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曉曉
-
2 # 乏味的生活1982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僅僅四年後的公元前206年秦朝就滅亡了,秦始皇是建立豐功偉績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六國,奠定了中華大地大一統的局面,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匈奴,車同軌,書同文,但是修建長城和驪山皇陵徵用大量的民夫,導致民怨四起,秦始皇死後立即就天下大亂了,農民起義四起,其中比較有出名的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人,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還項羽劉邦等人還會不會有機會消滅秦國?
首先秦始皇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秦軍,還有能征善戰的蒙括,和智謀過人的李斯,秦朝滅亡之時百萬秦軍並沒有回來救援,但是無疑秦始皇是可以調動百萬秦軍的,如果遇到秦軍的主力部隊,在加上有蒙括這種猛將存在,劉邦用幾萬人估計是難以打進咸陽的,陳勝,吳廣的起義迅速擴大以後,幾乎是一呼百應,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大多數人看到了推翻秦朝的機會,結果四處開始爆發大規模起義。
但是如果秦始皇活著,那麼在秦軍的強有力鎮壓下,陳勝,吳廣的起義根本就沒有發展壯大的機會,很快就會被鎮壓,也許劉邦,項羽等人也只能繼續等待時機,基本上就不會爆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整個秦國的內部環境也會得到改善,趙高是沒有機會控制大權的,秦國內部沒有就不會發生矛盾,有了秦人的支援,秦國是滅亡不了的。
秦始皇活著就算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能被百萬秦軍完全鎮壓,但是因為修建長城,阿房宮,驪山皇陵,造成的民怨四起是依然解決不了的,就算劉邦,項羽都起義都被鎮壓了,在秦始皇去世後,依然會有人站出來帶動起義消滅秦朝,這樣看來秦帝國只是屬於秦始皇一人的,只要秦始皇去世,秦帝國立即會土崩瓦解,除非秦帝國有機會進行改革。
如果再多個十年,以秦始皇的權威,能夠震懾住潛在的反抗力量,那種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大可能;周邊的戰事早已平息,一些在建的大型基建工程也將建成(如秦直道、秦長城等),國力的消耗會小很多,與民生息也未必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太子扶蘇極有可能繼位, 從他的歷史表現來看,很可能如劉弗陵之於劉徹,朱高熾與朱棣,調整其父政策使得國力有喘息的機會,成為繼往開來的一代君主。秦始皇死的時候才49歲,如果能夠“向天再借五百年”再多活個十年的話,中國歷史必將改寫,秦朝有可能成為百年王朝。
威壓天下,六國餘孽不敢造次,出征百越和匈奴的兩個大將不會脫離中央節制,程勝吳廣起義根本不可能走出一縣一郡,劉邦該哪裡做亭長還哪裡做亭長,項羽他叔父會同意他做出頭鳥才怪。以大秦軍隊的戰鬥力10年時間難道還不夠兩隻大軍班師回朝嘛,此時皇陵和馳道的修建也快要進入尾聲,即使仍需要時間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10年後,大秦之勢遠不是當年的六國餘孽可以撼動的,即使始皇帝驟然駕崩,以大秦帝國的武力他們也翻不起什麼浪再往後就要看大秦的繼任者可以維持多久了。
不過倘若贏政多活十年,儲君應該是立好了,縱不是扶蘇,除了胡亥外的十幾個娃應該也比迷瞪糊塗的20歲胡亥好吧?縱然還是胡亥,30歲的胡亥或許比20歲的胡亥靠譜吧?哪怕是平庸如齊王建,在李斯蒙恬王賁李信等人的扶持下也不會太差吧?然而正如《呂覽 安死》所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緩得了幾世,大秦國還是不能千秋萬代。但以後王朝的歷史,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可是從他遲遲不立儲君的態度看,誰保證他不會是下一個趙武靈王弄出些廢長立幼的亂子來?從他對長生的迷戀和事死如事生的態度看,會不會再有一波方士來唧唧歪歪忽悠他?從他對疆土的迷戀和大海的期待看,誰保證他不會搞水軍出海征服北韓半島乃至扶桑群島順手整出個高麗郡、扶桑郡來?等任囂趙陀把百越整順了,大手一揮兵發印度和東南亞也未可知。
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他愚弄的不僅是天下百姓,還有自己的兒子。《過秦論》中批評秦始皇說“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綜合來說,秦始皇哪怕再活十年二十年,如果一如既往的採取嚴法治國,霸道統治,那結局亦是如此,至於會不會滅亡?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一點就是依舊有人會起義!
