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要省)人。
15
回覆列表
  • 1 # 一起看大戶

    一代才子柳宗元留下的文化寶藏

    大家好,我姓杜,專看大戶

    人們都叫我杜大戶!

    河東柳氏的發展壯大,根源之一應該是家訓的教化力量。那麼,柳氏家訓的真容是怎樣的呢?今天老杜就帶大家領略一番。

    我們看看柳宗元留給其子孫的家訓:“世代為官而勿貪,產業闊大而勿霸,金倉銀財而勿欺,駟馬之門而勿淫;以國為忠,以族為孝,以德為鄰,與人為善;成名勿宣門庭,得志勿忘饑民……”

    老杜還從柳氏家訓中,摘錄了幾段:

    唐河東節度使子寬公,諱公綽,最名有家法。中門東有小齋,自非朝謁之日,每平旦輒出至小齋,諸子仲郢皆束帶晨省於中門之北公綽決私事,接賓客,與弟公權及群從弟再會食,自旦至暮,不離小齋。燭至則命子弟一人,執經史,躬讀一過,訖乃講議。居官治家之法,或論文,或聽琴,至人定鍾,然後歸寢。諸子復昏定於中門之北,凡二十餘年,未嘗一日變易。

    立己以孝悌為基,恭默為本,畏怯為務,勤儉為法。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恭,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蒞官則絜己省事,而後可以言家法;家法備,然後可以言養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憂與禍不偕,絜與富不併。

    從家訓中我們能感受到柳氏家族在待人處事、治家求學、修身育子、尊重父母等各個方面的嚴格要求。

    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士族的興起之初,還是很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並不像後來腐朽沒落的樣子。在世人的印象中,士族大多不思進取,憑門第就能做官,沉溺於清閒放蕩的生活,不屑於政務軍務,在奢侈中腐朽衰落。事實上,也有不少士族憑藉良好的家風、家教、家學,獲得了文化聲望和影響力,俗語說“三代家學成士族”,也就是說,士族並不全是靠世襲,而是靠家教、家學奠基,逐步走出來的。

    所以,河東柳氏能興盛幾百年,背後肯定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和家風家教做支撐的。

    柳氏家族的故事很多,柳宗元同宗八世祖柳崇,在南北朝時的北魏做官,是虞鄉的中正,後來當了太子洗馬,專管太子的書籍和資料,屬三品大員。方正大度,學問品行都很好,退休後就住在虞鄉鎮洗馬村,因為他的官顯名揚,家規廉謹,深受村裡人推崇,也就有了洗馬這個村名。

    就連唐玄宗李隆基也曾向人說,朕聽說柳家的家風優良,家中女子都有賢德,為朕推薦一位合適的入宮吧。

    之後,有人便推薦了柳範的女兒,這位柳姑娘剛入宮就被李隆基冊立為婕妤,她因為家風薰陶,很有才學和女德,深受李隆基的敬重。

    除了特定的歷史因素外,注重倡導家訓應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柳宗元為父親撰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士之稱家風者歸焉”,為叔父撰寫的《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嗣家風之清白,紹遺訓於儒素”,都流露出柳氏家族對家訓的高度重視。

    並且,柳宗元提出了柳氏家族“四德”,在《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有“兼備四德,具體而微,公之謂也”之句,將“孝、文、正、清”稱為“四德”。“四德”是柳氏家族發展興盛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家訓的核心內容,是在柳氏祠堂等家族公共場所,以明文公示的方式對柳氏後人的滋養和教化,是柳氏家風家訓世代相傳的明確內容。

    柳氏家族的家風傳承不僅體現在家訓裡,甚至連柳氏民居的石雕、磚雕中,都體現著以“忠、孝”為中心的倫理道德觀念,講究禮儀、注重家教、家風,並且滲透著濃厚的以詩書傳家的文化氣息和鄉土觀念為基礎的人情世俗。

    我們應該從優秀的家風家訓中汲取營養,為更好地開展家庭道德建設提供借鑑,讓更多的大眾認識到家風家訓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國家的重要意義,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大戶人家,講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怎麼看待一個男的還沒聊兩三句上來就找你要照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