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酸辣土豆泥

    老子之道,是聖人之道。寄託了老子全部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考。指出重點發揚聖人之道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博大深沉的人文關懷、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很大的幫助。管理者應該關心社會公益事業,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行人本管理,要多傾聽職工的心聲,“聖人夫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管理者對待員工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滿足他們的物質和心理方面的種種需要。

    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也,上古流傳迄今之道也。由老子繼承、發揚,將其推進到嶄新的階段,是為創造性的發展,乃中華民族以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

  • 2 # 世界第一帥778899

    《道德經》裡道德二字是道與德的合稱,與我們日常語言中文明道德的道德不是一回事。道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講就是指自然與社會的終極法則,西方學界稱之為真理。古代人講求道與追求真理並沒有區別,所以道的最早含義是理。

    但是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一書中,卻賦予道以物的意義。成為後世道家學派,乃至後世文獻中道字的主要含義。《道德經》論道就好像是講述某一個實際存在的事物。經文第二十五章這樣來論述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大。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到,老子其實是將天地未剖分之前的混沌狀態稱之為道。似乎在古人的認識裡天地萬物是由一個不知名的混沌狀態演化而來,在那個狀下宇宙只是一團單純的物質,沒有天地與萬物的區別。古人將天地分立看作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單純為一的事物不知道在哪個機制的作用下發生了清升濁降的變化,最終清者上升為天,濁者積聚為地。天地分立被看作化生萬物重要前提。所以才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但是宇宙演化的程序不可能是如古人所設想的那樣,所謂的天地分立不過是地球與地球之外的虛空。而且如果我們將陰陽互立的邏輯貫徹到底,就不可能設想一個單純為一的宇宙原始狀態。恆星與行星不可能起源於一個同質的事物。古人在其認知的前提下試圖構造萬物源起的過程與機制,但那些假說是不可能包含終極道理的。

    這就意味著,老子所預設的單純為一的萬物初始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老子為什麼要預設這樣一個事物存在呢?不存在的事物不可能成為經驗的物件,所以一定不是因為老子經驗了道,所以才宣稱它是存在的。道的存在性只是基於邏輯上的推理,所以稱道是實在只是一個假設。

    說道是無,因為它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人類經驗的物件,所以我們無法明確它的顏色、形狀、硬度、質量、質料等性質。說道是有,則完全是基於推理與假設。如果我們認可這一假設為真,那麼道就成了以無為形式的有。我們只知道它必然存在,但卻無法觀察和經驗它。不能被觀察和經驗,就沒沒有顏色、形狀、硬度、重量等資訊定義它,我們就只能稱之為無物。但這樣一個“無物”卻又被宣稱為有。這就是以無為形式的有的意義。老子講大象無形,說的就是道的這一特性。大象指的是道,無形指的是沒有可經驗事物的性質可驗。

    道被預設為可經驗的萬事萬物的原因和根據,是天地萬物最原始的狀態,所以道是天地萬物之母。道生養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但它卻以無物的形式存在。這就是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此所謂道的玄德,也就是無為。那麼,很顯然,當我們預設了道的實在性,無為就成為宇宙間最高實在的最高德性了,所以稱之玄德。老子預設道的目的就是要證明無為是自然事物的最高原理。

    在我們傳統學術中,較缺乏為知識而求知識的熱情。所以古人求道基本上都是為了實用,而且主要是為幫助統治者治理社會提供策略。然而道的概念仍舊在邏輯上先於德的概念,因為道指的自然萬物的根本法則,理論上它包含有社會存在。而德主要是指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是狹義的道。

    在老子的體系裡,道不是理反而是物,他將道看作自界最高的實體。道作為實體雖然不能成為我們經驗的物件,卻被預設為必然存在著。於是自然界最高的道就成為了道之德。經文中稱之為玄德,它的具體內容是衣養萬物不為其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這個玄德是怎麼來的呢?道是萬物的原因,沒有道便沒有萬物的存在,所以道是萬物之母。她於萬物的貢獻功勞是最大的,她完全可是說是萬物的主宰或領袖。但道卻並不因為對於萬物的莫大功勞而爭取萬物之上,為王為主,反以無物的形式居於萬物之下之後,以至於大多數人竟然不知道或不相信她的存在。

    這就是養育萬物卻不爭做萬物的主人,生之、利之,功之卻不居不恃。這是一種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一心一意的講奉獻,私毫不為私利己。老子講,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她愈是不爭,其為功勞愈是不被忘記。為什麼說水之德幾乎道,原因在於水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地位,貢獻於萬物卻總是流下最低最窪處。這同樣也是衣養萬物反不為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而不居。所以水的德性最接近玄德。

    反觀社會現實,君主們為私利己,爭權奪利,對百姓有一丁點功勞就大張旗鼓的宣傳,生怕人民不知道。天下何以大亂?根源就在於那些君主們對於權力、財富、奢靡生活的無窮嗜慾。他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就要爭搶和爭鬥,天下便永無寧日可言。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就是君王效法道之玄德,滅除無窮的啫欲,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功於萬物萬民但又甘居人下。作為萬物之母的道都保有此德,區區人主有什麼理由不效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獨立書店透過直播自救,實體書店未來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