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天琴羅
-
2 # 徐雨醉清風
周瑜之死是個謎團,無論是氣死還是病死的,我覺得都不正確,下面,大家且聽我來分說一番。
話說三國時期吳國有位著名的將領叫周瑜,字公瑾,是位才貌過人,智勇雙全的超一流將領,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東吳的水軍大都督,並娶了江南第一美女小喬為妻子。真可謂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傳說中說此人心胸狹窄,是被西蜀的玩鬧兒諸葛亮活活氣死的,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並非刻意炒作,而是本著實事求是,追求地球真理的精神,並且與晉升嘆大師,毛總綱老先生,錢聾老弗爺研討多年,爭論多年才得出一致的看法!周瑜是做衛生累死的! 不是我空口胡說,下面用事實說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正在和魯肅商議如何應對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的事宜,忽然從站外跑來一名小校,報~~~~~都督大人,這是主公給您這周的形成表,請過目。
行程表內容如下 :
213年1月1日上午例會,分析戰事,如何打敗曹操的鐵索戰船 ,順便以甘寧馬蹄子太髒為題,在大將們開展“勤保養馬蹄子”的活動,例會結束後每人交一篇以保養馬蹄子為題目的不低於10萬字的心得體會 。
關鍵句:大將們在打仗的時候,不要光顧著殺敵,看點腳底下的道!
213年1月2日去黃蓋那看看他的鬍子到底弄乾淨沒有,帶領全體大將去關羽的大營學習先進的保養鬍子經驗,回來每個人寫一篇不低於10萬字的心得體會。
關鍵句:你的形象代表這一個國家,別整天邋里邋遢的。
213年1月3日組織全體將校去清理東吳所轄江域的垃圾雜物,做到:江見底。水見光,江面見本色
213年1月5日將皇宮內太監們組織起來下帳篷,查衛生。並且 把大將們召集起來,與孫權簽訂衛生環保責任狀。
關鍵句:懲罰不是目的,是為了 養成良好的習慣。
213年1月6日每名大將要對一週內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彙總, 下週一例會上交一篇1億字到2億字的整改說明
要求:手寫版字跡清晰,無塗改,另 付上一份電子版傳到我 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213年1月7日開展紅歌大賽,主公先來一段滾滾長江東逝水……每名大將必須參加 。
三國東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元213年一月
於是,周瑜開始擂鼓聚將!開始了一週美妙的行程 。
以下圖片絕對真實 。
與屬下籤訂衛生軍令狀。
保養馬蹄子給大將們帶來的煩惱。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
關羽大營,學習經驗中……
有史以來場面最大的衛生打掃場面。
篇幅有限,略去n多張將領poss。
天天如此,將士們終於堅持不住了。推諉扯皮開始發生。
周瑜也發怒了。
最可怕的事情接踵而至
於是強壯周瑜的身體就這麼慢慢垮掉了。
結局是註定的,真是天妒英才啊
此時的西蜀大營
此時戰船上的曹操更糾結
比他們更加難受的玩鬧兒諸葛亮
一個溫馨而有趣的的故事就這麼結束了,所以周瑜之死與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就是做衛生累死的。
(本故事純屬虛構,圖片有問題必刪,編故事太累了,請大家支援一下哈)
-
3 # 唐古看今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雖有大才,卻心胸狹窄、嫉妒心非常強,為了除掉比自己有才能的諸葛亮,屢次設計陷害諸葛亮,但是都被諸葛亮一一化解。赤壁之戰後,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受了箭傷的周瑜氣得傷口復發吐血墜馬,最終因為傷勢過重而亡,在死前周瑜還大喊“即生瑜,何生亮”。
當然,這都是《三國演義》為突顯諸葛亮而故意貶低的周瑜。在歷史上,周瑜雖然也中過箭傷,但是他的死卻跟箭傷無關,當然跟諸葛亮更是沒有半毛錢關係,他的死其實是因為身染重病而亡!
關於周瑜之死還要從赤壁之戰以後說起: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在帶領殘兵敗將返回許都前,曹操特意留下了大將曹仁鎮守門戶之地江陵,用以阻止東吳的進攻。結果不出曹操所料,在公元209年,周瑜帶著軍隊進攻江陵城,結果被曹軍亂箭射中了右脅,當時周瑜的傷勢非常嚴重,但是為了鼓舞三軍士氣,周瑜還是強打精神忍著傷痛,騎著戰馬巡視軍營,而看到周瑜沒有大礙,三軍將士士氣大振,在後來的一戰中把曹仁給打敗了,逼著曹仁棄江陵而走,最終周瑜帶領軍隊佔領了江陵並控制了南郡!
之後的周瑜在進行一番休整後,準備帶領軍隊進攻西川,但不幸的是,在前往西川的路上週瑜因為身染重病,最終在巴丘死去,時年36歲。在周瑜死前曾給孫權寫過一封信,在信中周瑜也寫出了自己當時的病情:
“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
當然,在周瑜死前,想得最多的還是東吳的未來,他在給孫權的信中,推薦了同樣有才能的魯肅來接替自己位置,由此可見,周瑜並不是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人!
-
4 # 左將軍
在演義小說中,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很有名的“三氣周瑜”典故!
真實的周瑜是病逝的!
