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eeraol

    就問一句憑什麼造反?

    胤禛登基,手握兵權的老十四沒造反,黨羽遍佈朝野的老八沒造反,名分最高血統最貴的廢太子沒造反。

    那麼,如果康熙沒有傳位給胤禛,既沒有兵權,又以孤臣自居的胤禛,靠什麼去造反?

  • 2 # 新碎的冰

    首先不要把電視劇跟歷史混為一談。

    文學、藝術只是根據歷史事件去改編,創作,但不完全是真實發生過的的事。大事基本遵循歷史事件,小事可以自己隨意編寫,這樣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九子奪嫡很慘烈,現實歷史中可能更慘烈,對比《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你會發現主要爭皇位的人不一樣,雍正王朝裡是太子老八爭,康熙王朝裡是太子跟老大爭。至於歷史上,實際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參與到爭皇位的過程中來,只是有些是自己爭,有些是幫別人爭。雍正王朝裡沒有突出老大和太子爭,實際老大和太子爭的時間卻是最長的,只是老大被圈禁之後,老八參與進來。以上都是九子奪嫡的基本狀況。

    提出這個問題的就已經是被影視劇所帶跑偏造成的。老四胤禛得位正不正在史學界基本都不會去考證修改詔書這種說法,對清朝制度稍有所瞭解的也都不持懷疑態度。史學家唯一研究的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老四作為繼承人。

    首先看康熙帝傳位給雍正的詔書,其中最關鍵的一句就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並且詔書是滿,漢,蒙,回四種文字所書寫,無論從哪種語言,這種該“十”字為“於”字的說法都不成立。單就漢字不成立原因就有兩點:1、對皇子的稱呼前面會加皇字,如上詔書上所寫,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如果把十字改成於字,就變成了皇於四子。明顯不符邏輯。用現代法學語言的角度,詔書是屬於嚴謹的公文,不大可能出現這樣的漏洞。2、繁寫體的“於”是“於”字。“於”字怎麼都不可能用十字來改。

    對於康熙最後選擇胤禛當繼承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1、胤禛確實有能力。胤禛是第二批被封為郡王的皇子。第一次在康熙三十七年胤禛(當時剛滿20歲)就被封為貝勒,同時被封的有:封皇長子胤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多羅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為多羅貝勒。第二次冊封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將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晉封為親王,皇七子胤佑和皇十子胤䄉封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禎封為貝子。胤禛年輕時在康熙身邊做過一些大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十三歲的胤禛侍從康熙帝視察永定河工地,檢驗工程質量。二十五歲,隨同父皇巡幸五臺山,次年侍從南巡江浙,對治理黃河、淮河工程進行驗收。有治國的基礎能力。2、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養大,在朝內有支撐政治力量。胤禛登位宣讀詔書的就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隆科多,所以胤禛叫隆科多為舅舅。同其他皇子相比,具有強勁外戚力量的有太子胤礽,康熙第一個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為康熙初年四大顧命大臣之首赫舍裡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侄女,所以太子胤礽出身高貴,且朝中政治勢力強勁;無奈太子被廢。其實另外一個最有政治勢力的是皇十子胤䄉,胤䄉的外公是康熙初年四大顧命大臣之一的遏必隆,遏必隆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女兒。遏必隆六子四女婿在朝中均有高位,尤其是七子阿靈阿為任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兼佐領。可惜胤䄉自己根本沒想接皇位,只是輔助皇八子胤禩。另外皇長子胤禔也是有一定的外戚勢力的,不過早被圈禁。所以到康熙死的時候最具有外戚勢力的是胤禛。3、康熙快要駕崩時,身邊成年皇子中有能力的被圈禁(皇長子胤褆,舊太子胤礽,皇十三子胤祥),沒被圈禁的沒能力(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佑,皇十子胤䄉,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還有一個皇八子胤禩有能力,也對皇位虎視眈眈,但是這時候康熙真的不喜歡皇八子胤禩。雖然很多官員支援這個八賢王,也就是這個原因讓康熙帝對皇八子胤禩非常不滿意,最厭惡的一件事是利用相面師張明德為自己上位造勢,結果適得其反,讓康熙老爺子厭惡他。還有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斃鷹事件讓康熙惱怒胤禩,徹底斷絕了胤禩繼位的可能。胤禩在繼位無望的情況下支援皇十四子胤禵。最後就說有能力繼位又得康熙器重的皇十四子胤禵了,本來皇十四子胤禵和皇四子胤禛是同一母所生,連最初起名字都相近,讀音都一樣,胤禵最初名字叫胤禎,禛和禎在書寫時僅有兩筆之差,乍一看都看不出來,為此德妃(二人生母)向康熙提意見,後來康熙才把皇十四子的名字改為胤禵。康熙五十七年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分裂勢力。胤禵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用正黃旗纛、親王體制,稱大將軍王。表面看起來似乎恩寵至極。但是康熙駕崩時,這位大將軍王可不在身邊,身邊那麼多皇子虎視眈眈這個皇位,真傳位給了皇十四子,那國家會亂成什麼樣?作為熟掠歷史的康熙帝不可能去涉這個險,一個假的朱三太子都能煩惱他幾十年,歷代皇子相爭的結果他可是歷歷在目。再者,康熙若真想傳位給胤禵,那時候自己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隨時都有可能駕崩,歷史上也沒有那個正統天子當位那麼長時間的了,怎麼可能還把繼承人放到那麼遠。更可靠的說法是把皇十四子遠放是防止他爭位。

