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國春秋

    甲午中日大海戰爆發於1894年9月17日,是一場遭遇戰,也是一場正面決戰。但是對於中國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來說,意義並不一樣,北洋艦隊由於是在參與護航任務,屬於被動應戰,聯合艦隊屬於主動應戰,聯合艦隊做好了全面戰爭準備。

    首先從戰艦航速來看,1888年北洋艦隊成立以後,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除了增加一艘中國產巡洋艦“平遠”號外,再也沒有購買一艘新式戰艦。主力戰艦基本購買於19世紀80年代,有些戰艦已有十年之久,鍋爐已經老化,需要進行換裝,但是沒有經費,整個艦隊平均航速只有十節。

    反觀聯合艦隊,主力戰艦一半以上都是購買於1890年之後,當然也有一些舊式戰艦,但是保養很好,整個艦隊平均航速達到15節,第一遊擊隊甚至達到20節航速,機動能力很強,尤其以“吉野”號巡洋艦最為先進。北洋艦隊處於打不過,逃不掉,追不上的處境,失敗在所難免。

    第二從武備系統來看,北洋艦隊裝備的主炮,多為大口徑架退炮,尤其以“定遠”和“鎮遠”艦305毫米口徑25倍徑主炮威脅最大,基本安裝於艦首位置。副炮多是150毫米口徑架退炮,基本安裝於艦尾位置。戰艦側旋多是一些小口徑速射炮,近戰還行遠距離作戰沒有什麼作用。

    聯合艦隊裝備基本都是英國阿母斯特朗公司製造152毫米口徑和120毫米口徑速射炮,而且大部分安裝在戰艦側旋,在數量方面優於北洋艦隊相同口徑的架退炮,打擊優勢特別巨大。

    第三從炮彈種類來看,北洋艦隊裝備都是一些舊式穿甲彈,還有少量開花彈。穿甲彈有些裝有少量黑火藥,有些裝有沙子作為配重,擊中敵方戰艦後依靠動能引起爆炸,這些裝有黑火藥的穿甲彈爆炸率特別低,基本都是擊中敵方戰艦,依靠動能造成破壞,少數穿甲彈會引起爆炸,破壞力大些。少量開花彈,穿甲能力不足,多是攻擊敵方戰艦上層建築。

    聯合艦隊裝備新式穿甲彈,還有開花彈,新式穿甲彈尾部裝有引信,擊中戰艦後基本都會爆炸。而且這些炮彈內部裝有特別有名的下瀨火藥,破壞力至少是黑火藥的十倍。北洋艦隊一些被集中攻擊的戰艦,包括一些裝甲巡洋艦,基本都是損失嚴重。包括“定遠”和“鎮遠”艦,雖然裝甲很厚,穿甲彈很難擊穿,但是上層建築破壞嚴重。

    綜合以上這些來看,北洋艦隊在航速,艦炮戰力輸出,還有炮彈破壞力方面,全面落後於聯合艦隊,最後造成五艘戰艦沉沒,其它戰艦重傷。聯合艦隊雖然沒有沉沒一艘戰艦,但是在北洋艦隊大口徑架退炮攻擊下,也是付出五艘戰艦遭受重創的代價,其中“松島”號巡洋艦受傷最重,需要回到本土維修,維修了半年之久。

  • 2 # 看遍山川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沒有擊沉一艘日本軍艦其中有相當部分偶然因素,但偶然中有必然,從大的方面講,清廷的腐敗和效率低下,老佛爺吉祥和頤和園的畫舫,這些都是北洋水師傾覆的原因。

    而海戰本身的戰鬥細節,讀來不禁令人扼腕嘆息。海戰中定遠艦305毫米主炮發揮了巨大威力,開戰就把日艦比睿號打成重傷逃跑,赤城號被揍成活靶子,其艦長坂元八太郎被擊斃。就在赤城號快完蛋時,日本第一遊擊隊繞過右翼,擋住了定遠繼續攻擊路線,比睿和赤城才逃出生天。

