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詹茶肆

    泡茶新手應該如何瞭解茶葉?如何正確學習泡茶?

    有時候踏出第一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但當我們踏出第一步後返回來看,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並且之後的路也會很好走,因為我們有了勇氣,便不再懼怕困難。很多人以為泡茶很多,作為剛入茶圈的新手,常常是懵懵懂懂的狀態,不知道如何瞭解茶葉,如何學習泡茶。其實剛開始大家都是這樣,在自己陌生的領域常感到手足無措,只要我們定下目的,掌握好學習的方向,那麼我們就能從容不迫,慢慢去學習泡茶方法即可。

    言歸正傳,新人如何瞭解茶葉,如何學習正確的泡茶方法?途徑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勤奮好學。可以買相關書籍看,也可以在網上查詢相關的學習資料,只要你去找,就能找到很多關於茶葉的知識,就比如我這篇講茶葉知識的文章。那麼我們應該先了解茶葉的哪些方面的知識?比如可以先了解茶葉的歷史、發展、茶葉的種類、產區、各類茶葉主要的品質表現,茶葉的貯存要求與方式等等。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茶的故鄉,有悠久的飲茶歷史和燦爛的飲茶文化。而飲茶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是從藥用到食用再到飲用,且飲茶方式在每個階段是不同的,剛開始煮茶,就如同煮菜一樣,後來到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到明清流行清飲。中國茶樹品種非常多,有三百多種,而茶葉型別就更多了,有數的大概一千五百多種。茶葉種類豐富,以茶葉加工方式和發酵程度來劃分的話,分為六大茶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此外還有“第七大茶系”花茶、緊壓茶等等。若說六大茶為基本茶類,那麼花茶、緊壓茶就是在加工茶類。中國有4個茶葉產區,分別是江南茶區、江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六大茶的特點是不同的,比如綠茶有綠湯綠葉的特點,黃茶有黃湯黃葉特點,紅茶有紅葉紅湯的特點。綠茶鮮爽,紅茶醇厚。白茶有很長的保質期,有毫香蜜韻。烏龍茶的種類繁多,分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省烏龍等。黑茶比較解油膩。

    接下來講一下泡茶的技巧,泡茶講究茶水比例,也就是不能放太多茶葉也不能注入太多水,要適量。此外我們在使用不同茶具時也要講究茶葉的投放量,用玻璃杯泡茶與用蓋碗沖泡茶葉是不同的。如果我們用150毫升的玻璃杯泡綠茶,那麼可以投3克幹茶,注入120毫升左右的水,大概七八分滿。用玻璃杯泡綠茶也有很多講究,比如事先要溫杯,然後投茶後可以搖晃茶杯,這叫搖香,接著注水,然後等茶葉舒展開來,一兩分鐘左右就可以喝了。

    如果我們用150毫升的蓋碗泡綠茶,那麼可以投5克幹茶,蓋碗沖泡時要講究快出湯,出湯慢了,浸泡時間久了就容易苦澀。如果我們用茶壺泡綠茶,那麼一般投3克幹茶,注入200毫升到300毫升的水,當然如果覺得淡,可以適當增加投茶量。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比如瞭解茶器、水源、水溫、浸泡時間以及茶葉的鑑賞工作等等,但不要灰心,大家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就是了。

  • 2 # 國家高階評茶師

    綠茶是未經發酵的,製作是利用高溫殺青制止酶的活性,保留了較多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以上,從而形成了綠茶的“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同時刺激性也較強;白茶是最自然的微發酵茶,透過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從面保留了更多鮮葉內的天然物質。所以對於嫩度好的綠茶和白茶類,不能高溫長時間沖泡,否則會燙熟葉張、使葉底和湯色泛黃。如洞庭碧螺春、龍井、毛尖、福鼎白毫銀針等,若用100度的開水沖泡並加蓋浸泡3-4分鐘,會使湯色悶黃,香氣失去鮮爽味,葉底黃熟,咖啡鹼、茶多酚大量容出,造成茶湯濃苦或帶苦澀味,所以沖泡嫩度好的綠茶和白茶溫度要在85度左右為宜。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鮮葉內的天然物質雖綠茶和白茶保留的較少,但又比紅茶和黑茶保留的比較多。所以沖泡時溫度在90度左右為宜。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製作工藝複雜,鮮葉採摘時葉張成熟度較高,香氣型別多為高沸點的香氣物質,且透過發酵,茶多酚部分氧化聚合,茶多酚的含量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左右,為了展示其特殊花香或韻味和滋味的醇厚度,必須用100度沸滾開水沖泡,才能使其香氣物質充分揮發,滋味成分充分溶出。