    4、兒子能力都很強,到底選誰呢?作為康熙晚年的布衣宰相方苞給了一個建議:康熙問方苞:“諸子皆佳,出類拔萃者似為四阿哥與十四阿哥,然天下唯有一主,誰可當者?”方苞答奏:“唯有一法為皇上決疑!”康熙問:“何法?”方苞答:“觀聖孫!佳子佳孫,可保大清三代昌盛”康熙聽了拊掌稱善:“大哉斯言!”這話很明顯就是讓康熙傳位於四阿哥,雖沒有明說,但康熙明白,他的“好聖孫”就有一個,說白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如果沒有方苞這句“觀聖孫”,恐怕雍親王胤禛繼承皇位還有待康熙的考察吧,正因這句話,才使康熙下定決心傳位於四阿哥,這麼說雍正的繼位還是沾了乾隆的光。為什麼皇四子胤禛得位受到懷疑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以下幾點:1、初期的時候胤禛並沒有想要爭皇位,至少沒有表現出來,結果不爭而爭反而爭到了皇位;2、雍正當皇帝之後的政策傷害到了讀書人的利益(官紳一體納糧),也就是文官集團的利益。歷史是讀書人寫的,正史一般讀書人改變不了,野史可是可以隨便亂寫的。甚至雍正在朝的時候重用有能力卻非科舉出身的人,如李衛,田文鏡等,讓一些科舉出身或者想要參與科舉卻沒有上榜的人大受打擊,因而進行詆譭。3、失勢皇子及其家奴的中傷。

    最後說造反的問題,康熙防止在他駕崩時京城內亂,早就在佈局,重要的人事調動就是把隆科多升為九門提督,那是相當於首都警備司令的官職,是手握兵權的。升隆科多也可算是讓胤禛繼位的證據,前面說過胤禛叫隆科多叫舅舅,胤禛是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養大的。當然同時這一點也成為失勢皇子誣陷胤禛的證據。

    總體說造反的事情,胤禛造反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他自己本人是不帶兵的,能調動和控制一部分兵力的是皇十三子胤祥,不過在康熙駕崩時,胤祥被冷落,沒兵符也難以調動部隊。也不可能幫胤禛造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貼瓷磚牆上的白灰怎麼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