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蒙多奇科學養育
-
2 # 追夢人0810
小孩挑食,說明脾胃不大好,或者有積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口沒開,真正胃口好的人看到啥都想吃。
我覺得讓孩子不挑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找個好的中醫調理一下脾胃,中醫調理脾胃方法很多,效果也是很好的,可以吃中藥、按摩穴位、捏脊、扎四縫等,實在不方便也可以買點健胃消食片之類的藥給孩子吃。
二、多帶孩子去運動。跑步、游泳、打球、戶外玩耍都可以。挑食的孩子大都不愛運動,不運動的孩子吃的食物就消化慢,容易造成積食,所以到了吃飯的時候胃口不好,就會挑食。
三、把肉做得更可口一些,或者把肉和他喜歡吃的菜混在一起給他吃。比如小孩愛吃雞蛋,可以做肉末蒸蛋,或者做肉末斬蛋。假如他喜歡吃豆腐,可以做豆腐圓子,裡面加一點肉末。另外還可以煮肉湯喝,有句老話說:“吃肉不如喝湯”,意思就是肉的營養都到湯裡了,這樣他就算不吃肉只喝湯也能吸收到肉的營養。
-
3 # 子喻育兒
我從小就很挑食,不吃腥羶的食物,不吃味道比較奇怪的食物,不吃內臟。在孩子可以新增輔食的時候,我很注重孩子的營養,每天會給他均衡營養的輔食,魚,肉,蛋,蔬菜。
直到孩子慢慢長大,會說話會自主挑選食物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他有很多東西不吃。比如內臟,兔肉,鴿子肉,芹菜等。而各種肉他也不是很愛吃。而內臟之類就是我從來不吃的東西,在餵養孩子的時候,我從來沒想起要買這類東西給孩子吃。肉我有吃,但吃得不多,也不大主動吃。
有一天,孩子爸爸做了一盤豬肝粉腸。吃飯的時候孩子問:“爸爸這是什麼?”得到答案之後,孩子很驚訝的跟爸爸說:“爸爸,你怎麼能吃這麼噁心的東西呢?”我這才醒悟過來,是因為我從來沒給孩子吃過類似的東西,導致孩子覺得內臟是很噁心的東西。
我意識到是我把孩子帶偏了,我得花力氣改正過來。
1.平時注意觀察孩子最喜歡吃什麼型別的肉。
比如我孩子比較喜歡吃牛肉,豬扒,雞腿。雖然這幾類肉他吃的也不多,但起碼他不抗拒,在他不抗拒的基礎上,我會想辦法把這些肉做的好吃一些,好看一些。
2.花樣要多變。
不愛大口吃肉,我就把它做成肉餅,做成壽司,做成餃子餡,做成各種形狀。只要孩子對這個形狀產生了好奇心,他總會嘗試一下。!
3.注意觀察孩子的口味。
我家娃喜歡吃酸甜口。肉它不愛吃,我會把它做成肉丸,切成花的形狀,澆上酸甜汁,或者做酸甜口的咕嚕肉,酸甜排骨之類的。口味合適,他總會嘗試一下。
-
4 # 飯糰小盆友的日常穿搭
把肉變換成多種方式去做。
我家寶寶不吃肉,我一般來說給他多成肉泥,做丸子或者和蔬菜搭配在一起做成火腿腸。
再有剁成肉餡給寶寶包餛飩或者餃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啊。
-
5 # 旅遊達人老嶽
你好,我是老嶽,我的孫子今年9歲上小學3年級了,也和一些孩子一樣經常挑食。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試著給孩子吃肉來增強他們的體質,但是有些家長在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是不喜歡吃肉的,我們都不喜歡孩子這樣挑食,但卻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那麼這個時候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寶寶挑食不吃肉怎麼辦?為此我總結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1、給孩子嘗試多種食物,要給寶寶多嘗試,味道熟悉起來自然不會再拒絕。遇到寶寶拒絕的時候,不要強迫,採用迂迴戰術,下次再試。
2、輔食餵養要一種到多種,一種輔食新增後應該有至少3天的適應期。適應後再新增其他輔食,這樣才好觀察孩子是否對此類食物過敏或者其他反應。
3、大人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都偏食,說一套做一套,甚至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孩子怎麼會好好吃。孩子不愛吃肉,可以把肉打碎了放在蔬菜裡面來做包子,餃子或是小餛飩,或是和蔬菜放在一起做粥。
4、主食還是母乳,不能主次不分。開始要給孩子吃不帶任何調料(包括鹽)的輔食,避免以後孩子口味過重。
5、孩子正處於成長的階段,挑食會讓他們的身體發育不是那麼好,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挑食這種毛病的話,家長們一定要儘快幫助他們把這種習慣改正,必要時候可以給孩子做個微量青元素的檢查,看有沒有缺鋅的情況,及時給她補充。當孩子表示也想吃一點時,要及時表揚孩子。
-
6 # 穎媽談育兒
作為媽媽總是很操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比如吃飯問題和睡眠問題就是父母經常苦惱的問題之一。
我家的寶寶有一段時間就不喜歡吃青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目前已經好多了。經過總結,我覺得很多時候孩子挑食、偏食,是因為餵養階段大人的觀念或導向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比如總是強調多吃肉才能長得高長得快,而忽略了蔬菜水果的餵養量;再比如飲食太過單一,只吃豬肉其他肉類攝入較少。
專家表明,不挑食的良好飲食習慣應該從新增輔食之初就開始培養,在新增輔食的過程中,儘量讓孩子多接觸、多嘗試新的食物,講究食物的多樣化,豐富寶寶的食譜。
簡單的說,就是在輔食階段要讓孩子儘可能多的嘗試不同的食物。並且每一種食物在最初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單獨品嚐,刺激孩子的味蕾,讓孩子瞭解食物最初的味道。