然後又陷入了沙丘死前的窘境:不恤民力,急功毀政。
-
3 # 迂娛與遇
公元前210年,一代雄主秦始皇駕崩,隨後他的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合謀將胡亥扶上了皇帝的寶座。短短四年以後,曾經風光無限的秦帝國滅亡,阿房宮也被項羽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有很多人都會設想如果秦始皇沒有那麼早去世,大秦帝國還會分崩離析嗎?答案是不會。
一、從政治制度上看,秦朝的制度並沒有錯
秦朝的制度是中國曆代王朝的模板,有些方面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央制度上,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制,這些官員對秦始皇起到了建議和監督的作用。不要把秦始皇想成那種動不動就殺人的狂魔,他殺每一個人都有原因和理由,正當的建議和批評他是能夠接受的。至於地方制度也是如此,秦始皇為了避免周朝宗室各國相互殘殺的悲劇重演,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廢除了分封制,而改用郡縣制。當時秦朝把全國劃分為36個郡,地方長官有皇帝親自委派。這項制度並沒有錯,從歷史的發展上來看,世界同時期的其他帝國也使用了類似的制度,這就是神秘的歷史必然性。
至於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地方郡縣無力鎮壓的情況,這完全是意外的情況。大家想一想陳勝吳廣起兵時的理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從這裡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位時期,民間並沒有大規模反抗他的統治。從百姓的角度來說,他們認可秦朝、認可秦始皇、也認可公子扶蘇,但不認可秦二世胡亥。至於後來的項羽重新分封諸國,這完全是項羽那個武夫目光短淺。
最後就是秦二世上臺造成的惡果,秦二世上臺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丞相李斯向其建議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就是嚴密控制朝中的權力,殘酷鎮壓人民的反抗。這代表著李斯的法家思想,但是秦朝後來的滅亡證明治理國家僅僅依靠一種思想不行。至於秦二世在位那四年為什麼發生那麼多的起義,這還是因為秦二世自己的揮霍無度。秦二世上臺以後那些燒錢耗民的工程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繼續擴大。再加上趙高以及親信們的倒行逆施,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出現了大澤鄉起義,如果秦始皇或者公子扶蘇在,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只不過就秦朝當時的制度而言,再經過一段時間,農民起義就無法避免了。
二、沒有秦二世,項羽、劉邦根本反不起來
秦始皇在位時期,連續不斷的出巡,不要以為他是在遊玩,他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地方穩定。由於六國都是剛剛平定,秦始皇需要到各地巡視鎮壓一切不安全因素。至於公子扶蘇,他的建議和政策放在國家穩定時沒有問題,但是在初期只會增加征服地的動盪。陳勝、項羽、劉邦等人的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秦二世的折騰。秦始皇去世以後,秦二世用計殺掉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首先造成了秦朝北部軍團的離心離德。秦二世在咸陽殺掉了眾多的宗親和重臣,致使他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也使朝臣們對其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農民起義發生之後,南部軍團選擇了獨立。而北部軍團雖然是秦軍精銳,但是此時已經軍心渙散,再加之統帥王離的威信度不足。在項羽背水一戰的衝擊下,這支軍團崩潰。如果秦始皇還活著,蒙恬等名將絕不會被殺,秦軍都還牢牢控制在他的手中。且不說陳勝、項羽敢不敢反;即便他們反了,又會有多少人支援。秦軍的戰鬥力可不是吹出來的,項羽即便號稱萬人敵,那又如何?