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老王頭談歷史

    唐朝中後期,募兵制度帶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唐政權的穩定,乃至存在。

    一、李純決心解決藩鎮割據問題。

    唐憲宗李純繼位後,就計劃著整頓藩鎮,打壓其勢力,減弱其對中央政權的威脅。於是,李純就想方設法削藩,以圖唐室中興。李純(劇照)

    唐憲宗是唐德宗李適的孫子、唐順宗李誦的長子,一個非常聰慧的君主,也是一個勇於作為的皇上。

    據說在他六歲的時候,湯德宗曾把他抱在膝上問他,你是誰的兒子,為什麼坐在我的懷裡?李純說他是第三天子(祖、父、子)。唐德宗聽了,甚感驚訝,然後就很看重他。

    挽狂瀾於即倒,興國政於已衰。李純繼任伊始即著手整頓朝綱,盡力消解地方割據勢力。

    二、李吉甫暴病而亡。

    這一行動,整整持續了十四年之久。期間,有兩位宰相為此獻出了生命,一位宰相受了重傷。

    其中,宰相李吉甫為了確保李純在興兵用武期間的物資、經費保障,早在元和二年(公元807年)12月就撰寫成了《元和國計簿》一書。該書對大唐全國的方鎮及州府縣、道的戶口、賦役進行了詳細地統計。李吉甫(劇照)

    遺憾的是,元和九年冬天,正是朝廷討伐淮西最緊張的時刻,李吉甫突然得暴病而亡,導致李純不得不被動地另擇人選。武元衡(字伯蒼)就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了內閣。

    三、武伯蒼遇刺身亡。

    武伯蒼的曾祖是武則天的叔伯兄弟,當過湖州刺史。他自己在元和二年正月拜門下侍郎,兼判戶部事。李吉甫死後,李純把平定淮西的重任託付給了他。武伯蒼(像)

    當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派遣使者來朝奏事。使者在會見武伯蒼時言詞傲慢,受到了武伯蒼的斥責。

    王承宗藉此上書憲宗,大肆詆譭武伯蒼。為此,武伯蒼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結了仇。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六月初三日,武伯蒼早晨上朝,走出靜安裡東門時,王承宗派來的刺客先是用木棍打斷了武伯蒼的左腿,接著驅散了武伯蒼的隨從,然後把武元衡的頭砍下來帶走了。武伯蒼遇刺(圖景)

    等到眾人呼喊著,圍攏上來救援時,武元衡已失去了頭顱,倒在血泊之中。

    當時,夜色雖然還沒有退盡,路上已有許多上朝的官員和行旅。人們發現後,都高聲呼喊捉拿殺了人的強盜。

    強盜殺人的訊息傳到了皇宮,等待早朝的文武官員都驚恐不安,但還不知道誰被強盜殺死了。不一會兒,武伯蒼的馬跑到皇宮前面,有人認出來了。於是,大家明白了。

    天亮以後,憲宗來到了朝堂,官員們立即把武伯蒼被害的情況上奏。憲宗聽了,感到極為震驚,低聲啜泣了許久。隨即詔令:停朝五天,以表示哀悼之情。

    李吉甫死的時間是武伯蒼的生月,武伯蒼死的時間是李吉甫的生月,他們的死僅僅相差半年。

    在武伯蒼死之前,長安城裡曾傳播著這樣一句話:“打麥麥打,三三三”。有人還旋轉著自己的袖子說:“舞了也。”當時,許多人都不知道這些話、動作是什麼意思。

    後來有人解釋說:“打麥”指打麥的時候;“麥打”指的是突然襲擊;“三三三”指的是六月三日;“舞了也”是說武伯蒼要死。這一謠言就是王成宗派人散佈的。王承宗(像)

    四、裴中立受了重傷。

    王承宗在派人刺殺武伯蒼的同時,也派人去謀害宰相裴度(字中立)。那一天,裴中立剛走出通化裡就遇上了強盜,強盜用劍砍殺了他三次。

    第一次,砍斷了他的靴帶;第二次,砍中了他的後背,剛好透過外面的罩服;第三次,強盜的劍碰到了他的頭部,裴中立從馬上摔了下來。因為裴中立戴的是氈帽,所以才傷得不厲害。