但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挑食偏食的習慣,該怎麼處理呢?一、依據孩子的口味來加工
小孩子們大多喜歡吃甜的,如果孩子喜歡吃甜的,媽媽可以在給孩子準備的麵條或者菜裡面放一點番茄醬。一歲以後的孩子,也可以在各種粥裡面加一點點糖。
或者又可以增加一些其他風味的調料,比如香菇粉,蝦皮粉、或一點點醬油增加一點鮮味,提高寶寶的進食慾望。
輔食:肉末番茄雞蛋麵疙瘩
材料:
麵條10克,番茄小半個,瘦豬肉末8克。
做法:
1.將麵條折成小段,豬肉洗淨切成碎末,雞蛋打碎攪拌均勻。
2.番茄切十字口,放入開水中浸泡2分鐘,去皮再切成小丁。
3.鍋內放入少量油,加入番茄末翻炒。
4.放入300毫升清水,大火煮開以後,放入麵條和豬肉末。
5.大火煮10分鐘左右,加入雞蛋汁,再轉小火燜兩分鐘,即可出鍋。
這裡的番茄也可用番茄醬代替,目的是增加麵條的香味和酸甜口感。
二、食物形態多樣化
除了炒肉,可以將豬肉切碎跟白菜、芹菜一起做成餃子、小餛飩;跟胡蘿蔔一起做成肉丸;跟粉絲、豆角一起做成包子。
輔食:香煎小魚餅
材料:
魚肉50克,雞蛋1個,牛奶50克,油、鹽、澱粉各適量
做法:
1.將魚肉去骨刺,剁成泥。雞蛋打碎攪成蛋液。
2.把魚泥加上澱粉、蛋液、奶、鹽攪成糊狀,有粘性的魚餡,用手捏成小圓餅。
3.平底鍋加一點點食用油,待油燒熱,將小圓餅放入鍋內小火慢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
三、用其他富含蛋白質食物代替
比如魚肉、雞肉、蝦,蛋類。
魚:可以選擇鱈魚、三文魚、多寶魚,可以香煎,可以清蒸,大點的孩子也可以紅燒。
雞肉:可以選擇雞胸肉、裡脊肉,肉質細嫩,富含優質蛋白,還好消化。
蛋類:可以選擇雞蛋、鵪鶉蛋等,製作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選擇煎蛋、蒸蛋、炒雞蛋、燉全蛋、水煮蛋。
四、不要放棄讓孩子嘗試的機會
孩子不喜歡吃某樣食物,家長就不要完全放任孩子。如果孩子不接受,可以過一段時間再嘗試。你孩子是在飯前達成一個約定,比如吃完4片肉可以在飯後獎勵給孩子一份最喜歡的零食。
我家穎寶以前不太喜歡吃青菜,但是我會不時的跟他講一下,吃青菜可以變得更美啊,可以長高啊。後來我跟她約定,每次吃兩片青菜,我可以多給一塊肉你吃,她就很樂意了。
當然了,這個過程不能心急,不要逼迫孩子吃。好好跟孩子商量,最終達成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ps:
有時候第三者的教育很有效。家長的教導有時候孩子怎麼也不聽,但到了學校,習慣很容易得到培養,這可能也是有一個群體效應在裡面。像現在幼兒園不喜歡吃青菜的小朋友比較多,穎寶班上的老師會跟他們講為什麼要吃青菜啦等等。那一段時間明顯發現穎寶對青菜不那麼排斥了,給她的青菜會主動吃完。所以想讓孩子接受一個事物,是要講究方法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尹建莉說過:“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值得做家長的思考。
回覆列表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不建議家長強迫孩子吃肉。因為採用引誘、強制進食、訓斥等手段干預孩子進食過程,孩子易產生情緒障礙,導致食慾下降。
目前孩子還是出於對小動物的喜愛不吃肉,喜愛能維持多久還說不定,萬一家長強迫干預不成功,孩子產生了精神障礙,搞不好就一輩子不吃肉了,那樣子更麻煩。
孩子不吃肉,如何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使用其他食物暫時替代短期來看,肉裡含有的必要營養素是可以透過攝入素食食物和營養補劑代替的。
不吃肉可能會導致人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鈣、鐵、碘、鋅、硒,一定會讓人缺乏這種只在肉裡有的關鍵營養素:維生素B12。
其中的蛋白質、脂肪、鈣可以透過使用豆製品、堅果、牛奶、雞蛋替代。其他營養素也可以透過攝入微量元素補劑、或者攝入定量的配方奶獲得必須營養。
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維生素B12,這種營養素只在肉中含有,家長可以諮詢醫師,針對性地給孩子補充這種營養素。
麻煩是麻煩了些,但是的確可以同時滿足孩子健康成長和不吃肉的需求。
家長正確引導孩子不吃肉,雖說暫時可以透過替代食物補充營養,但終歸操作麻煩,雖然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吃肉,但是家長可以藉助繪本給孩子講一些遠古祖先馴養野生動物變成家畜的故事,逐漸讓孩子明白平時家裡吃得肉和可愛的小動物並不是一類。
孩子明白了可愛小動物和平時吃得肉的區別之後,可能就不會繼續牴觸吃肉了。
順其自然對於大部分普通家長的廚藝來說,是很難將素食做得比肉食好吃的,孩子可能再長大一些,就漸漸遺忘掉了不吃肉的決心,開始選擇好吃的肉食。
即使孩子依舊堅定不吃肉,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為了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諮詢相關的營養方面的醫師,確保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
前蘇聯教育家說過一句話:
所謂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們每一個行動的最原始的出發點、原因和動力。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尊重孩子的意願,理解孩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