演義小說的橋段就不說了,看看電視劇都能瞭解。
我們簡單說一下真實的記載。
建安十三年(208),孫劉聯軍於赤壁一役打走了曹操。緊接著繼續進攻荊州各郡!最後,周瑜擊退了曹仁拿下了南郡,劉備也相繼奪取了荊南四郡(零陵、桂陽、長沙、武陵)。
三家瓜分完荊州之後,見劉備的勢力越發強大,孫權便把妹妹嫁給了劉備(這是以拉攏劉備為主的政治婚姻,而所謂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也是不存在的)。
婚後的劉備也親自到京口面見孫權以示友好。
然而,就在見面會上,雙方開始盤算了。
劉備想要孫權手上的南郡,並且希望孫權承認他荊州牧的身份。禮尚往來,劉備準備讓出手上的江夏地區,並且上走天子表孫權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我們對比一下:南郡的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明顯是高於江夏的。而劉備佔有荊州,所以荊州牧的身份為實;孫權不佔有徐州,所以徐州牧的身份為虛。
劉備這一波典型的就是彩禮沒多給,嫁妝沒少要!
面對劉備的請求,東吳這邊以周瑜為首的強硬派表示應趁機拿下劉備,軟禁起來,並收編其部下。唯獨魯肅建議答應劉備。
經過反覆思量之後,考慮到北有強敵曹操,而劉備部眾也難以收服,所以孫權最終採納了魯肅的建議。
“借荊州”事件後不久,周瑜又提出了奪益州的想法,孫權採納了建議,並讓其著手準備。
然而就在周瑜回去準備的時候,途徑巴丘時就病逝了!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史料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心胸寬闊)、膽略兼人(膽識過人)。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而諸葛亮也不是那種賣弄耍小聰明的人。
至於演義小說的作者為什麼要貶低周瑜?
其實羅貫中並沒有貶低周瑜的能力,只是改寫了一下週瑜的性格,其目的就是為突出諸葛亮。
在整個演義小說中,為了抬高諸葛亮而被貶低的人物不在少數,周瑜被貶的還不算太慘。要看曹魏那邊的人物,被貶的都快沒人樣了,尤其是那位繼班超之後再一次打通絲路的西域戰神曹真。
-
5 # 深藍妖火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據史書記載,周瑜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意思就是說,周瑜這個人風姿英發,非常俊朗,不是身嬌體弱的人,並且精通樂律,就算是在喝多了的情況下,也能聽出來樂曲是否有誤,非常優秀。
周瑜年輕的時候就與孫策交好,二十一歲時開始跟隨孫策征戰沙場平定天下。彼此非常欣賞對方的才華,視彼此為知己。後來孫策不聽周瑜勸導,自己去山上狩獵,才導致自己被人謀害。而孫策臨終之際曾叮囑託付孫權,孫權繼位後,內部的事情問張昭,外部的事情問周瑜。可見周瑜是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力十分卓越。
雖然周瑜是為豪傑,但是周瑜最後的結局卻不是戰死沙場,而是病死的。我們知道古代的醫療科技並不發達,在中國古代,傷風都可能要人命,天花都是不治之症,對於英雄金戈鐵馬的生涯中病痛都是避免不了的。
據記載,周瑜的傷是因為箭傷崩裂感染致死,而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且周瑜身為猛將,根本不是那麼小心眼的人。
周瑜的箭傷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領軍隊與劉備結盟,兩軍在赤壁之戰中共同抗曹,並將其擊敗,是天下三分的基礎。周瑜又率軍大敗曹仁,賜封為南郡太守。但是周瑜死的時候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才去世的,享年三十六歲。
周瑜的這個箭傷是時隔了兩年才要了周瑜的命,周瑜也是很能抗了。但是如果是細菌感染,或者寄生蟲方面的問題那也就能說的通了。據記載“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可以說是傷口非常深,是十分嚴重的。
戰爭年代戰事多發,周瑜帶著本就有傷的身體繼續作戰,而當時情急之下,軍醫對周瑜的傷口處理清潔傷口也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最後導致身體機能大大受損,感染致死也實屬合情合理。
-
6 # 坤哥說故事
我覺的是被諸葛亮,謀害而死的,周瑜中了諸葛亮之計後氣的嘔血三升。
回到東吳之後,突然心生一計,我何不如此如此呢,於是不久之後,東吳就傳出周瑜身死的訊息。
諸葛亮為了消除與東吳的隔閡,於是前去弔唁,諸葛亮一看,氣氛不對啊,一片瀟殺之氣啊,於是邊哭邊念奠文,哭的那叫一個傷心啊,在傷心的同時諸葛亮暗中觀察,發現眾人雖然哭的傷心,卻並不悲傷,心下便有了幾分計效,於諸葛亮越哭越向棺材靠近,終於與諸葛亮看出了異常,好傢伙這棺材上原來有透氣孔,這時諸葛亮哭的越發傷心了,上前抱住棺材哭,偷偷的是沾滿眼淚的袖子,蓋住氣孔,於是棺中周瑜由於之前受的傷還沒有好,就被諸葛亮亮活活的捂死了。
原來周瑜回到江東以後,數計不成,於是心生一計,我何不裝死,騙諸葛亮過江弔唁,左右埋伏刀斧手,以棺中咳聲為號,殺死諸葛亮,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7 # 每日趣評
諸葛亮三氣周瑜,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在書中周瑜成為了一個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的人。關於這一點,不能說全錯。周瑜後來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三氣周瑜也變成了一個經典橋段。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勞累而死,也就是說長期處於亞健康工作狀態,最後活活累死,暴病而亡。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那麼周瑜為什麼會突然暴病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周瑜受有箭傷,箭傷潰膿,而周瑜忙於處理軍機大事,疏於護理,於是小病拖成大疾,於徵討巴蜀路上暴卒。
