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第一名將,屢次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可以後來被崇禎給殺了!如若不是,明朝能否消滅女真,擊敗李自成、張獻忠,實現中興呢?
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俠客

    一些人談論歷史常常感嘆,假如某個人不死的話,那麼歷史的真相就會改變,那麼歷史真的可以假設嗎?如果袁崇煥不死,明朝會不會能夠多苟延殘喘一會兒呢?

    袁崇煥是什麼人,他是明末抗清名將,他戎馬一生,抵禦清軍的進攻,立下了赫赫的戰功,他是廣東東莞人,考上了進士,最終當到了兵部尚書。

    在明熹宗駕崩之後,崇禎帝即位,魏忠賢也被崇禎給處死了。

    崇禎最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大將來輔佐自己,這個時候很多大臣就推薦袁崇煥,後來袁崇煥最終被千刀萬剮了,假如袁崇煥不死的話才能夠能挽救危亡中的明朝呢?

    在歷史上袁崇煥曾經向崇禎皇帝吹了一個大牛,他表示自己5年能夠平定遼東,說的皇帝是心花怒放,他還確定了以遼人守遼土的正確方案,的確在初期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袁崇煥還沒有幹到5年,就被崇禎帝下詔處死了,如果他能夠幹到5年的話,是否能夠平定遼東?

    歷史顯然不相信浪漫主義,當袁崇煥當著重人的面誇下海口之後。就有人直接就問袁崇煥自己是否有信心能夠平定遼東,他立刻就回答“上期望甚迫,故以年慰聖心耳”。

    說明他自己也明白,當時民間雙方對壘,明朝是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的。因為努爾哈赤早已經統一了女真。內部的威脅已經消除了,而在薩爾滸大敗之後,明朝的精銳力量基本上喪失殆盡,只能轉入守勢。

    歷史的發展是符合歷史的規律的,明朝末年。宦官專政和官員腐敗,已經讓政治殘破不堪。即便袁崇煥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並且替皇帝守住遼東,但他也沒有辦法去剿滅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軍。

    所以說即便是袁崇煥沒有被崇禎處死,以當時的背景和國情,袁崇煥的能力也是無力迴天的。當然他作為一股力量。是對歷史局勢能夠發生一定的左右的。至少滿族人不會那麼容易進關。很有可能皇帝的寶座會回到李自成的手下。

    畢竟在袁崇煥被處死之前。滿清八旗兵一直攻不進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開啟山海關。那麼就沒有後來的一片石大戰,李自成也不會迅速失敗。

    所以說即便袁崇煥不死,明朝最終還會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他這個人是不能挽救一個朝代的危亡的,明朝的滅亡主要根源還是在於自己的制度出了問題,最終還是需要一個新生的王朝解決封建王朝的固有頑疾。

  • 2 # 德平不惑

    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我們經常會做這樣的假設,“如果…就…”,看起來好給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但這些應該都是我們自己意淫而已,這個世界相互關聯的因素錯綜複雜,絕不會只有“如果…就…”這麼簡單,如此單一。

    二,一個人,在歷史的洪流中,確實存在著,存在過,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絕非可以做到力挽狂瀾於既倒。力是多樣的,也是相互的。

    三,縱觀歷史,一個朝代的滅亡,外族入侵永遠只會是一個外力,真正的根源都是內亂。

    四,“人民能否活不下去?”,這才是判斷一個朝代是否還有存在必要的根本判斷。

    五,好比一棵大樹,真正徹底弄死它的,多半都是因為自己的根爛,而非風大。

    六,袁崇煥該不該死,崇禎自己清楚;明朝該不該亡,老百姓清楚;至於是會早一天亡,還是要晚一天亡,其實誰說了都不算,或許只是老天爺清楚。

    七,時辰到了,就該走了,這就是命數!

    八,一個人真的沒有那麼強大,強大到可以改變命數,只是有些時候該誰上場,該誰下場而已。都只是一個或大或小的角色而已!

