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嘻必笑

    竇太后偏愛,但她丈夫和大臣不一定喜歡, 古人思想封建,長幼必須有序,劉啟各方面能力都很好,也深受大臣信賴,劉武只是竇太后喜愛,竇太后沒有實權又沒人支援她,怎麼可能讓劉武繼承。劉武劉啟皆為竇太后所處,她也只是對劉武偏愛,誰繼承皇位竇太后應該都挺樂意。

  • 2 # 山野老人

    竇皇后偏愛幼子劉武,為何劉啟依舊能夠繼承皇位?原因在哪裡?

    (竇皇后)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一句話就解決了!

    根據宗法制,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原則,自然是劉啟繼承皇位。

    立嫡不立庶,是說在所有的皇子中先冊立嫡皇子,嫡皇子的順序是從大到小。

    沒有嫡皇子,才冊立庶子。

    庶子的順序也是從大到小。

    當時文帝劉恆沒有了嫡皇子,所以才冊立庶子。

    庶子的年齡劉啟最大。

    所以,劉啟被冊立為太子,後來繼承皇位。

    但是整個事件的經過並不是這麼簡單!

    劉恆進京做了皇帝,京城逐漸安寧後,有人提議文帝劉恆冊立劉啟為太子。

    文帝劉恆以國家剛剛安定,不能這麼草率就冊立太子。要冊立太子,還有很多人比我的兒子劉啟更有資格。

    文帝劉恆說:“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紀大;吳王是我的兄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這些人都有資格繼承皇位,應該先考慮這些人。”

    由此否定了冊立劉啟為太子的提議。

    (文帝劉恆)

    文帝劉恆這些理由都有些牽強附會,文帝劉恆這樣說就是不想冊立劉啟為太子。因為文帝劉恆喜歡慎夫人的緣故,而屬意小兒子劉揖。

    劉啟的母親竇皇后知道文帝劉恆否定了大臣提議,很著急。自己又不敢去找文帝議論這件事情,只好去找文帝母親薄皇太后。

    竇皇后是有心計的女人!

    竇皇后去找文帝母親沒有提及兒子劉啟冊封太子的事情,而是提議薄皇太后的遠房侄孫女與劉啟的婚事。

    薄皇太后在朝廷也沒有多少重要親戚,在老家也沒有多少親人。

    薄皇太后也想促成劉啟與自己遠房侄孫女的婚事,這樣自己在朝中就有了更重要的籌碼。由此答應了竇皇后的求親。

    之後,薄皇太后找到文帝劉恆,對文帝劉恆說:“應該冊立劉啟為太子。因為劉啟在皇子中年齡最大,符合宗法制。再者劉啟的母親也能母儀天下。”

    大家知道,文帝劉恆是以孝順聞名的皇帝。

    (薄皇太后)

    薄皇太后開口,文帝劉恆不敢反對,這樣才確立了劉啟的太子地位。

    文帝劉恆駕崩後,劉啟順利繼承皇位!

  • 3 # 澹奕

    竇皇后寵愛劉武又如何?皇位的傳承主要還是看皇帝的意思與嫡長子繼承製的禮法,何況竇皇后自己都在文帝晚年逐漸失寵,根本無法左右影響儲君之位的確定。

    劉啟為嫡長子,劉武是嫡次子

    漢文帝的皇后竇氏本孤女出身,入漢宮為宮女,惠帝劉盈時期,呂后將一批宮女送給諸侯王的時候,竇氏被送進了代國的王宮,成為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的姬妾。竇氏進入代宮後,極得劉恆與其母親薄姬的寵愛,接連生育兩子一女,長女館陶公主,兩個兒子就是劉啟與劉武。

    本來,劉恆做代王時有元配的王后,而代王后在竇氏來之前就為劉恆生育四子,但奇怪的是館陶公主出生時劉恆14歲,而代王后生育四子還在館陶公主之前。

    按照嫡庶之別,竇氏只是姬妾,其所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庶出,並沒有繼位的可能。

    然而諸呂之亂被平定後,劉恆被長安的群臣迎立為新君,代王后在此之前離開人世,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也莫名其妙早早夭折,如此一來,竇氏從代王姬妾,直接就被冊立為了皇后。

    而在這裡還有個細節,那就是當年劉恆繼位之後,劉啟先被冊立為皇太子,在劉啟被冊立為太子三個月後,群臣上疏,認為竇氏乃太子之母,應該被立為皇后,也就是說竇氏能夠成為皇后還真是母憑子貴,要靠劉啟這個兒子。

