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科學家:3500萬年前,一群猴子渡過了大西洋!到底是怎麼過去的?

    根據在秘魯發現3500年前的牙齒化石研究發現,這顆牙齒的化石與同期非洲早已滅絕的非洲靈長類動物Paraithecidae亞種非常相似,這個物種生大約生活在5600萬年前至2300萬年前之間,相信很多朋友的反應就是再次證明魏格納的板塊漂移理論正確的時候到了!

    科學期刊上的論文

    但要提醒一下的是即使是最早的5600萬年前,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早已分離,所以這種名叫Paraithecidae的猴子是怎麼從非洲跨國茫茫的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呢,難道真有飛船可以坐嗎?

    關於美洲3500萬年前的烏卡亞里皮科斯猴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臨床綜合解剖科學教授埃裡克·塞弗特(Erik Seiffert)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的團隊在秘魯亞馬遜河的支流Yuruá河邊發現了一種動物臼齒,根據這種臼齒特有的結構,古生物學家們判斷出它們主要是以水果為生。

    來自亞馬孫秘魯的聖羅莎化石場的微型Ucayalipithecus perdita臼齒。

    這種臼齒的化石與非洲同期的靈長類動物Paraithecidae非常相似,它們和原上猿(Propliopithecus)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如果要將其列為人和猿類共同的祖先,似乎也可以!因此古生物學家判斷美洲的這種動物應該是非洲Paraithecidae的亞種,他們將這種動物命名為“ Ucayalipithecus perdita”(烏卡亞里皮科斯猴),復原後這種動物的重量約350克,大小有些類似於生活在南美的一些絨猴相似。

    皇狨猴

    如果像皇狨猴看上去實在是可愛!這種動物應該生活在樹上,而且有敏捷的跳躍能力,能在南美的雨林中生活自如!

    一群史前猴子,它們是怎麼跨過大西洋的?

    大西洋

    3500萬年前,非洲和南美洲之間並沒有像現在那麼遼闊(2800千米左右),大約只有1400公里多點,是現在距離的一半,因此猴子跨越大西洋的可能性增加不少!

    非洲和美洲之間最近的距離

    當然這非常困難,塞弗特教授稱橫渡大西洋,即使只有1000多千米,仍然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動物們再能忍飢挨餓也無法熬過漫長的橫渡時間,因此塞弗特教授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就如另外兩種史前世界的移民物種,比如新世界猴,還有一種叫做caviomorph的齧齒類動物,同樣也是一個謎!

    暴雨過後在河中移動的“小島”

    這種盤根錯節生長於光滑演示表面的小型生態系統,被山洪衝入河流後像一座移動的小島,假如這些植物比較耐鹽鹼,那麼理論上可以在橫渡大西洋的過程中保持活力,甚至有果樹還能結出果子,因此在秘魯發現的猴子從非洲跑過去就有了可能!

    至少不需要用UFO來解釋了

    但塞弗特教授同時認為這種可能性極低,畢竟這種屬於鬆散結構,很容易被海浪衝散!因此從5000萬年前開始到現在考古學家僅僅找到幾個案例也表示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不過塞弗特教授也鬆了口氣,至少有一個科學的現象來解釋這個跨越大西洋的可能性!

  • 2 # 軍機處留級生

    根據一項在秘魯發現的牙齒化石研究,大約3500萬年前,一群現已滅絕的猴子乘著一艘天然木筏從非洲出發,進行了一次危險的跨大西洋旅行,定居在南美洲。

    據信,史前的烏卡亞利皮猿在漂浮的植被島嶼上完成了跨越大西洋(當時是一片狹窄的海洋)900多公里的旅程,這些島嶼可能是在一場熱帶風暴中從海岸線上脫落的。

    科學家們在水下發現了一片有6萬年曆史的森林,並認為它儲存下來的樹木可能有助於開發新藥

    這將是極其困難的,儘管在這種情況下,像烏卡亞利皮猿這樣大小的非常小的動物比更大的哺乳動物更有優勢,因為它們需要更少的食物和水,而它們的植物筏本可以提供這些食物和水。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化石記錄中所知的大多數水上分散事件都涉及非常小的動物。

