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咱老百姓今兒真高興

    國民的補鈣意識已經是完全建立起來了,但是怎麼補更重要。瞭解補鈣誤區,才能不踩雷。

    誤區一:曬太陽補鈣。曬太陽不補鈣,補的是維生素D,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促進面板中的 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 D,而維生素 D是可以促進鈣的吸收,被稱為是“鈣的搬運工”。專家研究每天曬太陽2小時以上,人體才可以自身合成維生素D,可是現在的人誰願意站在太陽底下暴曬啊,有的怕曬黑,有的怕熱,更多的也是沒時間啊。所以補鈣的同時一定要加上維生素D幫助吸收。

    誤區二:骨頭湯補鈣。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會覺得喝骨頭湯補鈣,其實骨頭裡面的鈣質很難溶於湯中,一鍋骨頭湯裡面的鈣還沒有一包牛奶裡面的鈣含量多,喝骨頭湯更多的是喝進去了油脂,經常大量的喝還可能會引起痛風啊、尿酸高,所以千萬別再喝骨頭湯補鈣了。

    誤區三:每天喝牛奶不用另外補鈣。牛奶裡面的鈣確實是優質的鈣,但是遠遠不夠,我們人體每天都需要鈣的量: 兒童一天600毫克, 大人一天800毫克, 孕婦老人一天1200毫克, 母乳一天1500毫克! 所以,只喝牛奶完全不夠,何況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消耗,要增加一些其它的含鈣食物。

    誤區四:抽血查鈣,不缺就不用補。其實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鈣是永遠不會缺的,因為一旦不夠,就會從我們的骨骼中抽取,日積月累,抽的多了,骨骼中的鈣就會越來越少,所以這種檢查結果是不能反應我們身體的鈣。

    補鈣是必須的,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流失鈣,眨一下眼皮流失鈣,打一個噴嚏流失鈣,大小便裡都流失大量的鈣,何況我們人是運動的,每走一步路都在消耗鈣,所以每天必須要補鈣,必須的。

  • 2 # 時尚健康雜誌社

    如果膳食當中鈣確實不能供應充足, 或者缺鈣情況比較明顯,就需要用鈣營養品來補鈣了,在合理制定自己的補鈣目標後,應該如何選擇和服用補鈣產品呢?

    1.別再迷信“含維生素D”的廣告

    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吸收,但加入維生素D是大多數補鈣產品的普遍做法。而有些補鈣產品可能還加了其他與骨骼健康相關的成分,比如維生素K、維生素C、膠原蛋白等,相比之下會更划算。

    2.好口感不等於好效果

    有些補鈣產品號稱加了牛奶、果汁等, 口感可能好一些, 看配料只不過是加了糖、檸檬酸之類東西來改善口感,沒有額外的健康好處。

    而且孩子容易把酸酸甜甜的鈣片當糖吃,那可真不是什麼好事。

    3. 鈣量過高未必好

    最好選擇100-300毫克的小量鈣片, 一天兩三次分批吃。比如早上一次200毫克, 晚上一次200毫克。一次攝入過多,利用率反而可能降低。

    4. 最好在吃飯的時候服用鈣片

    鈣片中所含的鈣、維生素 D 維生素 K本來就是食物中的正常成分,在吃飯的時候 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消化道的影響,不容易發生服用鈣片之後胃不舒服或者便秘的問題。

    5.鈣片別和豆製品、奶類湊熱鬧

    奶類和豆腐中已經有了很多鈣,而鈣的總量大了,單位時間的吸收率就有可能下降。

  • 3 # 新華融媒新消費

    顧名思義補鈣是因為缺鈣才補。而事實上,很多人存在誤區,認為補鈣就好,不管身體缺不缺,更不瞭解究竟如何判斷身體是否需要補鈣等等問題。

    其實,每個人的個體差異的不同,身體需要鈣的補充是不一樣的。身體差異的不同也因具體情況而不同。據悉,人體應當從25歲就開始補充鈣質,原由是人體從25歲機體開始變老,開始走下坡路,這時就應當開始補充鈣,尤其是女性。