    紅茶是全發酵茶,在加工過程中酶促氧化較為完全,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所以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較綠茶低得多,照說也可以高溫沖泡,但是由於嫩度大,特別是純芽上等的金駿眉和正山小種更不能高溫沖泡,只有用90度左右的開水,才能泡出其最佳的品質風格。

    黑茶是全發酵的後發酵茶,茶多酚轉化完全,黑茶屬大葉種,葉張成熟肥厚,茶葉香氣深沉而厚重獨特,層次豐富,所以必須用100的滾開水沖泡,才能更好的浸泡出茶葉中的滋味物質。

    根據茶葉的外形和內質的區別 ,一般沖泡單芽嫩度好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時,可以用玻璃杯沖泡比較好,即有益茶葉沖泡後的自然舒展,又有利於觀賞。紅茶、烏龍茶、則用蓋碗比較適合,黑茶可以用蓋碗或紫砂壺。

  • 3 # 懂茶帝

    在整個茶藝中,泡茶對於泡茶者來說,是一個使自己放鬆,讓情緒沉澱的過程;在別人眼裡是賞心悅目,充滿享受的視覺體驗。

    在泡茶時,如何做才能使得動作得體不慌亂呢?

    很簡單,細心學,多練!(全文完)

    小懂只是開個玩笑,細心學,多練是最基本的,對於沒有系統學習過茶藝,只是想簡單泡個茶的初學者,掌握幾個細節,也可以輕鬆優雅地泡茶。

    服飾

    首先,日常泡茶時,對於服裝、首飾,雖說不用做到和茶具相搭配,但一定要簡潔,不能太繁瑣,例如鏈子的首飾、寬袖口的衣服,泡茶過程中很容易鉤倒或絆倒茶具

    姿勢

    泡茶時身體要坐正,腰桿挺直,手臂與肩膀不要抬高。不要做摸臉、攏頭髮等小動作,這樣會破壞泡茶的完整性。

    左右手平均操作

    泡茶前,為了方便操作,茶具要根據自己的習慣擺放。靠近左邊的物品用左手取,靠近右邊的物品用右手取。

    需要用右手取左邊物品時,應先用左手取物後轉交到右手,反之亦然。

    泡茶過程中雙手要配合使用,小懂剛泡茶時,因為習慣用右手,幾乎所有步驟都是右手在做,一點都不美~以我為戒哦!

    繞茶具取物

    當我們進行溫杯時,需要拿取對面客人的品茗杯,這時應繞過茶具取物,不可越過茶具進行取物。

  • 4 # 毛氏茶

    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理解茶葉的苦澀甘甜?可能剛開始的新人對於茶葉並不是很瞭解,有時候碰到一壺好茶確實不容易!該珍惜!

    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證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嚐苦澀,而是在品嚐茶帶來的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茶的回甘生津是源於茶的苦澀。

    一、茶葉的主要成分及其茶湯滋味構成:

    茶葉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氨基酸,具有鮮爽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生物鹼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鹼也稱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兒茶素也稱茶單寧,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二、茶湯苦澀與回甘生津的味覺轉化解釋:

    茶湯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咖啡因和茶單寧。茶湯的澀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茶單寧。咖啡因的苦是不會長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這種苦味是“回甘”的基礎。當呈苦味物質不再長留舌本,化掉時就可導致味感改變出現味感“錯覺”呈現回甘。這種錯覺應該是一種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單寧可使咖啡因的作用減緩,使這種本能錯覺停留在了口腔舌本。我們經常聽說的“茶毒,喝了上癮”就此因由。茶湯的澀感是因為茶湯含有茶單寧成份(即兒茶素),茶單寧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口腔單細胞菌類的蛋白質凝固,進而使口腔區域性肌肉收斂。當茶單寧苦澀味化掉時收斂性轉化,口腔區域性肌肉開始恢復就呈現生津的感覺。如果茶單寧的收斂性過強,濃烈的澀對味蕾刺激性很強,會長留舌本讓人反感,經常澀伴隨著苦讓人難受,這種苦澀主要是茶葉加工過程的不當形成的,這種苦澀對茶來講就是一種很大的缺陷。而咖啡因的理化性質比較穩定,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變化。茶湯中茶單寧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茶單寧可使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我們經常聽說的“茶會醒神和破睡”就此因由。

    三、茶湯的口感與個人品評的差異:

    茶湯中主要呈味物質有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不同就導致了整體口感的差異。而茶湯的苦澀與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就有如五行之說中的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

    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我們喝茶是無從判定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更無從判定這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應當遵循的比例。個人有一個口感感官評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個人口感可以接受,並且苦不長留舌本能夠化掉後回甘;如果入口有澀,澀不可上顎不可掛齒不可黏唇,並且澀不長留舌本能夠轉化後生津。這就是我常說的:苦不叮口,澀不掛舌。我們通常所說的個人口感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感受,是個人味覺、嗅覺、觸覺對茶湯產生的各種刺激所形成的綜合的主觀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異。好茶是茶湯的鮮爽本韻濃烈蓋住茶湯的苦澀,並且苦澀在還無知無覺中已轉化。但這種無知無覺在於人的主觀感受,我們經常聽說的“好茶是要有緣分的”就此因由。

  • 5 # 測溫的保安大哥

    正確泡茶的步驟包括:燙壺、置茶、溫杯、高衝、低泡、分茶、敬茶、聞香、品茶等九項。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新手覺得自己泡茶不好喝,可能問題在這裡!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同樣的茶,自己泡和別人泡感覺差別很大。

    明明感覺泡法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總覺得自己泡茶不好喝,卻搞不清到底是哪裡不對勁。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茶葉,同樣的茶具,同樣的水,你泡的茶就是沒有別人泡的好喝呢? 今天試著為大家答疑解惑。

    開水反覆煮沸 反覆燒開的水泡茶,茶沒那麼香! 有的人泡茶用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溫又不夠了,於是又繼續加熱。

    其實這樣反覆燒開,水中的鐵、鈣類物質也會不斷增加,與茶多酚反應,會破壞茶葉的香氣。

    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為宜,煮到水翻滾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濤洶湧或長時間沸騰。

    一次煮水不可過多,建議用小一點的煮水壺,煮完用完最合適,下一泡重新煮水,就可避免水質對茶的影響。

    從不溫杯燙壺 保持茶杯的溫度,可使茶的香氣更明顯、滋味更美。

    室內溫低時茶具的溫度相應也會變低,此時泡茶會讓水溫也受茶具低溫的影響,稍微下降,因此,口感自然就會沒室溫高時的韻味足。

    溫杯燙壺,一方面是將茶具儘可能地洗淨,去除異雜氣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減少周圍環境對茶的影響。

    溫杯燙壺可提高水溫,有助於激發茶香。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將茶具燙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壺中快速降溫,降低環境室溫對泡茶的影響。

    只有注意了這些細節,才可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用手接觸茶葉 ,用手抓取茶葉易加速茶葉變質。

    茶葉最忌潮溼或異味侵入,而人的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難免帶上許多微生物和細菌,並且手是極容易出汗和沾染水分的。

    如果用手抓取茶葉,會將細菌傳給茶葉,久而久之,葉的那股清香不但會漸漸遠去,茶葉也可能因此而加快變質。

    潤茶時間太久 潤茶時間久,茶味會變淡。 潤茶旨在讓茶葉舒展開來,這樣能沖泡出更好的味道。

    尤其是鐵觀音類顆粒形茶、緊壓的餅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難出味,往往會棄掉,等到第二泡才飲用,味道更佳。