    一個是新大陸猴子,或者叫鴨嘴獸靈長類動物,這是五個扁鼻靈長類動物的家族,今天在南美洲和中美洲都有發現。另一個是一種齧齒動物被稱為水豚,水豚等生物的祖先。

    牙齒像“古生物學家的指紋”

    研究小組在秘魯亞馬遜河的尤魯亞河左岸挖掘時發現了臼齒。這種動物被命名為烏卡亞利皮古猿,它來自秘魯亞馬遜地區的烏卡亞利,在那裡發現了牙齒,皮提庫斯是希臘語中猴子的意思,皮提塔是拉丁語中失落的意思。

    它大約重350克在大小上類似於今天生活在南美洲的一些狨猴。這些臼齒化石非常類似於一個現已滅絕的非洲靈長類動物家族,叫做副猿科,大約2300萬至5600萬年前生活在今天的埃及、利比亞和坦尚尼亞。

    如果烏卡亞利皮猿像它的非洲近猿類親戚一樣,它會生活在樹上,可能會是一個敏捷的跳躍者,哺乳動物的牙齒,尤其是臼齒,形狀極其多樣,牙齒上突起和齒頂的獨特排列幾乎就像古生物學家的指紋。

    亞馬遜秘魯的聖羅莎化石遺址中的秘魯烏卡亞利猿的微小臼齒。

    烏卡亞利猿的牙齒讓我們可以將這種猴子放在靈長類的家譜中,但也告訴我們它吃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似乎烏卡亞利猿主要吃水果。

    不可能的發現

    人們一直懷疑動物是否能“漂流”過海洋,但他說錄影暴風雨後漂浮在巴拿馬運河上的一塊塊陸地有說服力。這些天然的木筏可以支撐可能結出果實的直立的樹木。

    發現化石的地點是在秘魯亞馬遜河一個偏遠地區的河邊,那裡沒有道路,所有東西都必須用小飛機運出。

    事實上,這是一個偏僻的地方,找到這些碎片的可能性非常小,事實上,我們揭示了這些早期猴子完成的這一非常不可能的旅程,這一切都非常了不起。

  • 3 # 0o幸福一家o0

    五洲大地本相連,

    巨隕撞擊島水環。

    動物遊戲未搬家,

    代代生息非乘船。

  • 4 # 時空通訊

    科學家:3500萬年前,一群猴子渡過了大西洋!到底是怎麼過去的?

    原著這樣描述: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松,編作筏子,取個竹竿做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到南瞻部洲地界。

    這是西遊記開篇不久,石猴橫空出世,憑本事贏得花果山美猴王稱號。為了擺脫閻王羈絆之遠慮,聽從通背猿猴指點,決定前往仙山古洞尋找神仙拜師學藝,駕駛的是一艘自扎的木筏。

    後來到了南瞻部洲並沒有找到神仙,輾轉八九年,行至“西洋大海”,“飄過四海”,到達西牛賀州地界,才終於找到了“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為師。

    這個西牛賀州在哪裡,是小說虛擬的神仙地界,無法與現實對應。

    不過美猴王只是一隻猴子過去,而從非洲來到南美的猴子是一群,至少是一組若干只。

    這就是西遊後記的話了,所以西遊記裡沒有記載。

    以上都屬笑談,博大家一樂,請勿當真。

    言歸正傳,此問題所提猴子橫渡大西洋的故事發生在3400萬年前。

    問題的起因是考古科學家在秘魯亞馬遜河深處發現的四顆化石化的猴齒。

    這種猴子被命名為Ucayalipithecus perdita(“烏卡亞利失落的猴子”),研究者在2015年發現了兩隻Ucayalipithecus perdita牙齒;2016年,在秘魯又發現了另外兩顆屬於該物種的牙齒。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綜合解剖學教授埃裡克·賽弗特經過研究,注意到這兩個破碎的上臼齒與自己早先的研究~來自埃及3200萬年前已經滅絕的副上皮猴物種相似。