  • 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實話,袁崇煥並非那種可以扭轉歷史大局的人,他最多也就是在某些程度上能暫時頂一陣子,明代遼東的敗局已經確定。不排除有能人來挽救遼東敗局,但是這個人一定不是袁崇煥,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袁崇煥沒有容人之量

    當時的遼東甚大,遠遠不是袁崇煥一人可以守住的,袁崇煥需要的是儘可能多的人才來幫助他守衛遼東。但是說實話,袁崇煥雖然很有才華,但是他沒有容人之量,以至於其他遼東守將多於袁崇煥交惡。我們從袁崇煥殺毛文龍事件便可見一斑。

    毛文龍作為一個逃兵,在遼東的皮島之上屢建奇功,騷擾後金的後方,因為戰功卓越,在短短几年之內毛文龍便從都司升官為了總兵、左都督、平遼將軍。當時朝廷內部對於毛文龍的評價是這樣的:

    “毛文龍滅奴不足,牽奴則有餘。”

    當時朝廷對於毛文龍的定位很明確,不指望毛文龍可以消滅後金,只要毛文龍在島上按時騷擾後金,那就是毛文龍的最大功勞了。

    而滿洲方面則將毛文龍視作心頭大患,或是招降毛文龍,或是出兵平叛毛文龍。但是毛文龍卻軟硬不吃,像一顆釘子一樣牢牢地牽制著滿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功卓越的將領,卻被袁崇煥給殺了。原因是袁崇煥覺得毛文龍割據一方,不受自己的控制。當時毛文龍似乎也感受到了袁崇煥的殺意,他說:

    “將江山而快私憤,操戈矛於同室。”

    毛文龍看來,袁崇煥完全是為了一時之快而想要殺掉自己的。最終毛文龍的預感成真,袁崇煥果然同室操戈,殺掉了毛文龍。就這樣,毛文龍就慘死了。

    說實話,毛文龍與袁崇煥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毛文龍也沒有叛亂的嫌疑。但是袁崇煥卻殺掉了毛文龍,僅僅是因為他不夠聽話。

    不光是毛文龍,此後滿桂等大將也與袁崇煥交惡嚴重。可見袁崇煥不懂得團結一切力量,因此這樣的人扛不起大梁。

    二、袁崇煥不懂得跟皇帝打交道

    說實話,袁崇煥守衛遼東,說白了就是給崇禎皇帝打工。袁崇煥要人、要糧餉,都要經過崇禎皇帝的首肯才行。但是袁崇煥卻不懂得如何和皇帝打交道,以至於屢屢引起崇禎皇帝的猜疑。例如說殺毛文龍一事,崇禎皇帝的反應是:

    “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

    可見崇禎皇帝事先並不知道袁崇煥要殺了毛文龍一事,後面知道了袁崇煥殺掉了毛文龍一事,但是木已成舟,崇禎皇帝還要依靠袁崇煥,因此也只得赦免袁崇煥,並且還要褒獎他。

    不得不說,袁崇煥擅殺朝廷大臣一事必然會在崇禎皇帝的心裡留下非常大的震動。因此皇帝此時必然也會對袁崇煥產生猜疑和仇恨之心。

    此後便是己巳之變,當時皇太極率軍從防守薄弱的喜峰口長城處殺入明朝內地,隨後到了遵化城下。遵化城距離京城只有二三百里,因此此時紫禁城陷入了一片慌亂之中。

    這個責任應該怪誰?應該怪袁崇煥!因為袁崇煥是薊遼督師,除了防守遼東之外,薊州也是他的防區。但是袁崇煥卻忽略了這個防區。

    對於皇帝來說,你殺毛文龍可以,但是你殺了人之後你要有效果吧!皇帝更加在乎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現在你將敵人放進來了,這自然就觸碰了皇帝的逆鱗了。但是袁崇煥不懂這一點,反而還出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式,將敵人引到了京城之下進行殲滅。