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駐守江陵,江陵是重鎮,儲存有大量的糧食和武器,易守難攻。周瑜率眾和曹仁戮戰了一年多的時間,也沒有把曹仁打敗。
後來,周瑜分兵甘寧去攻佔夷陵,曹仁派兵包圍了甘寧,周瑜率兵去解救,成功解圍。在後來兩軍的面對面交戰中,周瑜右胸遭到流箭射中,幾天後傷口潰膿發炎,周瑜於是臥床不起。
曹仁聽說周瑜臥床不起,又派兵前來挑戰,周瑜為了激勵士兵作戰,強行起來擂鼓助威,吳軍在周瑜的感召下,終於大破曹仁軍隊,奪取了江陵。後來,周瑜拖著病軀向孫權獻言獻策,要求領兵前去攻佔巴蜀之地,終於在行軍的路上暴病而亡。
其實說周瑜是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人也不能算全錯,因為周瑜嫉妒的其實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周瑜親口對孫權說過:留劉備在身邊就如同在家中養老虎一般,隨時有可能被老虎所傷。
於是周瑜勸孫權軟禁劉備,供應劉備珍玩器具,美女精舍,以迷失劉備的雄心大志,磨滅劉備的心智。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但是,孫權沒有聽,孫權以關鍵時期,應該以和為貴拒絕了周瑜的建議。
作者貶低周瑜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神話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站在劉備那一方的,而作者寫《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意圖就是為了揚劉抑曹。
為了烘托諸葛亮的形象,周瑜成為了小肚雞腸的人,而且是故意和諸葛亮作對。劉備火燒新野也變成諸葛亮的功勞,孫權濡須口草船借箭(其實就是去探敵情)也變成了諸葛亮的英雄事蹟!為了烘托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兩人成為最大的犧牲品,甚至曹操也在華容道被擺了一刀。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周瑜是因為在作戰中受了箭傷,後來沒有好好休息,一直帶病徵戰,終於因為操勞過度,在征討巴蜀的路上暴病而亡。《三國演義》的作者瞎編周瑜的種種事蹟,其實是為了烘托諸葛亮的形象。這個伎倆不但用在周瑜身上,也用在司馬懿身上,曹操身上,甚至劉備身上。要不然魯迅怎麼說羅貫中寫諸葛亮近似妖呢!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是年36歲。
三國演義中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當然不是真的,周瑜可是大名鼎鼎的儒將,氣量沒有那麼小,也不是個容易被氣死的人。
史書三國志關於周瑜之死是這麼記載的: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意思是:周瑜回江陵準備,卻在路過巴丘時病逝了,年僅36歲。
關於周瑜的死,至少有三種說法:
1、周瑜中箭傷未徹底治好,發生感染後導致傷口惡化而死亡。三國志記載: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意思是:周瑜親自臨陣揮兵進擊,恰被流箭射中右肋,傷勢很重便退了回來。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12月,周瑜重創曹操後,馬上發動南郡之戰圍攻曹仁,歷時一年,周瑜中箭是在與曹仁約定決戰前,大約在209年的10月左右,而後周瑜一直在戰爭中,無法安心養傷,導致傷勢惡化,在210年準備西征益州時突然去世,這種說法也說的過去。
2、周瑜是感染流行性疾病而突然死亡。我們知道赤壁之戰中,曹操手下很多士兵感染了疾病,或者是瘟疫,具體是什麼病?不知道,沒有記載。在當時那種醫療條件下,很多病是無法治療的,周瑜也可能感染這種病,導致在準備出征途中病死。史書對周瑜的死也用的是病卒。
3、陰謀論:周瑜死於孫權之手。孫權為何要殺周瑜?至少有兩點理由:
一、功高蓋主。周瑜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又在南郡之戰打敗曹仁,一時威震天下,名聲大振。而周瑜又手握東吳重兵,孫權擔心會威脅自已的統治,於是殺周瑜,可能是毒殺或暗殺,反正沒人知道。
二、路線之爭或戰略之爭。赤壁之戰後,東吳內部流傳兩種不同的路線,一種是周瑜的滅劉伐蜀北抗曹魏,一種是魯肅的聯劉抗曹。那麼孫權是什麼態度?孫權的態度的很奇怪。周瑜向孫權建議伐蜀,孫權同意了。然後周瑜在回去準備的時侯突然就死了。
與此同時,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孫權在魯肅勸說下也同意了。這裡非常奇怪,孫權既然同意了周瑜伐蜀,為何又同意劉備借南郡?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很顯然周瑜在世的時侯,孫權是沒有同意劉備借南郡,否則周瑜要讓出南郡,況且周瑜也不會同意,也就是說孫權同意周瑜伐蜀在前,而同意劉備借南郡在後。
而只有在周瑜突然死後,孫權才同意了劉備借郡,而從後來孫權建議和劉備共同伐蜀被拒絕後來看,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孫權先同意周瑜伐蜀,而周瑜卻突然死亡,而後孫權只能同意劉備借南郡,並想與劉備一起伐蜀,被劉備拒絕。
這樣看來,周瑜之死應該與孫權無關。因為孫權還是想伐蜀的,只是周瑜死了,而魯肅接任,一是劉備不同意共同伐蜀,二是魯肅也不同意。
所以,回到問題,周瑜病死的可能性較高。
-
9 # 莫小邪
周瑜在江陵之戰中了箭,傷及胸肺,久治不愈,留下隱患,為何不治而亡?
