賜,千里走單騎,重歸劉備。

    曹操感慨道:“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並不許部將追殺。

    為什麼說關羽斬首顏良就是對曹操立下了功勞呢?

    我們不得不從曹操當時的處境說起,用諸葛亮的話說,就是:“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白馬之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袁紹與曹操以黃河為界分據南北,袁紹在黃河北岸,曹操在黃河南岸,中間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渡口就在白馬,如果白馬失守,袁紹的主力必然渡河南進。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情勢危急,曹操採納了謀士荀攸的建議,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佯裝率軍在延津渡河襲擊袁軍後方,袁紹中計,分兵去保延津,曹操趁機率輕兵掩襲白馬,袁軍潰散,關羽在千軍萬馬之中將顏良斬首,袁軍諸將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

    顏良乃袁紹的一員猛將,可謂勇冠三軍,能被關羽取其首級,不能不說對袁軍是一大震懾。

    但實際上,曹操最初是不想讓關羽迎戰顏良的,怕關羽回報了自己後就會離開。當時顏良有10萬軍隊,而曹操只有人5萬人迎戰,力量相差一倍,曹軍也被袁軍整齊的陣勢所震懾。

    一開始曹軍就連連戰敗,先是呂布的兩員舊將宋憲、魏續出陣單挑顏良被殺,接著徐晃又與顏良大戰數個回合,也敗下陣來,雙方休戰。

    第二天,顏良又列陣叫戰,這次關羽出手了,他遠遠看見顏良的麾蓋,就跨上赤兔馬,提著青龍刀衝入敵陣,還沒等顏良回擊,就在萬軍之中將顏良刺殺,並拔出腰間的佩刀割下顏良的首級回到了曹軍陣營。期間,袁軍的將領沒有一個能抵擋住。

    可以說,關羽秒殺顏良,讓對陣的兩軍都驚呆了,尤其是袁軍,主帥被斬首,軍心肯定大亂,潰敗也在所難免。

    有人就好奇,關羽斬殺顏良的時候,為什麼是提著青龍刀去迎戰?

    這就不得不說關羽的絕技殺手刀——拖刀計。看似手提著刀,不是交戰的姿勢,實際上是在迷惑敵人,讓對方放鬆警惕,然後出其不意,以自身為軸,在馬背上做身體旋轉,橫刀劈向對方,一招制敵。

    關羽曾用“拖刀計”斬了蔡陽和黃忠,只不過用的是詐敗拖刀而逃的方法,等對手追上來時掄刀一砍,而斬殺顏良的時候卻是主動出擊,刀法一樣,可謂是威力無比。難怪人們經常說: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顏良被關羽秒殺,這也與顏良的輕敵有關,這個人就是“一夫之勇”,不善統兵,在先一天交戰無對手的情況下,可能就覺得曹軍中就再沒有人能和自己匹敵,當時關羽在曹軍中也並未嶄露頭角,又加之看到關羽是提著刀來迎戰,就更不放在眼裡,結果就被關羽的“拖刀計”迷惑了。

    實際上,關羽斬殺顏良,是與關羽的勇猛機智和超強的武功分不開的。我們都知道,關羽使用的大刀是一把青龍偃月刀,據傳說這種刀重八十二斤,這麼重的刀一般人是單臂拿不起的,更不要說揮舞著上戰場了。

    在古時候這種刀主要是用來練臂力的,並非實戰武器,至於關羽的刀有多重,我們無法考證,但至少是一般人難以駕馭的,從關羽秒殺顏良就能感受到這種刀的威力。

    有青龍刀在手,又加之赤兔馬快捷如飛,關羽也急於立功後脫離曹營,這些因素讓關羽信心倍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取了顏良的首級,確實令人震撼。

    關羽能千里走單騎,出五關,斬六將,不僅憑的是實力,更重要的是義氣,這樣的英雄,舉世無雙,也許斬顏良是情不得已,但他的英名卻令後世敬仰,萬古永存!

  • 4 # 大獅

    關羽倒提刀——倆字“裝逼”!

    只因二爺耍奸猾,才斬顏良於馬下。

    關羽-關二爺,牛叉之人物,若問其能耐大不大,脫口便是一個字“大”,倆字“很大”!