    在生活中,女性因為生理原因更容易流失鈣質,孩子和老人也是容易缺鈣的人群。

    然而,不管哪類人群缺鈣,都要科學補鈣,不能盲目,否則會適得其反。

    不同年齡段對元素鈣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我們看一下具體資料。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不同年齡段每日元素鈣的攝入量具體如下:

    年齡段: 元素鈣/毫克

    0-0.5歲 300

    0.5-1歲 400

    1.0-4.0歲 600

    4.0-11.0歲 800

    11.0-14.0歲 1000

    14.0-18.0歲 800

    孕婦 800-1200

    乳母 1200

    每日元素鈣的最高攝入量不得超過2000毫克。

    那麼,過度補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長期高濃度補鈣會導致高鈣血癥,妨礙其他營養素如鐵、鋅的吸收和利用,引起貧血等副作用。還可能導致便秘、結石等疾病。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經常在認識上存在的這幾個誤區。一是認為孩子就需要補鈣。其實不然,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補鈣,在生長期科學地補充鈣質,而不是盲目補鈣,否則是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也不要認為補得越多越好,要適量。而且最主要的鈣來源是平時的飲食。

    孩子正處生長期,注意膳食的均衡,所以平時一定要多加鍛鍊,多曬太陽,這是最好的補鈣方法。

    而那些市場上看到的諸如加鈣餅乾、加鈣麥片等其實含量很低。

    最後我們說說孕婦和寶媽。這類人群更不能盲目補鈣,鈣補多了會生成結石,尤其是孕婦如果盲目補鈣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而寶媽們更是要注意鈣的正確攝入和補充,科學補鈣更健康哦!

  • 4 # 專業購物指導網站

    全國學生營養日,聊一聊孩子補鈣的那些誤區

    中國學生營養狀況不容樂觀,雖然膳食熱量供給基本達到標準,但蛋白質供給量偏低,優質蛋白比例小,鈣、鋅、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明顯不足。其中,鈣對青少年學生的生長髮育尤為重要,長身高需要補充鈣,學習費腦需要補充鈣,使身體強健需要補充鈣,而且青春期對鈣的需求比兒童期、少年期和成年期都多。

    很多家長也注意到這一問題,於是牛奶、雞蛋成了學生每天必吃早餐,骨頭湯、菠菜等,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只要是能補鈣的準保讓你吃個夠,可是有些食物並不一定能補鈣哦。

    誤區一:喝骨頭湯補鈣

    很多人認為,用骨頭熬湯,可將骨頭中含的鈣熬進湯中,透過喝湯達到補鈣的效果,其實不是的,骨頭中含有的鈣量有限,且鈣微溶於水,用水煮骨頭,溶在湯裡的鈣根本達不到補鈣所需的量,還會溶解出大量油脂,實際上補充的油脂量遠高於鈣的量,所以喝骨頭湯補鈣不是一個好選擇。

    誤區二:吃菠菜補鈣

    的確,菠菜的含鈣量高於普通蔬菜,但吃菠菜不僅不能補鈣還可能影響鈣的吸收,因為菠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與鈣結合會生成草酸鈣結晶,妨礙鈣吸收,而且體內草酸鈣結晶積累過多,有得結石的風險。菠菜的正確吃法是,先在沸水中焯1~2分鐘,讓草酸溶解在水中再炒或做湯。

    誤區三:補鈣多喝牛奶

    沒錯,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特別適合生長髮育的學生飲用,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會讓孩子在早上喝一杯牛奶,其實,晚上喝牛奶更有利於鈣的吸收,而且有助於睡眠;此外,牛奶的量也不是喝的越多越好,每天人體對營養的吸收有限,過量則不吸收,建議中學生每天喝奶不超過600ml。

    補鈣最經濟、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食補,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蝦皮、芝麻醬等,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二哥網,專業購物消費指導網站。為您提供各種專業購物消費知識和資訊,幫您解決購物消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或困惑,讓您有依有據、快速買到優質的商品或服務。

  • 5 # 芝士媽媽

    關於補鈣,那可是時下最熱門的營養補充劑,因此各種各樣的補鈣誤區就出現了。所以,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常見的補鈣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補鈣會使胎盤鈣化

