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品生活

    不論是楊秀清借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抑或洪秀全老謀深算設計除掉楊秀清,一個基本史實不會有錯,那就是: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正如那首在士兵間傳播的民謠:“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起包裹回家去,依舊當長工。”

    好在有個叫李秀成的天才努力維持局面,無奈忠王在雨花臺與進逼天京的曾國荃展開了長達44天的生死戰後,最終宣告失敗。

    太平天國的壽命,正式進入倒計時。

    1863年12月4日,蘇州陷落,8天后,無錫失守。為挽回敗局,洪秀全命李秀成渡江北上,與扶王陳得才回合,以吸引曾國荃部前往支援,從而幫天京解圍,此即進北攻南的戰略計劃。

    可惜,湘軍對太平軍的戰略意圖看得一清二楚,一方面命皖北守軍堅決抵抗,一方面堅壁清野,讓李秀成部陷入無糧可徵的窘迫境地。隨著太平軍精銳喪失殆盡,天京面臨被合圍的困局。

    (注:蘇南地區整個陷落之後,部分太平軍在侍王李世賢的率領下進入江西,打出的口號是:“與其餓死江南,不如戰死江西。”)

    12月21日,李秀成從丹陽趕回天京,向洪秀全分析當前局勢,認為湘軍壕深壘固,圍困甚嚴,天京城內糧草嚴重匱乏,外援又無法趕到,與其堅守,不如“讓城別走”,聯絡其他地區的太平軍,徐而圖之。

    實事求是的說,李秀成的建議相當中肯,當時南京以外的太平軍數量並不少,洪秀全完全應該拋棄已成死局的天京。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洪秀全聽了李秀成的分析後,龍顏大怒,說了下面一番讓人匪夷所思的話:

    “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於水,何懼曾妖乎?”

    儘管李秀成反覆進言,甚至以死相諫,仍未能改變天王看法,自己反倒被剝奪了權力。於是,太平天國喪失了突圍轉移、絕處逢生的最後時機。

    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陷天保城,天京被完全包圍,城中糧食麵臨斷絕。李秀成向洪秀全上奏:

    “合城無食,男婦死者甚多,懇求降旨,應何籌謀,以安眾心。”

    沒想到,洪秀全再次給出了讓人震驚的答案:

    “合朝俱食甜露。”

    甜露雖是一種宗教用語,但實際所指是南京城內的野草。

    對於這兩次“瘋言瘋語”,許多學者認為洪秀全已經精神分裂,也有人主張洪秀全十分清醒,有意要與天國一起毀滅。

    其實,天京城外的曾國荃,身上同樣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原因很簡單:他要獨佔攻取天京的功勞。對此,李鴻章看得很清楚,所以當朝廷催他增援時,他以“盛暑不宜火器”為藉口,遲遲不肯動身。

    不過,當曾國荃將攻下天京的訊息第一時間彙報給朝廷時,收到的卻是“勿使驟勝而驕”的嚴厲警告,以及對太平天國鉅額財富的追索。

    一言以蔽之:太平天國存,湘軍存;太平天國亡,湘軍亡。若非日本進攻臺灣,李鴻章的淮軍也難逃被裁撤的命運。

    李秀成與洪秀全之間本來就存在諸多矛盾,而洪秀全最後時刻的表現讓李秀成徹底失望。所以,《李秀成自述》中對洪秀全大加批評,諸如“主不問政事”等。

    自從進入天王府後,洪秀全絕少走出宮門,和兒子一起守著上萬名妃嬪、宮女,一門心思搞詩歌創作,最有名的當屬《天父詩》:

    “狗子一條腸,就是真娘娘。若是多鬼計,何能配太陽。”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有大聲,六該打。有喙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歡喜,八打該。眼左望右望,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幾多因為一句話,五馬分屍罪不赦。一言既出馬難追,天法不饒怕不怕。 ”

    “天兄耶穌曰:右眼惑爾,則挖爾右眼。左眼惑爾,則挖爾左眼。寧雙眼上天堂,好過雙眼落地獄千萬倍也。”

    借用電影《霸王別姬》中的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

  • 2 # 蘭臺

    因為洪秀全本人精神上就存在一定問題,請注意,我沒有說洪秀全是精神病,而是說洪秀全精神狀態異於常人。

    太平天國起因之一就是洪秀全落榜後做的一個怪夢,歷史上稱之為“丁酉異夢”,這個夢的過程是這樣的——

    他夢見一龍一虎一雞走進屋中, 一華美大轎抬他到了一個光明美麗的地方, 有無數男女迎接, 下轎後有一老婦人引導其至河邊洗淨身子, 在宮殿內被剖開身體, 挖出心肝五臟, 又被放進新的, 傷口隨即癒合, 隨後他被引見給一個金髮皂袍的老人, 老人授劍讓他斬殺鬼魔, 並給他一印綬和金黃色美果, 洪秀全吃了美果以後力量大增, 和一中年男子一起斬妖殺敵, 還大罵孔子。

    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學界對於這個夢以及洪秀全本人精神狀態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

    1、這個夢肯定是存在的,不是洪秀全虛構的。

    2、洪秀全的病因是由於落榜引起的,基本上屬於心理疾病。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刺激了神經系統,引起了各種反常的行為。

    3、洪秀全的發病與“丁酉異夢”對於太平天國的宗教觀以及洪秀全日後的行為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丁酉異夢”發生在洪秀全第三次落榜,在極其焦慮的情況下洪秀全甚至無法自行回家,要僱轎子把他抬回家的情況下。洪秀全因為這次落榜,甚至在家病了40多天,躺在床上起不了床。

    從心理學角度講,“丁酉異夢”就是極端焦慮引起的臆想和幻覺,而洪秀全之後“傳奇”的經歷又反過來堅定了他對於自己臆想並非臆想,而是某種徵兆。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洪秀全在太平天國危在旦夕的時候,依然堅定拒絕李秀成“讓城別走”的建議,並說出了“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於水,何懼曾妖乎。”這種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話來。

    洪秀全可能是真的相信“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相信“朕之天兵多於水”。

    這還真不是我在這裡臆測,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在專著《“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與太平天國》,史景遷認為“無從得到任何正常宗教灌輸的洪秀全反倒堅信了自己的命運與使命感,”“他把自己與上天的力量等同在了一起,逐漸相信他自己不受任何凡夫俗子評判的束縛。”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持續14年,戰火遍及18個省,極大打擊了清王朝反動統治勢力,為漢人官僚在清王朝體制內獲取實質權利提供了契機,在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程序。

    這麼簡短的一句話裡,包含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的數不清的人命和鮮血。太平天國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他所採用的方式是破壞。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是小農意識的集中體現,在政治鬥爭中沒有體察到嚴酷性,反而小富即安,稍有業績就沾沾自喜。在太平天國鼎盛時期的1856年,發生了內訌,結果,太平天國盛極而衰,此後,僅僅是維持而已。清王朝越打越強,打了7年後,逐漸逼近南京城。

    李秀成在蘇州如坐針氈,部下雖有百萬之眾,但都是為吃口飽飯而從軍的農民,地痞,流氓之流,打順風仗可以,稍一挫折,逃跑那還是好的,弄不好還會陣前譁變,倒戈相向。

    蘇州沒有守多久,被李鴻章打下來了。李秀成被洪秀全叫到南京城。李秀成勸說洪秀全放棄南京,突圍出去,集合其他太平軍部隊,徐圖再舉。

    洪秀全不聽,執意死守南京,幻想出現奇蹟。清軍破城前一個月,洪秀全病死,被破城後的清軍挫骨揚灰,南京城再次遭受一次浩劫。

    李秀成在危難之時,兩次提出建議挽救危局,最終都沒讓洪秀全採納,太平天國就此敗亡。

    洪秀全在1864年,已經有50歲了。從40歲開始搬進天王府,他就沒有離開過南京,驕奢淫靡的生活,讓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大不如前。他本就是個落榜秀才,沒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覺悟,倒是一旦擁有富貴,再難捨棄的家長裡短。一旦離開南京,這些錦衣玉食的生活便不會再有,自己多年不理朝政,他也知道宗教的狂熱經過十多年的鮮血之後,信仰的純潔性早就不比從前。這樣一支沒有信仰,沒有主義的部隊,即使突圍了,再打這種沒有後方支援的遊擊作戰,成算能有多少?

