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偉大光榮正義
-
2 # 異域邊緣
阿瓊坦克的設計指標與效能無疑是世界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它當初立項時瞄準的物件就是德國的豹2坦克並且還要有所超越。之所以有超越豹2的想法因為阿瓊坦克的外援就是以生產製造豹式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當然這些優越的效能都是紙面上的一切都是在紙上談兵,到了實際生產製造時卻遇到了一系列的難題。最突出的就是坦克的動力系統,原計劃使用中國產自行研製的12缸氣冷可變壓柴油發動機,該發動設計功率為1500馬力實際生產出的樣機為500馬力,經過多方努力改進最終也只能達到1000馬力。沒辦法為了阿瓊能早日出產品只得採購德國的柴油機,最終選用的就是德國的MTU838Ka501型10缸柴油發動機與之配套的傳動系統也是德國製造的LSG3000型自動傳動裝置。
在多方努力下有了一套動力及傳動系統阿瓊坦克總算可以啟動了,在進行樣車測試時就出現了一系列嚴重問題。至於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印度的基礎工業薄弱很多零部件達不到設計要求,不得以只能採購國外的零部件。對國外採購還不是一國而是多國,要想把多國不同設計理念下製造的零部件整合起來這也不是印度的強項。還有就是印度的外援是不是真心實意的幫印度搞坦克這也很難說,與印度做生意本來就是為了賺錢。如果真幫印度製造出了超越豹2的坦克,那麼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麼。任誰也不會做這麼蠢的事,再說了印度本身就是不懂裝懂的瞎胡搞德華人也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的陪著印度玩,反正自己又不少賺錢。
德國公司就這麼風風雨雨的和印度合作了這麼多年,印度也在磕磕碰碰中製造了幾百輛阿瓊坦克,不過效能也只能用馬馬虎虎來形容。坦克的直接使用者陸軍對它的評價就是不能上戰場的坦克,使用到它的地方不是訓練場就是閱兵場。印度路軍中意的坦克還是俄羅斯的T-90及其改進型,阿瓊是在政府的施壓下才不得不採購的。這就有點象華人說的一句老話“死要面在活受罪。”至於說到下馬這樣的傳言也聽過好多回了,不過總是海底撈月般的最終總能堅持下來,這次也很難說這是由印度人的特性所決定的。
-
3 # 志摩37918289
在阿瓊坦克的指標設定節段,就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在實際研製階段又多次調整指標,雖然都引進了很多成熟的技術,但整體整合能力不足,自主製造能力不強,從而導致阿瓊坦克專案的不成功
-
4 # 武備庫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其軍事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在與巴基斯坦的多次衝突中都掌握著主動地位。印度國防部於1972年8月批准“阿瓊”坦克的研製工作,設計之初就瞄準了當時的德國豹二主戰坦克,並直言要超過豹2和美國的M1主戰坦克。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印度國防部卻宣佈阿瓊坦克專案最終下馬。
為什麼“印度豹”阿瓊坦克最終不了了之呢?
