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樸羅圈
往大處說,是和品德相關的責任心意識;從小處講,是自己從小愛整潔、講秩序、養成物歸原處的做事習慣。而這些能力其實在孩子成人之後走進社會是非常需要的。所以父母們要注意培養寶寶整理物品的能力了。小霸王早教機【商城有售】 怎樣使丟三落四的孩子變得自己會收拾,會整理,養成並井有條的良好習慣呢?
一、固定孩子放物品的位置。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地方,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小櫃子,擺放孩子的書本和玩具,要求孩子把課本、練習本、玩具分類擺放,家長還要協助孩子掛置一些布娃娃、張貼一些兒童畫,把這片小天地營造成一個少年兒童小世界的氛圍,吸引孩子去喜愛和珍惜自己的這一片“小天地”。
二、父母要率先垂範。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較大,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在收拾整理東西方面也不例外。要求孩子的鞋子擺放整齊,首先自己的鞋子不要脫了亂扔;要求孩子把櫃子和抽屜裡的東西放好,首先自己要把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要求孩子把用過的東西及時歸原,首先自己要作出表率。環奇遙控車【商城有售】 三、培養孩子收拾東西的習慣。父母平時要經常教育孩子把東西放置有序,使孩子養成自覺收拾東西的良好生活習慣。父母要做到堅決不放過任何一次不按規定辦的行為,只要發現一次,就要立即督促按規定擺放收拾好。有時候,孩子因亂塞亂丟而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父母先不幫孩子尋找,“懲罰”孩子感受—下不按順序擺放的後果,然後再幫助孩子。
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4個方法提醒他們收拾東西的重要
1 創造一個每日打掃的慣例。一天所造成的混亂通常是很容易處理的,但是每天加起來的混亂就會讓狀況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最好的方法是,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去執行每日的打掃。例如,在吃完晚餐後,或者要換上睡衣準備睡覺前,要持續的執行。剛開始,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打掃,讓這段時間變得更有趣一些。幾周以後,每天打掃的慣例就會成為習慣,並且孩子的抱怨也會減少。世界兒童珍愛的100個經典童話【商城有售】 2 如果孩子有許多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他們通常都會把房間搞得一團混亂!好好地看一下被孩子亂丟在地毯上的東西,有哪些東西是如果不見了也沒關係的呢?找一天孩子不在家的時間,把這些所有的玩具、東西排列整理,丟掉其他不需要的東西(或者把這些不需要的東西裝在箱子裡放在頂樓,或者把它捐給慈善機構)。
把留下來的這些東西有系統地裝進箱子、洗衣籃或者木盆裡,並分別標明東西的種類或用途,例如,書、積木、填充玩偶等等。另外也把孩子學校與體育所需要的用品整理放在一起。在孩子的臥室裝更多掛夾克的鉤子或者是放鞋子的架子。如果每一樣東西都有放置的地方,他會更容易維持房間裡的乾淨整齊。
3 拿一個大箱子放在車庫裡。在箱子外圍很清楚地用黑筆標示為“監獄”。每天晚上,把孩子丟在房子裡亂七八糟的東西撿起來,然後把這些東西放進這個箱子裡。告訴孩子他必須付十塊錢的罰款或者做一些家務事,才能把這些東西從監獄裡釋放出來。日康彈跳兒童水壺【商城有售】 請你保持平靜以及堅持的態度,你會驚訝地發現,當孩子需要付罰款贖回他們的揹包、足球鞋、家庭作業或漫畫書時,你每天晚上可以撿到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少!(如果你不喜歡使用罰錢這種方法,可以罰他做家務。每週六清理箱子,如果那時還有東西未被贖回,這些東西就會被扔掉。)
4 你可以採取罷工的方法。如果孩子已經大於十歲了,告訴他你不再幫忙收拾別人造成的混亂,他將要為自己的東西負責。你會很神奇地看到,當電話響起的時候,孩子可以一下子很快地把房間收拾乾淨!