    賽弗特確信,這是哺乳動物靈長類動物的牙齒,這四顆牙齒的形狀表明它們的主人來自非洲。而且,烏卡氏脂肪桿菌也可能是這種動物帶來非洲祖先的後裔。

    由此得出結論:這些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很可能是現代南美猴子們的祖先。在恐龍滅絕後的新生代古近紀中期,有一組靈長類動物飄洋過海,從非洲來到南美。

    這種“烏卡亞利失落的猴子”體型可能非常小,與現代狨猴的體型相似。這種狨猴體重只有170~360克。

    這項研究刊登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

    這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靈長類中即便有人類祖先基因存在,但那個時候也不可能有製造工具的能力。

    那麼它們到底是怎麼漂洋過海來的呢?

    人們只能給出一個假設:

    3400萬年前,是始新世的開始,那時候的南極冰蓋開始積聚形成,海平面下降,使這些動物們越過大西洋的難度降低了。

    或許在一個雨季,一陣暴雨過後,這群“烏卡亞利失落的猴子”隨著一艘巨大的“航母”被沖刷到了大海,這艘“航母”實際是海岸線脫落的“植被漂浮島嶼”,它們在這個“島嶼”上開始了漫長的漂洋過海之旅。

    這群猴子的旅途充滿了艱辛,它們要克服缺乏食物和飲水的困難,很可能需要在海上漂流數月的時間,才能夠到達距離1500~2000公里的南美。

    真的很難想象它們是怎麼在熬過漫長旅途的。

    難想也得想。

    我們設想它們這次旅行是在雨季,水源的解決只能是依靠天降甘霖了。

    這種“烏卡亞利失落的猴子”體型比較小,需要的食物不是很多。

    或許在巨大的“航母”上,還有一些活著的果樹,還能夠結出一些果實,給它們充飢;也或許依靠草根書皮幫助它們度過了一劫。

    總之有那麼一部分猴子幸運的到達南美叢林,從此成為一派宗師。這群或許是狨猴的老祖宗們,在南美的叢林裡生活了一兩千萬年,才漸漸消失。

    但它們進化出了一代“新猴”。

    物種進化演化就是在許多這麼神奇偶然幸運中走到今天的,人類就是無數幸運得來的一個奇蹟。

    這只是猜想,沒有什麼證據,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它們的遷徙路線會越來越清晰。

  • 5 # 遼小地

    那時候兩個板塊是相連的,後來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分開了。其實地球是由幾個板塊組成的,這些板塊最開始是在一起的,也就是泛大陸。後才逐漸分開,有的分開又合併,有的合併又分開,所以導致很多不連著大陸具有很多生物一致性。這完全可以用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解釋。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科學家:3500萬年前,一群猴子渡過了大西洋!到底是怎麼過去的?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於2015年在秘魯亞馬遜河的一個支流上發現了一種動物的牙齒化石,後來透過研究,認為這個臼齒的結構與靈長類動物相似。後來,於2016年又在秘魯發現了兩顆屬於該物種的牙齒化石。而巧合的是,負責該專案的科學家埃裡克·塞弗特,於先前在埃及發現的一種已經滅絕的猴子牙齒化石驚人的相似,而在埃及的這種猴子距今存在的時間已經有近3500萬年。橫跨大西洋的兩地,居然擁有同一物種的牙齒化石,是否表明這批猴子利用某種方法橫渡了大西洋呢?