因為印度在研製之初就制定了相當高的技術指標,可是印度國內技術水平卻遠不如歐美大國,所以印度人動了動聰明腦子,決定借鑑其他國家坦克的先進技術,然後整合到一起,就開發出世界數一數二的先進坦克了。
可是印度開發裝備的速度可謂是感人,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原有的技術指標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新坦克一服役就面臨落後。所以沒辦法的印度又只能在原車身上增添新的技術,最後造出來的坦克只是先進技術產品堆砌的拖拉機。
下面就盤點一下印度阿瓊坦克身上的缺點吧。
1.動力方面
由於印度本國開發的發動機遲遲達不到指標無法交貨,於是裝備的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但是這款德國發動機已經落伍,而且沒有改進的該款發動機無法在印度高熱地區運作,經常中暑罷工。
還有就是坦克的負重輪,由於多種裝備的堆砌使得坦克車長變大,採用了7對中尺寸的負重輪,但是搞事的設計師又採用了鋁合金,大家都知道鋁合金容易被擠壓變形,於是阿瓊坦克負重輪系統使用壽命較短,而且阿瓊坦克的履帶也有毛病,可苦了那些後勤人員。
2.火力系統
印度人在選擇坦克主炮的時候,並沒有與主流坦克選擇滑膛炮,而是學習英國老大哥的開發一款線膛炮,可是國內火藥威力不夠,造成炮彈發射出去得不到足夠的動能,其穿甲能力不足。
而且火炮在發射炮彈後需回到固定位置才能重新裝填,炮手也是機槍手,車頂機槍裝彈還得需要炮手爬出坦克才能裝填。
3.防護系統
這也是阿瓊坦克唯一還可以稱讚的地方,印度國內自己開發的一款複合裝甲——坎昌複合裝甲。但是該款裝甲沒有具體測試資料,不知道具體效能如何。
作為一款超重的坦克,其改進型達60t,國內的許多橋樑和道路都無法通行,而且先天性的腿瘸使得該款坦克在轉場時依舊只能靠卡車載運了。
雖然坦克的效能如此堪憂但是印國防部依舊採購了200多輛,可是印軍現役坦克高達幾千輛,所以阿瓊坦克只是九牛一毛,而且不同的坦克也增加了後勤的壓力。
儘管阿瓊坦克的研製以半失敗告終,但是其中間的技術積累是印國防工業走向自主化的一次嘗試。
未來印軍方可將部分阿瓊坦克的技術加裝到本國服役的T-90s坦克身上,打造一款符合印軍需求的主戰坦克。
-
5 # 迷彩虎
印度阿瓊坦克是耗時40年千辛萬苦研製出來的,是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研製時間最長的型號,還被網友戲稱為“小強”阿瓊坦克。印度軍事專家表示:既然我們的坦克效能如此優異,就應該嘗試打開出口銷路,出口到別的國家,還聲稱,中國也可以買一些。那麼印度的阿瓊坦克讓印度人說這話的底氣究竟在哪兒。
阿瓊坦克的設計初衷是全面超越當時德國正在研製的豹-2坦克,在研製過程中還向以製造豹型坦克聞名的德國求助,所以,阿瓊坦克的外形和豹型坦克神似。而且,沿用印度一貫的風格,給阿瓊加裝了許多國外裝備,使其全重達到了58噸的設計極限,不但超過了印度一般公路和橋樑的承重標準,寬度也超過了鐵路運輸寬度,這不是就等於製造出來沒地方“大展身手”麼。
當然,印度當初預想阿瓊的主戰區域是在沙漠地區,但它們無法生產出動力十足的發動機,只能安裝了德國的柴油機,可這種柴油機與印度特定的作戰環境有些差異,導致阿瓊在沙漠中屢屢拋錨,並且,印度為了讓其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效能,全然不顧自己能力問題,阿瓊坦克的懸掛系統和負重輪都採用世界前沿科技,結果因為技術跟不上,導致阿瓊坦克漏氣漏液,還跑不得遠路。
其實,印度國內很多人對阿瓊坦克也不甚滿意,不過,中國確實可以買一些回來,當作靶標,因為,中國坦克訓練都是拿已經退役的坦克作靶標,比如59坦克,如果,可以買一批阿瓊坦克,和中國坦克在訓練中對轟,那麼中國坦克的訓練便有會實際意義,作戰能力應該會大大進步。
-
6 # 量子力學課代表
我很欣賞這次阿瓊坦克的研製。印度在國防壓力並不大的時期,開展阿瓊的研製。有幾個很大的收穫:一,鍛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打造出自己的科研隊伍,為下一個阿瓊做好準備。二,引進大量國外裝備,瞭解了現代武器的發展方向。三,拉動本國軍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四,沒有批次生產,避免大投資。這麼多的好處,希望阿三再接再厲,儘早開展阿瓊2代的研製。繼續秉持這種精神,為中印兩國的和平再做貢獻。
-
7 # 兔子也吃窩邊肉
印度已經完成了製造高階坦克的技術儲備,阿瓊坦克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出半年印度將公佈其第六代坦克的研發製造計劃。
-
8 # 勒勒呵呵
從小見大,再給你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是文明特質,雖然現在的印度是個完整的國家但其文化的根基是印度文明那種重思想體驗不重現實的認知,這種文明特性最明顯就是種姓制度下各種姓幾千年的平衡。印度現在所有的工業發展可以說都只是在學西方,但只是學表面,做拼裝,從來沒有考慮過現代工業前進的動力是科學思維,既承認無知,透過不斷的實踐,積累對世界的認真……所以,說,印度作為一個國家,要生產一個正真現代意義上的先進武器,不要說中國產化率100%,30%都不是不可能的……四十年研製個坦克,可以說最終的收穫就是太難了,咱們買吧……根本不會對其在工業化水平,工業技術,現代設計科技人員培養,等各個方面產生量上的積累……
-
9 # OS1851743978
對印度來說阿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創造了坦克史上研製時間最長的神話;對外人來說阿瓊只是眼高手低的印度人積極怠工的經典範例~40多年,就是造航母也該產出n艘了!
