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深漂的售夢者

    這是古今漢字的讀音不同造成的.和現代漢語、中古漢語相比,上古(兩漢以前)漢語有以下特點:

    1、古無輕唇,指兩漢前沒有唇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幫滂並明、非敷奉微8個聲母,前4個稱重唇音,後4上輕唇音(即唇齒擦音).上古沒有輕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讀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別讀作重唇音幫滂並明4母.如:“匍匐”又可以寫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門水”,《論語》“子貢方人”的“方人”即是“謗人”,古書中的“毋”即是“莫”,“封”即是“邦”,“妃”讀如“配”,等等,上述扶、文、方、毋、封、妃等字,在中古讀輕唇,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重唇音.

    2、古無舌上,指兩漢以前沒有舌面前塞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徹澄娘8個聲母,前4母稱舌頭音,後4母稱舌上音(即舌面前塞音).上古沒有舌上音知徹澄3母,中古讀知徹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別讀作舌頭音端透定3母.如:“衝子”猶“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聲相近”,“追琢”即“雕琢”,又寫作“敦琢”,“古讀‘棖’如‘棠’”,“古讀‘池’如‘泥’”,“古讀‘沈’如‘潭’”,等等,上述衝、直、追、棖、池、沈等字,在中古讀舌上音,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舌頭音.

    3、娘日歸泥,指兩漢以前沒有舌尖後鼻音和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頭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半齒音有日母,上古沒有娘母(舌尖後鼻音)和日母(舌尖擦音),中古讀娘日兩母的字,在上古一律讀作泥母.如:“涅從日聲,《廣雅•釋詁》‘涅,泥也’,‘涅而不緇’亦為‘泥而不滓’,是日泥音同也.”又說“古音‘任’同‘男’”,“古音‘而’同‘耐’、‘能’,在泥紐也.”又說“仲尼”《夏堪碑》作“仲泥”,足證今音尼聲之字古音皆如泥,“有泥紐無娘紐也.”又說“‘女’之音展轉為‘乃’,有泥紐無娘紐也.”

    4、照二歸精、照三歸知,指兩漢以前舌葉塞擦音與舌尖前塞擦音同類,舌面前塞擦音與舌尖中塞音同類.中古三十六字母正齒音照穿床神四母,這四個聲線在中古當分為照二(舌葉塞擦音)和照三(舌面前塞擦音)兩組,照三組用“章昌船書”(也用“照穿神審”)表示,照二組用“莊初崇生”表示,中古照二組在上古與粗組精清從心(舌尖關塞擦音)同類,中古照三組在上古與舌上音知徹澄同類.古無舌上,那麼“照三歸知”實際上就是照三歸舌頭音端透定(舌尖中塞音).如:“且”字是精組字,從“且”得聲的字,在中古有讀粗組的,例如“租,則吾切”,“租,昨胡切”;有讀照二組的,如“菹,側餘切”,“鉏,士魚切“,由此得出在上古照二組與粗組同類的結論.”“旃”是照三組字,從丹得聲,中古音“丹,都寒切”,端組字;“闡”是照三且字,從單得聲,中古“單”與“丹”同音,也是端組字,由此得出在上古照三且與知組(即端組)同類的結論.黃氏照二歸精說博得學術界的廣泛支援,照三歸知說卻沒有得到普遍認同.其原因在於照三組字音來源複雜,並非都來自端組,如“樞,昌朱切”,“杵,疑古切”,都是中古照三組字,而樞從區得聲,杵從午得聲,區、午都是見組字.

    5、喻三組匣、喻四歸定,指中古喻母在兩漢前分別屬於舌尖中塞音和舌面後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喉音喻母,經陳澧等學者研究,認為實際上是兩個聲母,一為喻三,一為喻四.喻三為於母,稱喻四為喻母.中古哈三在上古與匣母(舌尖後擦音)同類,中古喻四在上古與定母(舌尖中塞音)同類.曾氏說:“於母古隸牙聲匣母,喻母古隸舌聲定線,部仵秩然,不相陵犯.”他舉的例證很多,如:“古讀‘瑗’(喻三母——編者)如奐,《春秋》左紙經襄二十七‘陳孔奐’,公羊作‘陳孔瑗’.按:奐,胡玩切(玩字中古讀去聲——編者),匣母.古讀瑗如環,《春秋》襄十七年‘齊侯環卒’,公羊作‘齊侯瑗’.環,匣母.”“古讀餘(喻四母——編者)如荼,《易•升》‘來徐徐’,《釋文》‘子豐作荼荼,翟同,音圖,王肅作余余.’按:茶,宅加切,澄母,又同都切,定母.澄定二母古音非類隔也.”

  • 2 # 常行居士

    差別很大,比如“月”字,比較早的古音是gut(聲母g是濁子音),後來聲母g變成了y,“月”字的讀音就變成了yut,也有些地方把y和u倒過來,即wit。

    “月”字在粵語裡讀yuet,在閩南話裡讀wiet,這些都比較接近古音。

    英語中的Vietnam就是“越南”二字的音譯,“越”和“月”同音。

    到了元朝時期,“月”字的尾音t丟失,此時“月、肥、微”三個字基本是同音字,都讀作wei。

    到了清朝時期,“月”字才變成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即yue。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吃魚能增強免疫力?哪些食物增免疫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