    關羽在三國這套書中,那傢伙簡直了不得了,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力保皇嫂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下蔡陽頭......這諸多威風史讓二爺的段子一口氣說不完。胯下赤兔馬,掌中青龍偃月,丹鳳眼臥蠶眉,天下第一美髯公,器宇不凡活脫脫天神下凡,讓人又敬又怕。不由大讚一聲:二爺,好樣的!

    二爺雖然又勇猛又忠直,但是人就有缺點,關二爺也不例外,他有啥缺點?有兩個缺點——自大+裝逼!

    單拿白馬坡斬顏良一事,就看出老關多能裝。舉凡看過影視劇的朋友,想必對關羽斬顏良一段記得清楚,大致為:曹袁兩家交戰,卻不知老袁一方有個大將,名顏良。顏良是個勇猛之人,不但殺了曹營將領朱靈、路昭,而且20餘合便戰敗大將徐晃。要知道徐晃當年跟許褚鬥了50個回合不分輸贏,20回合敗給顏良。要麼是羅貫中故意的,要麼就是徐晃技不如人。照這樣看來,顏良武力值明顯在許褚等曹營猛將之上。

    曹操一見顏良也脫口大呼“顏良真勇將也!”而其他人則表現為“眾將粟然”,意思是諸將都對顏良有膽怯之意。

    而這個時候,就看出老關多能裝了。如今老關在曹營多時,也沒有一功半勞,白吃白喝於臉面不好看,雖然二爺臉如重棗,羞紅了也看不出來,但老關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不趁機出把力,以後沒法混。高傲自大而且自負的心讓其感到必須要做點什麼才行,如今正好對面那員大將咋咋呼呼無人能敵,要是我一刀把他劈了,我從此白吃白喝也有話說。對,就這麼幹!

    不過要打敗對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對方那個人將徐晃都打敗了,顯然自己如果跟他硬碰硬也不見得能取勝,萬一輸了就成了“丟人的媽媽給丟人開門--丟人到家了”。如今曹操正看著自己呢,自己也誇了海口,萬萬不能馬虎,要想想辦法才行。

    雖然我們看到關二爺一臉傲氣,說什麼“土雞瓦犬爾、插標賣首爾”,但你細細看之,老關玩的卻是“趁爾不備,取爾性命”的套路,斬顏良誅文丑套路用的基本一致,還沒等你看清我是誰,我就要了你的命,這樣既有面子又保險。

    終於,武力值和智慧值都比較高的關二爺想出了法子,依仗三點,足以取勝。

    第一點,胯下赤兔寶馬,這匹馬在三國之中算是第一寶馬,換現代話來說“十六缸加渦輪增壓”,就一個字“快”!

    第二點,便是手中這口青龍偃月寶刀,如此沉重的一口大刀,砍不死人也能砸死人。

    第三點,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必須看準時機,乘其不備,到了近前,不由分說,舉刀就砍,愛咋咋地!

    依仗這三點制勝法寶,二爺拖刀打馬,徑直朝著顏良而去。

    顏良此時正在得意洋洋之時,與兩軍混戰之中,正沾沾自喜呢。卻不知面前煙塵之中,突然出現一馬一人。果真如二爺所料,只因馬來得太快,顏良真的措手不及。

    三國演義中交待的清楚: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於是曹軍乘勢攻擊,死者不可勝數,馬匹器械,搶奪極多。

    書中交待了“措手不及”四個字,而且說關羽是“刺”,而不是“砍或劈”,殺手一般用“刺”這個字,顯然關二爺有這個嫌疑。

    這一戰,關羽顯然沒有遵守演義中單挑的規矩,一般兩將對戰,先要互相報通姓名,比如一方問到“某不斬無名小卒之輩,汝是何人?”對方則答:“某乃是XX大將XXX”當然有些人還需要自己吹噓一番,好提前嚇唬嚇唬對方。

    但關羽卻省去了這所有麻煩,沒等顏良開口,一刀刺死,顯然不按套路出牌啊。

    二爺拎著顏良首級打馬迴歸本隊,曹操一眾見了,驚為天人,二爺這顆懸著的心這才放心。等到誅殺文丑之時,關二爺又用了這一招,輕鬆取勝,落下個好名聲,但以後為什麼沒再用呢?因為這玩意有一有二沒再三,再用它就不靈了!