    日本軍界大佬樺山資紀乘坐的西京丸號被平遠,廣丙,魚雷艇福龍號包圍。西京丸聽名字只是商船而已,不錯,它是臨戰前商船改裝的,只安了一門炮,戰時還出了故障打不響。

    樺山資紀打算仗著西京丸排水量大,要去撞福龍號,福龍連發兩枚魚雷都射偏。第三發魚雷在距離40米開外奔向西京丸,樺山資紀閉眼默唸“天皇陛下萬歲”基本等死狀態,沒想到因距離太近,那時的魚雷出發射管入水後先要下沉航行一段,魚雷居然從西京丸號底部穿過,西京丸大難不死慌忙撤除戰場,樺山資紀撿了條命。

    北洋水師平遠號見西京丸跑了,調轉炮口對準日旗艦松島號,一炮擊中松島號彈藥庫,在全艦官兵閉眼等效忠天皇時,炮彈沒有爆炸,原來是個臭彈。各位想想,如果這枚炮彈炸開,日本旗艦沉沒,黃海海戰結局可能重寫,歷史會是什麼樣子,每當看到此處都令人嘆息。

    後來致遠艦先是追擊吉野號,炸燬吉野艦橋,敵艦上的第一遊記司令坪井航三覺得已經戰敗,下令轉舵撤退。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指揮緊咬吉野不放。仗打到這份上,鄧世昌眼看北洋水師沒能擊沉一艘日艦,作為水師軍人他太想打沉吉野號了。

    致遠艦炮手將炮彈傾瀉到吉野艦上,敵艦濃煙滾滾逃遁,正在這節骨眼上致遠炮彈耗盡。吉野艦的坪井航三意識到致遠彈盡,命令轉舵攻擊致遠,下面發生的一幕華人再也熟悉不過了,鄧世昌殉國。

    戰鬥持續到下半場,除了被擊沉的和逃跑的濟遠(方伯謙),廣甲,我方只剩下定遠,鎮遠,來遠,靖遠。日軍12艘戰艦一艘未沉,其中7艘還全須全尾,此時戰力遠超北洋水師。

    定遠305毫米主炮擊中敵旗艦松島,引燃了彈藥庫,這下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艦體已經傾斜失去戰鬥力。這時只要再來一炮,松島連船帶人必定去見閻王,關鍵時刻北洋水師又掉鏈子,定遠的炮彈裝不進炮膛。丁汝昌不甘心啊,趕緊命人用銼刀銼炮彈,這時再有一發合格的炮彈多好啊。

    世界海戰史上奇特的一幕發生在大清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上,水手們用銼刀緊急銼小炮彈為了能順利裝填,可戰爭不等人,敵艦不等你。

    戰鬥結束了,北洋水師被擊沉5艘,日艦被重創5艘,其實北洋水師主力並沒有在此役被全殲,被擊沉的除了致遠,經遠其它都是非主力軍艦,直到第二年威海衛戰役,北洋水師才全軍覆沒。

    歷史假設沒有用,它只給你一次機會一個結局,還是那句話,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 3 # 五福臨門141363815

    個人以為日艦在海戰中未被擊沉大概有三個原因:其一,日艦機動性更好,日艦裝備晚於北洋水師,航速比北洋水師船快;其二,北洋水師訓練水平差,因多年海軍經費不足,自然訓練會少;其三,北洋水師船的炮彈配備數量不足,我從某文中曾看到說鎮遠、定遠艦巨炮配備的炮彈只有兩枚!再說,北洋水師所配備的炮彈分兩種,一種是爆炸彈,一種是內填沙子的擊沉彈,靠擊穿船艦進水後沉沒艦船。相比之下,日艦炮彈系開花爆炸彈,且速射性強於北洋水師。還有就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受傷後,整個艦隊無人指揮,各自為戰,當然會影響軍心,再說,北洋水師原本就沒有死戰之心,決策層也無決戰的準備。軍隊的戰鬥力不僅來自裝備水平,更來自戰鬥精神!