    另外一個原因,作為首要分子,洪秀全不可能清朝被赦免,鬥爭的結果必然是以一方的肉體消滅為目標。如果在不利的情形外逃,則洪秀全被手下人反水,捉過去清朝那方,換取一個頂戴,洪秀全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手下人個個可降,唯獨他不能降。手下人個個可跑,唯獨他跑不了。

    腐蝕太平天國心智的,就是打進了南京城,佔據了全國最為富裕的地區。這幫鄉下人,看到了花花綠綠的世界,一下子被驚呆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一切,不就近在眼前嗎?這與李自成計程車兵打進北京城時是一樣的。

    腐敗,在進城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在定都南京後,太平軍組織了西征與北伐。那時太平軍氣勢正盛,楊秀清也是一個不可多得戰略人才,能夠把這些從廣西來的驕兵悍將服從自己。但是,僅僅派了2萬軍隊北伐,而且指示是到了天津就停下來,等總部再派軍支援。結合600年前朱元璋北伐大都,派軍20萬,而且還把最好的將軍都派出去了,同時制定了嚴密的策略而言,此時的太平軍要麼對清軍的戰鬥力極度鄙視,要麼是借刀殺人,把這2萬多老廣西的驕兵悍將給除掉。如果能兩敗俱傷,則是最妙。

    不出意外,北伐失利。清政府在短時間的驚慌失措後,開始對天平天國進行了全面戰爭。戰場的失利,讓後方的權力鬥爭陷入了白熱化的階段,發生了內訌的極端事件。

    太平天國自定都南京,已經與清政府分庭抗禮,不是普通的流民起義,而是正式掛牌經營的兩個政府,只能存一個。太平天國的首要任務時把自己變成唯一合法的政府,然後追亡逐北。清政府抓到太平軍重要人物,都是處以極刑,毫不留情。這些天華人,對這樣殘酷的政治鬥爭,顯然還不具備革命的徹底性。

    到後來,天國上層領導人,深居簡出,已經成為天國體制的寄生階層,天國的事業已經不可救藥了。

    一個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礎上的革命,在宗教激情破滅的同時,其本身也就退化成了流寇。作為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可能早已陷入了神智不清的自欺欺人的迷幻世界裡,而其他人,因為必須要維護這個體制,也都心照不宣地堅守著,直到這個體制被打的粉碎,自己也屍骨無存。

  • 4 # 大老二爺

    太平天國,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之“拜上帝會”。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特例,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中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在清朝初年剃髮易服之後,太平軍因拒絕此俗,亦被稱作長毛、發賊。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將領,由於他和陳玉成等年輕將領的努力,使得太平天國雖然遭受了“天京事變”的內訌鉅變,但是起義軍的根脈並沒有散,而是艱難地延續了下來。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所遭受的打擊是沉重的。可以說,清朝政府幾乎是集中了全國的兵力,誓要把太平軍全部剿滅。李秀成等將領憑著自己的膽識、勇氣和謀略,挑破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實在是功不可沒。

    1862年5月陳玉成被俘就義後,李秀成徹底淪為救火隊長,在浙江、天京、安徽等地四處救援。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太平天國始終難逃覆滅的命運。1863年底,湘軍合圍天京,形勢萬分危急,李秀成從江北返回天京,獻出一條救命奇計,可洪秀全並沒有採納,反而對其予以痛斥。為什麼洪秀全不採納這條救命奇計,其中到底有著怎樣隱情呢?當時的時間是1864年12月21日,也是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的第三年,雙方勝負已無懸念,曾國藩的湘軍已經佔領天京外城的幾乎全部制高點,可以輕而易舉地用大炮轟炸天京內城,而天京城外的援軍已經被湘軍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消滅殆盡,城內守軍十幾萬人已經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天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最後時刻,提出的奇計是“讓城別走”,洪秀全並沒有採納。原因有三:群眾基礎、領導者個人形態和當時形勢。

    從群眾基礎來說,太平天國起事初期,因為有類似於“均田免糧”的政策,包括洪秀全、楊秀清及其他太平天國理論家糅雜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平均思想的意識形態體系。所以一時間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清軍及地方鄉紳基本上是束手待斃,多個地方總督、巡撫、將軍被逼身亡或戰死。但定都天京之後,統治集團迅速腐化,內部爭權奪利。另外一個原因,作為首要分子,洪秀全不可能清朝被赦免,鬥爭的結果必然是以一方的肉體消滅為目標。如果在不利的情形外逃,則洪秀全被手下人反水,捉過去清朝那方,換取一個頂戴,洪秀全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手下人個個可降,唯獨他不能降。手下人個個可跑,唯獨他跑不了。還有一個就是李秀成與洪秀全個人之間的矛盾,讓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第二個則是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來拯救他。李秀成在遭受拒絕後,迫不得已,只得做最後的掙扎。他決定迴歸蘇杭戰場,先抓緊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奇蹟,快速取得外線的勝利,然後,再回師救天京。可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李秀成再也沒有機會重振蘇浙戰場了。”八王叛亂“,獻了蘇州給李鴻章,李秀成險些被俘,趕緊跑了。此時,李秀成的弟弟李侍賢,建議哥哥去浙江戰場組織力量,等到明年春天,他們哥倆一起去解天京之圍。

    李秀成拒絕了弟弟的建議,他認識到,此時的太平軍已經完全無力解圍了,只有天王退出天京,才是太平天國唯一的機會!在幾個忠臣之間詳細地策劃、討論後,李秀成向天王做了最後一次”讓城別走“的建議,這可以看成是一次攤牌式溝通:臣無能呀,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請天王趕緊轉移吧!洪秀全的回覆,也很攤牌:你沒辦法?我有辦法!我去找天父請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將來,消滅清妖!李秀成又建議:那天王守天京,我帶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好不好?洪秀全依然拒絕。此時,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國完了。在這次建議失敗後,李秀成已經知道沒有機會了。儘管他依然衣不解甲地在前線指揮守城戰鬥,但是,他知道,天京無論如何守不住了!李秀成曾經私下和身邊的人說:現在天京守不住了,城內也沒糧食吃,現在曾國荃在城外設局來收難民,你們找個機會,出去吧!忠王素來有人望,手下人都不忍離開。

    反對洪秀全採納“讓城別走”最得力的兩個大臣就是他的兩位好哥哥。因為,他們捨不得萬貫家財,同時也怕他們的醜行被公佈於世。另外,洪秀全經歷了當初永安建制的讓城別走,當時雖然奔波勞碌,但是太平天國正處於燎原之勢,心裡有奔頭!而此時呢?蘇州被攻陷了,無錫也失守了,吳江也被佔領、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國的疆土是日漸縮小,國勢日漸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萬一被俘會如何被清軍虐待、羞辱?而洪秀全進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楊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足不出戶。此時的天王無論如何也不想回到當年顛沛流離的日子了,況且年過半百的洪秀全還在渴望有一絲奇蹟發生!

  • 5 # 大鵬鳥說歷史

    李秀成天京被圍的時候,就應該自己突圍出去,到福建一帶發展自己的勢力或者隱姓埋名,終老一生。就算天京圍困解除了或者突圍成功了,只是僥倖,因為現在的洪秀全已經腐敗的比清政府還厲害,洪秀全被剿滅是必然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 6 # 文舀

    清軍乘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機會,從長江南北各戰場撲向太平軍。咸豐帝詔諭要乘其內亂迅速剿平,曾國藩叫囂太平軍已窮蹇,不怕今年不平。在這個血與火的歲月裡,洪秀全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輕將領,在防卸中發起反攻,取得浦口大捷和三河大捷。穩定天京上游局勢。李秀成是大平天國後期支柱,為解天京之圍,他採用批亢搗虛,圍魏救趙之計,師行間道,隱匿行軍,突襲杭州,江南大營派兵救援,李秀成見敵中計,迅速撒離,回師天京,會合陳玉成等援軍十萬餘人四面環攻江南大營,殲敵數萬。圍攻天京二年之久的江南大營被再次打垮,協助清軍的英法炮艦狼狽逃離,隨後乘勝東進,建蘇福省。在天京危急時刻,率部和湘軍血戰雨花臺,遲滯其攻勢,後主持天京保衛戰,堅守危城。最後城陷被俘,寫下自述,做好死而足願,歡樂歸陰準備,慷慨就義。

  • 7 # 龔柳輝

    在太平天國最後時刻,其實應該從安慶陷落開始計算。

    1862年夏,李秀成奉命從松江撤退,當時他曾經獻出一條救命奇策:

    李秀成認為,湘軍是從上而下進攻,又有水師的便利,以逸待勞,太平軍不可與之爭鋒。應將江蘇省的米糧軍火等物資,儘量運回天京,以便作長期守禦的準備,過兩年,等敵軍久頓堅城之下,而無鬥志之時,再與之決戰不遲。

    但是,洪秀全還是想著如何快速解圍,快速消滅當面之敵。

    當李秀成的把這個策略,上奏後,卻遭到了洪秀全的嚴斥,蠻不講理的說:“三次下詔,讓你救援京城,何不遵旨?你意欲何為?你身受天國重任,若不遵詔,國法難容”。

    在天京最危險的時候,李秀成還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洪秀全都沒有采納他的對策,卻向太平軍宣稱將有天兵下凡,可以驅走清兵。