    胎盤的成熟度是受到超聲醫生和超聲裝置的引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胎盤裡有鈣的沉積並不代表身體裡的鈣是超量的。

    反而,我們亞洲飲食平時吃的食物裡基本上鈣量是缺乏的,我們在孕產期是需要補鈣的,胎盤鈣化了,胎盤是3級或者3級+了不需要補鈣的概念是錯誤的。

    誤區二:補鈣多了,寶寶頭太硬,不好分娩

    這種說法是沒有道理的,胎兒的顱骨並不是一塊完整的骨頭,並且骨與骨之間是有縫隙,縫隙與囟門間有軟組織遮蓋。

    在分娩過程中,寶寶的頭進入產道,因為擠壓顱縫會輕度重疊,使頭顱徑縮小,有利於胎頭娩出,在出生後才逐漸完全閉合。

    誤區三:患了腎結石,就不補鈣了

    很多孕產媽媽會擔心鈣補多了會得結石,所以得了結石都會拒絕補鈣,認為再補會導致結石更厲害。

    事實上有些結石並不是因為鈣攝入太多而致,而是本身體內鈣代謝出了問題。因此在孕產期本身鈣需求多,即使得了結石還是可以正常補鈣。

    誤區四:寶寶只要補足夠的鈣,就不缺鈣

    很多媽媽只是一味的追求給寶寶補鈣,以為補充足夠就不會缺鈣,但是卻忽略補充維生素D3也很重要。

    因為母乳中維D含量非常少,紫外線合成又不是嬰兒獲得維D的最好的途徑。如果維D3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率下降10%左右,導致鈣量不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D(400IU/d),不需補鈣。

    誤區五:多喝骨頭湯能補鈣

    以形補形,這是人們常說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實驗證明,在高壓鍋蒸煮兩小時之後,骨髓裡面的脂肪紛紛浮出水面,但是湯裡面的鈣仍是少的可憐。

    誤區六:鈣劑裡含鈣量越高就越好

    很多人以為缺鈣了,那就多補一點鈣劑,那樣效果最好。

    其實鈣在人體的吸收,一是受人體缺乏程度的影響,如果缺得厲害,那麼吸收會好一些;另外受促進鈣吸收的成分影響,比如是否含有維生素D3;另外就是受鈣劑含量影響,如果是作為日常補充,單次小劑量的攝入會比一次性攝入大劑量的吸收更好。

    誤區七:孕期補鈣就好了,哺乳期就不需要

    準媽媽們以為生完孩子就萬事大吉,那麼營養補充也就結束。

    然而,哺乳期更需要重視補鈣,因為哺乳媽媽每100ml中母乳含有約32-35mg的鈣,因此媽媽每哺1000ml乳汁,會使媽媽丟失鈣約320-350mg。再加上產後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泌乳素水平較高,在月經沒有來之前骨更新鈣的能力較差。因此哺乳期的媽媽容易缺鈣,堅持補鈣尤為重要。

  • 6 # 骨科王健醫生

    鈣是人體需要的元素,若是機體內含鈣量不足,則會導致骨質疏鬆。由於每天都有鈣流失,所以適當補充一定量的鈣。但是,補鈣是有學問的,但是很多人會有錯誤的看法。

    以下是關於補鈣的一些誤區:

    1、保健品補鈣更安全

    很多人會因為“藥有三分毒”而選擇透過保健品來補鈣,但是有專家表示,雖然保健品沒有標註不良反應,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沒有。保健品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保健、輔助治療的作用,而藥品則具有一定的診斷、治療、預防的作用。藥品的生產是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以及相關實驗後才投放到市場的,所以補鈣藥品相對而言則更值得信賴。

    2、液體鈣更好吸收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鈣質的溶解度比較高,所以比較容易被吸收。其實溶解度高並不代表吸收快的。碳酸鈣類的吸收需要經過胃酸的作用才可以被腸道吸收。鈣的吸收與鈣劑裡的維生素D含量有關。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鈣是以離子的形式被吸收的,所以其他形式的鈣在被吸收前將會轉化為離子鈣的形式。