  • 5 # 夏目歷史君

    在正史上關羽在白馬之戰中確實有可能是秒殺顏良的。《三國志》對於關二哥這一神勇表現有一段文字記載:“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

    關二哥有多英勇?看見顏良的麾蓋(指將帥用的旌旗、車蓋),知道顏良位置所在,直接騎馬衝向眾多敵軍之中,將主帥顏良刺死,不過顏良極有可能是沒準備的,不知道關羽敢衝進來。

    對於二哥當時有沒有倒提青龍刀,其實並沒有提到,真假不得而知。

    倒提青龍刀這一幕,出現在《三國演義》裡,原話是“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鳳目圓睜,蠶眉直豎,跑下山來,直衝彼陣,徑奔顏良,由於馬快,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因為這隻出現在演義裡,這裡我們就只講演義,大家就別怪我沒引用正史了哈。

    倒提刀並不是我們經常聽過的拖刀計,其實就是右手握刀柄,刀刃朝下,刀柄在背後那種。

    由於刀頭重,這樣提刀其實會很省力,騎馬跑起來也相當方便,關二哥這樣弄也是為了省點力氣,若不這樣搞,別跑下山去就沒力氣殺人了,那就很尷尬了。同時倒提刀也能為之後掄出的一刀蓄力,才能使那一刀力道最大,一刀斃命。

    倒提刀也是為了將刀隱蔽起來,因為赤兔馬高,可以將刀大體都隱蔽起來,這樣顏良才不易注意到,才能出其不意,將顏良一刀刺死。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羅貫中老先生想更好塑造關羽的英雄形象,突出關二哥的英明神武,勢不可擋。倒提青龍刀衝下山配上“奮然上馬”、“鳳目圓睜”,“蠶眉直豎”這些詞彙是不是感覺很拉風,很裝逼,相當耍帥呢?所以倒提主要是因為這樣更帥點,符合關二哥的形象。

  • 6 # 歷史三日談

    難道關羽倒提溜著青龍偃月刀,不感覺很帥嗎?這“帥”字本就是一個偏向性很強的詞,偏向到哪了呢?偏向到了裝逼的路上去了,也就是說關二爺關羽是一個活的很裝逼的人。

    大家千萬別把儀式理解的太複雜,生活中其實處處都能見儀式,兩人見面了不直接說事,先握手就是一種儀式,還有的練家子,見了面都不會先說話的,而是先練練,以此作為打招呼的方式,其實這也是一種儀式,也就是說在直接的事務性之外的東西,包括禮儀,其實都是一種儀式。

    關羽其實就是活的十分有意識感的一個人,比如說再正常穿衣保暖之外,關羽還硬要戴一頂在今天看起來十分眨眼的綠布帽,還有一條十分能襯托氣勢的綠披風,這都是關羽的“範”。

    最讓人感覺不一樣的是關羽的長相,身高九尺,光鬍子二尺長,臉色深褐紅色,嘴唇血紅,丹鳳眼,臥蠶眉,其實要不是用來形容關羽的,這人很可能就是長壞了,但是在別人身上奇怪的特徵,在關羽身上反而成了異於常人的有點。

    這都是歷史關照關羽的一面,也是關羽成功裝“逼”的一面,因為裝逼裝不好就成了猴子一樣的跳樑小醜,並不是說是個人就能裝,裝逼裝於無形,裝成習以為常的生活工作習慣,並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才是裝逼的“關鍵”所在。

    關羽提溜著刀妙斬顏良,基本上就是這麼個操作套路,只怪顏良命苦,死就死吧,還成了別人裝逼的背景,身為叱吒一時的大將,這種死法真是一種笑話!

  • 7 # 北門猿

    這一段是《三國演義》裡寫的: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

    何謂倒提刀呢?

    像這樣:

    像這樣:

    又比如說這樣:

    發現問題了嗎?

    這個pose擺出來比較帥……

    當然,擺pose不是關二爺本意,這是作者安排的……

    ————分割線————

    關羽斬顏良,或許是佔了出其不意的便宜。但誅文丑可不是。

    上原文:

    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不要只盯著“馬快”,在這之前,文丑已經被關羽打到“心怯”,處於下風落荒而逃了。

  • 8 # 9紫氣東來

    關羽在秒殺顏良之前,為什麼倒提青龍刀?