-
3 # 一如減法整理
弟子規第三十四講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簡單來說,回家後脫下來的衣服,鞋子,襪子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果衣物,鞋襪髒了,要拿去清洗,不能夠堆在一起,要不然時間一長,就會變得不衛生,變得髒兮兮的了。
從小處講,愛整潔、講秩序、養成物歸原位的做事習慣;往大處說,這是一種責任心,一種品德修養。這些能力越早培養,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孩子自己的玩具和圖書是Ta們童年時光重要的陪伴,僅次於父母。所以,父母要注意從小好好培養寶寶的整理物品的能力。
父母言傳身教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到骨子裡去。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小被教育用完東西要放回去,養成良好的習慣。“說你多少次了,東西用完了放回去,聽見了沒。”父母對你說過吧,或者跟你的小孩說過吧。父母給你造成的影響,你會重新放到你孩子的身上。這樣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做不好整理收納,以為自己的習慣不好。
因為當你有一兩次沒有把東西放回去的時候,總有聲音在告訴你“東西用完放回去,放回去。”這個聲音讓你覺得“好習慣”沒有辦法堅持下來,因此而自責。“反正整理收拾是件很麻煩的時候,收拾好了還是會亂,那還收拾幹嘛。”這樣陷入死迴圈。
重要的是(敲黑板),這樣的父母本身是做不好整理收納這件事的。把家裡整理好的父母,不怕家庭成員不把東西放回去,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回歸到清爽的家的模樣。只有沒有做好整理的父母,才會對孩子、家庭成員有物歸原位的要求。
所以,希望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之前,請先把家裡整理好,至少把屬於自己的部分整理清楚。這樣才有說服力,才可以教導你的孩子去整理。
陪孩子整理1、設定孩子的玩具、閱讀區域。在家裡面,專門設定一個區域作為孩子的玩樂、閱讀區,儘量避開電視和電腦這些容易干擾的因素,以免影響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另外,告訴孩子,這個是屬於ta的專屬區域,自己可以管理。
2、幫助孩子選自己喜歡的玩具,把玩具分類、收納在不同的盒子裡。2歲以上的小朋友,基本上可以對自己的物品有管理意識,喜歡或不喜歡也知道。另外,父母們可以關注孩子平時愛玩那些玩具,興趣愛好在哪些方面。因為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特質也會慢慢地顯示出來。
3、如果家裡玩具特別多的,建議分批。經常玩的、不經常玩的都拿一點出來,藏起來一部分,輪著玩。放出來的那些可以是開放式收納或者用透明的箱子裝著,藏起來部分用密封或者帶有顏色的箱子裝起來。玩具在收納的時候,可以選用孩子喜歡並且可以辨別的圖形貼紙。
-
4 # 糯米麻麻Coco
你這種情況通常可能孩子是覺得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做這個事情。我們家小時候不哭,但是讓他整理他說他不會,然後我就帶著孩子一起整理,告訴孩子什麼樣的收納盒是做什麼的,然後我寫標籤,讓孩子自己去貼,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來,孩子也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學會了整理物品的方法。可以建議寶媽試一試。
-
5 # 九皮皮
現在很多家庭孩子的玩具多得都把佔滿一個房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人沒有提前整理,全部都是亂糟糟的,孩子玩後,讓孩子整理,孩子肯定不樂意。那麼多玩具雜亂無章的堆放著,就是大人整理起來也會覺得頭痛,何況小孩子。想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書,最好大人先給孩子分類,然後每次玩好後,告訴孩子這些要放在哪裡,這樣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哪些東西要放在哪裡了。
-
6 # 埃米爾
給孩子整理箱,包,桶,給予屬於他支配的物件來收拾!