    故事的主人公-遠古猴子

    根據科學家們從發現於南美和埃及猴子臼齒化石的檢測分析可知,這些猴子都應該是以水果為主要食物。從以往非洲關於猴子化石的發現可以看出,在早於3500萬年前都有相關靈長類動物的案例,而南美洲卻鮮有發現,因此可以推測這些南美的猴子應該起源於非洲,與非洲已經滅絕的副上皮猴種應該同宗同源。

    從根據化石的復原來看,南美猴子體型很小,重量僅在200-350克之間,與南美的絨猴有些相似,或許現在南美的絨猴就是3500萬年前來到南美這些猴子的後裔。

    那麼,這批猴子是如何從非洲來到南美的呢?我們在分析和判斷遠古時期兩個相似物種親緣關係是否很近,通常都會有這麼幾個研究過程。

    如果能夠提取化石中的DNA,那麼問題就簡單多了,就可以直接進行DNA測序;

    如果不能提取DNA,對化石分別進行同位素檢測,分析二者上的時間關聯性;

    如果時間相距甚遠,那麼需要考慮的因素就非常多了,板塊漂移、地質活動、氣候變化等都需要統籌研究分析;

    如果時間非常接近,那麼就需要看化石的年代與地球板塊漂移程序的關係;

    如果在大陸板塊漂移開始的階段,則透過大陸板塊的漂移,二者形成地理上的隔離可能性較大;

    如果在大陸板塊漂移的過程中,大陸之間本來已經脫離,則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透過陸地的遷移,另外一種是某種原因的海上遷移。

    地球遠古大陸漂移情況

    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生前推測,地球在形成原始海洋之後,大陸還是一塊聯合在一起的整塊大陸,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地球自轉、月球和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潮汐力等的綜合影響下,漂浮在地帽上層軟流層的遠古大陸,開始逐漸產生分離,而原本生活在整塊大陸上的生物隨著板塊的移動,留在了相應的分大陸上。能夠支援大陸漂移說主要有以下三個證據:

    一是現在很多大陸的海岸線吻合程度較高;

    二是一些隔海相望的大陸,在地層岩石的結構、層次以及地質構造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

    三是相鄰大陸上發現的一些古生物化石,出現在同一岩層的比例較高。

    根據後來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認為地球大陸的漂移至少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一是在距今3.5-2.5億的泥盆紀,在各大陸的相互碰撞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連線在一起的遠古大陸;

    二是在距今2.5-1.8億年的侏羅紀中期,北美大陸開始與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和南美大陸分離,向著西北方向移動;

    三是在距今1.8億-6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歐亞大陸內部板塊之間,即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劇烈撞擊,使得喜馬拉雅山脈逐漸隆起;同時,非洲大陸與南美大陸、南極大陸也開始分離,遠古大陸的其中一個巨大分支-岡瓦那古大陸變得破碎,逐漸形成了現在各大洲的模樣。

    南美猴子的遷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距今3500萬年前的時期,非洲大陸與南美大陸已經開始了分離,只不過之間的距離要比現在的2800公里要近一些,估計在1000多公里左右。因此,透過直接大陸漂移的方式將原本生活在非洲的猴子一分為二的可能性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那麼看一下,猴子是否可以透過陸地的遷徙方式來到南美洲呢?從板塊漂移的途徑可能看出,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是最後才開始分離的,也就意味著與非洲大陸相連的其它大陸,在此之前早就與南美大陸相隔開來,即使那些猴子可以透過陸地遷移的方式變換棲息區域,那麼也只能是向著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移動,與非洲大陸的方向正好相反,沒有可能透過“迂迴”的方式進入南美大陸,只能越走越遠。

    剩下的一種可能就是透過海洋的方式了。猴子作為靈長類動物,雖然智力水平比其它大部分的動物要高一些,但是也不可能自己製造工具進行漂洋過海,那麼也只有可能是被動的一種遷移,比如隨著暴雨的沖刷,沿海的小範圍陸地被水衝向海洋,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而一批猴子正好在這些被沖走的小陸地之上,這裡在一定時間內,擁有著可以為猴子提供食物來源的環境基礎,於是隨著洋流慢慢地漂移到了南美洲。

    總結一下

    透過以上的分析,這批猴子從非洲遷移到南美,理論上的可能性只能是漂洋過海,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型生態系統內,維持著猴子的生存,具體經歷了多少時間、經歷了多少磨難,估計也只有這批猴子知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資源匱乏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