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czsh6050
-
2 # 一誠不染
寶寶新增輔食可以從六個月開始,首次新增建議新增強化鐵的米粉。先新增一種輔食後,經過3到7天適應後再新增另一種,然後逐步擴大品種。在寶寶新增每一種食物之後,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過敏,一旦出現過敏,應立即停喂
-
3 # 辣媽育兒達人
你好,10~12個月的寶寶這,階段的目標是逐步建立全天三餐三點的飲食模式:即早晚喝奶,午餐和晚餐吃高質量的菜粥或爛麵條,上午9點及下午3點左右各一次點心,一天共有6次。
到8個月大時,多數寶寶也能夠吃“手指食物”(能被寶寶獨自吃下去的食物)。到12個月時,大多數寶寶可以吃的食物型別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要避免可能引起窒息的食物。
1、穀物:粥、軟飯、麵條、餅乾、饅頭片、小餃子、小餛飩等。
2、蔬菜水果:一般都可以吃。
3、肉蛋類:雞蛋、魚、雞肉、豬肉、牛肉、豬肝、雞肝等,從碎末逐漸過渡到小塊兒狀。
下面簡單介紹下幾種10~12個月寶寶的輔食以及製作:1.小米山藥粥
原料:鮮山藥,小米,白糖。
做法:將山藥洗淨搗碎,與小米同煮為粥,然後加白糖適量,空腹食用。
功效:可治脾胃素虛,消化不良,大便稀溏。
太好了!8~12個月寶寶輔食大全,不用再到處找了!(收藏)
2.胡蘿蔔玉米渣粥
原料:玉米渣,胡蘿蔔
做法:先將玉米渣煮爛,後將胡蘿蔔切碎放入,煮熟,空腹食。
功效:消食化滯,健脾止痢。
-
4 # 遼瀋名醫
瀋陽市兒童醫院兒科護理門診杜曉紅護士長,線上為您解答!
中國有80%-90%的孩子沒能接受到正確的、連續的泥糊狀食物餵養。導致明顯的欠缺是:營養的強度和密度降低,營養譜狹窄,營養源單調貧乏,適宜刺激缺少且枯燥等。
泥狀食物擴大了嬰兒味覺感受的範圍,防止日後挑食、偏食、拒食等不良行為的發生。可以為1歲後正確進食、均衡膳食打下基礎。
1、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孩子進食的時間安排在大人吃飯時或飯後,看到大人吃飯,可以增加孩子進食的慾望。
2.大人可以從孩子的碗內取點食物吃,孩子希望有參與的進食,不喜歡吃獨食。
3.給孩子餵飯時,如大人沒有進食,可以嚼口香糖,咀嚼的動作能誘導孩子順利進食。
4.給孩子喂輔食時大人不需用語言誘導,大人總說話容易使孩子分心,易形成“吃+玩+說話=吃飯”的概念。
5.不要過早讓孩子品嚐大人的食物,這樣容易使孩子的味覺過早的發育,影響到孩子對輔食的接受度。
6.孩子吃食時不要用玩具、看動畫片等作為誘導,分散注意力進食對消化無利。
7.如果其他家人沒有同時進食,就要遠離孩子進食場所,避免干擾孩子進食。
8.每次餵飯要控制在30分鐘,沒吃完也要結束,避免孩子產生厭惡情緒。
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4-6月為嬰幼兒輔食新增的最佳時間。早產兒輔食新增時間應該為矯正年齡滿4-6月。
新增輔食除孩子的月齡外,還需觀察那些表現呢?1.大人吃飯時,孩子是否開始出現眼神固定,並出現吞嚥、流口水等動作。
2.孩子近期體重增長緩慢也是一個應該新增輔食的標誌。
3.還要評估孩子的胃腸道的消化吸收情況,孩子神經系統的成熟度,吞嚥能力,孩子的營養狀況等。
4.如4-5月的寶寶出現下列症狀,說明乳類餵養不足:每天奶量超過1000ml;寶寶體重增長不良,5個月內每月體重增長少於600g;寶寶兩次餵奶之間頻繁哭鬧。