    那麼,如此良策,為什麼洪秀全不理不睬,一意孤行呢?其實還是這麼四個原因。

    其一、太平軍在上海節節勝利時,洪秀全對李秀成的太平軍戰鬥力期望過高,所以沒有推遲決戰的長期準備,再則洪秀全對李秀成缺乏十足的信任,怕他自立為王,不聽調遣李秀成在上海一帶取得一些勝利,洪秀全對太平軍的實力和戰鬥力高估了

    李秀成手下的很多太平軍,都是新歸降的各類勢力,整體實力事實上不強。

    比如,早在太平軍克復蘇州以前,蘇、松、嘉、湖廣大太湖地區,就有一種惡霸組織的槍船,千百成群,到處開設賭場,在湖上搶劫,為非作惡,為害當地百姓。

    太平軍進軍這個地區時,有一部分槍船就幫助清朝統治者抗拒太平軍。

    李秀成知道這種情況後,定下欲擒故縱的策略,用官爵廣封槍船頭目,籠絡著他們,使這些匪幫陷入太平軍的圈套。最終促使他們歸降了李秀成,這些軍隊,不但沒有戰鬥力,還都是太平軍的隱患。

    當時洪秀全還採取強本弱枝政策,把陳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將,都封為王,以分他們的權力,對李秀成也不是非常信任,怕他自立為王,不聽調遣。

    為強調團結部下一致對敵,李秀成曾經多次強調,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

    為了消除洪秀全對他的猜疑,就把蘇、浙兩省的管理權,全部交給部屬,就連他的母親和家眷,也從蘇州送往天京,交給天王為人質,來表示他對天王的“忠誠”。

    其二、曾國荃出兵神速,也是孤注一擲,洪秀全低估了湘軍攻克天京的決心和意志

    曾國荃部湘軍從安慶快速直下,不久,他們就攻陷蕪湖、巢縣、無為、運漕、和州、東、西梁山、太平關,進而直逼天京而來。

    事實上,曾國荃也是孤軍深入,用的是擒賊先擒王的計謀。

    於是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詔旨,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以便回救天京。

    洪秀全不相信曾國荃那麼一點兵力,就能拿下天京,他對湘軍的戰鬥力缺乏必要的認識,低估了湘軍的實力,所以才敢於用針尖對麥芒的戰術,希望太平軍可以用重兵,“包餃子”戰術,對付曾國荃的2萬孤軍。

    其三、洪秀全認為李秀成的軍隊是太平軍的精銳,事實上李秀成確實是能征慣戰的將領,軍隊作戰能力也比較強,差一點就成功打破天京之圍

    李秀成率軍從蘇州出發,到東壩集合,他分軍兩路,一路由秣陵關,一路由板橋、善橋直向天京的雨花臺,攻擊前進。

    九月初,他下達總攻擊命令,太平軍數十萬大軍包圍湘軍,戰線長達60餘里。

    此役,居然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驚碎”。

    還使得湘軍“將士皮肉都盡”,意思是老本都快賠光了!他們稱自太平軍猖亂以來,未有如此圍困之久者。

    但是,湘軍有水師運輸彈藥物資,可以持久作戰,而太平軍卻須陸路運輸,各軍從八月出發,又未帶棉衣,十月天氣已經很冷,天京又無糧可用,猛攻了40多天,十月底,太平軍各路軍隊,不得不立即撤退。

    李秀成攻清軍,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圍困天京的清軍沒有被打破,洪秀全當殿明責李秀成,還革去了他的王爵。

    可以說,這次大規模反包圍作戰,差一點就成功了,事實上,李秀成確實是能征慣戰的將領,他的軍隊作戰能力也比較強。只是糧食缺乏,很多太平軍不戰自潰而已。

    天京雨花臺失守,京城驚慌,天王洪秀全召李秀成回京

    李秀成奉詔立即回軍。可惜,這時候正逢長江水漲,路道被水衝崩了,無路可走。清軍又水陸進攻。

    李秀成調集船隻,先載兵馬搶渡過江,還未過盡,和州、江浦、浦口、下關都失守了,未過江的太平軍都戰死了。

    此戰,前後喪失太平軍戰士數萬人,給太平天國計程車氣以沉重的打擊。

    其四、洪秀全晚年,思想開始保守,陷入極度的宗教迷信。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洪秀全沒有采納這個對策,卻向太平軍宣稱將有天兵下凡,可以驅走清兵

    李秀成回到天京,天王加封他為“真忠軍師”,繼續留守天京,太平軍各王都歸調遣。

    看到這種不利情勢,李秀成已經知到天京不能再堅守,要京勸天王撤退。他上殿向天王奏陳天京不能再守,請求“讓城別走”

    他痛切陳詞,甚至請死於殿前,以求聽從。最後洪秀全竟斷然拒絕,嚴加斥責。但是後來,洪秀全也賜下龍袍,來安慰他。

    李秀成只得遵天王意旨,留天京死守。他傳令李世賢領軍去江西就糧,希望他能夠在1863年江南秋收後,可以回救天京。

    陳玉成英勇就義後,曾國荃率湘軍就進逼雨花臺圍困南京城,形勢急轉直下,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思想越來越保守,陷入了宗教思維不能自拔。李秀成知道天京難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被洪秀全拒絕。

    面對如此困境,洪秀全沒有采取適當的對策,卻向太平軍的將士,宣稱不久必將有天兵下凡,來驅走圍困的清兵。

    其後,太平天國的蘇、浙基地均被湘軍和淮軍攻克,南京城外營壘亦盡陷敵手。

    洪秀全已患重病,他拒絕了李秀成的棄城出走建議,期望上帝降奇蹟,能夠賜福於太平天國,從而最終戰勝清軍。但隨著天京的防務日漸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終告還是破滅了。

    1863年冬,天京被清軍徹底圍困,糧盡援絕,洪秀全再次拒絕李秀成突圍的建議,固守天京。

    這時城中軍隊只有一萬多名,能作戰的3000餘名,糧食又徹底斷絕。湘軍圍城卻越加緊急,從東門到北門沿城掘地道攻城。李秀成指揮守城軍,一連破了幾十處清軍挖掘的地道。然而5月21日,地保城失陷,湘軍得以猛烈炮火作掩護,迫近太平門城根,開掘地道攻城。

    1864年7月19日午刻,龍膊子地道挖掘後,天京城垣被轟陷。李秀成率領飢餓疲憊的太平軍,奔向缺口,用火藥傾盆而下,燒死攻城敵人無數,無奈湘軍以5萬生力軍攻城,眾寡已經懸殊,無法抵擋。最終天京被清軍佔領。

    總而言之,太平軍在上海節節勝利時,洪秀全對李秀成的太平軍戰鬥力期望過高,所以沒有推遲決戰的長期準備,再則洪秀全對李秀成缺乏十足的信任,怕他自立為王,不聽調遣。

    曾國荃出兵神速,也是孤注一擲,洪秀全低估了湘軍攻克天京的決心和意志。

    洪秀全認為李秀成的軍隊是太平軍的精銳,事實上李秀成確實是能征慣戰的將領,軍隊作戰能力也比較強,差一點就成功打破天京之圍。

    洪秀全晚年,思想開始保守,陷入極度的宗教迷信。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洪秀全沒有采納這個對策,卻向太平軍宣稱將有天兵下凡,可以驅走清兵。

    就是上述四個原因,最終洪秀全沒有采納李秀成的“救命奇策”。

  • 8 # 獨釣清月

    李秀成確實是個人才,而且是可堪大用的人才,他不光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而且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遇到這樣的人如果天王洪秀全能從諫如流,太平天國的命運或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可是,危急關頭,洪秀全卻沒有聽從李秀成的建議,而是堅持留在天京。其實,當時的情況已經萬分危急,天京逐漸被圍,後援斷絕,幾乎成為一座孤城,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很容易判斷,在那種情況下死守天京無疑是下下之策,只有棄城突圍才可能有一線希望。

    但李秀成向天王洪秀全多次建議“讓城別走”被拒後,最終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從此走上衰敗之路。好多人可能都有疑問,在當時那種形勢下,洪秀全為何要拒絕李秀成的建議,堅持留守天京呢?在我看來,洪秀全之所以不採納李秀成的“讓城別走”的建議,很可能與以下兩點原因有很大關係。