    說實話,從戰略角度看,袁崇煥的想法非常正確,依靠堅固的京城消滅敵人自然是對的;但是從政治角度,袁崇煥幹了一件不折不扣的蠢事。將敵人引到京城之下,這是對於皇帝的一種威脅,自然會引起崇禎皇帝的仇恨了。袁崇煥此時應該做的是盡力將敵人拖在薊州、通州一帶,而不是放任敵人長驅直入。

    因為袁崇煥不懂政治,只懂軍事,最終死在了崇禎皇帝的手下。

    三、袁崇煥的平遼戰略有問題

    袁崇煥曾經向崇禎皇帝說過如此的話:

    “五年則東夷可平,全遼可復。”

    一般來說,我們如果跟一個人聊天說過兩天請你吃飯,不一定是真的過兩天。同理,袁崇煥說五年平定遼東,自然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年。但是袁崇煥忽略了他交談的物件,那便是皇帝。俗話說得好,君無戲言。你對著皇帝也不能亂說話,因此崇禎皇帝便默認了袁崇煥的五年平遼戰略,並且還讓袁崇煥去做。

    因此本來可以穩步進行的平遼戰略,一旦加入了五年這個限制,便成了一場鬧劇。朝廷之中沒有兵、沒有錢、沒有武器,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準備。因此五年根本就是不可能事件。當時朝中人聽說了袁崇煥的五年戰略後,也如此說:

    “然竊恐督師之語非其平日胸有成竹,目無全牛。”

    可見朝中人也多認為袁崇煥是在吹牛。但是牛吹出去了便要實現,因此袁崇煥在遼東的戰略之中便多了幾分急躁,少了幾分沉穩。例如說毛文龍一事本可徐徐圖之,但是袁崇煥卻因為他不聽自己命令而殺掉了毛文龍,可見其急迫之心。

    因此在此時,袁崇煥的心態已亂,計劃也亂,自然平遼也成為了一句空話。我猜測即便是袁崇煥此時不死,五年之後平遼計劃也無法實現,等待他的也只有崇禎皇帝的怒火。

    不得不說,袁崇煥的失敗,我認為崇禎皇帝個人的急躁性格也是重要原因。

  • 4 # 歷史深度揭秘

    怎麼有這麼多人認為是崇禎殺了袁祟煥!!!清編明史也能信嗎!?袁祟煥案,是三法司,刑部判袁祟煥死罪,袁祟煥案審了六七個月,才定罪。絕對是走了當時明朝的法律程式,不是皇帝下令殺他。

    袁崇煥是滿清滅明的首功之臣,是吳三桂、張學良的榜樣,其奸劣遠超秦檜。袁的主系後裔早已入了滿洲旗藉,人家是滿洲英雄!閻崇年、金庸祖上都滿洲漢旗包衣奴! 袁崇煥是乾隆送給華人的一頂綠帽子!為的羞辱明朝華人和玩弄一些奴才! 記住,清朝的武聖人是戴綠帽子的!

    唯一能延續大明國運的無非就是學南宋退守江南,讓後金和當年金朝一樣佔據中原,隔江而治,前提還得是再出個岳飛擋住女真騎兵。

    明朝肯定會亡,但可以再堅持幾年而已。袁崇煥死後其手下炮兵部隊降凊,清軍炮兵部隊快速發展,以致後來清炮兵部隊超越明軍,成為清軍主力,成為清軍的攻城利器。

    清朝捧出來的明朝抗清英雄可不可信呢?我們不是翻案黨,是內奸還是民族英雄不去說,但他確實殺了毛文龍,使清沒有了後方毛文龍強大的威脅,並得到了毛文龍部的紅衣大炮讓後來明軍城池防守大減。

    明朝後期連崇禎都在犯錯。何況是袁崇煥。袁崇煥是殺了毛文龍。如果他不是忠臣,他可以辭去薊遼督師。佔領皮島和覺華島,在向皇帝要個總兵。頂替毛文龍的總兵。每年向皇帝要錢糧。不是快樂似神仙的逍遙自在。又何必進京勤王。打退皇太極。最後還被凌遲!如果只守皮島,難道袁崇煥還比毛文龍差嗎?

