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所南堂

    儒家教的那些思想基本是供統治階層學習的,根本旨趣是“內聖外王”。內聖是道德修養,外王指向社會關懷,對統治階層來說就是城邦、國家的治理。一般儒家都以內聖為本,認為內聖做好了自然就可以外王,《大學》甚至給出了具體步驟,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其中是以修身為本。

    由於古代中國是小農經濟、宗法社會,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家國同構,因此倫理與政治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倫理政治化,政治倫理化,倫理順了政治就搞好了,以倫理代政治。儒家一貫主張以德治國就是這個原因,甚至認為國家的興衰治亂全繫於人主一人之道德操守。這顯然是實實在在的人治。

    孔子像

    而現代社會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小農經濟了。社會分工更加細化,生活更加多樣化,聚族而居的情況也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特別是大城市更明顯。即使農村還存在聚族而居的情況,也由於社會流動加劇等原因使家族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總之,一種不同於宗法社會的新的社會模式已經不可逆的出現了。在這樣一個複雜得多的現代社會里,倫理與政治之間的聯絡越來越遠,倫理有倫理的標準,政治有政治的規律,內聖歸內聖,外王歸外王,倫理不能取代政治,現代政治都是依法治國。五四新文化運動要“打倒孔家店”,是要打倒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傳承儒家的真精神,這一定程度上類似於西方的宗教改革,宗教和世俗權力進行分割,凱撒的歸凱撒,耶穌的歸耶穌。

    總之,我們不能無限誇大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那樣會遮蔽了人們對社會、經濟、政治等領域本身規律的探究。但是社會終究是人組成的,任何領域也是人在發揮作用,所以儒家在人格修養方面對現代人還是有很大啟發作用的,是隻不過這個人格得以適應現代社會為前提,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做回古人。

    孟子像

    思想是人創造的也是由人來繼承的,除了生活方式,相信自古以來的人心沒有多大變化。關鍵是現代華人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不能被以前的思想束縛,能立足現實,放眼世界,綜合古今中外多方面資源而為我所用,為人類貢獻新的智慧。更不能遇著事了就把責任推到傳統思想頭上,古聖先賢能締造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已經夠對得起中華民族了,現在有問題只能怪當代人自己沒用。一句話,多反求諸己,別責備古人。

    孫中山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什麼時候吊枝比較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