    1.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開始貪圖享樂,不願走很可能是無法捨棄既得利益

    洪秀全帶領農民起義軍轉輾多年,四處征戰,期間遭遇的危險不計其數,雖然都化險為夷,但在他心裡都留下很深的烙印。1853年3月20日太平軍攻佔金陵,後改名天京,並定都於此,隨著太平軍取得暫時性的勝利,多年征戰已經心力交瘁的洪秀全也逐漸滋生了享樂的思想。

    進駐天京後,洪秀全開始大肆蒐羅美女供自己享用,整天吃喝玩樂,奢侈無度,僅他明媒正娶的嬪妃就多達80多人,後宮更是有多達1000人以上的各種美女,再加上多達1200人的女官,這樣粗略算下來,洪秀全在天王府裡豢養的美女玩物就多達2300多人。

    而且,他選妃子和女官的要求相當嚴格,非處子之身不要,非美女不要,非名門望族不要。所以,她的整個後宮全是女人。據《江南春夢筆記》記載,洪秀全在進入天京後在後宮設定了“王后”“愛娘”“嬉娘”“妙女”“姣女”“奼女”“元女”等一千多個名位,因為他蒐羅的美女實在太多,他自己也記不清誰是誰,甚至以編號方式來管理那些美女。

    洪秀全看到整個後宮全是女人,他也想著弄些太監完善後宮,可剦割是個技術活,他讓人剦割了80個男人,結果因為技術不過關,80個被剦割的人就有78人因此喪命,最後活下來的2個人也因為醫療事故而變成了殘疾。所以,他整天在美女堆裡過日子,那種快感,除非親身體驗,一般人很難想象得出他活得有多爽快。

    洪秀全坐擁如此眾多的美人,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國家大事,這也在事實造成太平天國高層的爭權奪利,尤其是東王楊秀清一心想奪天王之位取而代之,1856年8月爆發的“天京事變”,雖然遭到洪秀全的全力鎮壓,但也使太平軍的元氣大傷。

    事實上,洪秀全進入天京後很少走出過天王府,他整天除了享樂和與美女廝混外,幾乎寸步不離天王府,這就很容易讓自己偏聽偏信。其實,不管是誰,如果長期過著荒淫無度的封閉生活的話,就很容易意志消沉。

    而且越是過慣了奢侈荒淫生活的人,越是迷戀現有的生活,也越是無法捨棄那種生活。所以,當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的建議時,洪秀全堅決拒絕了他的建議,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那種花天酒地和美女成群的奢糜生活,再讓他東奔西跑,他是很難忍受那種苦日子的。

    所以,他一再堅持留在天京城內,雖然後期的天京已是危機重重,四面被清軍和湘軍逐漸包圍,但他還心存幻想,尤其是他根本無法捨棄眼前的既得利益和舒適生活,這才讓他無法接受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的保命之策,從而錯失良機。

    2.洪秀全以天父之子自居,到後來很可能覺得自己真能請來天兵天將

    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的名義組織領導了那場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稱自己為天父的兒子,當時的農民本身深受壓迫,再加上人們普遍迷信,也就很容易被組織起來進行反抗。事實上,太平軍在征戰過程中因為清軍的腐敗無能,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這就讓人更容易相信他就是天父的兒子。

    他以這種形式組織領導農民起義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一方面奠定了他本人在太平軍中的至高地位,另一方面長期的謊言也很容易讓他自己相信他真是天父的兒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會變成真理。”

    後期的洪秀全很可能一則年齡大了安於享樂不想離開天京,另一方面很可能與他相信自己真是天父了兒子有關,一旦他心裡這樣認定,那麼他就會覺得即使遇到再大的危險,他也能逢凶化吉,甚至可能在危急關頭,天父會派天兵天將來幫助自己斬殺清妖。

    這可以從李秀成最後一次向天王洪秀全建議“讓城別走”的經過可以看出,當李秀成說自己實在沒有辦法保全天京,還請天王讓城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時。洪秀全當時的回覆是這樣的:“你沒辦法,我有辦法。我去找天父請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將來,消滅清妖!”

    如果說這是一種氣話或者洪秀全還抱有僥倖心理才這樣答覆李秀成,很顯然應該不像。因為當李秀成緊接著建議,如果天王不願讓城別走的話,那就請天王守衛天京,由李秀成帶著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時,洪秀全還是一樣拒絕了他的請求。

    從這件事的始末我們可以看出,洪秀全是相信天京能夠守住的,這不是基於對現實軍事實力和形勢發生改變後的精準判斷,而是他很可能相信在危急關頭他能請到天兵天將幫助自己度過危機,這看起來很可笑,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推測。

    好多人可能覺得洪秀全那麼偉大的一代農民起義的領袖,怎麼可能會不知道他所說的自己是天父的兒子,只是當時為了欺騙農民參加起義隊伍才編造的謊言,他自己怎麼可能會相信這是真的呢?

    實際上,正如老話所說:謊言說一千次就會成為真理。在我們的認知中,假的就是假的,怎麼可能會因為重複的次數多了就會變成真的?這當然不是事物本身是真的,只是對當事人而言,因為長期受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他就會認為是真的。這主要是因為人作為唯一能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很容易被心理暗示所左右。

    洪秀全很可能就是因為長期認為自己是天父的兒子,在這種心理暗示作用下他也就真的把自己當成天父的兒子,既然是天父的兒子,在危急關頭請求天父派天兵天將協助自己也就理所當然。這種心理暗示是他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雖然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長期肯定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於結果的內容。

    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比馬龍效應”或者叫“期待效應”,他指的就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後期的洪秀全一方面整天貪圖享樂耽於政務,甚至可能會覺得他所享受的這一切全部來自天父的贈予,另一方面他將自己封閉在狹小的空間,不與外界接觸,就更容易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而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受心理暗示所左右。

    正是因為長期受到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才讓他覺得他不管遇到任何危險都能得到天父的保護,會讓他逢凶化吉,這樣一來,他就堅信自己不管將來遇到多大的麻煩,都會沒有太大的風險,要不然他也不會拒絕李秀成請求帶他的兒子和二殿下離開的請求。

    這樣看來,因為長期受到自己就是天父的兒子的心理暗示,不管別人信不信,他自己先相信了這是真的。從心理暗示的角度來分析他當時拒絕採納李秀成的建議確實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要不然,以當時的情形,以洪秀全的水平,怎麼可能看不清當時天京面臨的嚴峻形勢?

    綜上所述,洪秀全之所以在太平天國最後時刻沒有聽取李秀成的正確建議,一方面與他不想走,不想放棄眼前的利益和糜爛生活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他自己先信以為真,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最終讓天京的太平軍失去了突出重圍的大好機會。

  • 9 # 歷史很好玩

    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把戰火燒遍了大半個中華大地,持續14餘年,極大地動搖了清廷的統治基礎。但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上層統治階層脫不了小農意識的侷限性,在作戰和統治方式上缺乏戰略眼光,在思想上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沉溺於溫柔鄉的享受。在經歷了楊秀清、韋昌輝搶班奪權的天京事變之後,楊秀全逼走了準備大展拳腳、復興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使得太平天國的統治中心的力量嚴重削弱。在此情況下,天王洪秀全提拔了以忠王李秀成為代表的青年將領,但是又任命自己的兄弟為王,加以掣肘。總而言之,是內心一百個不放心。後期,李秀成憑藉自己的指揮才幹連破清軍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甚至一時逼著曾國藩要跳河自殺。但是,從總體上看,這些區域性的勝利並不能扭轉太平天國走下坡路的頹勢。1862年5月底,清廷的江蘇布政使曾國荃和兵部侍郎彭玉麟帶兵保衛了天京城(即南京),洪秀全急令在外作戰的李秀成返回支援。同年6月,忠王李秀成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並向洪秀全提出暫緩調全部兵馬回援,而以彈藥、糧草支援天京的方案,在外部隊可與天京呈三品犄角之勢,但是遭到了天王的斷然拒絕。主要原因是洪秀全破落秀才出身,在軍事上眼光短淺,不能著眼於戰役的全域性,缺少整體的戰略規劃。此外,洪秀全害怕重蹈覆轍,擔心劉秀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尾大不掉,自立為王。因此,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一種悲劇性的歷史必然。

  • 10 # 大福讀史

    李秀成提出的奇策即是“讓城別走”。

    無奈,洪秀全此時閉目塞聽,還反問李秀成天京城外兵將眾多,為何不可解圍?

    可是他不知道,當時天京的上游、下游以及大江南北形勝之地已經完全被清軍控制,天京已經成為一座孤城。

    雖然南京城外還有大大小小將領統帥的三十萬兵將,但是他們零散地分佈於福建、浙江、皖南等地,且正與清軍處於對壘,無法抽身回援天京。同時,因為洪秀全大肆分封造成的後遺症,天京城內文官多,武將少;老幼多,青壯少;婦女多,男丁少;能夠守城的不足一萬人。而且曾國荃圍困天京已經兩年之久,雨花臺失陷後,天京南門被截斷;江東橋被湘軍奪取,天京西門被封鎖;而七甕橋亦被攻佔,天京東門已被困死。現在,天京城內糧草通道已經完全被斷絕,洪秀全困守天京完全是取死之道。因此,李秀成主張放棄天京,放棄蘇浙,進兵中原地帶,突圍到漢中匯合陳得才,賴文光等部,以圖東山再起!