    竇氏並沒有影視劇裡那麼能耐

    歷史上的竇氏,的確算是個相當出色的後宮女子,不過竇氏在朝堂上有所作為,只在漢景帝在位中後期與漢武帝登基初期那幾年,在文帝時期,竇氏並沒什麼逾矩的地方。

    竇氏早年喪父成為孤兒,直到成為皇后以後,才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兄弟竇長君與竇廣國,前有諸呂之亂這個例子,劉恆自然也知道外戚干政有多麼可怕,不過劉恆也不需要太擔心,畢竟竇氏的孃家遠不如當年的呂后的呂氏一族,根本不成氣候。

    熒幕裡的竇氏,曾讓文帝虛設六宮,竇氏初入代宮的確得寵,可後來隨著竇氏年華老去,逐漸色衰愛弛,加上雙目失明,晚年的竇氏被劉恆所厭棄,取而代之的是慎夫人、尹姬等妃妾,從這個角度來看,既沒家世又失去寵愛的竇氏,要保住自身都很艱難,遑論去更換儲君。

    皇家重長子,百姓愛么兒

    雖然漢文帝並非嫡子也非長子,但繼承皇位的他也知道,自己能夠繼承大統純屬巧合,自周天子確立嫡庶長幼的禮法以後,嫡長子繼承製就是不變的法則,也正因如此,嫡長子繼承製是不能夠輕易挑戰與撼動的。

    對漢文帝來說,劉啟與劉武都是竇氏所生,但劉啟畢竟是長子,而劉武尚且年幼,在不確定能力性情之前,立長不立幼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相關的歷史記載之中,並沒有任何劉恆偏愛劉武的記載,對這個小兒子,劉恆也不過爾爾。

    相比之下,竇皇后對劉武的疼愛,主要因為按照漢朝的規制,非儲君的諸侯王得到冊封后就要離開長安,竇皇后常年見不到劉武,心中自然思念,而日日在跟前的劉啟,還時常在朝政上與自己意見相左,所以竇皇后表現得更加寵愛劉武,尤其是在景帝一朝。

    竇皇后再寵劉武,也無法改變劉啟是儲君的事實:

    第一,劉啟是長子,劉武只是幼子,廢長立幼於禮法不合;第二,劉啟甚得朝臣之心,有前朝的廣泛支援;第三,竇皇后本身在文帝朝並沒太大的影響力,無法干預儲君的擇選;第四,竇皇后寵愛劉武,後來提議立其為儲也只是出於私心,想讓其長留身邊,但竇氏並非跋扈不明理之人,並未固執己見,她也不是硬要劉武做皇帝。

    歷史上的竇皇后,在文帝在位時期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儲君到底是誰並不是她所能夠決定的,劉啟繼位合乎禮法與現實,竇皇后再寵小兒子,也無力將其推上儲位。

  • 4 # 華夏說歷史

    這個問題提法錯了,應該這樣說,竇太后偏愛幼子,為何劉徹(漢武帝)還能即位。劉武和劉徹有競爭太子的一說,而和他哥哥劉啟是根本沒有競爭關係的,他輪不到,沒資格競爭。

    繼續說劉啟即位的原因,

    第一,首先他幸運,在文帝所有兒子序齒排列的最大,天命所歸,他不是最大,但是輪到他成年的兒子,他最大,順理成章就成為太子的有力保障。

    第二,劉啟能不能即位,合不合格即位,這個不是竇皇后說了算的,是按照一個國家的宗室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皇帝說了算的,輪不到竇皇后插手,況且,這個竇皇后上面還有薄太后管著的,薄太后的侄孫女是劉啟的太子妃,後來漢景帝的皇后,當然在薄太后死了以後,薄皇后因為無子而被廢了。但這是後話,現在她是太子妃,誰敢動太子的位置啊!文帝不敢,竇皇后更加不敢。

  • 5 # 使用者夏天的風

    竇太后雖然在漢庭權傾朝野但也不是一言九鼎但關鍵是大臣尤其是功臣勢力太龐大了,功臣勢力當年能扳倒呂家同樣也能威脅竇家,所以竇太后不得不從大局出發。另一方面各地分封的諸候王勢力依在雖經打壓但依然有造反的能量,如果皇帝登位不正他們藉口造反是分分秒秒的事。