古代醫術有限,不少高明者,但畢竟是在一個沒發明抗生素的年代,對一些病毒,細菌感染的傷口處理無法根除。
所以說,周瑜在討伐曹操的途中不幸暴病,“以至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無損有加”。 一代名將周瑜就這麼“病”死了,以致給劉備留下一片新天地,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感慨,為他的離世,沉默致哀。
雖然東吳得到荊州北部兩郡,但損失一個軍事天才周瑜。 至於,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亡,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人物描寫,周瑜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隨後連叫數聲而亡。
可見,在小說家筆下,周瑜必須是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角色。唯有這樣的周瑜,才能被諸葛亮氣死。
小說描寫多虛構,記載的歷史事件有一定歷史依據,但其中不少故事情節任意虛構,或取於民間傳說,讀者千萬不能把歷史混餚小說。
-
10 # 東言頻道
民間傳說,周瑜死於諸葛亮之手,諸葛亮三氣周瑜,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無奈。
作為對手,周瑜是最徹底的反劉派,所以除掉周瑜是劉備最主要的一個戰略,這裡面劉備也看到了周瑜潛在的威脅,周瑜不除,荊州永不得安寧。
周瑜諸葛亮同為時代傑出青年,他們都知道自己對手的實力,以及對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這不是周瑜心眼大小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大問題,除去對手會讓雙方去掉威脅,周瑜立足的還是戰略問題,而且這是深謀遠慮的問題。
但是客觀現實是:周瑜是破壞孫劉聯盟最大的障礙,似乎聯盟失敗,他們就都會被滅於曹操,所以,為了各自的國家,聯盟不能被破壞,那麼只能周瑜死,所以這個意義上說,周瑜必死。
但這只是客觀因素,客觀因素不是主要因素。 周瑜之死主要原因在於,居兵自傲,目無主公,對於孫權來說,周瑜培植個人勢力,儘管忠心,但是眾將只知道有周瑜不知道有孫權,這不能不說是孫權最大的心病,現在忠心,難免有朝一日不忠心,所以,這是周瑜的死因之一。
其二、手握重兵,不聽指揮,孫權的想法貫徹不下去,這也是主子非常忌諱的東西。
第三、孫權的大計是聯合劉備,而周瑜偏要破壞聯盟,想攻打荊州,甚至要挾老大,弄的老大低三下四賠禮道歉。
第四、非常有意味的是這點,孫權明知荊州不可打,為何還要讓周瑜去打,結果,周瑜大敗而歸,不就而死,我想孫權的想法就是,讓周瑜去碰壁,不見棺材不落淚,那麼就讓他去碰壁,他就死心了,也就說明,主子的策略是對的,這是一種捧殺。
那麼冒昧一下,諸葛亮準備那麼充分,為什麼呢?會不會是有人暗中私通呢?這很容易,對於主子來說,捍衛權利要比死個萬八千的軍卒值得得多。
周瑜失敗後,他是不是就意識到了這點,他說:還是為江東子弟留些兵將吧。所以這點上來說,周瑜必死!
第五、孫權已經初步完成人事佈局。 周瑜的問題在於,不識大體,不講政治,有點偏執,可以說他是自己逼死了自己。 周瑜死後,孫劉在孫權和魯肅的領導下,無憂! 也可以說!周瑜必死!而且死得其所!
-
11 # 人物簡史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我見過的一般號稱符合歷史的說法, 都是說周瑜在西征途中“箭創復發"而死, 我認為這種說法還是受了點演義的影響,並不符合歷史記載, 還有人想象周瑜有心臟病或肺癆等慢性病, 遲早註定會早死.另外竟還看到被孫權害死(毒死)以及周瑜並沒真死的奇思創想。 所以有必要完全從歷史記載的角度,分析一下週瑜是怎麼死的。
其一:歷史記載,周瑜不是在西征途中死的,當時還沒實施帶兵西征,是在回家路上得暴病死的,他自己說自己不當心突然得了“暴疾”,找了醫生也無效,估計沒幾天就病死了,可能是肺炎或者痢疾之類的急病,古代沒有抗生素,而且在半路的船上也找不到什麼好醫生,等埃到一個城市巴丘時上岸治病,已經快差不多沒救了。 周瑜也沒說過要滅掉劉備,更沒和劉備方兵戎相見,連任何的軍事衝突都沒有.他原是希望軟禁劉備自己調動關張打仗,後來孫權沒實施,估計周瑜會去後可能逼迫劉備和他一起取蜀。還是劉備耳朵大命好,周瑜突然病死,才能借到周瑜原管的南郡夷陵,打通了自己的西征之路。
其二,周瑜也不是生了心臟病或者箭創不愈這種慢心病死的.從周瑜自己說不當心得暴疾看,不是冒了風寒,就是吃壞了東西,反正得病有自己的原因。 須知古代沒有抗生素,得個感冒都可能死人,感冒可發展成急性肺炎心肌炎這類會死人的急病。 還有那時肯定坐船來去,船上只能用江水,不夠乾淨吃壞東西生病也有可能。 反正周瑜不是一般常說的“箭創復發”而死,從科學角度沒有什麼“箭創”一兩年都不好的, 再說就算他的“箭創”一直沒好,怎麼可能在有病的情況下長途跋涉去找孫權,並決定西征取蜀呢?有病的人能帶兵長時間打仗嗎? 所以我認為周瑜的箭傷早好了,他去找孫權時身體很健康,所以後來半路生了急病知道要死時,才痛苦的說出“遺恨何極”的話來, 因為他對自己得暴病會死是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的,孫權也沒心理準備才說“瑜忽短命”,不象現在有些說法,好像周得了什麼慢性病或者箭傷一直不好,知道自己遲早要死的那樣. 