5.如4-5月的寶寶出現下列症狀,說明發育良好,已經具備新增泥糊狀食物的條件:進食時間規律,夜間不再餵奶;體重超過7.0千克;寶寶看到碗裡食物時,頭向前靠,流口水,甚至張開嘴巴;能很好控制頭轉動的方向,如想吃頭轉向食物,吃飽後把頭轉開。
怎樣新增輔食呢?新增輔食的原則: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地新增,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1.首次新增輔食的最佳選擇:嬰兒營養米粉。
2.小兒輔食新增的原則:少量、簡單。
3.先喂輔食後餵奶,一次吃飽。
4.吃多了不限制,吃少了不強制。
5.家長注意對孩子口味的引導。
6.家長開始訓練孩子的咀嚼動作。
7.給孩子食用時要注意食物的種類。
-
5 # 青春數學課
世界衛生組織透過的新的嬰兒餵養報告,提倡在前六個月純母乳餵養六個月以後再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新增輔食,母乳餵養最好堅持到兩歲,姨奶類為主,其他食物為輔。
給寶寶新增輔食,首先輔食量要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剛開始新增一種食物的時候量不能太多。米粉一般每天時刻就足夠,蛋黃可以新增1/4個。蔬菜和水果,每次新增5克左右即可。另外,剛開始每天只能新增一頓。這一段安排在上午比較好,此後每次新增加的輔食種類都應該在上午增加,一旦出現過敏現象比較嚴重的,可以及時去醫院。
輔食的咀嚼難度要由易到難。剛開始給爸爸新增的輔食應該是稀泥糊狀的。米粉,蛋黃都要加水調稀,調成流質方便寶寶咀嚼,吞嚥。之後可以是稠泥糊狀水不用加那麼多了。慢慢的在你壺裡留少量的顆粒食物,增加咀嚼難度。到寶寶九個月可以嘗試半固體食物,最後過渡到固體食物。
寶寶輔食要逐漸少量新增油脂調料。寶寶一歲以後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有所提高,可以承受油脂調料總帶給腸胃的壓力,寶寶也不再滿足於什麼都沒有吃,喂的輔食。在複習?李嘉油脂和調料要控制好新增量不要太多。其中油脂每天新增5克左右,最好是橄欖油,不要吃動物油脂調料方面,只加鹽即可,每天攝入量不超過四克。此外,不要在寶寶的輔食里加味精,味精過量會降低寶寶體內的鋅水平,導致寶寶缺鋅。
-
6 # 淘氣男寶的綠葉媽媽
孩子5、6個月,除了吃奶以外,就可以逐漸新增輔食了。第一,給孩子新增輔食,要由稀到幹,由細到粗,由軟到硬,由少到多,循序漸進,逐步增多,使孩子的身體有逐漸適應的過程。如果孩子不肯吃,也不要強迫孩子吃。家長要有耐心,要想辦法讓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第二,要根據季節和孩子的身體狀態來新增輔食。在炎熱的夏季,或者孩子身體不太好的時候,不要新增輔食。如果新增輔食後,孩子大便變得不太正常,要暫停新增。第三,新增輔食,要注意衛生。嬰兒餐具要固定專用,除了認真洗刷外,還要每天消毒。家長餵飯時,不要用嘴邊吹邊喂,更不要自己咀嚼後再餵給孩子。第四,喂孩子輔食,最好在孩子吃奶前飢餓時新增。這樣孩子容易接受。隨著輔食逐漸增加,可以由每天代替半頓奶逐步過渡到代替一頓奶。此外,還要鍛鍊孩子逐步適應使用餐具,為以後獨立使用餐具做好準備。
-
7 # 心有蠻娃
一般來說,寶寶五個月道六個月時就要開始新增輔食了,這時候起先給寶貝吃點米粉糊,每頓以奶瓶三分之一不斷上增,一天早中晚三頓按點進食,其餘時間就是母乳或是奶粉為主。
等到寶貝七到八個月時,可以給寶貝變著花樣做南瓜粥、土豆泥、胡蘿蔔泥,蔬菜水果可以一起打成漿……這期間寶寶輔食注意要開始從流狀漸漸向塊狀轉變進食,還是按點進食比較好。
等到九個月以後,就能給寶貝做麵條,麵糊什麼的了,還可以慢慢在輔食里加點肉末,調料切記不要太重!