    3、補鈣引起便秘是通病,無法避免

    部分鈣以離子的形式被腸道吸收,而剩下的將結合成不溶性的鈣化合物,而若碳酸鈣、磷酸鈣過多時會堆積,導致便秘。補鈣的時間段應該在兩餐之間,因為此時食物對其的影響較小。若是因補鈣可便秘,則應該多喝點水。

    4、補鈣同時多進食蔬菜,有助鈣質吸收

    纖維素對鈣的吸收有抑制作用,所以補鈣的時候不能吃太多的蔬菜。補鈣的食物有牛奶、雞蛋等。若是和蔬菜一起進食,可能會妨礙到鈣的吸收。在服用鈣劑的時候,應該儘量少吃油膩的食物,也不能喝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含有這些物質都會影響鈣的吸收。

    總結一下,以上是關於補鈣的幾個誤區,所以補鈣的時候,不要被這些誤導了。瞭解正確的補鈣方法,科學補鈣。機體的鈣量是有標準的,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所以補鈣時注意所需的量。關於補鈣的誤區還有很多,所以,多瞭解一下補鈣的知識,才能避免做無用功。

  • 7 # PiPi健康

    你知道在美國,每年有多少人因為髖骨粉碎性骨折,而入院治療嗎?

    答案是35萬。患者中有一半的人不能再走路,還有24%的人會在一年內死亡。

    (人口老齡化)

    而中國骨質疏鬆的人數已經高達1.6億,堪稱世界第一。更意外的是,預計2020年時,骨質疏鬆和低骨量的人加起來,可狂飆到2.8億。

    骨質疏鬆的根源

    人們普遍認為骨質疏鬆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疾病。但是,這一觀念早在18世紀時就被推翻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更深層次的原因——骨骼在不斷重建。

    參與重建的主要有三兄弟。

    成骨細胞:這位兄臺,你光瞧它的名字就知道,人家是搞建築的,主要工作是建造新的骨骼。破骨細胞:它比較兇猛,手拿兩斧,負責把那些老弱病殘的骨細胞給消滅掉,是個搞拆遷的。骨細胞:它閒來無事會分泌一種化學訊號,來協調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以求協調骨骼的重建。

    這三人團結在一起,可以幫助成年人,每10年完成一次全身骨骼的更新。

    為什麼是10年?因為從它們的角度而言,全身骨骼的“小塊”約有100萬塊,分散在身體各處。總的來說,這絕對是一項大工程。

    不過,這工程雖大,卻是個豆腐渣工程,因為“新骨”根本比不上“舊骨”。

    《科學美華人》雜誌中的一篇文章給出了兩個原因,進行解釋:

    原因一:“在骨髓周圍,重新搭建的蜂窩狀的骨小梁交聯結構變少了,這使骨骼強度和彈性相應降低。”

    原因二:“骨皮質隨著時間變厚了……這些變厚的部分常常佈滿孔洞。”

    總歸一句話,它們仨在“幫倒忙”。

    別讓鈣白補

    為了強健骨骼,補鈣幾乎成為了最基本的健康常識。但是,鈣片吃下去是一回事,身體吸收、利用它又是另外一回事。

    維生素D要充足

    餘華的《活著》中有這麼一句話:“城裡的醫生說家珍得了軟骨病,說這種病誰也治不了。”

    軟骨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最卓越的貢獻,就是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缺乏它會導致骨質軟化和骨質疏鬆,

    適量的接觸Sunny,和合理的膳食,一般不會出現維生素D缺乏。

    (曬太陽)

    可惜現在的“宅男宅女”,整天呆在家裡不出門,一年四季,只要有太陽,出門必須抹上防曬霜、戴上遮陽帽。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燙人嗎?下午五六點鐘的太陽會把人烤熟嗎?每天曬30分鐘的太陽,這個要求過分了嗎?

    要知道在格陵蘭島,當地政府是強制要求他們的因紐特人少年,每天必須出門曬太陽的。

    蛋白質太多要尿鈣

    愛斯基摩人的鈣攝入量很高,但骨質疏鬆的發病率也很高,這是為什麼?

    美國和英國的牛奶消費量很高,但仍然阻擋不了骨質疏鬆的大肆迫害,這又是為什麼?