根據上面的史料,我分析肺炎或者急性心肌炎(也算心臟病)的可能較大,淋一場雨就可能生的,正好符合自己不謹慎的說法,也可能象反三國志說的類似,周瑜在回家途中的船上找了不少鶯鶯燕燕,累著了又受了點風寒就得了急病,反正自己承認得病有自己的原因,不是箭創復發死的 如果寫小說的話,他作為千古風流人物自然要有“風流”的地方,他經常顧曲的樂師,難道都是男的?不是男的自然是些鶯鶯燕燕,坐船多悶啊,立了不世之功好不容易回趟江東,孫權就不會賞賜他財物珍玩和侍者美姬嗎? 而且周瑜也是喜歡這些東西的,一定在回家途中玩得太累生了病,所以才怪自己不謹慎。現在大家自然都知道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我見過的一般號稱符合歷史的說法, 都是說周瑜在西征途中“箭創復發"而死, 我認為這種說法還是受了點演義的影響,並不符合歷史記載, 還有人想象周瑜有心臟病或肺癆等慢性病, 遲早註定會早死.另外竟還看到被孫權害死(毒死)以及周瑜並沒真死的奇思創想。 所以有必要完全從歷史記載的角度,分析一下週瑜是怎麼死的。
其一:歷史記載,周瑜不是在西征途中死的,當時還沒實施帶兵西征,是在回家路上得暴病死的,他自己說自己不當心突然得了“暴疾”,找了醫生也無效,估計沒幾天就病死了,可能是肺炎或者痢疾之類的急病,古代沒有抗生素,而且在半路的船上也找不到什麼好醫生,等埃到一個城市巴丘時上岸治病,已經快差不多沒救了。 周瑜也沒說過要滅掉劉備,更沒和劉備方兵戎相見,連任何的軍事衝突都沒有.他原是希望軟禁劉備自己調動關張打仗,後來孫權沒實施,估計周瑜會去後可能逼迫劉備和他一起取蜀。還是劉備耳朵大命好,周瑜突然病死,才能借到周瑜原管的南郡夷陵,打通了自己的西征之路。
其二,周瑜也不是生了心臟病或者箭創不愈這種慢心病死的.從周瑜自己說不當心得暴疾看,不是冒了風寒,就是吃壞了東西,反正得病有自己的原因。 須知古代沒有抗生素,得個感冒都可能死人,感冒可發展成急性肺炎心肌炎這類會死人的急病。 還有那時肯定坐船來去,船上只能用江水,不夠乾淨吃壞東西生病也有可能。 反正周瑜不是一般常說的“箭創復發”而死,從科學角度沒有什麼“箭創”一兩年都不好的, 再說就算他的“箭創”一直沒好,怎麼可能在有病的情況下長途跋涉去找孫權,並決定西征取蜀呢?有病的人能帶兵長時間打仗嗎? 所以我認為周瑜的箭傷早好了,他去找孫權時身體很健康,所以後來半路生了急病知道要死時,才痛苦的說出“遺恨何極”的話來, 因為他對自己得暴病會死是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的,孫權也沒心理準備才說“瑜忽短命”,不象現在有些說法,好像周得了什麼慢性病或者箭傷一直不好,知道自己遲早要死的那樣. 根據上面的史料,我分析肺炎或者急性心肌炎(也算心臟病)的可能較大,淋一場雨就可能生的,正好符合自己不謹慎的說法,也可能象反三國志說的類似,周瑜在回家途中的船上找了不少鶯鶯燕燕,累著了又受了點風寒就得了急病,反正自己承認得病有自己的原因,不是箭創復發死的 如果寫小說的話,他作為千古風流人物自然要有“風流”的地方,他經常顧曲的樂師,難道都是男的?不是男的自然是些鶯鶯燕燕,坐船多悶啊,立了不世之功好不容易回趟江東,孫權就不會賞賜他財物珍玩和侍者美姬嗎? 而且周瑜也是喜歡這些東西的,一定在回家途中玩得太累生了病,所以才怪自己不謹慎。
-
12 # 亭殿閣
回首三國事,崢嶸歲月英雄風流,逐鹿中原豪情滿天,在那段歷史裡,周瑜的名字熠熠生輝,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儒將之姿定格在時光深處,他一生皆是傳奇,意氣風發破曹操大軍,名揚天下;和孫策總角之交,得遇明主;事業與知己兩不落下的同時,他還愛情美滿,抱的小喬美人歸。他的一生,令人羨慕,可這羨慕裡,又帶著惋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周瑜這個傳奇,結束在公元210年,那年年僅三十六歲的他,英年早逝。斯人已去,可千百年來,圍繞周瑜之死的話題一直熱議不斷,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他是曹操派人刺殺的,有人說,他是被孫權害死的,還有人說,周瑜之死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陰謀,而是他積勞成疾……
那麼,眾說紛紜裡,哪一個才最接近真相呢?且往下讀。
歷史永遠都是平靜表面下,暗藏漩渦,周瑜的英年早逝,也的確並不如小說《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先生寫的那樣簡單,因為諸葛亮三氣而金瘡復發,一如周瑜與孫策之間的感情,也並不是只有人們所看到的總角之交那麼一面,事實上,孫策以及東吳,都是周瑜選擇的結果。何出此言?因為史書裡一直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周瑜曾一度返回過壽春,還是在周瑜隨孫策東渡之後,壽春被袁術控制的情況下,不僅如此,面對周瑜,“術欲以瑜為將”,至於為什麼周瑜最終沒有成為袁術手下,是因為周瑜“觀術終無所成”。周瑜對東吳的死心塌地,是在經過了對比之後才來的,當然,這個細節藏的很深,因為當時周瑜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跟隨從丹揚太守任上卸任的叔父周尚去壽春接受新職,加之後來東歸,孫策更是親自迎接,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所以世人記住的就只有他們“總角之好,骨肉之分”的情誼了。