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首先他消耗民力會有一個限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會至於天下皆反。第二即便出現了農民起義,文臣武將們都在,完全可以鎮壓下去。秦朝出現的很多嚴重的問題都是秦二世時期才出現的,如果秦始皇或者絕對不會反這樣的錯誤。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所以很多制度並不完善。很多問題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後才會體現出來,而秦二世所做的事情就是加速的這些問題的出現。即便秦始皇一直活著,秦朝制度的出現一些問題發展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會爆發,這不是一個人就能壓制得了的。
-
4 # 黃小莊
如果說秦始皇能多活十年,在我看來,大秦帝國必然能夠屹立不倒,傳之後世,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第一:已經封神的始皇帝
對於一舉殲滅六國,結束了五百餘年戰亂的秦始皇而言。在天下民眾和六國餘孽心中,他已不僅僅是個單純的人。他勇毅果敢,殺伐決斷,雄視古今,睥睨天下,造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蓋世宏業。
用賈誼的話說就是“餘威震於殊俗”天下豪傑無不屏聲寧息,就這種影響力,古往今來幾乎無人能與之媲美,但卻又有實質上的差異~所以在始皇帝在世之時,我們幾乎沒有聽到過有人造反的事情,鬧的最大的也不過是所謂的“博浪沙之錐”而已。
後來叱吒風雲的龍蛇英雄們現在都還乖乖蟄伏著,至於比秦始皇還大三歲的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如果真的再耗個十幾年,我想也不敢起來造反了吧!而西楚霸王項羽在叔父項梁的調教之下或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但能不能攪動天下就難說了。
其他的彭越、韓信、英布、張耳、陳餘等人,都不過是因人成事而已,真豪傑不出手他們又能如何呢?至於蕭何他們本身就是大秦的基層公務員,輕易又怎麼會丟棄身家踏上造反的道路呢?
二:大秦帝國的自信
作為中國首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創立者,秦始皇是有無與倫比的自信的:
首先,他沒有屠戮功臣,作為大秦帝國開拓者的這次,蒙氏家族,王氏家族,李氏家族等等大家族在秦統一天下之後,不僅沒有兔死狗烹的擔心,而且還享受著無上的榮光。
作為由老牌的諸侯國發現而來的大秦,從骨子裡散發著傳統貴族階級的特質,他們自信而又張揚,並不推崇“斬草除根”那一套,行的雖然是君權集中,卻能夠和群臣百姓分享榮譽,這也就是為何老秦人在春秋戰國之世迅速崛起,發展壯大的根本。
其次,他善待六國遺族 相比於後世的王朝更替,秦朝雖處於激烈動盪的戰國之世,但在大秦統一的鐵騎之下,除了當權的王被俘虜軟禁之外,宗室子弟和貴族遺老遺臣們除了失去社會地位,並沒有受到其他實質性的傷害,大秦帝國還是給了他們大秦子民的身份,只要他們願意為大秦謀發展,還是能夠參與到國家朝政的治理中來。
這種寬容對手,一笑泯恩仇的胸懷是後世王朝中非常罕見的。而這也就是為何在亡秦之戰中,六國餘孽擔任主力的緣故,如果始皇帝真的像後世宣揚的那樣殘刻寡恩,他為何不將六國餘孽剗草除根,免去帝國的一大隱患?
三:首創郡縣,制霸天下
人們都說秦暴虐,實際上數千年來誰行的不是秦朝的制度?可見大秦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領導了中國的發展,大秦之亡,罪不在於他所施行的“法制”社會。他的滅亡更多的是由於天下在長久分裂戰爭之後,列國之間的深仇大恨,百姓對本國的身份認同自己六國餘孽的刻意引導。始皇帝的“焚書”客觀上說是國家一統的必然需要。
此外,秦之亡,有人說根源在於始皇帝的“以吏為師”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後世儒家為了自己的學派能夠一統天下思想界的理由。秦之亡,亡於趙高和胡亥,倘若始皇帝能夠延壽數十年,以他的智略,哪裡還有趙高陽奉陰違,胡亥謀朝篡位的機會?長子扶蘇素稱“仁愛”在始皇帝駕崩之後,政策上的自然過渡。
說不準現在的我們就該自豪地宣稱自己是“秦人”了。再者,以始皇帝的雄才大略的,天下軍隊誰敢抗命不從,不要說天下沒有叛亂。縱有叛亂,嶺南的趙佗豈敢擁兵自重?