首先可以帶著一起整理。
其次,可以給看繪本,好習慣之類的。
最後,及時給予鼓勵。
-
7 # 整理控
小樣兒是一個4歲半的男娃,有些與生俱來的秩序感。比如收積木時,非得把有圖案的一面朝上;去早教中心,會把自己組合的拼插玩具拆開,分門別類放到收納盒裡;在幼兒園還做過“圖書管理員”,會督促別的小朋友把圖書放回原處。
但大多數時間,他跟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在家裡玩具圖書到處亂丟,找不到就哇哇哭。我也曾在他兩歲的時候試著將他的玩具分類,然後貼上圖片標籤,但當時他對標籤的興趣大於對分類的興趣,很快就把圖片標籤全撕掉了。
這次,鑑於小樣兒小朋友的玩具已經到了一個數量級,我預先給留好的空間已經不夠用了。趁週末,我就帶領他來了一次玩具大整理。
小樣兒之前見過我整理別的物品,我之前也帶著他整理了他的圖書,他對整理結果比較滿意,不過在這次整理之前,我還是再三說了整理的過程:
首先,我們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堆在墊子上,然後你來判斷,哪些玩具不要了,哪些玩具是現在要玩的,哪些玩具是暫時不玩的。 第二步,我們把不要的玩具丟掉,暫時不玩的玩具放在小屋子,現在要玩的玩具放在玩具架裡。 第三步,我們給現在要玩的玩具安排一個地方,把它們裝裡面; 第四步,寫標籤,以後就按著標籤放玩具。小樣兒表示同意,於是我們就開始了。
第一步,把所有的玩具丟在一起我把小樣的玩具從書架上、箱子裡、床底下翻出來,都堆在了客廳的墊子上,小樣兒自己看了驚呼,“天哪,我的玩具真是太多了!”
他也會有疑問,指著自己的放大鏡說
“這個不是玩具啊,是工具。”
我說沒關係,只要是你日常活動用的東西,都可以算做是玩具。
還會準確地把別人的東西篩出去:
“那個是爸爸的,不是我的。”
還提出要求說,我們先玩一會卡片吧。”
我說不行,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整理玩具。
第二步,分為現在要玩的,暫時不玩的,和丟掉的剛開始整理的時候,小樣兒興致勃勃地和我一起拿著自己的玩具判斷,放到沙發上的是現在要玩的,放在箱子裡的是不要的,放在地面上的是暫時不玩的。
每拿一個玩具,他都會自己判斷:
“這個夏天才玩,現在太冷了。”
“這個哥哥姐姐來的時候才玩。”
“這個是賽車,這個要跟賽車放在一起。”
“這個盒子不能扔,我哪天還要玩呢。”
“這個卡片不要了。”
“這個是橡皮泥工具,要跟橡皮泥放在一起。”
“這個是巴克隊長的帽子,要跟巴克隊長在一起。”
...
但到後來,他有點累了,就有些懈怠,說你看著辦吧。但當我說這個玩具“沒用了吧,扔了吧”的時候,他會說“不行,放在那面吧,以後還玩呢”。
“扔掉的好少啊,現在玩的好多啊,暫時不玩的也好多啊。”
我問,“你還要再扔掉一部分嗎?”
小樣兒說,“不要”。
最後剩下一大堆現在要玩的玩具,我對小樣兒說,
“你看,現在有四個抽屜,這面還有兩個大抽屜,你的玩具怎麼分呢。”
這時候小樣兒累了,他說,“你看著辦吧”
我就把他的公交車、挖土機、警車這樣的大型玩具車還放在玩具架上,原來也是放在那裡的,然後問他,
“我把你的超級飛俠和變形警車放到上面的抽屜裡了。”
他已經去騎腳踏車了,說,“好的。”
然後我問他,
“下面的抽屜放什麼?放你的工程車嗎?”
他回頭說,“好的。”
然後我又問他“那飛機呢?”
他說,“飛機也放到工程車裡。”
“那這個抽屜放動物們吧。”我看他沒有反對,就把動物模型都放進右上抽屜。
公共汽車的遙控器也是小樣兒自己放進這個抽屜的
“沙發扶手的抽屜比較長,我把這些槍都放進沙發這個抽屜吧。”
他說了“還有子彈。”
“不行,要放到下面去。”
然後自己過來把槍挪到下面的抽屜裡,又拿著萬聖節的一個細長的玩具說,“這個嘻嘻哈哈的萬聖節玩具也要放進這個長抽屜”。
化妝品盒裝的是子彈
我問他,“那上面的抽屜放什麼呢?”