既然周瑜對孫策都曾有過別的心思,那麼,當孫權上位以後,面對情分不及孫策的孫權,周瑜又是否想過另投他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周瑜當初的猶豫只是單純的因為,大丈夫生於亂世,平天下留名千古,是每一個人的志向,選擇明主是人之常情,這一點,周瑜並沒有做錯什麼,這就好比兩個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兩個人都想發財,一個選擇了創業,另外一個在幫助他創業還是去別的公司應聘間猶豫,後者並沒有做錯什麼。周瑜從選擇了孫策的那一天起,他的身家性命就都搭進了東吳,這種情況下,面對孫權,他會像對待孫策一樣用心。不過,周瑜這麼想,孫權卻不一定這麼想。在孫權的眼裡,赤壁一戰,大敗曹操,風光無限的周瑜就成了他心裡的一根刺,或者,在更久之前,周瑜帶兵奔喪之時,還年少的孫權心裡就對他有所芥蒂了。孫權不是孫策,哪怕他面對的周瑜,已經是一個死心塌地為東吳的周瑜了,他也做不到像哥哥那樣對他寬容還有放心。
孫權的這些小心思,周瑜或許不知道,但是落到了劉備眼裡。所以,劉備上京面見孫權請求借荊州,西返時,對孫權說:“劉備之自京還也,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等十餘人共追送之,大宴會敘別。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最後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壓倒孫權和周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話到此時,不必多說,各位心知肚明,周瑜之死的確與孫權分不開關係,但,周瑜對此知不知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他最後選擇了妥協。而這些,體現在周瑜的最後寫給孫權的信裡。
周瑜的這封信其實是有三個版本的,分別是《江東表》,《三國志》,《周瑜傳》,這三個版本內容大致相同,以《三國志》裡的版本為官方文獻存世,官方文獻言簡意賅,但是,《三國志》裡的版本,是刪除了幾句話的,而那幾句話,乍一看,不過是幾句稀鬆平常的客套話,問候語。而問題就在這幾句話裡,如果周瑜是將死之人,此時國事急於星火,怎麼可能還有心情客套?在接下來,結合周瑜去世的時間點——在京口返回的路上去世的,此前,他剛見過孫權不久,雙方表面上已經在伐蜀計劃上達成了一致。如此推斷,只有一種可能,當時的周瑜知道,他自己命不久矣。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反駁,前面不是說了周瑜對於自己成為孫權眼中釘肉中刺已經心知肚明瞭,並且妥協了嗎?為何又說他不知情?
周瑜有件事是不知情的,他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被算計,可他沒有想過他已經時日無多。因為在“伐蜀”和“借荊州”之間,孫權是偏向於後者的,而當時,周瑜其實心裡也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如果他沒能得到孫權的肯定答覆,就很可能成為必須除去的人。最重要的是,天不湊巧,讓他在此時此刻染病了,他知道,也許這一天不遠了,甚至不用孫權動手,他就撐不到最後了。為了這個可能,為了這個也許,也為了真的會因病而亡,所以,他在信的最後,還寫到了推薦魯肅來接任,為什麼?這是周瑜的政治低頭,他讓魯肅順利接任,他是想用以告訴孫權,我可以讓權,可以保持著東吳內部看上去沒有分裂,他想用他自己的低頭,換他的嫡系部將與後代不遭遇迫害。或許,到了這個時候,周瑜還是心存幻想的吧。可惜的是,周瑜錯了,在他死後,他的長子周循早死,次子周胤因罪被流放廬陵,至於其他人,結局也是可想而知。
周瑜之死令人惋惜,可他的一生,或許從孫策去世那天起,就註定了這樣結束吧,畢竟亂世之中,政治漩渦裡的,人心難測。
-
1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因為名著《三國演義》的宣染,東吳大都督周瑜成為三國死的最窩囊的名士。而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深入人心,特別是周瑜臨死時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淒涼的令人唏噓。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其三分真實,七分虛構,故事很多都是虛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神人。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火攻計”、“借東風”等等,其風頭直蓋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周瑜。而赤壁戰敗後,諸周兩人直接Pk中,諸葛亮料事如神,處處料敵於先,結果完爆周瑜,三氣周瑜使其最終慘死。
那周瑜要比諸葛亮年長6歲,他真的是一個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庸才"嗎?答案太出人意料,事實上週瑜有三大特點.