-
8 # 陳舟醫生
之前給自己寶寶總結的飲食指南,分享給大家:
1歲多孩子的膳食指南
Dietary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one year
一般準則1.每一天應提供各種營養密集的基礎食物(牛奶/乳製品或強化豆製品,肉類/蛋白質,穀物,水果/蔬菜)。
2.食品和飲料應含少量的鹽、糖或熱量甜味劑。
脂肪1至2歲: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是不受限制的。
2至3歲:脂肪總攝入量應占攝入能量的30%-35%;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應儘可能低。
4至18歲:脂肪總攝入量應占攝入能量的25%-35%。脂肪攝入量不應該被限制在攝入總能量的20%以下。飽和脂肪應限制在小於總能量攝入的10%;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應儘可能低。
肉/蛋白選擇和準備:肉,家禽,魚和幹豆,儘可能少的脂肪。
水果,蔬菜,和水果汁1.每天提供豐富多彩的水果和蔬菜。
2.整個水果是果汁的首選,每天常規攝入量,100%果汁的量約等於2倍量的整個水果
3.1-3歲兒童食用100%果汁是120毫升;4至6歲兒童:120至180毫升;7歲以上兒童:240毫升。
雜糧食用穀物時,注意閱讀食物成分標籤,至少一半應為全穀物。
牛奶或強化豆奶1至2歲:每天至少2杯(約480毫升)全脂牛奶(或同等產品)。
2至歲:每天至少2至3杯(約480至720毫升)無脂或低脂牛奶(或同等產品)。
≥9歲:至少3杯(約720毫升)的無脂或低脂牛奶每天(或等值產品)。
飲物平淡,無味的水是孩子們的首選飲料。推薦每天飲水量:1000-1300mL
參考來源:1. 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Feeding the Child. In: Pediatric Nutrition Handbook, 6th ed, Kleinman RE (Ed),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Elk Grove Village, IL 2009. p.145.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 www.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 (Accessed on January 08, 2016). 3. Gidding SS, Dennison BA, Birch LL, et al.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05; 112:2061.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Available at: www.nationalacademies.org/hmd/Reports/2010/Dietary-Reference-Intakes-for-Calcium-and-Vitamin-D/DRI-Values.aspx (Accessed on August 18, 2016).5. Heyman MB, Abrams SA, AAP Section on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2017; 139:e20170967. -
9 # 輕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剛頒發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還是滿六個月後再給寶寶新增輔食。意思是指從第七個月開始新增。因為孩子六個月以後體內胃腸道的消化酶、消化液基本發育成熟了,所以我們在這個階段新增輔食是最合適的。
如果孩子特殊(如早產兒),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來決定是否給孩子新增輔食:
1.如果家人在吃飯,孩子特別感興趣,甚至撲過去了,用小勺喂寶寶,寶寶可以吃然後嚥下去。
2.這個階段,孩子在喝足對應的奶量後寶寶還覺得餓,體重還不長,可以考慮給孩子新增輔食。
輔食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新增也不能晚於8個月。自制的米糊更營養更健康?
很多媽媽都有對米糊都有誤區。實際上對於剛新增輔食的寶寶而言,米糊是不適合的。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這個階段體內儲存的鐵基本消耗完了。寶寶需要用強化進了鐵的米糊來補充。如果是家裡自制的米糊沒有強化進鐵那就不能夠及時給孩子補充“鐵”。
而鐵元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他是個造血的原料。孩子到六個月的時候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因為,母乳裡含的鐵非常少。雖然母乳寶寶消化吸收的好,但是它含的鐵比較少。而2016年後給寶寶新增輔食的順序則改為:
1.含“鐵”米粉;
2.紅肉泥(就是放在水裡煮會變成紅色的肉,如:牛羊肉);
3.肝泥;
4.蛋黃泥(營養豐富,孩子可以100%吸收);
5.蔬菜泥、果泥
很多人會說吃蛋黃容易導致孩子過敏,但是現在的觀點改變了。現在的輔食提倡多樣化,提前添加了蛋黃它的過敏率發生的並不高,而晚添加了過敏的發生率並不降低。
一歲以內給寶寶吃鹽有什麼危害?