    此時的洪秀全還對城外援軍抱有一線希望。但是他自己也明白,這僅僅是幻想!

    早在李秀成西征大敗歸來之際,太平軍所控制的各處城池便接亂不斷地投降,而天京因為城內無糧,所以詔發各路將領領兵赴援解圍天京,諸將多有不從!可以說洪秀全此時已經失去了對南京城外大小將領的控制權,真正是天朝一統四十二里半!常言道: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洪秀全也在同時吞下他大肆封賜洪姓諸王的苦果,尤其是權力最大的兩位天王胞兄,他們最愛的是將搜刮的民財囤積在高聳入雲的王府中!而反對洪秀全採納“讓城別走”最得力的兩個大臣就是他的兩位好哥哥。因為,他們捨不得萬貫家財,同時也怕他們的醜行被公佈於世。

    另外,洪秀全經歷了當初永安建制的讓城別走,當時雖然奔波勞碌,但是太平天國正處於燎原之勢,心裡有奔頭!而此時呢?蘇州被攻陷了,無錫也失守了,吳江也被佔領、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國的疆土是日漸縮小,國勢日漸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萬一被俘會如何被清軍虐待、羞辱?而洪秀全進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楊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足不出戶。此時的天王無論如何也不想回到當年顛沛流離的日子了,況且年過半百的洪秀全還在渴望有一絲奇蹟發生!

    最後,洪秀全因為食用自創的甘露中毒,拒絕服藥,遂即病死!

  • 11 # 歷史有妖氣

    正如題主所言,太平天國的最後時刻,天京被圍困,李秀成給洪秀全出的奇計便是逃出天京,不再死守,以此儲存太平天國精華部隊,以圖東山再起。

    那麼,李秀成提的建議是否有用呢?

    當時的時間是1864年12月21日,也是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的第三年,雙方勝負已無懸念,曾國藩的湘軍已經佔領天京外城的幾乎全部制高點,可以輕而易舉地用大炮轟炸天京內城,而天京城外的援軍已經被湘軍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消滅殆盡,城內守軍十幾萬人已經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天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李秀成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洪秀全聽了他的建議,起碼還有一線希望,比如全師向湖南,奔襲湘軍老巢,讓湘軍首尾不相顧,即使沒能突圍出去,也能拼一個魚死網破。

    可惜,洪秀全已經不是當年的洪秀全了,他不想放棄天京的安樂窩,再踏上流亡之路。也許那時他已絕望。

  • 12 # 秦野雁

    李秀成其實不負太平天國忠王的稱號,對天平天國可謂忠貞不二,一直到最後一刻讓馬給幼天王。雨花臺大戰後,太平天國實際上已覆滅在際。在這個時候,李秀成勸洪秀全棄城別走,實際上也是被迫使用最後一計——走為上計。這個時候在這種環境下使用此計,已談不上什麼奇計。讓城別走,只是棄城逃跑的粉飾說法。因為當時只能這樣,否則,城陷身死。

    此計雖說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仍然遭到洪秀全的反對,並斥責李秀成沒有大將之範,碰到點事情就慌慌張張。洪秀全說:“以前天京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劫難都挺過來了,這次也可以。”李秀成說:“這次不同以往,外面已無援兵……”但是,始終無法說服洪秀全離開天京。

    那麼,洪秀全昏庸了嗎?李秀成不就是回來解天京之圍的嗎?洪秀全對當時天京所面臨的形勢不瞭解嗎?當然不是。竊以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洪秀全的健康狀況已非常糟糕,不定哪日便撒手人寰。在這兵荒馬亂之時棄城出走,身體已吃不消了。

    2.他對李秀成的猜忌從來沒有改變。說穿了,就是他不相信他的“忠王”。李秀成勸他棄城他走的時候,他認為天京城外有眾多援軍。

    3.經過天京十多年的安逸生活,突然又要風餐露宿,過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他肯定無法接受。

    4.在洪秀全的眼裡,太平天國就是天京,天京就是整個太平天國。只要清兵圍天京,不管外面戰事怎樣發展,不管外面形勢如何,你都必須回援天京。只要保住天京就行。

    5.對洪秀全來說,無論天京存亡與否,他都沒有打算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和天京共存亡,即使死也要死在天京。

    6.讓城別走實際上就是走石達開帶兵出走的老路,流動作戰,石達開的十萬人馬敗了,洪仁玕的十幾萬人馬也敗了。但是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出走是唯一的選擇,出走或許能博得一線生機。

  • 13 # 老農民嘮三農

    在當時太平軍隊還有一小股勢力的時候,另外一個湘軍把南京城給攻破了。這個時候城池內非常混亂,到處都在掠奪和殺人。當時,太平軍旗下的李秀成想要保護小主人逃跑,在經過緊張刺激的逃亡之後,成功的將小主人送了出去,但是他自己卻被抓住了。

    因為他之前在太平軍裡面的地位很高,而且較有才華,所以讓敵軍在進攻方面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很久都沒有攻下他們的城池。於是湘軍的首領聽說他被抓之後想要看看他到底長什麼樣。沒看多久之後假裝要把他放到刀子前一塊一塊的割肉,但是他很冷靜並沒有感到驚慌。於是湘軍的首領非常生氣,立馬拿著尖銳的物體在他身上瘋狂的戳來戳去,沒多久之後就全身都是傷口了。

    因為還要問他問題,所以他的傷勢看起來很嚴重但並不致命。這個時候,朝廷的代表曾國藩來了,想要對他進行勸降或者讓他說出太平軍中機密的事情。曾國藩採用了一定的手段,先是對他表示讚揚然後又替他惋惜,說著說著之後,他放下了心防。

    他準備說出一些事情,每一天都用很快的速度來書寫這些事情,等到花費一定時間寫完之後,期待再次與曾國藩見面,卻不想,他已經沒有太多的價值了。可能是曾國藩有點愧疚於他,所以在後來通知他將要被處死的時候,只派了一個親信去傳達。但是,這個決定並不是當時朝廷所做的,而是曾國藩自己決定的。

    他在之前就曾經聽說過曾國藩的名聲,在監獄中與曾國藩接觸之後很有好感。在知道自己將要死去的時候,並沒有怨恨曾國藩,而且認為曾國藩對他比較仁德。可能就是傳說中計程車為知己者死了。但是,他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並沒有影響到曾國藩,最後他還是被處死了。

    但是他的這種態度和說下的話還是對曾國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為後來曾國藩向朝廷稟報的時候,說是將他千刀萬剮了,但實際上,曾國藩讓人給他做了一個棺材,並把他給下葬了。畢竟你欺騙了一個人,那個人還覺得你人很好,不停的誇讚你,捫心而問,只要不是內心極其冷漠之人都會感到羞愧的吧。曾國藩就是這樣,雖然不能讓他逃脫必死的境遇,但可以在他死後好好安葬他。

  • 14 # 兮兮說事兒

    能提出這樣問題的朋友,一定是對太平天國這段歷史非常熟悉的人,據我推斷,也應該是對太平天國最後階段,因為戰略失誤而滅亡表示惋惜。

    問題上所說的一條救命的奇計,其實就是李秀成建議天王洪秀全,放棄首都天京(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讓城別走”(《李秀成自述》中的原話)。那麼,洪秀全為什麼沒有聽從李秀成呢?

