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研會
-
2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在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中相繼失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終不得不屈辱認輸,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鉅額的戰爭收益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為日本策劃全面侵華埋下伏筆。那麼清政府一共損失了多少錢呢?
在《馬關條約》上明確協定的賠款金額是2億兩白銀;後來因為德法俄三國干涉還遼,中國又付出了3000萬兩白銀;然後還有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這些錢相當於清政府三年的財政總收入,自然沒辦法一次付清,分期付款還要支付給日本每年百分之五的利息,所以實際賠款是遠超過2億3千150萬兩的。
另外由於當時清政府官員不懂國際金融知識,在《馬關條約》中留下漏洞又多支付了數千萬兩白銀,首先當時清政府的國庫銀是含銀量93.5%的“紋銀”,日本要求按照含銀量99%的“足銀”結算,日本多勒索了1325萬兩;其次中日雙方約定按照英鎊付款,但是後來白銀大規模貶值,因此清政府又多付出了1494萬兩。也就是說《馬關條約》賠款連本帶利,清政府最少給了日本3億兩白銀。
同時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劫掠的民間財富、艦船、武器裝備、工廠機械、糧食、軍事設施等等最少價值1億兩白銀。
關於日本獲得鉅額賠款後的用途有一種說法,日本人主要用在教育發展上,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的。根據統計賠款中的62.7%用於日本陸海軍的擴軍、購買新裝備;21.9%作為發動侵略戰爭的臨時軍費;5.5%成為日本皇室的私人財富;3.3%用於日本殖民臺灣的計劃;2.7%作為救災基金存在;0.9%用於日本運輸通訊建設;0.2%建成了日本最大的鋼鐵工廠八幡制鐵所;用於教育的經費只佔2.7%。從日本對於《馬關條約》賠款使用就可以看到,當時的日本統治者根本就不關心國內的民生建設,完全是一心發展軍隊,走的是以戰養戰的發展路線,所以就有了之後的日俄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實際上別看日本從清政府手中勒索走了大筆財富,但是甲午戰爭最大的贏家是以英國為首的歐美列強。首先在甲午戰爭中,中日雙方都從英國手中借了大筆錢作為戰爭經費,光清政府的借款就高達2865萬兩白銀;其次《馬關條約》賠款清政府是從列強手中借錢支付給日本,清政府向列強借款產生的利息就高達5億4000萬兩,同時清政府的海關、稅收、鐵路、礦山等等經濟權益被列強控制;最後日本獲得大筆賠款後也都是花在了英法德等國身上,因為當時的日本工業基礎薄弱,為了擴軍不得不向列強購買軍火、工業裝置等等。
回覆列表
1895年5月,馬關條約(日本稱為《日清講和條約》)經光緒皇帝和日本明治天皇批准,雙方代表攜帶各自政府的批准文書在山東煙臺換約,宣告正式生效,條約約文中涉及到戰爭賠款的內容如下:
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六個月內交清;第二次五千萬兩,應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十二個月內交清;餘款平分六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於兩年內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內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內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內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內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准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將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聽中國之便。如從條約批准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清還,除將已付利息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於應付本銀扣還外,餘仍全數免息。
即中國共應賠償給日本庫平銀2億兩,可以分在7年內支付清,如果中國能在3年內付清,則不用支付後續的利息。據此,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中國要賠給日本戰爭賠款2億兩。
馬關條約附件中的割佔遼東範圍圖。
除此之外,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國發起“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即要求日本把割佔的中國遼東半島地區歸還給中國,為此,中國格外支付3000萬兩庫平銀作為贖金。
另外,為了保證清王朝能夠如期支付賠款,日本派出軍隊佔領山東威海作為保證,佔領期間日本佔領軍的軍費150萬兩也需要清王朝承擔。
所以紙面上,甲午戰爭清王朝賠給日本的是兩億三千一百五十萬兩庫平銀。
然而,由於清王朝的白銀成色混亂,即使是庫平銀,其成色也不能嚴格一致,日本於是又就中國要支付給日本的白銀的成色作了追加規定。當時清王朝庫平銀(戶部大庫的成色標準,是中國當時最高成色的白銀)的含量是935,即每100兩庫平銀所含的純銀為93.5%,日本則要求支付給日本的必須達到988的標準,即98.8%。就此一項,實際上清政府額外多支付了1325萬兩庫平銀。
除了賠款白銀的成色問題,由於1895年國際市場上出現白銀價格連續下跌的問題,日本又提出必須按照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後國際市場上的白銀和英鎊的比值,將清政府要賠給日本的白銀換算為英鎊價格。此後倘若遇到白銀價格下跌,清政府必須實際支付與1895年6月間賠款的英鎊價值相等的白銀。由此,因為白銀價格下跌,清政府按照英鎊為單位進行換算,實際又多支付了1494萬兩庫平銀。
最後,甲午實際支付給日本的銀錢數量就非常清晰了,具體是:
馬關賠款2億兩庫平銀+贖遼費3千萬兩庫平銀+威海駐軍費150萬兩庫平銀+白銀成色補價1325萬兩庫平銀+白銀貶值補價1494萬兩庫平銀=259690000兩庫平銀。約等於當時的3.9億日元,其購買力約等於今天的260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