“放這個。”他把小鋼琴、橡皮泥捏的一黃一白兩個球被他當成太陽和月亮的、還有一堆小賽車、手搖小風扇、玩具手機等都放進了上面的抽屜。
我之前給小樣兒買了一個桌面抽屜分類放筆、剪刀和卡片,後來又買了一個準備放 牙籤時被小樣兒拿去霸佔了,最後決定放磁片。於是這次我跟他商量,“我們把磁片的圖片放進自封袋裡吧,然後把這個盒子扔掉”。
小樣兒很同意,說,
“好,這樣那個盒子就不佔地方了。”
下面的三個抽屜分別放筆、剪刀和卡片,上面的三個小抽屜放了磁片
我把一些塗色卡片、橡皮泥分類分裝後放到檔案盒裡,也是原來放紙片類玩具的地方。
七巧板和橡皮泥先裝進了自封袋
拼圖、七巧板、地圖和卡片類都是先裝進自封袋再放進檔案盒
又問他,“機器貓存錢罐放哪裡”,他指指書架上面。
他自己還把放大鏡、印章都歸類為工具類,然後放在工具箱裡。
剛才在分類的時候我就已經用透明收納盒把木製積木收起來了,小樣兒還主動提出把立體拼圖也算做積木收在這個收納盒裡,因為“也能搭”。所以在徵求了他的同意,我就直接把收納盒放在下面的架子上。
這樣到最後只剩下最後一布袋子大的塑膠拼插積木,還餘下了五個透明收納盒,我看了下最後剩下的一個抽屜,把塑膠拼插積木裝在兩個收納盒裡,放進最後一個抽屜,然後跟小樣兒解釋到:
“你看這樣放怎麼樣,如果直接放在抽屜裡,你玩的時候要一個個撿,現在只要把盒子端出來,往地上一倒就可以了。”
小樣兒說,“好。”
第四步 寫標籤小樣兒的興趣在寫標籤這步又回來了,思維表現得比較活躍,除了傳統的“超級飛俠變形警車”、“工程車飛機”、“槍炸彈”,那個會發出恐怖笑聲的萬聖節玩具被他稱為“嘻嘻哈哈萬聖節玩具”、會發出女人聲音和手機鈴聲的玩具手機被稱為“搞笑美女手機”,還有他自己組合的玩具被稱為“地面輸送接收器”、橡皮泥捏的兩個球被稱為“寶貝”。
經過這番整理,小樣兒還給自己整理出了一個展示區,展示自己的手工成果。
整個整理過程超出我的想象,我以為小樣兒會整理到一半就不耐煩,然後扔下一個爛攤子給我,想不到居然還能堅持到整理完。
-
8 # 父母世界
玩具總是能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童年時光,孩子也總是會把玩具當成自己最好的夥伴。大大小小的玩具,總是能讓孩子愛不釋手,玩得不亦樂乎。
隨著孩子年齡不斷的增長,對玩具的需求也開始不一樣了,外加孩子的新鮮感作祟,家裡的玩具總是會不自覺的多了起來。漸漸的,也就開始堆滿了整個房間。
孩子年齡較小的,理解語言的能力和手的精細動作發展得不夠好,以下這些方法可以結合他的水平來使用,實在學不會的,可以等一等再用,大人要多幫忙。現在還不能很自覺地收拾玩具是可以理解的。
1、教會他收拾玩具的方法,什麼玩具放在哪兒,怎樣裝才能全裝到盒子裡。
2、給他在固定的地方做個玩具櫃,讓他專門擺放玩具。許多父母喜歡給孩子一個大桶或大筐,讓孩子把玩具全部丟在裡面,如果孩子想要某一樣玩具時,得把整桶整筐的玩具全部倒出來找,這樣不利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3、要經常讓他收拾,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否則很難形成習慣,收拾時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家長不要幫忙。
4、當孩子因為亂放玩具找不到時,父母不要急著幫他找,要讓孩子感受一下不收拾玩具的後果,然後再幫他找,同時趁機教育他把玩具分門別類地整理、收拾好。
5、家長必須教育寶寶:“你有家,玩具也有家。”這一點可以參考下幼兒園教案書《我會放玩具》,讓他從中瞭解歸屬感的意義,並激發寶寶的同理心,讓他知道:“我回家,玩具也要回家,不然在外面很可憐。”
6、有時可以和他一起比賽收拾玩具,看誰收拾得又快又幹淨。那個收拾得又快又幹淨的人有獎(獎他喜歡的東西),這個辦法當然是激將法,用獎品來鼓勵。
7、也可以找幾個大小差不多的紙盒,外面糊上花紙,玩具只要分類放在裡面就可以,不一定碼放整齊。
-
9 # 十四層的兔兔
想讓孩子整理玩具和書籍,首先家長要在家中規劃好玩具和書籍的收納空間。比如孩子專用的書架(或書櫃的某一層)、玩具收納櫃等。
所有的物品有了“家”,孩子才能有“歸位”的概念,才會整理物品。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共同收納整理,而不是一邊抱怨孩子不整理,一邊自己在收拾。要叫上孩子參與進整理工作,明確他需要做的事情,並進行督促和驗收。