    《太平天國》電視劇劇照 李秀成和石益陽(虛構人物)被俘虜(周迅真的很美)

    這裡面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李秀成與洪秀全個人之間的矛盾,讓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第二個則是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來拯救他。

    上層內訌讓太平天國命運急轉直下

    我們先說第一個因素。李秀成與洪秀全個人之間的矛盾,讓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

    李秀成個人成名很早,早在1856年2月,李秀成就曾跟隨燕王秦日綱解救鎮江之圍,擊敗了清軍。1856年6月,還曾配合翼王石達開大破清軍駐紮在南京周圍的江南大營,升任地官副丞相。

    韋昌輝

    不論是太平天國的發展,還是李秀成個人的前途,都是一片大好。但是,因為天國內訌,太平天國的命運急轉直下。由於北王韋昌輝胡作非為,屠殺翼王石達開全家,再加上威脅天王洪秀全的權利,1856年年底,洪秀全趁給秦日綱母親做壽的機會,邀請韋昌輝赴宴,並最終誅殺了韋昌輝。

    石達開和石益陽

    韋昌輝死後,洪秀全對自己從廣西帶出來的這些老兄弟不再信任,雖然想用石達開總攬軍事,解除內訌造成的危機。但是,又不放心石達開,就封了自己兩個不學無術的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為安王和福王。心灰意冷的石達開,最終帶了十多萬軍隊離開太平天國,向西南去獨自發展了(最終兵敗大渡河)。

    李秀成犯顏直諫 讓洪秀全對他不滿

    石達開一走,清軍又重新建立起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以此牽制住天京。太平天國無人可用,只好提拔了陳玉成和李秀成兩位年輕的將領。陳玉成屬於那種任勞任怨,打仗衝在最全面的人。李秀成卻有很多治國的想法。

    在石達開出走之後,李秀成給洪秀全提出了很多治國建議,比如嚴整朝綱,恢復東王楊秀清時期的嚴格的軍令和法律。減少老百姓的賦稅,第三個就是不用自己的哥哥,盡全力請求石達開回來。

    李秀成的建議引起了洪秀全極大的不滿,為此罷免了李秀成的官職。雖然最後洪秀全意識到自己已經無人可用,只好聽從了李秀成的建議,用“金牌”去請石達開,並恢復了李秀成的職位,任命他為後軍主將。但是,洪秀全對李秀成漸漸有了不信任的傾向。

    此後,李秀成與陳玉成等人分別發動浦口、三河等戰役,各個擊破清軍部隊,使得天平天國的局勢再次轉危為安。李秀成手下有一個人名叫李昭壽,當時任滁州守將。李昭壽所管的兵士,經常擾民,這導致李秀成的其他部下大為不滿。

    安慶會戰

    安慶會戰地圖

    李秀成後來在《自述》裡面說,“自見事過,又不好見我之面,故而又變心而降大清折也。”李秀成後來察覺到了李昭壽要把滁州城獻給清軍,但是李秀成仍舊“重情義而深待”,另很多人非常不滿。

    李秀成對天王的人事安排表示輕蔑

    在這期間,李秀成對當時做佐政理事的洪仁玕非常輕蔑,認為他剛剛從香港輾轉回來,就委以重任,是不合適的。李秀成甚至也因此對洪秀全表示了輕蔑。而且,此前李秀成和陳玉成共同解除天京之圍,陳玉成獲封英王,可李秀成卻沒有封王。

    李昭壽投降之後,為了離間李秀成,還故意寫信勸他投降清軍。這封信後來被太平軍截獲,送給了洪秀全。洪秀全擔心“封王不到,定有他變”。洪秀全開始對李秀成住在天京的家室採取嚴密的監控。

    李秀成被俘

    李秀成後來說,天京不允許我詢問家室的情況。其實,洪秀全也是透過這個手段,逼一下李秀成,看他會不會投降清軍。李秀成沒有這麼做,洪秀全大為感動,下詔晉封李秀成為忠王,並親筆體寫“萬古忠義”四個大字,也算是絕妙的諷刺。雖然如此,但是洪秀全的內心對李秀成已經越來越不信任。

    攻打上海是錯誤的戰略決策 讓西方列強與清政府聯合

    後來,李秀成和洪仁玕等人堅持攻打上海,認為奪取上海,可以與外華人通商,購買火炮。他們天真的認為,駐紮在上海的外國列強會保持中立。但卻沒想到,英、法軍隊跟清軍達成協議,共同對付太平軍。他們甚至組建僱傭軍,由華爾建立洋槍隊。

    在這裡我要說一句,現在很多研究太平天國的著作都認為,太平天國攻打上海是正確的選擇,也是農民起義句敢於與帝國主義列強硬碰硬的例證。證明了農民起義的先進性,也反襯出清政府的腐敗,對外奴顏屈膝。其實,如果我們回到歷史,會發現,這是一步錯誤的戰略決策。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第二次進攻上海(第一次是在1860年,因為沒有想到西方列強幹預,再加上兵力太少,最後失敗),最後因為戰略安排失誤,把部隊分成幾股,本來想圍住上海,希望列強能夠保持“中立”,但是卻被列強的軍隊各個擊破,再次失敗。

    進攻上海帶來了很惡劣的後果,就是西方列強徹底撕掉“中立”的面紗,與清軍合兵,共同攻打太平天國。這加速了後來太平天國的滅亡。此後,太平天國被聯合剿殺,一蹶不振。

    洪秀全迷信“上帝” 堅持不離開天京 直接導致太平天國滅亡

    最終,到了1864年的時候,天京周圍重要的戰略要地,蘇州、常州、無等地相繼陷落,天京門戶洞開。當時,李秀成還駐紮在丹陽,特意跑回天京,勸洪秀全“讓城別走”。根據王韜《甕牖餘談》中所載:“御駕親征,直趨北方,據齊、豫、秦、晉上游之勢以控東南。其地為妖兵水師所不能至,洋鬼勢力所不能及,然後中原可圖,天下可定也。”李秀成還認為,如果我們向內地發展,西方列強的軍隊是不會進入的,因此可以減少不小的壓力。

    可是,洪秀全不同意。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第二個因素,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來拯救他。

    在太平天國佔領天京的11年中,天京數次有危難,但最後都化險為夷。所以,洪秀全天真的以為,這一次照樣可以平安。在天京第二次危機的時候,李秀成曾經用“圍魏救趙”的方式,主動攻打蘇州、杭州等地,讓江南、江北大營馳援,以此緩解天京的壓力。當時,洪秀全堅決不同意。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洪秀全把天京看得有多重要,也不信任其他將領的計謀。

    天京保衛戰時期的女兵

    洪秀全信仰的“上帝”更像神魔鬼道

    當然,最主要的是,洪秀全始終相信上帝會來救他的。洪秀全到了晚年,越來越喜歡神魔鬼道。他心中的上帝,與西方宗教的上帝也越來越不一樣,更像中國的民間信仰。他多次改國名,比如在1861年的時候,就將太平天國改為上帝天國,其目的是希望上帝能夠眷顧他。洪秀全還說:“奉上帝聖旨”,“何懼之有”。堅決不轉移。李秀成最後也算是不錯,堅決守城到底,直至城破(當然,最後被俘之後,曾寫《自述》渴望活命)。

    後來,有學者認為(比如蘇雙碧),如果洪秀全聽從李秀成的建議,太平天國推翻清朝政府還是有希望的。歷史不能假設,至於是否如此,只能供後人評判了。

  • 15 # 覃仕勇說史

    答:看到“奇計”二字,差點笑尿。

    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小時候是個可憐蟲,母親死得早,自己又不受父親待見,經常被父親打罵。父親後來續絃娶了個後妻,生下了兒子象,寵愛象,更加看舜不順眼,以前只是用小鞭子抽,後來用大棍子揍。舜看見大棍子揍來,趕緊逃命。

    人們於是交口稱讚舜,說舜聰明,對於父親抽來的鞭子,不躲不閃,得到了孝名;對於父親劈來的大棍子,懂得逃跑,不讓父親擔上殺子的罪名。

    舜又好氣又好笑:以前年紀小,跑不遠,就只好挨鞭子了;現在年紀大了,能跑,看著大棍子揍來,不逃跑,難道坐著等死啊?

    李秀成所謂的“救命奇計”,就是讓洪秀全放棄天京、“讓城別走”,逃跑到別處發展。

    這,這算哪門子“奇計”?!這不就是人的逃生本能反應嗎?

    用舜的話來說,那就是——“不逃,難道坐著等死啊?”

    所以,所謂的李秀成之“救命奇計”,不值一提。

    這個問題的重點是:洪秀全為什麼“不採納”,難道,他缺乏“人的逃生本能反應”?要坐著等死?

    答案其實很簡單。

    一、您認為李秀成進獻的是“奇計”,那是因為您缺乏“人的逃生本能反應”,所才會對李秀成的逃生本能讚不絕口;人洪秀全不缺,人洪秀全一看就知道李秀成這個就屬於“人的逃生本能反應”,根本就不是什麼“奇計”,甚至連“計”都算不上。

    二、人洪秀全是見慣大場面的人,想想看,如果稍有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哭著喊著抱頭鼠竄,那太平天國哪做得來這麼大的事業?!

    基於這兩點,洪秀全對李秀成“讓城別走”的建議是非常鄙視的,不可能聽得進,更不會聽從。

    那些奇怪洪秀全不採納李秀成“奇計”的人,可能不知道,太平天國從1853年定都天京時起,清軍就在天京城外建立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而從1853年到1864年的十一年時間裡,清軍和太平軍一直都圍繞著天京展開了血腥、殘酷的攻守戰

    一句話:自洪秀全入駐天京以來,天京一直處於清軍的圍攻狀態中。

    如果把清軍的攻擊比喻成舜父揮來的大棍,那洪秀全看著這根棍子揮來揮去都已經經揮了上千百次了,真要揮來一次就逃跑一次,那已經逃了上千百次了,天京早在十一年就前跑丟了!