四:始皇帝不死,大秦帝國不亡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如果始皇帝真能夠延壽不死的話,即使是十年時間。他也能保大秦無憂,畢竟,在我看來,大秦的政治制度並沒有什麼不足之處。
倘若真有大的缺陷,那麼素有“漢承秦弊”的西漢又怎能如此強大?大秦的病,就病在始皇帝死的突然,以至於留下了權力真空,令趙高這等小人乘機而入,攪亂朝綱,禍亂天下。
可以說胡亥不過是傀儡而已,假設胡亥有蒙氏兄弟的輔佐,恐怕劉項也只能徒負壯志罷了。
-
5 # 三十五度聊歷史
你好,感謝提問。我認為如果秦始皇能夠多活十年,並採取三項措施,秦朝將會在歷史上存在更長時間,但依然逃避不了最終滅亡的結局。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僅僅延續了二代就滅亡了,這是秦朝的悲哀。如果上天再給千古一帝秦始皇十年時間,始皇可以採取以下三項措施,延續秦朝生命;
一 儘快明確扶蘇太子地位
秦始皇死亡後,在趙高和李斯的謀劃下,胡亥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篡奪了皇位。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他為人正直,多次上書直諫秦始皇;他為人忠厚,對君臣孝道都嚴格執行;他與秦朝軍方勢力代表蒙氏家族關係密切,曾經在蒙毅軍中任監軍,這些優點都證明扶蘇是秦朝最為正確的接班人。如果秦始皇能夠儘快明確扶蘇的太子地位,而且不斷增強扶蘇的勢力,秦朝最終由扶蘇接班,秦朝至少不會二世而亡。封建社會都是人治,一個賢明的君主太重要了。
二 適當放棄法家治國的思想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秦國迅速強大,不斷消滅六國並建立秦朝的關鍵人物,秦朝建立後依然採取法家思想治國,丞相一職由李斯擔任,對人民嚴苛刑法,採取了焚書坑儒等政策打擊其他思想派別。秦朝剛剛結束了戰國紛爭的階段,人民迫切需要休息,社會迫切需要生養恢復元氣,假如秦始皇能夠適當放棄法家治國理念,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將更加擁護統治,國家力量將進一步增強。
三 停止修建長城、阿旁宮等大型土木工程
秦始皇發動天下大量勞工修建長城、阿房宮等大型工程,不僅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財力,而且增加了人民的徭役負擔,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假如秦始皇能夠停止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估計也沒有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了。
如果秦始皇能夠在十年內採取以上三項措施,秦朝應該能夠延續下去,但由於封建社會固有的土地兼併、政權專制等特點,秦朝將最終會被其他王朝取代。
-
6 # 把自己養好
歷史沒有如果,假如歷史有如果,很多東西將會被徹底改變。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無可替代。從春秋到戰國,秦一直都是強國,這與秦歷代君主的政治遠見分不開。
齊景公曾問孔子:“秦國國小地偏,為什麼能稱霸?”
孔子回答:“秦雖小,志向卻很大;地偏,施政卻很恰當。秦穆公為了得到百里奚這個人才,親自拿五張黑公羊皮去換。用這種精神來治理國家,統治天下都是可以的,當個霸王還算小的。”
因為秦國一直延續著這種治國精神,孔子的話在秦始皇這裡變成了現實。
秦始皇繼承了他先輩們的雄才大略,放眼天下,有著統一天下的雄心。當時任用呂不韋為相,繼續招攬天下賓客遊士,以從中選用人才。
這些人才是秦國崛起的關鍵。到秦始皇,他身邊先後有大將王翦、桓齮、王賁、蒙恬等,文臣有李斯、王綰、隗林等。李斯在郡縣制的設立,文字的統一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秦始皇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患有強迫症的人。
他崇尚以法治國,主張剛毅嚴厲。這種嚴厲的法令頒佈後,他要下面的人一絲不苟的去執行,一但違反,就嚴懲不貸,所以造成了整個社會不講仁愛,沒有情義,把法令搞得極為嚴苛。
而且,秦始皇為了自己對完美的追求,把他滅掉的諸侯國的宮殿在咸陽城北面的山坡上進行復制,這些複製的宮殿與宮殿之間還修了天橋和環形長廊相連。
不僅如此,他還修建阿房宮和酈山、還有極廟以及四通八達的馳道。所有的修建的費用都來自對百姓的盤剝,所以秦朝是所有朝代苛捐雜稅最重的朝代。