  • 6 # 跳舞的土豆

    首先,劉啟是嫡長子,古代君王交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所謂嫡長子繼承製,指的是貴族,不論是天子、諸侯還是大夫、士,主要的家業都由嫡長子繼承。王位的繼承人必須是自己的嫡親長子。這也是劉啟能夠繼承皇位的主要原因,因為古人思想老舊,保守,他們的觀念就是擁立正統,這樣一來,嫡長子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擁護,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另外,劉啟個人能力很強,在處理國家大事上一直是的到皇帝的認可的,皇帝也是比較喜歡這個嫡長子的。這也在後世得到了驗證。

  • 7 # 先知而後樂

    劉啟是漢文帝繼位後,冊立的太子,文帝去世後,劉啟繼位便是順理成章。竇太后雖寵愛幼子,但她的權利還不能與皇帝的權威,眾臣子及薄太皇太后相抗衡,她既不能抗衡,又不能違逆,權勢雖大,但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 8 # 歷史神秘人

    竇太后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大兒子劉啟做了皇帝,就是漢景帝,小兒子劉武被封為梁王。竇太后的確很疼愛小兒子,父母偏愛小兒子是很正常的事,當然竇太后也想過讓劉啟百年之後把皇位傳給劉武,只是景帝劉啟很聰明,把劉武當做棋子一樣玩弄,把最大的威脅清理乾淨。

    文帝劉恆先後死了四個兒子,幸運的劉啟成了皇長子,依照禮法制度,劉啟當然是繼位皇帝首位人選,合情合理,合乎法度,劉啟也是有才能的人,得到大家的認同,誰也不能說什麼啊,你竇太后不願意劉啟當皇帝,也沒能力做得到,何況劉啟也是你兒子啊,兒子做皇帝也是對你有好處的嘛!竇太后確實很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劉武,也有想法讓劉啟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弟弟而不是傳給劉啟的後代,這樣一來,兩個兒子都當皇帝,竇太后的富貴不就很好保住了嘛,竇太后也是樂意那樣乾的。劉武依仗這竇太后的偏愛生出了想做皇帝的野心,劉啟很聰明,一方面利用劉武,一方面又防範這個弟弟,手段玩的很厲害。

    劉啟削藩政策導致其他藩王不滿,劉啟因為個人爭執,把吳王的兒子給殺了,因此其他八個藩王聯合起來對抗中央朝廷,這就是歷史上的“七國之亂”。劉武看到了機會,認為如果藩王幹掉了劉啟,自己也許有機會當皇帝了。劉啟當然知道弟弟的心思,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利用劉啟。在一次和弟弟喝酒的時候,劉啟對弟弟說,自己很害怕啊,因為七個諸侯聯合反對自己,自己怕打不過啊!劉武就說,哥哥不用怕,我會幫你的,我的封地梁國正好擋在七王前面,我會成為長安的屏障的,幫你擋住七王的進攻。劉啟要的就是你這句話,然後順坡下驢,很感動的說了一句醉話,弟弟真不錯,你好好幹,我以為把皇后傳給你啦!劉武聽後很興奮啊,覺得自己機會來了,如果自己幫助哥哥打敗了七王,立了功勞,將來做皇帝就有資本啦,加上劉啟的話,機會非常大呢,好過等七王幹掉劉啟自己當皇帝的機率大的多呢!其實劉武上當了,劉啟那是騙他呢,無非就是利用他罷了。

    劉武回到梁國後,招兵買馬,修建城牆,七國之亂正式爆發。七國的軍隊進攻長安,可是劉武的梁國擋在了前面,要攻破長安,必須攻破梁國。劉武死守城牆,拼死抵抗七國的進攻,為朝廷贏得了時間,周亞夫從後偷襲七國軍隊,最後朝廷滅掉了七個諸侯王,梁王劉武是有功勞的。可是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劉啟翻臉不認人了,說最大的功勞是周亞夫,立刻立自己的兒子劉榮為太子,滅掉了劉武當太子的夢想。劉武很不爽啊,說好給自己的皇位呢,哥哥做人太不厚道了。於是劉武找到了竇太后說這件事,竇太后決定幫忙。在一次宴會上,竇太后挑明瞭劉啟說過要把皇位傳給弟弟的事,劉啟也不好意思當著所有官員的面說自己沒有說過這句話,同時劉啟也不想拂逆母親,畢竟劉啟在眾人面前一直扮演著孝順的兒子啊!劉啟說自己確實說過這句話,也有意思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當然劉啟還有後招呢,怎麼可能把皇位傳給弟弟呢!