實際上說孩子一歲以內不能吃鹽是減少鈉的攝入,現在我們所有的食物裡面都含有鈉,所以已經足夠一歲以內孩子鈉的攝入了。
如果一歲以內給孩子吃鹽,會給孩子未來的健康埋下埋伏。
一歲以內的寶寶吃鹽,成年後易得高血壓、心血管病;
另外也讓孩子日後特別挑食。
-
10 # 寶貝屋
在此強調,各位媽媽在新增輔食時千萬不要著急,新增輔食的原則應該是循序漸進,增加食材種類時也是以寶寶的接受情況為標準,而不是爸爸媽媽的主觀意願呀。所以,在記錄裡也為大家總結了四條新增輔食的原則,爸爸媽媽需要牢記喲~
(1)從一種到多種媽媽們要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地增加食物的種類。當寶寶滿4個月後,最好的起始輔食應該是嬰兒營養米粉,嬰兒營養米粉已強化了鈣、鐵、鋅等多種營養素,這樣就能在保證寶寶營養均衡的同時,還不會使胃腸負擔過重。
當寶寶滿6個月時,就可以適當的新增一些蔬菜泥,7-8個月後再開始新增蛋黃、肉泥等食物。
(2)從稀到稠開始新增輔食時,寶寶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媽媽只能給寶寶喂流質食物,如米粉、米糊、蔬菜或水果泥等等。隨著寶寶小牙齒的長出,再逐漸新增半流質食品,最後發展到固體食物。
(3)從小到大給滿4個月的寶寶新增輔食,除了補充營養素之外,也是鍛鍊寶寶的吞嚥能力。當寶寶再大一些,咬肌也都發育較好、磨牙長出時,媽媽們就可以逐步地過渡到固體食物了,如軟飯、麵條、嬰兒麵包等,還可以有意把食物的顆粒做得粗大些,有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4)從少到多每次輔食新增的時間應該安排在兩次母乳或配方奶之前,先吃輔食,緊接著餵奶,讓寶寶一次吃飽,避免少食多餐,因為少食多餐不僅會影響寶寶進食的興趣,還會影響消化。一般輔食新增的規律為一天兩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再逐漸增加喂輔食的次數。
小提示:每新增一種新的食物時,都需要讓寶寶適應3-4天,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讓寶寶嘗試另一種,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增加好幾種。
-
11 # 貝貝粒小程式
幾個月的寶寶可以開始新增輔食?
關於輔食新增時間,眾說紛紜。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母乳餵養6個月以後再新增,而有些國家建議5-6個月開始新增,也有4個月左右開始新增的說法。
月齡固然是重要的參考標準,每個寶寶的具體發育情況亦不容忽視。
仔細觀擦下自家寶寶,當表現出能扶坐、俯臥時抬頭挺胸(上半身)、對大人進食產生興趣、伸舌反射消失、出現吞嚥動作,就是向大人釋放出“我要吃輔食”的訊號啦。
總之,寶媽奶爸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輔食的新增時期。
小貼士:早產兒新增輔食的時間,應該是矯正月齡後的4-6個月。
矯正月齡=實際月齡-(40周-出生時孕周)/4。比如32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6個月,矯正月齡是4 個月,這時方可考慮嘗試新增輔食;如果是30周出生的,出生後6個月,矯正月齡還不到4個月,新增輔食就早了點。
該如何開始新增輔食?
有研究顯示,出生26-45周的嬰兒對不同質地食物的接受程度較高。適時新增與嬰幼兒發育水平相適應的不同口味、不同質地和不同種類的食物,可以促進味覺、嗅覺等感知覺,鍛鍊口腔運動能力,還有助於其神經心理、語言能力的發展。
輔食的新增應當循序漸進,可以用簡單的16個字來概括:每次一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的約⅓-½ 來自輔食,到兩歲位置½-⅔ 的能量來自輔食,其中更有99%的鐵元需要從輔食中攝取。所以包括WHO等諸多權威組織建議,最先新增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
新增初期,應在保證母乳餵養的前提下進行。隨著輔食量增加,滿7月齡時,可慢慢形成單獨一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7-9月一天可安排兩次輔食,10-12月可增加至一日三餐。輔食時間可以調整至與家人大致相同,以便日後寶寶能自然過渡與家人共同進餐。
同時,新增初期引入新食物時,應特別注意觀察是否有食物過敏現象。每一種新食物的適應期為2~3天,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時,需及時停止餵養,待症狀消失後再小量嘗試,如仍然出現同樣的不良反應,應儘快諮詢醫生確認是否食物過敏。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新增其他新的食物。
輔食新增初期,從嘗試單個食材開始
5-6個月輔食:西蘭花泥
西蘭花營養豐富,寶寶骨骼發育、牙齒生長都離不開它,很適合做成蔬菜泥給新增輔食初期的寶寶品嚐哦。
煮熟並濾一下,清新的顏色,細膩的口感,讓寶寶愛上蔬菜泥~
在寶寶能夠接受某兩種食材後,可以將它們搭配起來,從少量開始新增
6-7個月輔食:胡蘿蔔玉米濃湯
西餐標配玉米濃湯,在家也能輕鬆給寶寶做!