一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他出生名門之後,他的父親周異曾擔任洛陽令,而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二是名副其實的大才子。"官二代"出身的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系統的教育,身懷絕世之才,胸藏不世之謀。
三是名副其實的"大都督"。周瑜不但多才多藝,足智多謀,而且身材高大,英俊瀟灑,他長得亭亭玉立、玉樹臨風,有蘇軾的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為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四是名副其實的"大儒士"。他是一個膽識過人、謀略過人、雅量過人、氣度過人、心胸過人之人。有陳壽的《三國志》對周瑜的全面正能量的評價為證。就連一向出言謹慎的梟雄劉備也對周瑜不苛贊謬之言:“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劉備之所以給出這麼高的評價,是有原因的,其實劉備在“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前,出道早的周瑜就已經為孫權提了二分天下,伺機雄霸中原的戰略構想。周瑜具體主張分三步走,第一步:佔據江東,以長江天塹為天然屏障,扼險自守,稱霸江東,以達到二分天下的目的;第二步:伺機圖謀荊州,突襲益州,以達佔據荊州之咽喉之地和川蜀之廣沃之地的目的。第三步:劍指偏鋒,全力爭霸中原,佔據中原,以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總之,可以說周瑜的"江東對"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全面更具體更系統,也更早提出,其謀略之深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有專家們直言不諱地表示,周瑜是諸葛亮無法比擬的,兩人不在一個層次上。赤壁之戰中,周瑜大放異彩,運用連環計,以少勝多,打敗了號稱百萬大軍的曹操。整個過程,諸葛亮只是配角,功勞甚微。
而且周瑜和諸葛亮各伺其主,非但沒有直接正面的交鋒,而且不存在什麼過節,更不存在什麼"因忌生恨"的恩怨,要知道赤壁之戰後到周瑜病死這兩年時間,諸葛亮的職責就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軍實,做好後勤工作,兩人各司其主,也各在一方。也就是說諸葛亮"三氣周瑜"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是"演義"出來的,是杜㯢出來的。周瑜的驚世駭俗之遺言:“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抹黑。
事實上,周瑜不是被氣死的,而是戰死的。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
意思是說,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孫權按照周瑜既定的戰略部署和方案,在赤壁之戰大勝後,派周瑜偷襲荊州攻打益州,但時運不濟,周瑜在進軍途中箭矢而負傷,班師回朝江陵後,年僅36歲的周瑜因傷勢過重而不幸去世。而周瑜病死後,孫權痛哭欲絕:“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
14 # 漢中廣汽豐田陳鵬
說周瑜氣量小,諸葛亮三氣周公瑾這是小說家言,是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事實真如此嗎,恰恰相反正史中的周瑜德才兼備,英俊瀟灑。有這樣的記載,說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東吳孫權也給周瑜高度評價,說周公瑾有王佐之資,這都可以看出歷史中周瑜氣量很大,而且有能力,還有我們可以從他自己的話裡也可以看的出來,既生瑜何生亮,千古名句都知道,後半句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君未歸孤何安!說的是諸葛亮,周瑜一直想讓諸葛亮為東吳效力,可是到死也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如果他氣量狹窄,能讓諸葛亮來東吳嗎,那不是自己砸自己飯碗。以上種種都能說明周瑜絕不是氣量狹窄之人。
周瑜其實是病死的,建安十五年周瑜想孫權提出伐益州,並張魯的計劃,孫權也同意。(這裡特別說明是周瑜真的要打益州而不是演義中說半途攻打荊州,)周瑜再返回江陵駐地的途中,在巴丘,今湖南嶽陽這個地方突然病卒。一代名將到此結束了精彩傳奇的一生
小陳在這裡大膽猜想一下,當時周瑜要是沒死,並且他伐益州並張魯的計劃得以實施。並且以周瑜的才能我想有很大機會會打下益州和漢中!果真如此的話歷史是不是要改寫,
-
15 # 君山話史
在《三國演義》裡,周瑜是被氣死的,這只是小說的虛構罷了。歷史上周瑜是病死的,問題是他死時才三十六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竟英年早逝呢?
第一,周瑜在江陵之戰,受了重傷周瑜的死因,可以追溯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一路撤退到江陵。周瑜率吳師追擊,在江陵城與曹仁對峙,江陵之戰,持續時間達一年之久。
江陵是荊州的一座重鎮,劉表坐鎮荊州時,就把江陵建為一個後方補給基地,貯備了大量的糧食、軍械,城防也十分堅固,故而曹仁雖被長久包圍,卻勉強能堅守。江陵久攻不下,周瑜比較心急,親臨第一線指揮戰鬥。然而,意外發生了,在視察前線時,周瑜被曹軍的利箭所傷,箭射中他的右脅,也就是右側胸。
這一箭傷勢很重,周瑜臥床好幾日,情況十分不妙。曹仁得悉周瑜受傷的訊息,集結一支軍隊,出城列陣,打算乘機反攻。此時周瑜生死未卜,吳軍內部人心惶惶,如果不能穩定軍心,可能戰場形勢會急轉直下。
因此,周瑜不顧傷口復發的危險,裹創而起,巡視兵營、激勵將士。眾人見大都督沒有生命危險,懸著的心就落下了。這時,曹仁發現周瑜親自巡視兵營,不敢進攻,又躲著城去了。不久後,由於劉備前來助陣,曹仁最終放棄江陵城,江陵之戰,以周瑜的勝利而告終。
然而,周瑜在受重傷的情況下,未能好好休養,埋下了禍根,此後他的身體情況就越來越差了。
第二,操勞過度,星隕中天江陵之戰後,如果周瑜能好好靜養一年半載,身體應該能恢復如常,畢竟他才三十幾歲。可是,他沒辦法靜心休養,因為他看到另一個心腹之患,這便是劉備。
周瑜對劉備保持極強的戒備心,在他看來,劉備絕善輩,是東吳潛在的心腹之患。他密稟孫權,認為劉備乃是一代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些熊虎之將為羽翼,肯定不會長久屈居他人之下。
周瑜不僅思考劉備的問題,也憚精竭力思考東吳政權要何去何從,要如何縮小與曹操的差距呢?為此,他從江陵奔赴京師,謁見孫權,詳細闡述自己的戰略。他的戰略,就是利用曹操兵敗赤壁之機,大舉擴張,向西進攻,奪取巴蜀之地,吞併漢中的張魯勢力,與關中馬超結為盟友。
倘若周瑜的主張得以實現,那真沒劉備的蜀國了。
可惜的是,周瑜在身體條件不佳時,來回奔波,在返回江陵途中,行至半途時,竟然染上疾病。自從去年攻打江陵時捱了一箭,周瑜的身體就比較虛弱,這一病,讓他再也起不來了。一代名將,溘然長逝。
第三,不存在諸葛亮氣死周瑜的史實“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話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由於《三國演義》影響力太大,而作者又站在蜀漢立場,故而不惜拔高蜀漢人才,而刻意壓制魏、吳的英雄人物。其實,周瑜根本不會發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感慨。
歷史的真相是,諸葛亮壓根就沒引起過周瑜的重視。周瑜在世之時,諸葛亮的名聲並不十分響亮,也還沒有做出偉大的事業。此時的周瑜,地位比諸葛亮高,名頭比諸葛亮響,還接二連三取得偉大的勝利,連曹操都對他另眼相看,企圖拉攏招降。他怎麼可能說“既生瑜,何生亮”呢?