-
10 # 水月洞天23215987
卜事\事√丨‘。事卜↘l卜卜"。
事建卜卜i卜丫卜!卜卜卜i1卜l卜0i卜卜事:卜卜事l卜i米“i卜卜卜卜卜卜卜卜
十卜
-
11 # 長安小師爺
你好,題主問到的這個問題在軍迷圈中一定會有著極大的反響,阿瓊坦克其實完全可以代表著印度這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心態和做事做法,但也不完全對,因為大多數稍微理智一點的國家,綜合考慮自己上馬的一些工程,若是有困難能力達不到,那就不上,而印度不是,並且印度也並不是光在阿瓊坦克上是如此作風。
從一開始,阿瓊坦克的指標效能就要求有著德國豹2的能力,甚至是超越,不然也不會後來整的噸位居然超過50噸,但是必須要看到的是,印度阿瓊坦克之所以能夠研發這麼久並且不得已最終下馬,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動力系統,在製造出樣車之後。動力系統要求的可變迴圈柴油發動機遠遠達不到設計要求,最終還是靠引進才得以支撐專案繼續推動,但卻根本沒有考慮本國實際國情,引入的型雖然動力足夠,卻難以適應本國環境。
另一個便是印度國防部決策上的一再不合時宜,不但在本身就已經超越自身能力的阿瓊坦克最初設計版本上,不考慮實際不停加碼效能要求,不知道這到底是在坑自己還是為了別的,最終阿瓊坦克在強調自主中國產的基礎上,大量引進了國外技術以及配套裝備,要讓筆者說,這都不知道臉為何物了?最終經歷40多年的苦熬之後,最終下馬,這中間的花費倒是其次,時間呢?
回覆列表
可能沒有一型坦克能像阿瓊一樣笑倒幾代軍迷,如果有類似的產品,那應該就是三哥的LCA了。縱觀阿瓊的發展史,歸結起來主要有幾個問題:
1.眼高手低,盲目自大。在研製阿瓊前,印度實際只有裝配勝利坦克的經驗,結果天真地以為自己已經get全部技能點,雄心勃勃地要求阿瓊各種零部件實現中國產化,於是“我已經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單就發動機來說,目標1500馬力,實際自研出來的十二缸樣機馬力一開始只有500……陸軍表示日了狗,後來從德國先後進口了42種發動機和齒輪箱,最終才選了MTU838,結果又在印度環境裡水土不服。核心部件如此,其他就更不用說了,幾乎都是小白鼠,液氣懸掛漏氣漏油,鋁合金負重輪壽命只有200km,最後都成了笑話。
2.管理、規劃、整合的能力薄弱。專案一開始就缺乏良好的頂層設計,作為主研單位的戰車研究院制定計劃盲目,與子系統單位缺乏溝通,執行過程中也沒有應有的監督懲罰措施。進度拖了?拖了就拖了唄,我有什麼辦法?甚至在陸軍堅決不接收的情況下,政府還強行宣佈成功量產,全世界也只有三哥敢這麼做了。
3.技戰術指標落後,造價上天。作為七八十年代研製的坦克,阿瓊還固守著分裝線膛炮不放,初期裝甲用的居然還是均質鋼裝甲,樣車用的還是高錳鋼。此外,重量大,越野速度慢,火控落後,但初期樣車單價就要200多萬美元,量產型400萬美元,而到了最新型MK2,甚至到了800多萬……你猜猜誰是冤大頭?
其實,看看原來的勝利級就知道了,英華人設計的39噸重量,在三哥手裡造出來後愣是變成41噸,我是沒想明白多出來的兩噸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