給胡蘿蔔玉米過篩是關鍵哦
讓寶寶愛上蔬菜的小秘訣~
5-6個月輔食:奶香生菜土豆泥
當綿密土豆泥遇上清爽生菜,再添一抹淡淡奶香味,帶來豐富口感。
加了奶不但可以增加風味,還能幫助寶寶過渡,更好接受輔食哦
寶寶“厭奶”能不能提前新增輔食?
新增輔食是一個讓寶寶逐漸適應食物的過程,1歲之前的寶寶的主食還應當以奶為主,輔食為輔。由於個人體質的不同,有些寶寶可能會經歷一個“厭奶”期,但不能提前給寶寶新增輔食或大大減少應當攝取的奶量。
寶媽可以搜尋貝貝粒5-6個月輔食的影片,天天變著花樣給寶寶做哦。
能不能加調味料?
有很多寶媽問粒粒,“寶寶不太愛吃輔食,是不是因為輔食沒有味道,我能不能加調味料呢?”
針對這個問題,粒粒反覆強調“寶寶味覺敏感,1歲以內不用加鹽,1歲以後少油少鹽”。味覺敏感的寶寶們,可以嚐出食物原本的味道,接受所謂味道清淡的輔食是沒有問題的。一旦讓寶寶嚐了大人的食物(例如:大人在吃飯時用筷子蘸菜湯等餵給寶寶),讓味覺提前發育,以後再讓寶寶接受輔食就相對比較困難了。
-
12 # 濟州運河印象
1、穀類:軟飯或麵食,每日約 50~75 克。
2、蔬菜水果:每日碎菜 50~100 克,水果 50 克。
3、肉類:新增動物肝臟、動物血、魚蝦、雞鴨肉、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每日 25~50 克。
4、蛋類:1 個雞蛋。
【注意】:
1.除了輔食以外,每天仍然要讓寶寶喝奶,母乳、配方奶都可以。每天吃奶 2~3 次,每天的總奶量為 600 毫升。
2.每天引入的輔食量不應影響總奶量。
3.輔食要清淡,不加糖、鹽及其他刺激性調味料。
4.不要給寶寶喝蜂蜜水、糖水、果汁等。
-
13 # 蔡龔亮
很實用的影片,講的很清楚。
-
14 # 育兒網
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也要開始吃輔食。而冬季天氣變得寒冷,寶媽們可以調整好輔食結構,多給寶寶吃營養餐,寶寶抵抗力將會得到很大提升。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好吃有營養的輔食食譜:
大白菜豬肉粥+紫薯山藥條
製作食材:大白菜、山藥、豬肉、大米
1.根據寶寶抓握能力將洗乾淨的山藥、紫薯切成條狀,然後蒸熟;
2.將洗乾淨的大米放入鍋中熬煮20分鐘,然後倒入肉末,不停攪拌,等到熟之後,再加入大白菜熬煮,幾分鐘之後盛出。
蛋黃肉末通心粉
製作食材:雞蛋、肉末、通心粉適量
1.將雞蛋煮熟,取出蛋黃壓碎;
2.肉末先用開水焯一遍,然後瀝乾;通心粉倒入煮好的開水當中,用大火煮開然後調成小火熬煮15分鐘,之後瀝乾;
3.鍋燒熱之後倒入適量的橄欖油或是植物油,等油開之後倒入肉末、壓碎的蛋黃以及通心粉翻炒至熟盛出。
萵苣土豆牛肉麵
製作食材:萵苣、土豆、牛肉末、意麵
1.義大利麵先用清水浸泡十五分鐘,之後將洗乾淨的土豆、萵苣去皮切成丁備用;
2.將意麵倒入煮開的水中,攪拌,10-15分鐘之後倒入肉末、萵苣、土豆,等到煮熟之後就可以盛出。
香蕉紅薯梨羹
製作食材:香蕉、紅薯、梨子
1.根據寶寶咀嚼能力將事先去皮的梨子、香蕉切成小塊;紅薯洗乾淨去皮備用;
2.鍋中倒入清水燒開,倒入梨子紅薯煮熟,之後倒入香蕉,小火熬煮幾分鐘之後盛出。
紅棗豬肝粥
製作食材:紅棗、豬肝、大米
1.將洗乾淨的大米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熬煮,紅棗去核洗乾淨切成小塊;
2.將紅棗肉放入粥裡面,將洗乾淨的豬肝放入蔥、姜煮熟搗碎;粥熬好之後,倒入打碎的豬肝,攪拌均勻,小火熬煮幾分鐘,盛出。
南瓜山藥三文魚泥
製作食材:南瓜、山藥、三文魚
1.南瓜山藥去皮洗乾淨切成小塊;三文魚洗乾淨;