    他不死吳三桂不會背叛明朝,吳三桂不獻山海關,而是守住好了,明朝解決了內部問題騰出手來就可能滅後金。不過明朝存在那麼多年確實從上爛到下,從頭爛到尾了,這一點是最大的隱患。只能說不一定就不會亡,但是肯定可以再存在幾年,至於這幾年能不能抓住機清除內外勢力,重新全盤安定下來,就不好說了。

    不是崇禎拒絕李自成條件,而是崇禎根本沒錢。崇禎讓大臣集資,大臣不肯,結果崇禎上吊,那些捨不得錢財的大臣一個個被李自成拷打被逼交出金銀財寶,最後還是被殺,不知他們還有沒有臉去見故去的崇禎。

    王朝日久,陋習陳規冗重,病軀暮氣風盛,皇室宗族枝繁葉茂樹大根深,以致國家土地兼併嚴重,更加既得利益集團盤剝掠奪,國雖大地雖廣,然則民無地可耕,民無所可居,民無衣可暖,民無食可餐,天朝畫餅,雖不解一方百姓窮苦困頓,卻可中飽基層分配者亡私囊,饑民成群,或有振臂一揮者,則響應而依附者豈止百萬,流民所到之處,破壞力之巨愈加猛烈於南國北疆,再有東北蠻夷苦心營造養成氣候狼煙可警,統治者有心勾心鬥角於宮廷,卻無力禦寇於宮門之外,內有重憂不除外有邊患未消,進退失據顧此失彼,終至亡國亡天下。

    不明白為什麼老有人覺得明朝議和就能活下來,可能是因為無論後金和李自成都提過議和而明朝沒答應的原因吧。無論唐朝借回紇,曹操招農民軍,還是晚清借洋槍隊,其核心都是借的這方既沒有實力也沒有野心能吞下自己,和明末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皇太極議和的主要原因一是和明朝停戰,藉機征服蒙古和北韓,避免多線作戰,二是努爾哈赤後期經濟崩潰國力極端虛弱,藉機勒索明朝大批的糧食財物,順便打通商路讓各種戰略物資能出口。無論是皇太極還是多爾袞,從建國那天起目標就是入主中原,怎麼可能坐視明朝緩過元氣,看皇太極的幾次作戰時間簡直是和農民軍相互呼應配合,和約對於滿清就是一張廢紙。

    和滿清議和壓根沒好處,抽調邊防軍去關會撕毀盟約幹你,不抽調和不議和沒區別反正明朝都是捱打的。至於唯一說有議和可能的是李自成入京那次,因為李自成勢力膨脹太快了,自己不想直接推翻明朝面對後金的鐵騎,想回西北經營一段時間消化了實力在爭奪天下,因為奪取北京李自成是四面受敵,北面要和後金幹架,南邊要和南明幹架,西南張獻忠這隻老虎和虎視眈眈,他意識到最大的敵人會失眠滿清,所以讓明朝去頂在前面和滿清幹,自己休養生息,但那個時候十幾萬軍隊齊齊投降李自成一仗不打,可以說明朝的北方邊防已經崩潰了,靠吳三桂的幾萬遼軍既擋不住李自成也防不住滿清,也是苟延殘喘的命了,倒是有可能再挺個一兩年。

  • 5 # 老威觀史

    我認為完全可能,如果袁崇煥一直在的話,不但能延緩明朝的滅亡,最終還能平定遼東。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內憂外患,外部有關外的滿清,內部有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由於兩邊同時出問題,便出現了崇禎時期不斷拆東牆補西牆的局面,即不斷地抽調內地剿滅農民軍的精銳部隊和優秀將領到東北地區對抗滿清,結果與滿清作戰基本每次都輸,就成了不斷地給滿清送人頭的局面。