嚴苛的刑法與繁重的苛捐雜稅,會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長此以往,百姓難以承受刑法之酷,稅務之重,物及必反。全民反秦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秦始皇能再活十年,有兩種情況可能發生。
一是把秦朝的滅亡推後十年。就算社會制度嚴苛,但因秦朝實力雄厚,秦始皇本身強大的能力,完全有能力鎮壓那些造反,然後繼續自己的尋仙訪道,讓自己的人生達到至上的完美。
多有十年時間,以秦始皇強迫症的特性,秦朝的基礎建設將更加完善,這種基礎建設當然不是為百姓而建,是他為達到仙界的要求而建,把他的修仙之路建設到盡善近美,有可能達到近似現在高速路的要求。
十年以後,如果仍然是胡亥繼位,以胡亥的無能,無法改變秦朝滅亡的命運。秦始皇的所有心血,仍然會付之東流。
二是十年之後由公子扶蘇繼位。據《史記》載,公子扶蘇剛毅而勇武,信任人而又善於激勵士人,並且扶蘇多次規勸秦始皇改變苛政,寬待百姓,都被秦始皇拒絕。但秦始皇在臨死之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讓扶蘇繼位,說明秦始皇到最後還是認為扶蘇才能擔當大任,讓秦王朝繼續保持強盛。
從扶蘇的能力和為人來看,扶蘇繼承了秦以來各君主能用人用能人的特點,由他來改變秦始皇實行的苛政,再加上秦始皇所統一的文字、度量衡還有貨幣,以及秦始皇所修建的通往全國的馳道,秦朝的發展前景將不可限量。
-
7 # 愛妮品歷史
誰多活幾年,都不會改變歷史。
秦始皇死後第二年,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帶動關內外各地百姓先後反抗,秦朝統治立馬陷入土崩瓦解狀態。
秦始皇像
為什麼?
苛政逼迫得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六國遺族人心思變,所以當大澤鄉的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時,全國各地立馬形成起義的星火燎原之勢。
陳勝吳廣起義
他們倆只不過是全國各地反秦起義的帶頭者,關中各地受暴政壓迫的老百姓才是根基。
就算秦始皇多活十年,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在他晚年時,慣戰猛將幾乎殺戮一空;焚書坑儒禁錮天下人的思想;苛捐雜稅逼得農民走投無路。士兵、士大夫、平民、貴族,各個階層幾乎被他得罪一空。
秦皇一死,再也無人能制壓朝堂內彼此爭鬥的各方勢力、朝野的六國精英貴族集團和大量被壓迫的老百姓姓。就算大澤鄉的行軍途中沒遇上大雨,只要再有一個機會,該反的照樣反。除非秦始皇活到100歲,把六國貴族全部熬死,再轉了性子實行修生養息的安民政策。
-
8 # 皮皮車部落
這問題很有意思,能讓人無限遐想。不過以歷史車輪來看,就算秦始皇多活十年依然改變不了秦帝國覆滅的命運,只不過是延緩了滅亡時間而已,歷史走向依然不會改變,漢朝依然還是會建立,漢朝也依然會滅亡,中國歷史就是這麼神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時年49歲,也就是在同一年,公子扶蘇同樣遇害,這兩件事是相連的,因為如果秦始皇沒有駕崩,多活十年,那麼同樣的公子扶蘇自然也就依然會存活於世,這樣的話,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可能就落到了扶蘇頭上。
暫且不說扶蘇繼承皇位一事,我們回顧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存在的國內矛盾:
1 國內局勢不穩
秦始皇統一後,廢除了分封制,改為了郡縣制,這也可以說是吸取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帶來的弊端,改為36個郡縣制,最高管理者由秦始皇直接任命,並且不能世襲,以此加深中央政府的集權統治,而此舉帶來的後果則是直接損害了各國貴族的利益。
這其中最可怕的報復其實是各國貴族的“復國”,因此可以說,秦始皇統一的只有土地,人心卻還未統一,這需要時間。
2 修建大型工程
眾所周知,秦始皇陵可是修了39年,前後投入人力共計72萬人次,還有馳道直道,以及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並且都留下了家戶喻曉的《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感人故事,可見在當時沒有大型機械的輔助下,修築的任何工程全靠人力,可以形容為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機會來臨時,畢竟反抗到底。
3 焚書坑儒
這件事可謂老少能詳,之所以留下這麼大歷史記錄,則是有人認為這只是因為秦始皇的殘暴,容不得其他無法統一的存在,也間接導致了凡會字者的口誅筆伐。
4 尋長生不老之法
以如今的眼光來看,我們會覺得這一舉動荒誕無稽,畢竟從沒人能長生不老,並且輕信各路“大仙”的指點,想“再活五百年”。