2.將洗乾淨的三文魚、南瓜、山藥放入鍋中蒸熟,然後根據寶寶咀嚼能力將蒸煮好的食材打碎,配上白粥、軟飯或是麵條。
牛奶燕麥(建議一歲後食用)
製作食材:燕麥、牛奶
將燕麥倒入水燒開的鍋中小火熬煮,慢慢倒入適量的牛奶均勻攪拌盛出,可以放些水果麥片,味道非常棒。
-
15 # 果核星球
寶寶新增輔食的建議時間是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應當遵從以下順序:
6-7個月寶寶輔食新增為了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一般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都推薦米粉,其實由於寶寶長期喝母乳或奶粉對於米粉不一定完全適應,可以先從米湯開始,然後過渡到米糊,再到米粉。此外,還可以餵給寶寶一點稀釋的水果汁,如蘋果汁、梨子汁等。等到寶寶能夠適應稀釋水果汁,再給寶寶準備蔬菜汁,如菠菜汁、空心菜汁、小白菜汁等。
8-9個月寶寶輔食新增這一階段寶寶適應能力已經有所提高,可以適當餵給寶寶一點面線、蔬菜粥等主食,蔬菜類可以新增土豆泥、絲瓜泥、豆腐泥等,水果類可以餵給寶寶鮮榨果汁,如奇異果汁、橙汁、葡萄汁等。由於寶寶需要足夠的營養,可以開始新增一點富含DHA的磷蝦雞蛋的蛋黃,第一次新增1/8個蛋黃,如果寶寶使用後無不適反應,可以緩慢地逐量繼續新增。肉泥、魚泥等和蛋黃泥可以交替新增。
10-12個月寶寶輔食新增寶寶的牙齒髮育逐漸健全,主食類可以提供粥、麵條等,蔬菜類可做小丁狀,多種搭配營養更豐富,水果類可以做成水果燕麥粥、地瓜奶等複合型點心。
輔食添加註意事項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幹、由軟到硬的原則,注意觀察,一旦寶寶出現不良反應便應停止該輔食的新增。
-
16 # 英子聊營養
一般來說,6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腸道發育相對較完善,可以接受簡單的食物。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從出生到6個月純母乳餵養,第六個月可以新增輔食並繼續堅持母乳餵養。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推薦,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餵養,並逐漸引入各種食物。也就是說第7個月開始新增輔食。之前的建議是4-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為了降低過敏等問題的發生,改為滿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
新增輔食原則:
1、從少量到適量原則
第一次新增輔食,量要少一些,大約1—2勺即可。根據寶寶需要新增,不必強迫寶寶吃完所有輔食,這樣可能會增加今後寶寶對輔食的厭惡。
2、從一種到多種原則
新增新食品時,要一種一種的新增,待寶寶習慣後再試另一種,中間應有3—5天間隔,讓寶寶適應這種食物,同時,當寶寶出現過敏時,也可以很快發現是哪種食物過敏,並停止餵食。
3、由稀到幹、由細到粗原則
寶寶的咀嚼能力不完善,所以新增輔食應從較稀的流質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較稠的流質、半流質、泥糊狀,最後到固體食物。
4、口味偏淡原則
由於嬰兒腎臟功能尚不完善,不宜吃鹽。所以,1歲以內的寶寶製作輔食的時候不需要新增鹽。同時也要警惕醬油、雞精等調味料中的鹽分。