    對於關內的農民起義軍來說,在李自成最危急的時候曾經被洪承疇打的只剩下十多人逃到了深山裡,眼看就要抓到李自成了,這個時候崇禎把洪承疇又調到了關外對抗滿清,從而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之後李自成捲土重來的時候明廷也已經無力剿滅李自成起義軍了,最終為李自成所滅。

    對於明末時期的明朝來說,關外的滿清或是關內的起義軍,只要有一個解決了明朝都不至於會鬧到滅亡的地步,而最有可能擊敗滿清的就是袁崇煥。

    有人說袁崇煥是漢奸,因為是乾隆為他翻的案,其實乾隆為其翻案多少也是念其忠勇可嘉,在戰爭中,因為能力突出而贏得對方尊重是常有的事情。如二戰期間丘吉爾就曾經讚歎隆美爾是一位“偉大的將軍”,難道隆美爾就是德奸?戰後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都投降了盟軍,最後被盟軍釋放,難道他們都是德奸?抗戰期間,張自忠將軍戰死疆場,日本人對張自忠將軍非常敬佩,將其遺體完整地歸還給了國民政府,難道張自忠將軍就是漢奸?因為贏得了對方的尊重和敬佩就是己方的奸細,這種邏輯根本是不成立的!

    我們可以看下明朝對戰滿清主力的戰績,只有袁崇煥曾經擊敗過滿清軍的主力,在面對滿清主力的時候,其他所有的明朝將領都戰敗了,這又說明什麼呢?如果袁崇煥是漢奸的話,對方給袁崇煥做戲的代價也太大了吧,每戰滿清至少都是好幾千精銳的傷亡,有這麼做戲的麼?還搭上了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性命,清朝就是再怎麼做戲,也不會拿最高領導人出來開玩笑吧。努爾哈赤死在了袁崇煥的手上,如果他投降清朝,會有什麼下場?這個傻子都能看出來。

    在面對清軍主力的時候,可以說明朝當時所有的名將,如盧象升、洪承疇這些人,誰能贏下來?沒有一個,只有袁崇煥贏下來過,那麼袁崇煥能贏下來是運氣嗎?其實並不是運氣,是因為他創造了自己的戰術體系,透過這套戰術體系清軍其實是拿袁崇煥沒辦法的。

    這套戰術體系的第一點在於堅城利炮

    堅城利炮說起來有些老調重彈了,但是我要說明的一點就在於,袁崇煥與當時其他明軍將領不同之處在於,其實他非常善於使用大炮,所以大炮在他手上所體現的威力不同於其他的明軍將領。

    我們就拿寧遠城之戰來說,這也是他的成名之戰。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當中,當年明月曾經說寧遠城是山字形的城池,後來我仔細查看了衛星圖,透過衛星圖判斷其實寧遠城並不是一個山字形的城池。

    ▲衛星圖上寧遠城的實際形狀

    從衛星圖上來看,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寧遠城其實基本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城池,只是不同於其他城池的地方在於,一是四邊的城門上都有甕城,二是四個邊角都有半圓形的炮臺。

    ▲寧遠甕城

    ▲城角的半圓形炮臺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寧遠城的防禦結構,我們就會發現為什麼當年袁崇煥在手上只有一萬多人的情況下,敢於在寧遠城對戰努爾哈赤的主力部隊了。其實在寧遠城之戰以前,如袁應泰駐守的遼陽、王化貞駐守的廣寧,其實城頭都裝有大炮,而且他們手上能調動的兵馬都不下十萬人,也是面對努爾哈赤的八旗軍主力,結果他們都戰敗了,袁崇煥敢拿一萬多人去對抗努爾哈赤的主力部隊,本身就是一件勇氣可嘉的事情。

    寧遠城的防禦結構其實就是一個360度無死角的炮臺防禦機構!當時袁崇煥所使用的是紅衣大炮,技術上來說是仿製了葡萄牙人的技術而來,當時有可能袁崇煥僱傭了西方士兵作為炮手,所以他的大炮不但威力大,而且還能做到精準射擊,這就是他能守住寧遠城的底氣所在!