    但潤茶時間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會造成茶中內含物質損失過多,而正式沖泡時茶味就變淡。

    潤茶的程度到茶葉舒展到七成左右,因為吸飽了水,第二泡茶葉很快展開,茶味很快就會出來了。

    泡所有的茶都用沸水 沖泡每種茶都有特定適合的水溫,有的茶不適合用沸水沖泡,否則會影響口感。

    有的人不管什麼茶,一律都用開水泡,水一翻滾,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沖茶了。但是,並非是所有茶都適合用開水沖泡的。

    尤其是一些嬌嫩的芽頭製成的茶,像一些名優綠茶、白毫銀針等,過高的水溫會導致苦澀味掩蓋其鮮爽味。

    紅茶頭兩泡也不可用太高的水溫,避免浸出太濃而酸澀,而且水溫過高會導致茶不耐泡,到了茶味稍微淡下來,可以改用沸水沖泡,並適當延長時間。

    品質絕佳的紅茶可用沸水衝,但出湯一定要快。 茶水久浸不分離 茶葉長時間浸泡,味道會變苦。

    茶葉沖泡時間過久,不及時倒出,會使茶葉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等會自動氧化,降低茶湯的色、香、味;這樣的泡法,會使得茶味不好,過於苦澀,丟失了茶葉本身的香氣以及滋味的層次感。

    建議使用飄逸杯、快客杯等簡易茶具,儘快分離茶水避免久浸。 泡茶這件事,其實因人而異,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習慣,久而久之,很容易忽視掉一些誤區。

    不妨多與茶友用同樣的茶具、對比沖泡同樣的茶,多多交流泡茶的方法,也許你的泡茶技巧會進步得更快。

  • 6 # 蘇州老楊說茶

    談到怎樣泡茶的話題,還真是既簡單又很複雜。前幾天,老楊和一個自稱不懂茶的朋友聊天時,她說:泡茶必須依照茶性泡茶,才能將茶泡好。聽到這句話,老楊非常深有同感,立即稱讚這位朋友是懂茶人。

    老楊個人認為,泡茶的首要原則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依茶性泡茶,依茶性泡茶才能充分展現出一款茶最佳的風味。依茶性泡茶,就需要深入瞭解要衝泡茶品的特性,並且能夠根據茶葉的特性選擇泡茶水、茶器、投茶量、沖泡手法、空間佈置、泡茶動作等,透過對泡茶各種因素的有意識的調控來展現茶的本味。換而言之,只有熟知茶理、茶性並對茶文化有自身審美感悟的懂茶人才有能將茶泡到最好。

    剛講過泡好茶複雜的一面,現在講講泡好茶的簡單一面。泡茶需要專心、精心,選擇恰到的泡茶水、茶器,並採用較為適合的沖泡手法就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老楊總結了幾個泡茶時的不良習慣,相信茶友們認識並改變了泡茶的壞習慣,就能泡出一杯適口的茶。

    不良習慣一:工業自來水泡茶

    茶圈中廣泛流傳著一句話:水為茶之母。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歷代的愛茶人,都非常重視泡茶水的水質。唐代的劉伯芻是中國最早的鑑水家,他將中國適宜沏茶的水列為七等,其中:第一,揚子江南零水(又名泠泉);第二,無錫惠山第一峰白石塢下的惠山泉;第三,蘇州虎丘景區“陸羽井”等。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由此可見,泡茶水的品質對於沖泡好一杯香茶的重要作用。

