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的表情表達了對某人某事的極度不認同,說明有難以忍受的事情和鬱悶的心情需要藉此來抒發。白眼表情和難過有一絲絲的不同在於,白眼表達的情感中還帶有一點點無可奈何。一項研究發現,最流行的簡訊表情符號是“翻白眼的臉”,14%的簡訊息都會使用這一表情。白眼表情是用的人最多的。而古往今來,寰宇內外,把“翻白眼”翻到極致的是一位華人,他的名字你們可能在某些影視劇中都會發現,他就是著名的國畫家——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朱耷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譜名朱統,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後做道士,居“青雲譜”。入清後隱其姓名,削髮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於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於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於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臥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於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後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上面這些基本都對,但是現今社會公認的八大山人的出處是因為23歲那年,走投無路的朱耷決定遁入空門,且改名雪個,自號“八大山人”。所謂“山人”,即指隱士。而“八大”即“朱耷”去掉“牛耳”。——古代諸侯會盟時,“割牛耳取血獻敦中,置牛耳於盤,由主盟者執盤分嘗諸侯為誓,以示信守”。“執牛耳”原本是一種儀式,後來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也用當作"第一"的代名詞。“者”一般是句末助詞,用於代詞時可以指代人。執牛耳者,後來即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
原來朱耷是執牛耳者,可是明朝亡國後,清廷奪走了朱耷的“牛耳”,讓他變成了“八大”。
因為對清王廷的不滿,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反抗,所以朱耷就把對清廷的不滿都表現在書畫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翻白眼”。
例如:
現今社會的白眼基本上都是熟人之間的一種親呢的看不上,瞧不起,與憎惡無關了。只有當親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用這個表情哦,
白眼的表情表達了對某人某事的極度不認同,說明有難以忍受的事情和鬱悶的心情需要藉此來抒發。白眼表情和難過有一絲絲的不同在於,白眼表達的情感中還帶有一點點無可奈何。一項研究發現,最流行的簡訊表情符號是“翻白眼的臉”,14%的簡訊息都會使用這一表情。白眼表情是用的人最多的。而古往今來,寰宇內外,把“翻白眼”翻到極致的是一位華人,他的名字你們可能在某些影視劇中都會發現,他就是著名的國畫家——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朱耷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譜名朱統,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後做道士,居“青雲譜”。入清後隱其姓名,削髮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於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於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於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臥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於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後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上面這些基本都對,但是現今社會公認的八大山人的出處是因為23歲那年,走投無路的朱耷決定遁入空門,且改名雪個,自號“八大山人”。所謂“山人”,即指隱士。而“八大”即“朱耷”去掉“牛耳”。——古代諸侯會盟時,“割牛耳取血獻敦中,置牛耳於盤,由主盟者執盤分嘗諸侯為誓,以示信守”。“執牛耳”原本是一種儀式,後來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也用當作"第一"的代名詞。“者”一般是句末助詞,用於代詞時可以指代人。執牛耳者,後來即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
原來朱耷是執牛耳者,可是明朝亡國後,清廷奪走了朱耷的“牛耳”,讓他變成了“八大”。
因為對清王廷的不滿,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反抗,所以朱耷就把對清廷的不滿都表現在書畫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翻白眼”。
例如:
現今社會的白眼基本上都是熟人之間的一種親呢的看不上,瞧不起,與憎惡無關了。只有當親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用這個表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