    強盜見裴中立從馬上掉下來,就迅速趕上去揮劍砍殺,裴中立的隨從王義趕忙上前阻擋救護。

    打鬥中,強盜就砍斷了王義的雙手。然後,強盜追尋裴中立,發現他已經掉進路邊的深溝裡,一動不動了。

    強盜猜想他已經死了,就沒有再對裴度採取什麼措施,迅速離開了。於是,裴中立撿了一條命。

    武伯蒼死了,裴中立受了傷,一時間整個京師長安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五、李純的感慨與無奈。

    李純為了確保朝廷大臣的安全,採取了緊急措施:從皇宮到各城門都加派衛兵,宰相的衛隊隨從增加了金吾騎士,出入朝門可以佩戴兵刃。進出里門的人要經過嚴格搜查,其他的官員們也可以有家兵護從。

    武伯蒼死後數日,因為一直沒有捉到兇手,兵部侍郎許孟容覲見憲宗,上奏說:“豈有國相橫屍路邊,而捉不到兇手呢?”說完熱淚盈眶。

    憲宗也感到無限憤慨和傷感,於是頒佈詔書:凡是京城諸道能捕獲殺人強盜的賞錢萬貫,給五品官;敢窩藏的全家抄斬。

    幾天以後,神策將士王士則、王士平捉到了兇手張晏等八人,在長安正法。

    但是,幕後主使呢?是不能查辦,還是無力查辦?

    李純派六道兵馬征討王承宗,王承宗兵敗請罪。但是,朝廷久戰乏力,仍拜王承宗為成德軍節度使。後來,王承宗迫於形勢,獻地謝罪而已。

    由此可見,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的局面是多麼的混亂,多麼的嚴重!又是讓統治者多麼的無奈!藩鎮割據(圖景)

    地方節度使、封疆大吏為所欲為,驕橫跋扈,無所顧忌。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也敢隨意暗殺。

    唐王朝就這樣被它自己在政治、社會上累積起來的黑暗、恐怖,慢慢吞噬掉了。

  • 2 # 物質文化史

    先說說宰相的定義吧。宰相是輔佐君王進行決策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位高權重,但其並非一個具體的職位名稱,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宰相曾有過相國、丞相、內閣大學士、內閣總理大臣等不同稱謂。西漢的陳平對宰相有過精到見解:“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回答題主的問題:宰相為何屢遭暗殺?

    首先來說,作為一國最高職位,肯定向往的人不少。但宰相的位置偏偏又很擠,只能容下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那些有“上進心”又不耐煩等待的人只好自己“創造機會”了。於是宰相被暗殺也就成為理所應當的事情。比如說明朝嘉靖年間,張璁用“大議禮”事件將三朝老臣楊廷和排擠後自己成為宰相,後來夏言幹掉張璁,嚴嵩父子幹掉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聯手幹掉嚴嵩後又自相殘殺,最終張居正笑到最後。可以說是爭權奪利的典範,是人類內鬥智慧的巔峰之作。

    其次,作為一個國家掌權者,其制定的政策肯定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被損害利益的人們將政策制定者視為目標也是情理之中的。比如說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費禕一改諸葛亮勞師動眾的做法改為休養生息,結果蜀國政通人和。最後的結果是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所殺,這就是因為魏國不希望蜀國強大,而且蜀國內部主戰派姜維也不同意對外休兵的作法,結果裡應外合將蜀國宰相費禕暗殺,蜀國又回到了對外用兵的軌道。

    最後,宰相在對內對外作出政策時,肯定是最終決策,即使這些決策對社稷有利,但這難免會得罪某些人,甚至是相當有勢力的人物。比如說春秋時期的變法運動,秦國的商鞅變法無疑推進了歷史的進步,符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變法時商鞅因為太子犯法而處罰了太子的老師,結果遭到太子嫉恨。秦孝公死後,其子秦惠王贏駟繼位。秦惠王知道商鞅的新法有利於國家,但還是以謊報的謀反罪名將商鞅車裂於市。

    可見,權力這東西還真未必是好東西。

  • 3 # 俊賢他爸1

    宰相是輔佐君王進行決策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位高權重,但也是最危險的職業,任何政治決策觸動了階級利益,必將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更何況在皇帝權力較弱的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各位前輩幫我理解一句話,“君子德行焉求福,仁義焉求吉”這句話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