    在老楊12年的泡茶、品茶實踐中,嘗試國內外幾十種礦泉水、純淨水、自來水,發現泡好一杯最重要的一個竅門就是選擇適當的泡茶水。例如:依雲礦泉水泡茶會發鹹發苦;江浙一帶的礦泉水普遍澀度、甜度較明顯,更適合泡炒青綠茶;東北長白山的礦泉水能發茶性,適合沖泡大部分茶品尤其是普洱老茶;斐濟的礦泉水泡茶柔甜、香高;浙江千島湖的礦泉水較為中性,適合試茶;純淨水、過濾水因為製備工藝的不同,水的滋味也不同,並不是最中性的泡茶水等等。老楊在選擇泡茶水時,還發現一個小竅門,泡什麼地方的茶用什麼地方的礦泉水,一般都差不了。

    反之,泡茶的不良習慣第一條就是用工業自來水泡茶。工業自來水用採用氯氣、漂白粉等多種化學藥劑加工而成,水中化學成分複雜,水的滋味遠不及天然礦泉水和純淨水。因此,有條件的茶友在泡茶時最好不要採用工業自來水。

    不良習慣二:刻板按照書本的規定泡茶

    老楊身邊很多朋友都考取了初級、中級的茶藝師、審評員的資格證,其中不少人在泡茶時要嚴格按照書本中介紹的泡茶方法,刻板不變通的泡茶。只要是一類茶,就會固定按照一個方法進行沖泡,在水溫、出湯時間、注水出水方式、動作手勢上,毫無變化。、

    茶要泡得好,必須依據茶性來泡茶。各類茶藝教學和茶文化科普書籍中關於泡茶手法的記述,是對泡茶方法的大致概括,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可以泡出一杯合格的茶。但是,針對具體某一款茶品,想要充分展現茶品的最佳香氣和滋味甚至本味,則需要根據這款茶品的個體特性來進行沖泡。比如,同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紅茶,金駿眉最為細嫩,沖泡時最好控制水溫,緩流慢注水,不要採用沸水直衝法沖泡;而傳統工藝的松煙熏製的陳年正山小種紅茶,為了發起茶香與茶味,最好採用沸水直衝法。普洱茶茶生茶中的新茶,前幾道水最好採用95-98攝氏度之間的礦泉水小流慢注,快進快出湯,後幾道水則沸水急注悶泡法;而普洱茶生茶的老茶,則適合費用急注法,激發茶香、茶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老楊的方法。

    有一些學過茶葉審評的朋友,會在泡茶過程中不自覺的採用審評法泡茶。審評法泡茶確實可以很快的評判出一款茶的品質特徵,但是審評法泡茶濃度高、滋味重、苦澀感強,往往不能展現出茶葉的最佳味道。所以,老楊個人不建議在平時品鑑茶品時採用審評法泡茶。

    不良習慣三:不控制茶水比隨意投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宋代著名豪放派詞人蘇軾膾炙人口的佳句,形容杭州西湖的美景像美人西施的妝容,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季節都好看。但是,我們口中的茶在沖泡時,卻不會是“濃淡總相宜”。

    泡茶時的茶與水的比例,決定了茶湯的濃淡滋味,很大程度會影響品茶人的感受。茶淡無味,展現不出茶韻;茶濃苦澀不易化,感受不佳,體現不出茶湯滋味的細節與層次。因此,相對適中的投茶量才可以讓我們充分感受一款茶香氣、滋味的美妙,客觀的判斷一款茶品的品質高下。

    在於一些江浙一帶剛接觸武夷巖茶朋友交流中,會反映說喝正巖的巖茶很難找到巖韻,感覺除了火香明顯以外,沒有太大的特點。開始老楊對此非常不理解,後來看到、嚐到了茶友用蘇式清淡泡法泡巖茶,就明白了問題出在茶水比的控制上。茶具大,投茶量少,茶湯淡薄,難以正確感受巖韻和茶氣。當茶友們品嚐以武夷山茶人最常用100毫升容量的蓋碗沖泡8克巖茶的茶湯後,紛紛表示可以明確感受到茶湯中有“骨鯁”的巖韻了。