    關羽倒提青龍刀有兩層意思,一是給顏良造成一種錯覺,本人不是來殺人的,連刀都沒舉,正逢劉備一夥正好在袁紹之處,顏良料定關羽不敢造次,所以也沒做作戰準備,憑顏良的本事怎麼樣也可大戰幾百回合,理由是龐德和關羽還大戰百合以上,顏良的本領不在龐德以下,怎麼可能會被秒殺,連武器都沒動一下,豈不是把頭伸出來讓關羽斬了,有人講關羽的馬快,馬難道以幾百米衝過來顏良都看不出來,就一士兵也能看清,赤兔馬為什麼在他原主人呂布坐下就沒這麼神乎,而呂布武藝高出關羽多多,唯一的解釋是關羽使詐,裝著不動手,突然發力手提刀落殺了顏良,顏良糊里糊塗的沒了。

    二是關羽有一絕技,叫《拖刀計》,拖著刀正是他的獨門絕活,跟回馬槍一樣,對方無防備時一招斃命,這種解釋才合理,再見!

  • 9 # 三國逐鹿

    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和河北上將顏良相遇於白馬,此戰也是官渡之戰的熱身賽。顏良不愧是“河北四庭柱”之首,不到三合,秒殺原呂布手下降將宋憲和魏續,二十回合戰敗徐晃,打的曹營眾將高掛免戰牌。曹操沒辦法,在程昱的建議下,請關公出戰。

    關羽應曹操之邀,辭別二位嫂嫂,來到白馬曹營。他與曹操一同觀戰,直言袁紹大軍“如土雞瓦犬耳!”,而大將顏良“如插標賣首耳!”,輕蔑之心溢於言表。關羽向曹操說罷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飛身上馬,衝向顏良。事實上,關羽並未說大話,一刀將不可一世的顏良斬於馬下。這次壯舉可以和溫酒斬華雄相媲美,都是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

    三國迷們有個疑問,為何關羽沒有正握青龍偃月刀,而是“倒提”,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依據演義,分析得出以下四個原因。

    其一,關羽倒提青龍刀,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此刀的優勢。青龍偃月刀在唐代才出現,三國時期是沒有的。羅貫中為了凸顯“武聖”關羽,給其安排了一把絕世寶刀,這就是青龍偃月刀。演義中桃園結義後,劉備、關羽和張飛為建功立業,打造了趁手兵器。劉備的兵器為雙股劍,張飛的是丈八蛇矛,而關羽的則是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

    根據宋《武經總要》記載:將青龍偃月刀列為“刀八色”之一,共有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掛、拘、割等絕招。由此可知,“撩”正是此刀的絕招之一,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到顏良面前,向前“撩”刀,將顏良斬於馬下。

    因此,關羽倒提寶刀,能將青龍偃月刀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演義中關於劉備、關於、張飛三兄弟的武器描述如下: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

    其二,關羽倒提青龍刀,為了降低阻力,提高馬速。時間就是生命,在戰場上,馬速快一秒,就有可能扭轉戰局,擊敗對手。物理上,衝刺階段,最前方受力面積越小,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如果關羽正握青龍偃月刀,勢必增加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馬速。關鍵時刻,細微的變化可能增加變數,顏良很有可能反應過來,和關羽進入相持階段。關羽是孤軍深入,周圍都是顏良部隊,形勢對關羽大大不利。

    此時的關羽就像絕世刺客,如果無法一擊必中,就會陷入敵人的人海之中。即使關羽再厲害,面對人海戰術,也逃脫不了敗亡的命運。關羽為了降低阻力,提高馬速,倒提青龍刀,以最短的時間衝到了發呆的顏良面前,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其三,關羽倒提青龍刀,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此刀的威力。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動能和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快,動能越大,即威力越大。關羽座下赤兔馬,像風一樣,衝向顏良。他倒提青龍刀,到了顏良面前,在原有速度的基礎上,刀由後向前撩,增加速度,意味著增加了威力。此時的顏良即使是銅牆鐵壁,也擋不住關羽最大威力的一刀。

    其四,關羽倒提青龍刀,為了出其不意斬殺顏良。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衝下土山,直奔顏良。從顏良的角度看,關羽好像並沒有兵器,不像來征戰的,更像談判使者。這樣,最大限度降低顏良的防備之心,為關羽出其不意斬殺提供了絕佳機會。事實上,關羽的策略很成功,他仗著赤兔馬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衝到顏良面前,顏良還未反應過來,就被“刺於馬下”。

    隨後,關羽將顏良首級割下,拴於馬前,轉身回去向曹操交差去了。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

    白馬之戰,關羽利用天時、地利,倒提青龍刀,赤兔馬助跑,才取得了一刀秒殺顏良的戰績。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秒殺顏良的?