  • 4 # 優己

    這說法是錯誤的!日軍雖然沒有戰艦在戰鬥中被擊沉,但是百分之九十的戰艦受傷;百分之六十的戰艦受到重創,平均修復期都超過3年以上;有3艘在拖回途中沉沒;有8艘在拖回軍港後被丟棄。日軍慘勝!這也是為啥打贏甲午海戰的日軍會被沙俄艦隊堵在家門口叫陣不敢迎擊的主因。甲午海戰中清軍並沒有像史書所說的那麼不堪一擊。只能說某些人寫書記事的人不懂軍事;其二是某些人故意抹黑清朝的努力,塑造清朝政府腐敗懦弱的形象。

    在當時,軍艦對戰的主要武器是火炮跟魚雷。而火炮才是其中的主力,因為火炮射程遠,以當時最先進的艦炮射程來看大約在15海里左右,大約接近28公里左右(當時日艦最遠射程則在22公里左右)。但是火炮有個缺點那就是因為平射的緣故很難命中戰艦的吃水線以下,因此,除非被倒黴的打中彈藥庫,很難將戰艦擊沉的。要想擊沉敵艦隻能透過魚雷!但是當時的魚雷射程很近,最遠只有三公里,正常必須在600米才能使用,使得魚雷只有在偷襲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或者是在大炮讓敵艦失去戰鬥力的時候才能抵近發射魚雷。所以,才會有大艦巨炮的說法,大炮對轟,比比看誰更耐揍,比比看誰揍得更痛。

    甲午海戰清日兩軍對轟,清軍戰敗,這就使得即便清軍戰艦重創日艦那也沒機會在最後時刻抵近日艦發射擊沉魚雷,因此日艦可以最後被拖回軍港修理;而日軍在擊敗清艦以後可以從容發射魚雷擊沉清軍戰艦,但是不代表日艦在對轟中沒有受傷。

  • 5 # 街頭說評書

    沒臭蛋這一說,都是沙子配重的穿甲彈,根本不可能炸,還有命中率的問題,同時間對方開500炮打中210炮,而你只來10炮打中6炮,你的命中率是高的,可是沒什麼用!在說致遠,很多文獻認為致遠是被魚雷炸沉的,致遠的航速追不上吉野,在說北洋的陣型,橫陣沒有毛病,一點毛病都沒有,因為北洋是船頭對敵產物。在說魚雷,根本就是訓練不過關,你說當時魚雷差可以理解,但是魚雷艇天生就是扔魚雷的。挺身小方便修正射角,為什麼日本的魚雷能擊中定遠!!敗就敗了,落後訓練差就是差,認清事實不要找面子,北洋水師沒那麼有骨氣,後期所有船都完好給日本人了怕日本人生氣,跟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表現比起來差遠了,毛子就是和就和但是要打繼續打!

  • 6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甲午戰爭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沒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確實是讓人非常懊喪的事情,也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華人常常會拿這個說事,因為缺乏對戰事細節的瞭解,往往在總結的時候流於泛泛,諸如歸結為“人不行”云云。

    如果回到甲午戰爭的歷史中仔細察看,北洋海軍之所以沒能擊沉日本軍艦,最主要的原因其實不是人不行,而是“物不行”,另外還有一點點唯心的運氣因素。

    炮彈不給力

    要打沉敵方的軍艦,在甲午戰爭時最主要的實現手段就是火炮射擊,而真正發揮直接作用的就是炮彈。要麼是透過炮彈擊中敵艦要害部位引起劇烈爆炸,對敵艦的艦體結構產生摧毀性破壞,使其沉沒;要麼是擊穿敵艦的水線,使其進水不止而沉沒,還有就是使敵艦產生難以撲滅的火災,最終沉沒。