我們從周瑜給孫權的密信也可以看出,他認為要提防劉備,要用美人計困住他,要把他與關羽、張飛分開,要把關、張二人收為己用。大家看看,周瑜提到諸葛亮了嗎?根本沒有!對周瑜來說,諸葛亮毫無存在感,又哪來被他氣死呢?
回覆列表
按照現代角度而言,傷口感染,當時的醫療水平很低的,周瑜在赤壁之戰裡面有受到箭傷再加上軍事操勞,導致了傷口感染,死了
為什麼要貶低周瑜?因為羅貫中偏向諸葛這一方,他要神化諸葛亮就必須透過貶低他的對手而神化諸葛。
周瑜之於孫權,正如郭嘉之於曹操。歷史上的周瑜這是個心胸廣闊,有情有義的人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他家人住在壽春,當時孫堅長子孫策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3]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
後來孫堅戰死,孫策被袁術控制住。孫策用全國玉璽換回前父親的舊部下,返回江東的時候
周瑜變賣了全部家當,和同自己的叔父丹陽太守周尚一起去投奔孫策。
以周瑜的出生和才華,他可以很輕易就加入當初的四世三公袁紹,袁術。但是他沒這樣做而是把身價和性命都交付於自己的發小。從而可見周瑜是一個很重情重義之人
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
周瑜題跋像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
換句話而言,是周瑜助孫策打下了整個江東。為後來的東吳版圖打下了根基。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和魯肅一塊同行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釋出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援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東吳的天下,如果說周瑜佔半壁江山絕對不足以為過。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而當年孫權就19歲。當時周瑜在江東的威名是遠蓋孫權。甚至可以說孫權除了是孫策弟弟外什麼都不是。
而周瑜取孫策而代之,稱王當時也沒人會有反抗。
然而他選擇的是輔助這個孫權、功高蓋主而不自傲
孫策死後,江東的氏族是完全不賣孫權的帳,畢竟他沒有任何功績,還年輕。只是當時處於大都督的周瑜一直鎮壓著江東的氏族。
其實周瑜對於東吳,對於孫家遠比諸葛於劉家更加鞠躬盡瘁。
諸葛沒出山之前只是一個山野村夫,沒家底,沒背景。而周瑜就算沒孫策也是名門望族。他是有資本去做反稱王的,因為兄弟之情,他輔助一個當時一點威望都沒的孫權
赤壁之戰
當初曹操的全體人數就14萬左右。而東吳的大概就4萬左右,劉備頂天就1萬左右的兵馬。
所以說這場仗的主角是東吳對曹操。
其實赤壁也沒什麼好吹的,因為曹操的14萬軍馬都是北方兵,是騎兵,是旱兵。不通水性。
而江東兒郎基本每個都精通水性的。
話句話而言,不會游泳的在水上打會游泳的。根本是沒法打
再加上是夏秋交際之處。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冬天一到,14萬兵馬的糧倉物資就必然短缺。到時根本曹軍就會不戰而退。
赤壁最高明之處是周瑜對曹操的圍而不殺,而是把曹操趕去劉備的地盤。
其一劉備是漢臣,曹操是漢賊。劉備殺曹操是必然,曹操死於劉備手,劉備必然成為北伐曹氏,夏侯氏的必殺物件。劉備只有荊州一地,諸葛最多隻會尋求劉姓王族的幫助。頂天只會形成益州劉璋和荊州劉備對北方曹氏,夏侯氏一族。到時打到七勞八損,然後東吳再整頓兵馬乘機攻下荊州,憑藉荊州養兵,十年時間,騎兵一成。就是江東統一天下的時候
其二劉備一直都以漢臣自居,如果不殺曹操,劉備憑藉“仁義,道德,捍衛漢室天下”的旗幟就會粉碎。到時東吳可以名正言順去討伐荊州。再以荊州養兵。反正魏軍死下14萬。東吳有長江天險為守,進可攻退可守。
只是萬萬沒想到,劉備居然真的放曹操,還是用天下人都無法質疑的藉口放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