第三,在整理的過程中,家長要關注大方向,忽視細節。比如玩具都收到玩具櫃了,但是具體哪個玩具放在哪裡,就不要過多要求了;孩子把書放回書架了,但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歸類圖書,把原有的成套書籍打亂了,也沒必要要求他重放。這樣孩子有自主的空間,會強化他的主人意識和責任感,至於不合適的分類,在使用過程中慢慢會調整理順的,要相信秩序感和追求完美是人的本性。
最後,還可以透過一些小花招強化行為。比如孩子主動歸位玩具後大肆鼓勵,找不到某個物品了讓他著急一會兒,提醒他下次有序放置等等。
-
10 # Angelia富貴牡丹
首先媽媽要改掉總是自己獨自動手給寶寶收拾玩具、書籍的習慣,不妨讓寶寶一起加入。玩具、書籍要歸類,放整齊,以方便下次查詢。和寶寶收拾完之後可以做個小遊戲(一個人說出一類玩具,兩個人去搶答準確位置,看誰回答的準確)寶寶的玩具總是亂扔,等到下次玩的時候找不到就會喊媽媽,這時我們不要著急的幫寶寶找出玩具,要趁機教育一下孩子。講清道理後,讓孩子玩完放回指定地點。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大人要以身作則,有喜歡收拾東西、分門別類的生活好習慣。久而久之,寶寶也會學會。玩具、書籍屬於寶寶的私有物品,交給寶寶自己來收拾。從小就注意培養,使孩子儘早養成收拾東西的好習慣。
回覆列表
孩子從出生到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不管是玩具還是圖書會越來越多,這樣就出現了收納問題。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的空間整理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日常模仿學習然後在不斷實踐的過程當中形成的能力。那麼日常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呢?
我給家長一些參考性的建議。第一,和孩子溫和的談話,避免帶有負向的情緒狀態和孩子交流,像下達命令一樣的語氣,孩子執行起來就會產生不情願的情緒,比如說哭鬧之類的。家長也可以換位思考,體會一下在被指責或者命令狀態下去工作是什麼樣的感覺,所以用換位思考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第二,在問題當中沒有提到年齡,如果孩子年齡偏小,急哭了,面對孩子的哭,家長可以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不是孩子不明白收拾玩具具體指的是什麼;第二,是不是孩子覺得這些玩具整理起來對他壓力很大;第三,是不是孩子不清楚他要把這個玩具整理到什麼地方;第四,是不是孩子受到了家長語氣的影響。這裡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
家長的語氣裡是不是表現出希望孩子馬上完成的迫切在裡面,在孩子不得不用哭來表達情緒的背後,家長要分析一下孩子真正的需求,所以遇到這樣的現象一定要和他去溝通內心的想法,瞭解他真正的內心感受。如果孩子是不理解收拾玩具的具體動作,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做個示範;如果覺得孩子是能感受出來但是壓力大,那家長就調整一下到孩子所能承受的工作量;如果他不清楚東西要收拾到哪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討溝通。只有瞭解孩子背後的原因,才能讓他學會這個能力。經常會聽到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家長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具備這樣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影響著他,日常多和孩子去解讀這樣的行為,以便他模仿學習。透過以上的分析,相信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慢慢學會這個能力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