    劉啟把官員召集過來說要自己傳位給弟弟的事,結果所有官員激烈反對,從來的制度都是傳給兒子的,你有兒子,有什麼道理要傳給弟弟,那是根本不可能,不合法的事呢!劉啟放心了,正是需要你們的理由啊!隨後劉啟把大臣們的意見傳了出去。劉武知道後,那是非常憤怒,喪心病狂,一時衝動之下,居然派出殺手去殺掉反對他當皇帝的官員,一共殺死了十幾個官員。事情嚴重了,劉武當皇帝的夢想徹底泡湯了,和劉啟徹底決裂了。你知道諸侯王隨便殺朝廷的官員,還把劉啟這個正牌皇帝放在眼裡嗎,也太猖狂了。再者所有的官員都不想這個殘暴的人當皇帝啊,那樣大家怎麼活啊!劉啟立刻有理由處理劉武了,劉啟下命令嚴懲劉武的,就要去抓捕劉武時,竇太后出面了,劉啟最後沒有處理劉武,但是劉武再也沒有機會當皇帝了。劉武很後悔,找了很多人說好話,但是劉啟就是強硬的表示,你就別想了,不處理你就很給面子和照顧親情了,還想當皇帝,做夢吧!劉武還想去找竇太后幫忙,可是竇太后也沒辦法啊,你衝動做出這樣的事,就要承擔後果,做皇帝是不可能的了。

    鬱悶的劉武才知道自己鬥不過劉啟啊,自己上了劉啟的當,被玩弄於鼓掌之中,最後抑鬱而死。可見竇太后有多愛小兒子劉武也沒有用,誰叫你不夠劉啟聰明啊,玩手段比不過,只能被玩弄當棋子啦,劉啟這個人那是非常有手段的人,就那樣用計謀把最大的威脅清除,還不用殺人,皇位還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真是大贏家啊!

  • 9 # 春秋硯

    竇漪房在皇后位置上時,並沒有多大的權力,皇位繼承並不是她所能決定的。一、出身低微

    竇漪房家貧,父親的意外亡故更使得衣食無著。因此,以良家子身份入宮服侍呂太后,又被賞賜給代王,並受到寵愛,且生下長女劉嫖以及劉啟、劉武二子。可即便如此,後來的漢文帝在做代王時,已有王后與四個嫡子,正常情況下,皇后及太子的位置不可能有竇姬母子的份,她也不會做非分之想。

    二、母以子貴呂太后歸西,被壓抑許久的功勳集團及劉氏皇族終於抬起了頭,呂氏一族被誅殺。群臣擁護代王劉恆回京即位,但代王后很可能是呂氏的血緣,史書上對此沒有明確記載,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秋後算賬,就在劉恆進京之前,代王后去世了,而在去往長安的三個月內,王后所生的四個嫡子相繼病故。文帝繼位數月後,有司上書請立太子,長子劉啟純厚慈仁,前179年正月確立了他的身份。有了太子做靠山,文帝的母親又表示應該立太子的母親為皇后,於是,皇后的桂冠砸在了竇姬頭上。三、沒有外援

    漢朝的外戚往往非常厲害,常常影響皇權繼承的走向,但竇皇后只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早年就失散了,兄弟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貧父死,被人拐賣,經過十餘次倒手,最後被賣到宜陽,做工時險些喪命;她的哥哥也好不到那裡去,一家團圓後,漢文帝選擇品德高尚的長者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他們不變得驕奢淫逸、仗勢欺人。這樣的兄弟對朝廷的影響力可以忽略。

    四、禮法制約禮法的規則就是立嫡立長,無論竇太后多喜歡小兒子,宗法制度擺在那裡,漢文帝、薄太后、朝廷大臣都是她無法逾越的障礙。五、母子關係竇漪房偏愛小兒子,並不是不愛大兒子。竇皇后成為竇太后,她的確試圖讓小兒子劉武繼承皇位,但只是繼承、並不是要奪取漢景帝的皇位,幾次嘗試無果後,她也就放棄了。綜上,竇漪房做皇后時,她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可能拉下劉啟,換上小兒子劉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疝氣是什麼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