    原因是他們蛋白質攝入過多。

    帕特里克·霍爾福德曾寫道:“膳食中蛋白質平均每升高1克,就會有1克鈣從尿液中損失掉。

    (帕特里克·霍爾福德)

    簡單解釋就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酸性的,身體會利用鈣來中和酸,因此尿液中的鈣會相應增加。所以肉可千萬別吃太多。

    還有那些聽信商家宣傳,盲目給自己補充蛋白粉的同志,你真的缺嗎?

    蔬菜和骨骼健康更般配

    鈣約佔人體的2%,大約99%的體鈣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這讓許多人誤以為骨骼只需要鈣。

    鎂:骨骼是由蛋白質和膠原蛋白構成的。鈣只能算個小將軍,除它以外,鎂也是骨骼的愛卿。

    江湖上一直傳有“鈣鎂同補”的口訣。許多蔬菜之所以呈綠色,是因為它們富含葉綠素,葉綠素又含有鎂,因此蔬菜越綠,含有的鎂就越豐富。

    維生素K:蔬菜中的維生素K還是參與成骨作用的重要一員。鈣要想在骨骼裡安家,就需要骨鈣素的幫忙,而維生素K能幫助骨鈣素形成。

    鉀:蔬菜還富含鉀,它能在維持身體酸鹼平衡上出一份力,降低尿液中的鈣含量,減少鈣的流失。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中國成年人,每天的蔬菜攝入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得佔到蔬菜總攝入量的一半。

    保持運動

    關於利用運動補鈣這事,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範志紅建議:“經常做對骨骼有衝擊的運動,如跑跳和負重。”

    打個比方,骨骼就像個腦殘,鈣都遞到嘴邊了,它也不知道張嘴接一下,所以咱們只好給它一耳光,吼道:“張嘴吃鈣啦!”而運動的衝擊力就好比這一耳光。

    最容易缺鈣的人群

    年輕不懂事的

    人在25歲時,骨量會達到一生中的高峰,江湖人稱“高臺期”。如果保持得好,在25—35歲之間,會基本處於穩定狀態,之後骨量開始下滑。

    前不久聽了個有趣的比喻:“若25歲之前,你的骨骼營養充足,那麼這叫存錢。如果這時候存錢不夠,老了以後就叫還貸款。”

    年輕的朋友們,看到這是不是想去買鈣片了,不要衝動,只要膳食合理、營養均衡,相信你可以度過這個生死劫。

    絕經的女性

    內分泌學家富勒·奧爾布賴特堪稱阿姨們的福星,他在20世紀30年代,發現了雌激素對抑制骨量丟失的重要性。

    在往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又發現,與雌激素相比,孕激素黃體酮的缺乏更加助紂為虐——會促成骨質疏鬆的發生。

    (絕經婦女)

    不幸的是,絕經前後,這兩種激素都勢必會變得不足。

    《營養聖經》寫道:“絕經後的婦女中,骨質疏鬆尤為普遍……到了70歲時,女性發生骨折的比例佔到1/3,男性則是1/12。”

    愛喝飲料的小夥伴

    這裡的飲料,主要指三種:咖啡、濃茶、可樂。

    這三個貨都是含有咖啡因的,此物質很可能會促進骨骼中的鈣離家出走。

    什麼?可樂不含咖啡因?我以我的人格向你保證,咖啡因是可樂的第二大重要成分,普利策獎獲得者邁克爾·莫斯可以證明。

    (可樂)

    當然了,誰還沒個嘴癮。

    建議咖啡每天喝個三四杯就夠了,茶水你喝淡點就行,至於可樂請你把它有多遠扔多遠!

    補鈣食物推薦

    你以為我會給你推薦牛奶、雞蛋嗎?不,這些你心裡知道就好,我要推薦的是以下三種。

    芝麻醬

    芝麻的鈣,主要是草酸鈣。在植物性食物的排名中,芝麻的含鈣量,絕對能登上最高層。即使是和乳酪相比,也是可以一決高下的。

    不過芝麻的種皮很難被牙齒咬碎,鈣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所以要把芝麻磨製一番才好。

    (芝麻)