如果新增水果,可以將果泥稀釋,加入四分之一的水。如果寶寶習慣了吃水果的甜味,可能造成他喜歡吃甜食,不喜歡吃蔬菜,挑食等不良習慣。
5、身體健康時新增原則
當嬰兒消化不良或者生病時,消化能力減弱,此時應暫停新增輔食,待身體恢復健康後,安靜愉悅的時候再新增。生病時新增新食品,會使嬰兒拒絕新食物,造成不良的進食體驗,以後可能導致新增輔食困難。
輔食新增順序:
當6個月以後,寶寶體內從母體攜帶的鐵基本上消耗殆盡。因此,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為強化鐵的米粉。然後新增蔬菜、水果泥,接下來是肉泥、肝泥和蛋黃、魚泥。
媽媽們一定要記住輔食新增的順序,這樣可以很好地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避免寶寶挑食、偏食和厭食。
-
17 # 睿媽媽
1.從汁到流質再到固體
剛開始可以給寶寶新增米汁,蔬菜汁和水果汁,等寶寶的腸胃適應後就可以新增各種流質的食物了,最後在過度到固體。
2.種類從一種到多種
一開始新增時先新增 一種,一般觀察3----5天,若寶寶沒有不良反應且排便正常,便可嘗試新增新的種類。
3.量從小到多
第一次可以只給寶寶喂一小勺,然後依次曾多寶寶輔食的量,並且剛開始新增輔食時,每天只喂一次,若寶寶沒有反抗現象,則可慢慢增加餵養次數。
4.不宜長期使用流質食物
如果長期給寶寶食用流質的食物,則寶寶的咀嚼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5.不放或者少放調味品
輔食中儘量少加或者不加鹽、糖等調味品,儘量讓孩子品嚐天然食物的味道,尤其一歲以內的嬰兒輔食製作中不要新增鹽。
6.輕鬆愉快的就餐環境
給寶寶新增輔食,一是給寶寶補充營養;二是培養進食的習慣;三是促進寶寶味覺發展。若強迫寶寶進食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
18 # 十月呵護
一、給寶寶新增輔食時應該遵循的順序:
寶寶4-5個月,米粉、菜泥、果泥;
寶寶6-7個月,稀飯、爛麵條、菜末、蛋黃、魚泥、豆腐;
寶寶8-9個月,肉末、動物肝臟、烤饅頭片、餅乾、雞蛋;
寶寶10-12個月,稠粥、軟飯、碎肉、餛鈍、碎菜。
大多數寶寶1歲時,基本都能吃固體的食物了。蔬菜應注意多樣化,豆腐、肉末及魚肉等容易消化的食品及糕點、水果等都可以吃了。這時,雖已以輔食為主,每天最好仍能喝1~2次牛奶,既可增加營養又可增加水分。
二、吃輔食的具體時間:應該在吃母乳之前吃輔食,因為輔食新增的目的就是隨著寶寶的長大代替一定量的母乳或配方奶。
三、一歲內寶寶輔食黑名單,這7種食物千萬別再給寶寶吃了:會增加腎臟負擔的鹽、誘發缺鐵性貧血的鮮牛奶、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的蜂蜜、增加肥胖風險的果汁、美國兒科學會在2017年5月22日頒發的嬰幼兒飲用果汁指南中指出,不建議給一歲以下的寶寶喝果汁。這是因為當水果經壓榨變成果汁後,不僅丟失了幫助消化的膳食纖維,還會留下甜倒牙的糖分和過多的熱量,寶寶飲用後徒增肥胖和蛀牙的風險。
在給寶寶新增輔食,十月菌主張的原則是大膽嘗試,小心過敏。在營養學上,飲食多樣化才是膳食平衡的根本,很多新鮮的食物,我都是非常積極地給寶寶引進,然後小心觀察寶寶是否過敏。
回覆列表
寶寶新增輔食可以從六個月開始,首次新增建議新增強化鐵的米粉。先新增一種輔食後,經過3到7天適應後再新增另一種,然後逐步擴大品種。在寶寶新增每一種食物之後,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過敏,一旦出現過敏,應立即停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