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元之創客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是一件既輕鬆又困難重重的事情。家長科學的運用引導和啟發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幸運,對家長來說,愉快而又輕鬆。如果家長強勢運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輔導孩子,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長的痛苦。

    所以,家長要學會運用引導和啟發式的教育方法,就會事半功倍,高效而又輕鬆。引導和啟發首先家長要學會使用和理解,如果對這個概念就不理解,甚至就不懂什麼是引導和啟發,這就怨不得孩子了,也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孩子對家長的教育方法產生牴觸心理,從而引發一系列家庭矛盾。

    與時俱進,社會在發展,孩子智商在不斷的提高,而家長還是運用自己的傳統觀念來輔導孩子學習,別說孩子,就是任何人也受不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的智商產生懷疑和輕視。比如說:別人都開小車了,你還在騎腳踏車,還說騎腳踏車安全,這種觀念是不是很可笑呢?

    如果家長不學習,不進步,依舊運用自己的思維邏輯來輔導孩子,這是在毀掉孩子的節奏啊!男女都是平等的,女性都可以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和家長也是平等的關係,孩子有權利有能力選擇自己正確的思維方式,來學習和生活,不平等的家庭環境,就是家庭的悲哀。

    正確的做法就是:引導和啟發!錯誤的做法就是:管理和監督!

  • 2 # 為父筆記

    據調查顯示:

    小學1-3年級的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幾乎100%會抓狂;小學4-6年級的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只有50%會抓狂;初中以後的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幾乎沒有人會抓狂。

    為什麼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長,家長的心態就會越來越好呢?是因為在長期的陪伴過程中,得到了有效鍛鍊嗎?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且唯一的原因是:

    孩子的作業,家長越來越不會做了……

    以上是個笑話,但卻深刻地揭示了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容易抓狂的根本原因。

    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要求孩子,

    加上自己處於的強勢地位,

    共同造就了我們面對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能夠細心、耐心、平等地對待他。

    如果用最難聽的話來形容,這其實是一種霸凌和欺辱行為

    ——我們怎麼可能對自己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

    如果你在孩子做作業時不壓制自己,肆意地發洩情緒,那麼你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我們怎麼才能不欺負自己的孩子呢?

    從行為上:

    當我們抓狂時,我們要深呼吸——吐納十幾二十次,你焦躁的內心應該能夠平靜一些;如果深呼吸不管用,趕緊走開——閉著嘴走開,不準罵人;如果走開之後仍舊不能平靜,那麼找東西轉移情緒——注意別招惹配偶,否則可能擴大態勢。

    從方法上:

    當我們輔導孩子時,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你這麼大年紀的時候,比他強多少?到我們糾正孩子時,對事不對人,不能人身攻擊,不能恐嚇——“蠢”“笨”“滾蛋”“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少說,最好不說。如果完全是因為孩子理解能力的問題,不能懲罰——如果是態度問題,可以在自己冷靜下來之後,適當警示。

    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現在做父母,比以前辛苦得多。但,我們的孩子也將比我們強得多!一起加油吧!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3 # 人工智慧營

    輔導孩子做作業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很難的事情,現在教育改革使得教材變化很大,特別是在一些擴散思維的題目上,很多家長也無法理解,更別說為孩子解答了。

    第一。給孩子做輔導不能半點馬虎,千萬不要不懂還裝懂,塑造家長高大威猛的形象。

    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認知過程,你的錯誤引導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不嚴謹的,想怎麼說怎麼說,想怎麼做怎麼做。很多家長說跟孩子統一戰線,跟孩子一起進步,現在的教材和教育方式和以前差距太大了,有一些智慧話題,可能家長也是剛接觸,再就是一些主科問題,也運用了很多超齡的思維等等。家長在被孩子問到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寶寶這個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哪裡有答案,我們一起把這個答案找出來好不好?家長雖然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可以引導孩子去探索,去尋找答案。這樣的方式比你百思不得其解,然後終於忍不住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給孩子請一個專業輔導老師。

    如果家裡條件允許,那就給孩子請個作業輔導老師吧,當然,輔導老師最好是主科輔導老師,畢竟孩子還是要有好的成績表。所以可以在孩子規定的學習時間裡,給孩子聘請一個輔導老師,輔導老師不要想著請重本啊,博士啊什麼的老師,像這種高學歷的人他是很難去教導小學生的,除非他做過教育領域和少兒心理學。我的建議是可以聘請大學兼職,並且可以旁聽,看看孩子喜歡這老師授課和老師自己的一個專業。

    綜上所述:孩子的教育從小抓,激發和引導孩子很重要

  • 4 # 靜等花開1206

    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可以說是身心疲憊。碰到聽話的孩子還少點急躁,碰到一個磨嘰又搗蛋的孩子,隨時都會火山爆發,內心發狂。

    網上不是經常流傳一些家長輔導作業的段子。不是被氣病住院就是要把孩子送人。這很多雖說都是調侃,但也說明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辛苦。那怎樣才能做到輔導孩子作業能保持內心平靜呢?