    雞蛋殼

    市面上補鈣劑較多,什麼乳酸鈣、枸椽酸鈣、有機鈣等等。可最受中國營養學會青睞的,還是碳酸鈣。因為身體對它的吸收率和牛奶十分接近。

    而雞蛋殼含有的碳酸鈣,可以高達90%,用它來補鈣,鈣片都不敢有異議。

    可以先將雞蛋殼加熱消毒,然後烤乾,最後研磨成粉,以消滅蛋殼上的沙門氏菌。平時可以將它和其它食物混在一起食用。

    (雞蛋)

    所以啊,什麼豆腐、豆乾,請分分鐘吃起來。

    (豆腐)

    最後想說的是,骨質疏鬆已經不是中老年的標誌了,年輕人也要千萬注意,如果不信,你就吆喝一幫朋友去醫院測測骨密度,看看其中有多少人會開始懷疑人生。

  • 8 # 兒科醫生鮑秀蘭

    過量補鈣

    都知道想讓孩子長身高,就應該注意給孩子補鈣,但是有一些家長沒事兒就喜歡給孩子不幹,其實長期如此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健康隱患。因為人體攝入鈣後,並非能被完全吸收,如若鈣質攝入過多,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食慾不振問題,而且還會影響腸道的吸收,進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喝骨頭湯補鈣

    有些家長聽說,喝骨頭湯能起到很好的補鈣效果,所以就經常給孩子喝骨頭湯。確實動物骨頭中含有豐富的鈣元素,但是這種鈣質就算骨頭湯煮的再久,可能也不能和骨頭分離,所以說骨頭當中所含有的鈣元素其實並不多。但是骨頭湯油膩感,如若讓孩子喝得太多,可能會增加孩子肥胖問題。

    只補鈣、不補維生素D

    有些人特別注意給孩子補鈣,但是孩子就是長不高,其實是因為你忘了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了。因為只是補鈣,但是體內維生素D缺乏的話,那麼這些鈣質就不能很好的轉化並被身體所吸收。所以說給孩子吃鈣片時,同時也應該給孩子補充魚肝油,也要讓孩子多曬太陽,這樣才能促進鈣質吸收,才能有助於孩子長身高。

    只補鈣,不運動

    運動和曬太陽有利於兒童補鈣和促進鈣吸收,因此,許多家長覺得只要孩子服用了補鈣產品後就無需擔心了。但家長應在適宜的天氣多帶寶寶們出去運動,這樣更有利於補鈣和鈣吸收。

    補鈣就是多吃鈣片

  • 9 # 兒科醫生雨滴

    補鈣已經變成一個全民的運動,我每天開啟網路平臺就有媽媽問補鈣的問題,補鈣的誤區更是數不勝數,我們今天就來講這幾個,看看你中招了沒有?

    1:不補維生素D,只補鈣

    很多媽媽總是覺得補鈣就可以了,到外面去買各種保健品來吃,殊不知其實促進孩子鈣吸收的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製劑。

    2:不曬太陽,只補鈣

    雖然維生素D是促進身體吸收鈣質的催化劑,但這種維生素需要在Sunny和面板的聯合作用下才能產生,多曬曬太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骨質疏鬆等問題。

    3:不運動,只補鈣

    現在人啊,越來越不愛動了,孰不知,運動對於鈣的流程是極其重要的。適當跑步、跳繩等有氧運動,能幫助提高鈣吸收和保持骨密度。

    建議每週最少做兩次有氧運動。如果是孩子兩歲之後,有條件的話,每天兩個小時在戶外活動。

    4:喝骨頭湯補鈣

    骨頭裡面的鈣絕就算是你用高壓鍋壓,也是很難溶出來。有實驗證明,在高壓鍋蒸煮兩小時之後,骨髓裡面的脂肪紛紛浮出水面,但湯裡面的鈣仍是微乎其微。白白的骨頭湯其實喝的就是白白的脂肪,口感雖挺好的,但也容易長胖,而且和補鈣沒毛關係。