    就因為洪秀全十一年來都沒有逃,而且每一次的危機最終都逢凶化吉,太平天國的事業才堅持了下來,天京也一直掌握在手中。

    也因為十一年來都沒有逃,太平天國的事業做得這麼大,天京也一直掌握在手中,所以洪秀全依然相信這次同樣會逢凶化吉,堅決拒絕出逃。

    只不過,足不出戶的洪秀全這次估計錯了形勢,天京終於陷落。

  • 16 # 她街尚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中的著名將領,後封忠王,是太平天國後期撐起局勢的重要大將,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人物檔案

    姓名:李秀成

    別名:李以文、李壽成

    出生地:廣西藤縣大黎裡新旺村

    出生時間:公元1823年

    去世時間:公元1864年

    信仰:拜上帝教

    職業:太平天國將領、忠王

    職位:殿前吏部又副天僚,開朝真忠軍師

    爵位:忠王榮千歲

    代表作品:《李秀成自述》

    主要成就: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

    公元1823年,李秀成在廣西藤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出生,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艱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同時也促使他產生了對當朝的不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是他後來選擇參加太平天國起義軍的關鍵所在。

    參加起義之後,李秀成很快因為作戰勇猛,履立戰功,從一個普通的起義軍成長為一位非常勇猛的將領。1856年,因在破江南大營時立功,任地官副丞相。第二年,就被封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權,提兵符之令”。1858年,任後軍主將。1859年,封忠王,號稱榮千歲。

    李秀成真正成長起來,要算的上是在天京事變之後。天京事變,作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標誌,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在天京事變中,接連損失了太平天國前期好幾位大將。特別是在殺死楊秀清的同時,不僅僅只斬殺他一人,而是將他的部族全部殺害。

    首先楊秀清在天京事變爆發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取締洪秀全的地位,成為太平天國中掌握軍政大權的實權人物。除了名分之外,楊秀清的勢力已經遠勝洪秀全。

    而一個“天京事變”,基本上將楊秀清一部勢力清洗,其對太平天國整個局勢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再來這麼一清洗,太平天國的中上層將領損失慘重。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自然要儘快彌補空缺,好應對接下來的局勢。李秀成就是在這個時候,和陳玉成一起頂上來,主持軍事工作的。

    李秀成和陳玉成都是天平田國後期非常勇猛的戰將。在太平天國已經趨向衰弱的時候,李秀成仍然能帶領太平軍獲取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諸多戰役的勝利。可惜的是,太平天國衰亡的基調已經奠定,以其一人之力無法扭轉。

    公元1864年,在圍攻太平天國京都天京很長一段時間後,湘軍終於在七月攻破天京。在城破的當夜,李秀成率領千名將士,護衛幼天王從太平門缺口處突圍。不幸的是,在突破封鎖圈的時候,與大隊人馬走散。在天明之時,人困馬乏的李秀成在城郊方山破廟暫避之時,因為所帶財物暴露身份,最終被兩個普通民眾扭送入清營。

    在被清軍俘虜之後,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據說他在當時,還曾經想要策反曾國藩。最終不等將其押解入京,曾國藩就下令將李秀成處死,享年四十二歲。

    據說李秀成在臨死之前,毫無怯意,談笑自若,留下十句絕命詩,表達自己對太平天國的忠義之後,便慨然赴死。

  • 17 # 林城—布衣

    1863年,清軍進攻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外圍地區,太平軍接連敗退、形勢危急。忠王李秀成奏請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也就是主動退出南京,到其它地區與清軍打運動戰。

    洪秀全拒絕了李秀成的建議,並加以嚴厲的斥責。李秀成不得已,只能聽命於洪秀全率殘部死守天京。1864年4月19日洪秀全病死,7月19日湘軍破城,李秀成保護幼天王出逃,被俘。

    洪秀全沒能聽從李秀成的建議“讓城別走”,主要是因為:自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至1864年太平天國敗亡,洪秀全幽居深宮,安於享樂,早以失去了戰鬥精神和勇氣。

  • 18 # 夕陽下的晚楓

    嚴格來講,天京變亂之後的太平天國,已然是強弩之末。楊秀清、韋昌輝和秦日綱等元勳死後,翼王石達開也領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輕將領。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時,軍事行動主要由李秀成和陳玉成來主持。

    即便清王朝已經嚴重腐朽,卻仍盤根錯節,且依靠著曾國藩等人的地方團練來圍剿天平天國。比起躲在天王府終日逍遙快活的洪秀全來講,曾國藩等人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地在謀劃鎮壓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儘管太平軍浴血奮戰,還是逐漸處於劣勢,開始被清軍形成了合圍之勢。

    關鍵時刻,李秀成率先看清了眼前的形勢,覺得不能繼續駐守天京,而是應該放棄大本營,以避清軍鋒芒。李秀成的倡議其實也算不上什麼救命良策,說到底也只是能解燃眉之急罷了。

    不過,洪秀全在天平天國後期,已經深陷於自己創立的那套宗教理論,認為天父自會在關鍵時刻下凡拯救自己與太平天國。更為重要的是,洪秀全已經習慣了土皇帝般的生活,因而不願意再像起義之處那樣,四處飄零,東躲西藏。

    事實上,在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時,曾是個銳意進取的人物,而且很能吃苦。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他曾多次往返於兩廣,翻山越嶺地傳教。在此期間,洪秀全甚至還被強盜打劫,一度靠著乞討過活。

    到金田起義時,馮雲山、蕭朝貴、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人,也是一起披荊斬棘,與清軍誓死對抗,一直在戰爭中不斷壯大。也正因如此,太平軍才能攻下南京,並將其改名為天京,作為自己的大本營。

    然而,與歷代農民起義一樣,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也迅速腐化墮落。除了此前先後戰死的馮雲山和蕭朝貴以外,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幾乎已經完全墮落成了封建官僚,終日爭權奪勢和貪圖享樂,以至於失去了鬥志。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了令人震驚的天京事變,失去了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中堅領導,石達開又負氣出走,使得洪秀全更加厭政,躲在天王府內逍遙快活。所以,當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時,自然就遭到了嚴厲的斥責。

    不過,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便太平天國主動放棄天京,也很難在衝破清軍的合圍,早晚還是要陷入被剿滅的窘境的。1864年6月,洪秀全病死,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不久後清軍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國運動遭受殘忍鎮壓,以失敗而告終。

  • 19 # 大國布衣

    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這一救國奇計,洪秀全為什麼不採納?歷史為什麼會再一次出現這種低階的錯誤,當年崇禎帝沒能退往南京,結果在北京以死殉國,大明也隨之亡了。洪秀全飽讀詩書,應該懂得前車之鑑,卻為何兩度拒絕李秀成“讓城別走”這一救國奇計?

    “讓城別走”的歷史背景

    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受倚重的兩員大將。

    (安慶失陷,皖北形勢逆轉)

    1862年,太平天國在安徽最重要的城池安慶被清軍攻陷,陳玉成坐守廬州,企圖集中兵力奪回安慶,但清軍卻調集大量人馬欲困死陳玉成。不得已,陳玉成只得放棄廬州北走壽春,結果被叛徒苗沛霖誘捕出賣,慘遭清軍凌遲殺害。

    陳玉成一死,皖北的防務也趨於瓦解,這等於打開了通往天京的大門,天京形勢已經岌岌可危,太平天國此時能夠依靠的,也只有李秀成等新開闢的蘇浙根據地來支撐危局。

    洪秀全原本希望李秀成、楊輔清、洪仁玕等人能抽調部分兵力防衛天京,在天京外圍形成一道堅實的防禦線以拱衛京師,但清軍的進軍速度更快,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只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便兵臨天京城下,這大大出乎洪秀全意料,不得已,下旨請李秀成火速回援天京。

    1862年9月14日,李秀成集結20餘萬軍隊,率領十三王回援天京。大軍進入天京外圍後,配合城內守軍對湘軍展開猛烈進攻,但湘軍堅壁固守,太平軍圍攻雨花臺曾國荃大營竟月餘不能下,自身卻損失慘重,不得已,李秀成殺出一條血路入天京,其餘諸王暫退往別處。

    太平軍原本可以乘清軍增援還未到來之前繼續強攻曾國荃的湘軍,但洪秀全此時卻再出昏招,命解圍天京失敗的李秀成戴罪立功,率領太平軍進兵皖北湖北,以分散湘軍兵力,減輕天京的壓力。誰料湘軍早已在皖北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十萬太平軍陷入糧草不濟,被動挨打的窘境。