  • 10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就在前天,有位網名“重陽春”的朋友提出了一個觀點,我認為非常新穎獨到,能夠對關羽一個回合速斬顏良做出很合理地解釋。

    就是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的這個動作,確實是大有貓膩。

    咱們來看看原文的描述。這是在《三國演義》原著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原著是這樣描述的:關羽“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向著顏良的陣營直衝過去。

    而顏良的河北軍如“波開浪裂”,使得關羽在衝向顏良的過程中,並沒有受到阻攔。

    而顏良當時還正在麾蓋下,他看到關羽向他衝來的時候,有四個字描述了他當時的狀態,“方欲問時”,這說明顏良根本就沒有做出任何戰鬥準備。

    由於“赤兔馬快”,赤兔馬的速度優勢,就沒有給顏良進一步的反應時間,關羽就衝到面前了,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手起一刀,刺於馬下”。這個“刺”字很重要,說明由於關羽並沒有做出揮舞大刀劈砍的正常動作,而是以一個像槍矛一樣,端刺的動作,極具隱蔽性。

    “重陽春”網友認為,關羽這個青龍刀的動作導致顏良產生了重大的誤判,顏良實際上是以為關羽是從曹軍陣中叛逃而來。

    咱們再引申一下。顏良在出徵之前,劉備曾經去拜會過他,特意交待了二弟關羽很可能此時就在曹軍中,對二關羽的相貌做了大致的描述:身高九尺,赤面長鬚,五綹長髯。並囑託顏良見到關羽後,把他招喚過來。

    那麼,所發生的事情解釋起來,就比較順理成章了:

    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從坡上策馬奔來,麾蓋下的顏良遠遠望見,似乎是對面有人經過廝殺,敗逃而來。

    待到近前,顏良看清來者身材高大,赤面長鬚,五綹長髯,正符合劉備對其二弟關羽的形貌描述。

    由於此時關羽倒提青龍偃月刀,看上去很象是個敗陣的樣子。

    由於思維定勢,顏良立即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判斷:這是劉備的二弟關羽,正在曹軍中,他要投奔到本方,很可能在曹軍中還發生了激烈的打鬥,寡不敵眾,敗逃而來。

    於是,顏良“正欲問時”,關羽卻突然動手了。顏良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措手不及”,被關羽以一個“刺”的動作,刀尖入懷。

    也就是說,關羽把這個“拖刀計”反著用了。

    要說這個倒拖大刀的動作,不僅這次能瞞過了顏良,後來連關羽自己都受了害。大家看一下《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四回中,龐德對“拖刀計” 的靈活運用。

    回目: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說關羽與龐德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到了第二天,龐德使出了一個詐術,鬥至五十餘回合,龐德撥馬而走,做了個“拖刀”的動作。

    關羽緊追而來,關羽認為,這是龐德要使“拖刀計”,他自以為識破了龐德的詭計,還一邊追一邊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

    但龐德是假裝拖刀,實際上則悄悄把刀掛住,偷偷拿出弓來,搭箭射來。關羽只顧著防拖刀,卻沒留心防箭,吃了大虧,被龐德一箭射中左臂。這就叫“一報還一報”,不是永遠都是你能騙別人,別人也可以騙你啊。當年在白馬坡,你關羽拖刀,詐了顏良,今天龐德就同樣以拖刀的方式,詐你關羽一箭。

    當然,我並不是抹黑關羽。本來戰場上你死我活,無論什麼手段,贏了就算本事。只是說,按照顏良的武藝,那可絕對是超一流的猛將,以這種方式殞命沙場,實在是令人惋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愛的人患精神分裂,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