    5:不喝牛奶,不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只補鈣

    有的人很奇怪,只吃保健品中的鈣片,不喝牛奶也不吃其他含鈣量高的食物。

    所有的食物當中牛奶含鈣量是最高的,也容易被人體吸收。食物當中還有很多含鈣量高的食物,比如像豆腐、芝麻等等,只要我們不偏食,挑食,一般來說是不太需要補鈣的。

    補充營養品的原則:能食補就儘量不要藥補。

  • 10 # 王桂真營養師

    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也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礦物質。鈣與骨骼健康有些密切關係,缺鈣會影響骨骼的生長髮育,甚至引起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成年人每天鈣質的需要量為800毫克,這需要您的膳食中要有充足的鈣質,補鈣方法有很多,但是誤區也不少。

    蝦皮補鈣不靠譜

    家裡的老人喜歡吃蝦皮,美其名曰蝦皮補鈣效果好。蝦皮中雖然含有很多的鈣質,但是這些鈣卻很難被人體吸收,只能被人體排出體外。蝦皮還是高鹽食物,其鈉離子含量高,經常吃蝦皮會引起食鹽攝入量超標而引起鈣離子流失嚴重,不僅起不到補鈣的效果可能還會引起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單純補鈣效果差

    有些朋友喜歡吃鈣片來補鈣,認為這是最為簡單實用的補鈣方式。鈣片中雖然含鈣量高,但是也要考慮吸收的問題。有些因素會影響鈣的吸收,也有因素會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與補鈣有著密切的關係,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讓補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選擇鈣片的時候,看一下鈣片中是否含有維生素D。

    鈣鐵鋅同時補

    記得有家品牌的鈣鐵鋅銷售量特別好,宣稱吃一片頂三片,可以同時補充三種營養素。其實這種想法是很美好,只不過現實有點殘酷而已。鈣鐵鋅這三種營養素之間是拮抗作用,而不是協同作用。研究發現一餐中先攝入40毫克的鈣對鐵沒有影響,而攝入達到300~600毫克的鈣時,其抑制作用可高達60%.

    蔬菜難以補鈣

    有些人在補鈣的時候擔心蔬菜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其實蔬菜中含有的草酸可以透過焯水的方式降低含量,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蔬菜。有些蔬菜也是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其含鈣量遠遠高於牛奶,也是很多的補鈣食物,比如莧菜、油菜等等,只不過在食用的時候要先焯水才行。

    補鈣缺乏運動

    鈣質主要是在骨骼中沉積,適量運動能夠增強補鈣效果。尤其是兒童青少年處在快速發育時期,對於鈣質的需要量較多,這個時候更加加強體育鍛煉,為身體補充鈣質提供良好的助力,有利於鈣質地吸收。

  • 11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鈣是身體中最基本的微量元素,若出現鈣質流失,會導致身體缺鈣,出現腰痠腿疼、肌肉抽筋、乏力、脫髮、骨質疏鬆等症狀。不少人在認識到缺鈣的危害後,會盲目補鈣,甚至買很多補鈣產品服用,其實這是不科學的,那麼補鈣的誤區有哪些呢?

    1.補鈣就是吃鈣片:其實,鈣片不是唯一補鈣的方式,鈣片吃多了,反而不利於吸收,還可能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胃脹便秘等情況。

    2.喝骨頭湯能補鈣:不少人喜歡喝骨頭熬的湯,認為骨頭湯能補鈣,其實骨頭湯裡不僅含鈣少而且不易吸收,裡面還含有大量脂肪,會讓人變胖,影響身體健康。

    3.吃蔬菜不能補鈣:不少人認為蔬菜只有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與補鈣無關。實際上,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可幫助維持酸鹼平衡,減少鈣的流失,本身還含有不少鈣元素。綠葉蔬菜大多是鈣的中等來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藍、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補鈣蔬菜。

    4.骨關節疾病都需要補鈣。常見的關節炎、骨質增生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需要透過控制炎症和針對病因治療緩解症狀,一般不建議補鈣。如果老年人有骨密度較低、骨質疏鬆等疾病,才需要補鈣。

    想要正確補鈣,建議平時多吃豆製品、乳類食物,如黃豆、豆腐、牛奶、核桃乳等;多食用綠葉菜類,如小油菜、菠菜、小白菜。注意正確服用鈣片,平時注意多曬曬太陽,以利於鈣元素吸收,還需要注意定期複查微量元素的指標,避免鈣元素補充過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疤怎麼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