5 嚴酷刑法
關於這點,從陳勝、吳廣身上,我們即可管中窺豹,在要被殺頭的時刻,奮力一搏。可以說這是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由於種種原因的結合,在某一刻的爆發性反抗只是時間問題,而恰恰也是時間問題,加速了秦帝國的覆滅,而顯然就算秦始皇再多活十年,在時間上來說,依然也是不夠的,因此,這十年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
9 # 雲霄飛翼
我認為,作為中國歷史上16個朝代225位皇帝中的“千古一帝”,如果秦始皇能夠多活十年,秦朝有可能成為百年王朝,中國歷史將會改寫。
秦朝滅亡的原因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說暴政和歷史上的長命王朝末年也差不多關於秦朝滅亡的原因,歷代史學家都有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漢賈誼的《過秦論》提出的觀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易也。談到秦朝的暴政,主要有刑法苛嚴、賦稅沉重、兵役徭役繁重、焚書坑儒等等。可是如果放到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來看,其他百年王朝在這些方面也不比秦朝好多少。比如從兩漢來看,基本“漢承秦制”,其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基本都沿襲了秦朝的做法(略有差別的是秦朝是“十稅一”而到漢初是“十五稅一”),元朝、清朝初期的暴政甚至比秦初還有殘酷,晉朝皇族的國家治理能力比秦朝要還要低下,可作為大一統的國家,這些王朝的存在都比秦朝要長的多。
秦王朝具備了中國歷史上所有長命王朝所必需的要素一是雄才大略的開國帝王,秦始皇13歲登基,在位37年,橫掃六國,這點無需贅述。二是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為後世所沿用。事實證明,郡縣制比分封制要優越多的制度,避免了西漢“七國之亂”、明朝“靖難之役”、清初“三藩之亂”那樣的國力內耗。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的封建土地制度,有利於組織社會生產和增強國家汲取能力。三是統一的國內市場。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車軌,這些促進了經濟發展。四是穩定的外部環境。“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沒有西漢前期對付匈奴的巨大國力消耗。五是穩定的人才吸納機制。秦朝的人才選拔機制是戰國七雄中最先進的,劉邦、蕭何和一些秦末義軍的首領本來就是體制內的成員。六是強大的軍事力量。打服了周圍所有的異族,秦朝滅亡時尚有60萬大軍在越南一帶按兵不動。
我們不應忽略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中國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如果再多個十年,以秦始皇的權威,能夠震懾住潛在的反抗力量,那種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大可能;周邊的戰事早已平息,一些在建的大型基建工程也將建成(如秦直道、秦長城等),國力的消耗會小很多,與民生息也未必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太子扶蘇極有可能繼位, 從他的歷史表現來看,很可能如劉弗陵之於劉徹,朱高熾與朱棣,調整其父政策使得國力有喘息的機會,成為繼往開來的一代君主。秦始皇死的時候才49歲,如果能夠“向天再借五百年”再多活個十年的話,中國歷史必將改寫,秦朝有可能成為百年王朝。
-
10 # 史無止境
威壓天下,六國餘孽不敢造次,出征百越和匈奴的兩個大將不會脫離中央節制,程勝吳廣起義根本不可能走出一縣一郡,劉邦該哪裡做亭長還哪裡做亭長,項羽他叔父會同意他做出頭鳥才怪。以大秦軍隊的戰鬥力10年時間難道還不夠兩隻大軍班師回朝嘛,此時皇陵和馳道的修建也快要進入尾聲,即使仍需要時間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10年後,大秦之勢遠不是當年的六國餘孽可以撼動的,即使始皇帝驟然駕崩,以大秦帝國的武力他們也翻不起什麼浪再往後就要看大秦的繼任者可以維持多久了。如果秦始皇按照當前的一些政治措施治理國家,哪怕再過十年二十年,秦朝的結局都不會改變。
很多人都以為秦朝滅亡,皆因秦二世和趙高狼狽為奸,暴虐治國而起,實則非也!但不可否認的是,秦二世的暴虐治國確實也是秦朝迅速走向滅亡的一大因素。但事實其實遠不止如此!