    不良習慣四:情緒不好時泡茶

    泡茶人的情緒會影響茶湯的滋味。這好像是一種唯心的說法,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一位茶界前輩,曾經告訴我:“你的心裡有什麼味道,你的茶裡就有什麼味道。”心情好的時候泡的茶也好喝,心情不好的時候泡出的茶也是苦澀的。六年前還體會不到這句話的真實含義,現在卻深以為然。不信的茶友,可以嘗試一下,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不良習慣五:不用心泡茶

    用心才能泡出好茶,這個道理其實非常淺顯。我們做任何一件事,只有用心、認真、專心才能做好,泡茶也是一樣。

    不良習慣六:出湯不淨

    泡茶時出湯不淨是很多茶友在泡茶時最易犯的小毛病。泡茶時每道水之間如果不能講茶器中的茶湯空淨,茶器中殘餘的熱水將會影響下一道茶湯的滋味,增加苦澀度、降低耐泡度,茶友們在泡茶時最好將茶器中的茶湯空盡。

    不良習慣七:不醒茶

    醒茶主要針對老茶而言,普洱茶、黑茶、白茶等茶的老茶,經過多年的陳化,茶香、茶味、茶性需要在適度的通風環境下喚醒啟用,除去倉儲中產生的不良氣味。有些茶友會將溼倉茶的退倉和老茶的醒茶混為一談,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老茶醒茶最簡易的方法就是採用避光、無味、有蓋的茶罐進行醒茶,將撬成小塊的老茶或老茶的散茶裝入茶葉罐中,定期適量、適時通風,每過幾天試一下口感變化,到達自己滿意的口感就可以封罐結束醒茶。

    不良習慣八:不潤茶

    泡茶時第一道水必須倒掉,稱之為“洗茶”。很多朋友認為這是泡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老楊個人不太喜歡“洗茶”這一說法,很多人會講洗茶可以將茶葉中的農藥、化肥、黴菌等有害物質洗掉、洗乾淨,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農藥主要是脂溶性化學藥劑,用開水很難將其溶解乾淨。洗茶也無法將黴變的茶葉中的毒素完全清除。洗茶最多可以洗去茶葉表面的灰塵。

    老楊更喜歡“潤茶”這一稱呼。老茶因其陳年轉化,茶香、茶性內斂,需要用沸水滋潤、啟用更好的展現茶香、茶味、茶性。另外,潤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老茶的倉儲氣息,改善茶湯口感。新茶則可以透過第一道水的適度滋潤作用煥發茶香和茶味,為泡茶整個過程起到拋磚引玉、奠定基礎的作用。

    同時,我們要明確一點,不是所有的茶都需要將第一道“洗茶水”倒掉,第一道水含有大量的可溶物,是茶葉營養、保健物質的精華,倒掉了就是浪費。原料有機、製作衛生、倉儲乾淨的茶品,第一道茶湯可以飲用。高品質炒青綠茶、正巖的巖茶等不需要將“洗茶水”倒掉,反而第一道茶湯的滋味相當美妙,韻味十足。

    泡茶並不難,只要抓住要領,依據茶性,養成好的泡茶習慣,就能逐漸提高泡茶的水平,慢慢泡出一杯自己喜歡的好茶。

  • 7 # 六堡茶微刊

    首先要愛茶,其次態度要正。學茶、學泡茶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需要我們虛心、耐心、專心,還有一顆包容心。

    1.學習基礎茶葉知識

    根據自己需求,先從基礎的茶葉知識學習,線上+線下,理論+品鑑結合。中國的茶有上千種,同一種類的茶因其產地、原料、工藝、倉儲等不同,又會呈現出不同的口感,給品嚐者不同的體驗。因此說茶知識猶如浩瀚大海,人在其面前越是謙虛,越是耐心地專注於茶,越能挖掘其背後蘊含的真理。

    可以從中國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學起,因為學習泡茶也需要基於這些茶葉知識進行。其次,多看、多聞多喝以及多練習泡。除了看書,在茶室學習,有條件去茶山、茶廠等實地學習都可以。

    2.以茶會友,交流學習

    識茶、懂茶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多一些交流,尤其是與一些茶圈內的資深老師,多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才能學到更多茶的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皇97、98中最煩玩哪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