    不得已,李秀成決定撤出皖北東返,但此時天京城外的湘軍已增至三萬餘人,並佔據了聚寶門外各石壘,洪秀全急派人命李秀成火速回援天京。1863年6月20日,李秀成率領5萬太平軍南渡長江,卻慘遭湘軍炮火猛轟,太平軍被打死、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最終只有不到1.5萬的太平軍渡江成功進入天京城。

    仍然頑強堅守在天京城外圍的太平軍在湘軍的猛烈進攻下,損失極為慘遭,江浦、浦口、九洑洲先後落入湘軍之手,長江北岸已經完全為清軍所有。戰鬥至11月25日,曾國荃進扎城東孝陵衛,整個天京城外圍僅存神策門、太平門尚能與外界聯絡,但是面對天京城糧草殆盡、外援斷絕,而湘軍隨時都會發起總攻,苦守孤城無異於自取滅亡,面對如此嚴峻的危局,李秀成兩次向天王洪秀全提出“讓城別走”的救國奇計,但都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絕。如此,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最後一線希望,在洪秀全的迂腐保守的統治下徹底喪失了。

    “讓城別走”,太平天國續命的奇計

    李秀成忠於太平天國,他能兩度力勸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足見他對當下時局是非常清醒的,天京根本守不住,再不走,恐怕誰也沒法逃出這座孤城。

    所謂的“讓城別走”,就是主動退出天京,去往他處再徐圖發展。皖北雖失,但李秀成在蘇浙經營有方,太平軍保留了不少的有生力量,洪仁玕在江西、楊輔清在福建,天王洪秀全一旦突圍成功,以上幾個省份都是可以落腳之處。

    久守天京絕對是大不利的事情,首先,天京城內糧絕,且傷員過半,能守城的將士不到兩萬人,假如湘軍瘋狂攻城,以區區這點兵力,天京不出兩天即淪陷。其次,指望外援幾乎沒可能,因為最近的江浙太平軍已經被湘軍淮軍死死牽制動彈不得。最後,整個天京城,僅存的兩個對外聯絡的通道神策門、太平門隨時有被湘軍佔領的危險,這兩座猶如生死線的城門一旦淪陷,所有在天京城內的將士、百姓都將成為甕中之鱉。當務之急,唯有及時突圍,放棄天京才是上策。

    而李秀成“讓城別走”的計劃,只是放棄了天京,但卻保全了包括了天王洪秀全在內的天京核心領導層。出走之後,太平天國上下還可以從長計議,是退至蘇浙,還是入贛入閩,抑或退至天國根本之地廣西,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

    從短期來看,天王洪秀全等人一旦突圍,最理想的就是退往浙江,江蘇是待不住了。自李秀成回援天京後,曾國藩和李鴻章便加大了對江蘇太平軍的圍剿,蘇州、常州先後陷落,就可知江蘇局勢有多糟糕。但浙江,作為李秀成、李世賢兄弟經營多年的太平天國根據地,擁兵十數萬,沃野千里,歷來是江南財賦重地,浙江多山,退可守,進可攻,最重要的是,江西和福建也是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三省可連成一片,形成反抗清廷的堅石堡壘,洪秀全可選擇定都於杭州,繼續與清軍展開對峙。

    不過,從長遠來看,浙江也恐非久留之地,清朝集結大軍圍攻天京,下一步就是肅清江浙贛閩的太平軍餘部,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及左宗棠部,早已經有過作戰計劃,一旦天京城破,就將大軍火速集結肅清天國周邊太平軍餘部,面對氣焰熏天的湘軍、淮軍,已經吃了太多虧的太平軍恐怕在氣勢上已經不如對手,敵我雙方力量上的改變,使得太平軍已經無法保證能守住這一塊根據地,保不齊蘇浙根據地就會成為第二個被圍攻的天京。

    除了退守江浙,太平軍還有另外兩條退路。

    (捻軍活動區域與太平天國相距不遠)

    先說活動在北方的捻軍,這一支與太平天國同一時期,但主要活動在北方的反清勢力,其首領沃王張樂行對太平天國非常友好,曾配合太平天國北伐軍攻打清軍。由於此時湘軍、淮軍幾乎全部集中在江南一帶,對太平軍優勢明顯,因此,棄守天京,放棄蘇浙根據地,避清軍鋒芒,北上聯合捻軍,或是較為理想的戰略策略。

    李秀成曾經大膽向洪秀全提出過這一建議,但同樣遭到了他的拒絕。捻軍本太平軍部署,堂堂太平天國的天王遠來投奔,恐為天下之笑話,洪秀全顯然面子上掛不住。

    而現實中,要想讓幾十萬太平軍將士突破清軍重重阻攔移師北方難度也是很大的,再者,離開了富庶的江南,經濟上和糧草方面就得不到保障,即便艱難與捻軍會和,兩支義軍能不能通力配合,奉誰為君主也是一個問題。

    最後一種可能,便是一路南下回到太平天國的龍興之地廣西,清朝在那裡的守備力量相對比較薄弱。廣西作為太平天國的老巢,有著雄厚的民眾基礎,拜上帝教的信眾很多,洪秀全一旦回到廣西,既可以避開湘軍、淮軍等地主武裝的圍追堵截,還可以就地修整,或西進往川貴滇發展。

    但問題是,廣西離江南有三千里之遙,如此長距離遠行,清軍必定會群追不捨,轉移難度極大,更何況當年隨洪秀全北上的老廣西人到此時已經所剩無幾,剩下的太平軍將士對陌生遙遠的廣西是否願意前往也是個問題,如果不遵從大家的意見,冒然返回,恐怕這幾十萬大軍會因為戀家而各自逃跑。即便回到廣西,失去了與捻軍南北呼應的可能,恐怕太平軍會變得更加孤立,將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讓城別走”的第一步是要離開隨時都會淪陷的天京城,至於下一步怎麼走,終究有以上上中下三策,太平天國短時間內也不至於陷入覆亡的境地,因此,這絕對是一個可以使“日月幽而復明”的救國奇計。

    洪秀全為什麼拒絕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後以失敗結束)

    洪秀全也是一個讀書人,應該知道明朝崇禎皇帝當年就是因為猶豫不決,沒能及時離開北京退往南都南京,結果落了個自縊殉國的下場。那麼,在天京城實在守不住的情況下,洪秀全為什麼兩度拒絕李秀成“讓城別走”的建議呢?

    首先,洪秀全難以割捨天王府的富貴生活,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將軍國大事委於東王楊秀清等人,自己一頭扎進後宮,當起了太平天子,成了一個“宅男”,享受美色美酒,長此以往,讓洪秀全的進取心大大降低,對天京和富麗堂皇的天王府的依賴感大大增強,幻想能再搏一搏,或許還能保住天京,保住他的天王府。

    其次,靠拜上帝教起家的洪秀全,在江南有很多的信徒,他們視洪秀全為天父在人間的統治代表。因此,洪秀全一旦離開天京,不能與城共存亡,那麼其威信必將大打折扣,不利於凝聚信徒力量和恢復太平天國上下計程車氣。

    最後,洪秀全此時身邊的嫡系力量只剩下已經無法趕來救援的族弟幹王洪仁玕。一旦出城,洪秀全的安全感必然大大降低,因此,對於李秀成“讓城別走”的建議,洪秀全始終抱有警戒,畢竟此時的李秀成,已經掌握著天國絕對的軍事大權,洪秀全害怕李秀成成為第二個楊秀清,自己再落個傀儡的下場,因此,只能寄希望於李秀成能拼死守城,希望上帝能給天國帶來奇蹟。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洪秀全是一個非常自私又迂腐的人,天京已經成了孤城,一旦陷落,城中所有的天國將士都要給他陪葬,而太平天國僅存的一線希望也必將破滅。而李秀成的“讓城別走”也的確符合當時敵我形勢的發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讓出天京城,出城,尚能儲存實力,還有上中下三策,東山再起重新奪回天京還是大有可能的。

    只可惜最後關頭洪秀全還是執迷不悟,錯過了最佳出城時機。1864年6月1日,清軍攻陷天京城,天王洪秀全病逝,終年50歲,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在李秀成的保護下拼死突圍出城,李秀成因為將自己的坐騎讓給幼天王而被俘,後被凌遲處死,幼天王洪天貴福後在江西被俘獲,押至南昌後亦被凌遲處死,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這樣失敗了。

  • 20 # 大漢長平侯麾下死士

    唉 又有幾人能棄美嬌娘 金銀而去了 罷罷罷 江山不關草民事 努力賺錢為王道 但有一顆愛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豆花生米豆漿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