秦始皇13歲時即王位,22歲便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親理朝政”。39歲時完成統一中國大業,併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
此後便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開始了自己的宏圖霸業,被人稱為“千古一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突然駕崩,臨死前曾寫遺詔將皇位傳給長子扶蘇。可趙高和李斯勾結,篡改遺詔,逼死扶蘇,改立胡亥。
胡亥在位時,擔心有人彈劾自己皇位來得不正,便密謀殺死皇室宗親。據統計,被胡亥所殺的公子有十二位,公主有十位。殺死宗親後,胡亥雖坐穩皇位,卻聽信趙高讒言,將自己禁足於宮內,相關旨意皆有趙高代為傳達。
胡亥生性殘暴,動輒便要取人性命,整個國家都沉浸在黑色恐怖中。胡亥雖不問朝政,卻豔羨秦始王,為威服海內,為炫耀強權,他不顧反對意見,模仿秦始皇執意東巡。東巡表面上氣派,實則卻是勞民傷財之舉,為滿足秦二世極盡奢華的要求,官員們增收賦稅,廣徵徭役。
胡亥東巡雖未起到預想中的政治作用,可卻是“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據統計,胡亥的行程將近一萬公里,由此處來看,此時的胡亥是真的想如秦始皇般建功立業。
公元前209年四月,胡亥完成自己威服海內之願,返回咸陽。同年七月,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沒過幾年,劉邦、項羽又分別展開起義活動,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漢人總覺得秦滅亡的原因是,秦二世(胡亥)徵發“閭左”的極端行徑,後人作文說“二世不恤天下,萬民有怨畔之心,於是陳勝起,天下畔,趙高作亂,秦遂以忘”。
至於秦二世的暴虐,其實自秦始皇時便開始“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秦二世的過錯是沒有及時扭轉秦始皇留下的錯誤政局。
可真正的原因卻遠不止於此。秦始王在位時,焚書坑儒“滅先王之學”,致使胡亥沒有經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元稹曾指出“胡亥之生也,《詩》、《書》不得聞,聖賢不得近”。
試想,一個沒有學習君王之道,禮儀之本的人,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
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他愚弄的不僅是天下百姓,還有自己的兒子。《過秦論》中批評秦始皇說“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由此可見,秦國自秦始皇執政後期,推行嚴酷刑法,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引起民心不滿,也就是那時起,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開始走向滅亡之路。且秦始皇在位時,先是刮取民脂民膏,廣羅天下珍寶,大肆修築阿旁宮。相隔兩年,秦始皇又徵收民力,大肆修建秦長城。百姓剛經歷天下統一,還沒來得及休養生息,便被如此踐踏,心中早已生了怨氣,只是苦於秦始皇的霸道統治,不敢言語。
而胡亥繼位後,百姓與皇權的矛盾愈發嚴峻,且秦二世身上沒有讓百姓畏懼的殺伐之氣,於是乎便有了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
綜合來說,秦始皇哪怕再活十年二十年,如果一如既往的採取嚴法治國,霸道統治,那結局亦是如此,至於會不會滅亡?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一點就是依舊有人會起義!
回覆列表
苻堅跟秦始皇有的比嗎?首先來說,秦始皇不死,有沒有人敢造反還兩說。其次,秦末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到最後劉邦打進咸陽,曾經英勇善戰的秦國大軍都哪去了?看看秦末的歷史,秦國的上將軍章邯統帥驪山的刑徒和奴隸,幾次大勝各起義軍隊,最後失敗自殺。注意,他率領的是刑徒和奴隸,那麼當年滅六國的秦國軍隊當時去哪了?據有些史料記載,當時秦國的主力軍隊一是征伐百越,二是鎮守北部邊疆對抗匈奴。個人認為,當時的秦二世肯定下令調動這些軍隊回來鎮壓起義,但是事實是這些軍隊的將領都沒帶兵回來,眼睜睜看著秦國被滅。如果,換做秦始皇沒死,這些將領恐怕早就帶著秦國的百戰精兵回來,恐怕也就沒有什麼楚漢相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