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從小跟我著我爺爺奶奶長大的,我奶奶跟我說過我從一歲不到就當我在家裡了,所以現在長大了,我也不喜歡跟我爸媽一起,而且我爺爺奶奶從小就很疼我,而且我我爸媽也是比較偏心的那種,也不怎麼關心我,都是喜歡我妹跟我弟,對我就很冷淡的那種
回覆列表
-
1 # 枯木齋
-
2 # 脫產的新生代農民
在我們南方,改革開放比較北方稍早,所以,南方的80、90後,基本上都是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
這也是作為父母的一個無奈的選擇。
唉!希望這些孩子儘量不要計較你們的父母,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所以才選擇犧牲了你們的童年。
虧欠你們的,我們都很自責,我們也在儘自己的可能,儘量彌補你們的過去,希望你們能諒解你們的父母給你們童年帶來的不幸,同時也希望你們儘可能的把你們的孩子帶在自己身邊,莫讓孩子再赴你們的後程,這也是我們60、70後的父母的最大的期望。
-
3 # 奶爸木子李
城市裡面情況不知道
但在農村,特別是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十之有八九是留守兒童
這是現在社會一個普遍現象,個人覺得,也是現實的悲哀
我也當過留守兒童,知道爸媽不在身邊,跟著爺爺奶奶是什麼滋味
所以目前即使不賺錢,我也會選擇把還在留在身邊
不想他成為兒時的我
回到正題
對於留守孩子,我想說的是:
開啟你的胸懷,讓我們看遠一點,站在父母的角度,體諒父母的一些行為
畢竟,一家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偶爾有些情緒或者覺得父母做得不對是正常的,要知道,人都會犯錯,包括你自己
人無完人
我的建議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多跟你的父母交流,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走近他們,而不是與他們保持距離。
要知道,生活依舊美好,世界依然璀璨,不要因為小事而影響到你的心情。
祝一切安好!
奶爸屆扛把子,嬰語十級,尿不溼操作大師,熬夜協會常任理事,專注育兒、早教、家庭知識分享,您的支援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十之一二?多了;百分之幾?
所謂長大,成人了吧,中國不會多。嬰幼兒三兩年那不算,只是三代同堂式爺爺奶奶搭把手,成長過程還屬於爸媽的主導。
我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與爸媽之間幾十年一直處於比較客氣的狀態,基本就是建議、商討、預設,亙不“干涉內政”的形式。
爺爺奶奶去世時我已而立,傳送走了兩老重心就轉到父母身上,不過我未擔主角,父母和弟妹們只需要我“在場”就行,老爹去世那年我已六十四,守著十幾天老人安詳地走了,尊囑葬在爺爺奶奶東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