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哥在鄉下
-
2 # 執孖祉掱
情節是“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絕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後來比喻因以“三倒”形容發論一再令人傾服。
-
3 # 鄉下老果
典故出自《世說新語 賞譽下》“(王平子)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後來以“三倒”來形容某人只要一發表言論,因釋意精妙,引得眾人折服。
衛階(286年一312年),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人,字叔寶,晉朝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少時神態異於常人,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長大後,好談玄理,聽他說話的人無不稱讚。
瑯琊人王澄,字平子,在當時也還有名望,很少推嵩別人,但當他聽到衛玠的言論,就為之傾倒,由衷的歎服。為此當時人們都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衛玠“美風神,善清淡,常以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色”。
-
4 # 語留人
三倒比喻發表言論再三令人傾服,總讓人折服。
我上學時剛好了解過這個不太出名的典故,您能提出這個問題,可見您喜歡古典文學或者歷史,我來給您說上一說。
首先,典出《世說新語·賞譽》,“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說的是王平子每次聽到衛玠的言論,都十分折服以致倒地坐下,前後共有三回。
乍一看,這並沒有什麼,一個人佩服一個人的言論,為之倒地三次,這算啥典故,說明不了什麼,但是分析一下人物,就知道原因何在了。
王平子名門望族,很有名氣,自幼聰慧,很少有讓他佩服的人。所以啊,這麼一個厲害人物,能如此佩服一個人,可見衛玠得多麼的語出驚人。
衛玠是有名的美男子(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但沒有潘安有名哈。也是個名士,又帥又有才,過於完美了。比王平子小點,估摸他要是個醜八怪,王平子也懶得跟他說話,更別說三倒了。
不過,到底是哪三個言論,故事背景到底如何,我上學時還真問過歷史老師,老師也不知道,我後來上網查過,也沒找到具體記載。只是都是誇誇衛玠,然後說王平子都麼服他,基本就是這個樣子滴。
我再多說一句,相傳衛玠身體特羸弱,天天坐車上溜大街,讓別人瞻仰,有一次看的人太多了,車也走不動了,活活給累死了。確實有點誇張哈,無論是真是假,這麼帥死,也是沒誰了。
這個典故確實挺冷的,所以當做談資或是文章中的引用,還是挺唬人的,就是得解釋解釋,好多人不知道,哈哈。
-
5 # 城市牛人3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賞譽》~447~
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南朝梁·劉孝標註引《衛玠別傳》曰:“玠少有名理,善通莊、老。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絕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
《晉書》卷三十六《衛瓘列傳·(孫)衛玠、(恆族弟)衛展》~067~
釋義為:
“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絕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後因以“三倒”形容發論一再令人傾服。
回覆列表
《世說新語.賞譽》:“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梁.劉孝標註引《玠別傳》:“玠少有名理,善通《老》、《莊》。琅邪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絕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
晉時衛玠精通《老》、《莊》,又極善於辨別分析事物的是非道理。琅邪人王平子曾聽衛玠談論,每到要妙之處理解之時,便為之嘆服絕倒,前後共有三次。
後用為詠議論非凡令人折服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