    我現在都是讓孩子放學後先喝水吃東西,然後讓她自己安排作業怎麼做,大概多長時間做完。她做作業時我不允許她問我,遇到問題自己思考或者放那做完後一塊解決。等她做好後我在統一檢查,錯的不會的講解訂正。她寫作業時我會在旁邊看書,她看到我也在學習,自己就安靜了。這樣大家心情都不會很差,火山也不會爆發。

    不想發狂就不要一直盯著孩子作業。如果他寫字磨嘰那就定時,如果他寫作業粗心,那就錯了訂十遍,自己下次就操心了。讓他自己養成習慣,家長也就操心少了。適當的放手要比時刻盯著更有用。孩子有進步就多誇獎一下,越吵越逆反,他越逆反你越發狂,惡性迴圈更可怕。

  • 5 # 只說教育

    我個人建議不要輔導。

    孩子不會做作業,到會做,完成這個過程的職能在老師和孩子,不在父母。

    就算不論越俎代庖之意,輔導孩子做作業最大的隱患在於依賴性。

    現在還能輔導,那一年後?三年後?初中?高中?

    回來為什麼不會做作業?那必然是上課有東西沒聽懂。沒聽懂的問題出在哪兒?要麼在輸入口(老師)要麼在終端(孩子)。沒懂的問題自己想懂就好了,想不懂的去問就好了。

    讓孩子與老師解決問題,不僅僅有利於孩子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增加孩子求知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不懂就想,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而與之相對的,家長代勞,首先是用非專業生產力(家長)替代專業生產力(老師),而且還產生極大的中間成本(教了也不一定會,你還要氣的脫髮),最嚴重的是,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思維惰性。

    由此觀之:各位家長,放自己一馬。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雙贏決策,你值得擁有。

  • 6 # 小於兒育兒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請問自家孩子專心,堅持,閱讀的習慣究竟怎麼樣?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老人也有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壞的習慣是不能被直接改變的,只能用好的習慣去替代。

    建議培養的幾個好習慣是閱讀的好習慣,獨立的好習慣,專心的好習慣,生活自理的好習慣,堅持的好習慣。

    這些基礎的習慣培養出來,孩子基本生活上和學習都非常好,基本不用家長太操心。

    培養習慣,要先從簡單的習慣開始,一個個來,先從培養孩子愛上閱讀開始,循序漸進。

    慢慢引導,等穩固了再嫁接其他習慣。

    當然父母在教育過程用一定要做好榜樣,要不然孩子不會聽你的

  • 7 # 廝守壹片天8153076

    如果讓你遇到抓狂的地步說明第一可能孩子學習方法不當,即便怎麼教都是原樣子,或者感覺說明白了,一回頭髮現又得重頭說起,這種情況說明要從源頭抓起,注意觀察平時的習慣等,第二就是心思不在學習上,總想著玩,只有在逼迫下才能學習,一鬆懈就放棄,這種就需要給他一個刻骨銘心的經歷,想辦法讓他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自始至終都要理性對待,不可衝動,情緒表現要適可而止,否則自己的負面情緒會成為孩子的另一個負擔。

  • 8 # 麥微設計

    這個問題可能是本世紀的熱門難題,也是難倒了很多寶爸寶媽:

    前段時間身邊一位寶媽分享了她的經驗:一句話,有獎有罰,共同學習。

    她家小孩1.2年級寫作業的時候也是讓人抓狂。後來自己就想了一些辦法,設立獎罰,且樹立榜樣!

    她每天回家,專門設立一個半小時的共同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放下手機,她女兒寫作業,她看書,剛開始效果也不好,後來慢慢的發現,女兒有時候還很自覺的說,寫作業時間到了!

    並且,她還給女兒設立獎項,例如:這個周作業全部寫完,週末帶她去吃她想吃的,或者獎勵她,送她小禮物等等!

    堅持了半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並且她和女兒溝通,設立共同學習目標,例如女兒看完一本書,她也看完一本,等等這樣的小目標!

    並且,她自己也說,透過這些方法改變的不只是她女兒的自覺性,她也透過看書,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一舉兩得!

  • 9 # 家庭教育分析

    如果你有能力,只為孩子提供支援和幫助,尊重孩子解決的看法,對錯誤質疑即可,不要強行為其做主,就像照顧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你不能替他走。學習完全被動的孩子除外,這類孩子你得先揹著,再逐漸放下來。

  • 10 # 合肥打豆豆家教

    跟小孩要平等溝通,要做小孩的好朋友,讓他的內心世界開啟給你,讓你聽一聽,這才是小孩學習輔導比較靠譜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之前都是O型腿,3-6歲是X型腿,這種說法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