    在甲午戰爭當時,要破壞敵艦結構,或者擊穿敵艦的水線,主要依靠的是穿甲彈。而使敵艦燃燒,則主要依靠開花彈,但是北洋海軍所裝備的這兩種炮彈都不給力。

    穿甲彈方面,北洋海軍裝備的是基本不會爆炸的克虜伯穿甲彈(包括裝藥的和裝沙子的),也就是隻能靠砸來打擊日本軍艦。

    開花彈方面,北洋海軍的克虜伯開花彈內填充的是黑火藥,命中目標後也難指望引起劇烈爆炸和燃燒。但相比起打中目標後“無聲無息”的穿甲彈,開花彈好歹能聽到有點動靜,因而在當時北洋海軍迷信開花彈。實際上,對於擊沉軍艦來說,開花彈的能力還不如穿甲彈。

    在甲午海戰中,其實日本軍艦使用的全部是穿甲彈,日本人根本沒有用開花彈,只不過日本所用的阿姆斯特朗式穿甲彈帶有彈底著發引信和裝藥,穿透目標後還會爆炸,威力大大超過北洋海軍的不會炸的克虜伯穿甲彈。

    根據戰後日本海軍自己的驗傷調查,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事實。甲午海戰,由其是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的炮手射術實際可算非常高超,日本軍艦的中彈部位普遍是在煙囪周圍、水線附近、艦尾,說明了北洋海軍的炮術射擊選擇性非常強,專門攻擊日艦的要害部位。但是光有命中,可炮彈不吭聲,還是打不沉日本軍艦。

    運氣太差

    熟悉海軍史、海戰史的朋友估計都能理解這一條,海戰很多時候還要靠一點神秘的“運氣”因素。

    而北洋海軍在海戰中,不僅武器不靈光,運氣也很差。

    以黃海海戰為例,實際上有多艘日本軍艦原本都是在劫難逃的。

    (“比叡”艦中彈情況示意圖)

    諸如“比叡”艦,遭到了恐怖的交叉射擊,炮彈從“比叡”後方擊入,縱向在軍艦內部穿過,砸過了一間又一間艙室,最後一頭撞在主桅杆的根部。然而,然而,最後炮彈沒炸。

    諸如“松島”艦,“鎮遠”艦射出的2枚305毫米炮彈,同時命中了這艘日本的旗艦。尤其是其中一顆305炮彈一頭砸到了日軍的炮彈上,引起日軍的彈藥連鎖爆炸,彌補了北洋海軍炮彈威力不足的缺陷。按說“松島”是無論如何也挺不下去了,然後就在火災即將蔓延到彈藥庫的一刻,戰場上刮來一陣風,把硝煙吹散一點,“松島”的搶險隊得以冒死衝進炮甲板,挽救了危局。

    (“吉野”黃海海戰中彈情況示意圖。可以看到北洋海軍擊中攻擊的是這艘軍艦的鍋爐艙、輪機艙一帶,其中C處的水線附近已經被打穿)

    還有“吉野”艦,鍋爐艙附近的水線被擊穿,形成了一個高約半米的破口,但是炮彈沒炸。

    (日本軍艦“浪速”中彈部位示意圖)

    “浪速‘艦,水線下被砸出一個寬1米3,高0.8米的破口,但是炮彈威力太小,止步於舷側的煤艙。

    (“赤城”艦中彈情況示意圖)

    ”赤城“艦,這艘不到1000噸的炮艦,被北洋海軍多艘軍艦圍毆,打得渾身是傷,甚至於桅杆都被打斷,但是炮彈不給力,沒有造成致命傷。

    對此,只能說時也命也。

  • 7 # 踐行漸進1

    盲目樂觀的保守主義,防禦主義,幻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上保守,戰役戰鬥上消極避讓被逼而戰,倉促應對而至落敗。只靠一兩個所謂的英雄是挽回不了失敗的結果!腐朽的制度駕馭不了先進的利器,民強則軍強,軍強則國jian。主動出擊,敢打必勝,不能把我們的先進武器當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男孩一讓學習多了就說要死了,就是完成作業就說學習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