    努爾哈赤的八旗軍以重步兵為主,當然在攻城的時候主要還是靠的步兵,騎兵也攻不了城。在面對兇悍的八旗軍的時候,明軍當時所使用的主要火器如三眼銃(其實是最低階的火器)之類的對八旗重步兵造成的殺傷非常有限,而且八旗重步兵會頂盾進攻,一般的火器對其起不了什麼作用。但大炮就完全不同,再加上打的精準,而攻城的時候八旗的步兵也只能以密集的陣型發動進攻,在這種情況下,炮轟所造成的殺傷力就可想而知了,基本上來多少就能轟死多少的節奏。

    ▲城牆上的大炮

    在防守的時候,城角的炮臺可以不但可以轟擊正面和側面的敵軍,當敵軍攻到城下的時候,還可以轟擊城下的敵軍。甕城上的火炮不但可以轟擊正面的敵軍,還可以轟擊兩邊攻到城下的敵軍。而且如果敵軍攻到了城下要架梯子攻城的話,城角的炮臺和甕城的炮臺能形成交叉火力,給敵軍造成重大殺傷,這可以說就是一個沒有射擊死角的防禦體系!

    ▲即便是200年後的拿破崙,也因為善於使用大炮而成為了人類史上頂尖的軍事家之一

    可以說,在袁崇煥的時代袁崇煥對於大炮的理解和使用是遠超同時代的人的,善於使用大炮成了袁崇煥克敵制勝的一個BUG。即便是此後200年,西方的拿破崙也因為善於使用大炮,使得當時的法軍縱橫歐洲十多年,拿破崙也因此成為了人類是上最頂尖的軍事家之一。拿破崙曾說,如果是單打獨鬥,兩名法國士兵都打不過一名馬穆魯克騎兵,如果是一百名法國士兵對戰一百名馬穆魯克騎兵,雙方五五開,如果是一個法國軍團對戰一個馬穆魯克騎兵軍團,法軍將會屠殺馬穆魯克騎兵!事實也如拿破崙所說,在北非拿破崙就曾經率領法國軍團大敗馬穆魯克騎兵,戰鬥的結果是馬穆魯克騎兵傷亡數千,而拿破崙傷亡僅十幾人。在槍炮面前,再厲害的遊牧民族、漁獵民族,也只能變得能歌善舞了!

    善於使用大炮,就是袁崇煥取得寧遠城之戰的秘密所在。而之後的寧錦大戰中,駐守錦州的趙率教也堅定地貫徹了袁崇煥的作戰思路,堅守城池不出,皇太極要攻城就用大炮轟擊,對此皇太極的八旗主力拿一個小小的錦州城毫無辦法。後來不得不繞道進攻寧遠城,結果在寧遠被袁崇煥打了個反守反擊,皇太極最終戰敗。

    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袁崇煥的堅城利炮並不是簡單地駐守堅固城池用大炮進行防守,而是科學地使用大炮,使對方攻不下城池。

    袁崇煥戰術體系的第二點就是關寧鐵騎

    那麼對付堅城利炮清軍就沒有辦法了嗎?其實是有的,如果只是堅城利炮,那麼袁崇煥也贏不了清軍。因為對於堅城利炮,清軍可以採取圍點打援的辦法,即向城池進攻,只是包圍,如果對方前來援救,就在野戰中消滅對方的援軍。

    而對付清軍圍點打援的方法,就涉及袁崇煥戰術體系的第二點,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在袁崇煥手上的作用就是破除對方的圍點打援。

    圍點打援這個戰術的實質就是把對方的城池包圍起來,然後跟對方耗,等到對方城池的糧食補給都用完了,那麼城池自然就破了。所以圍點打援的關鍵在於要把對方的城池圍死,不能讓對方城池與外界取得聯絡,一旦外界的補給運輸到了被圍的城池,那圍點就沒有意義了,大不了對方守個十年八年都能堅持下去,難道你要圍個十年八年不成?這還不把你給耗死?

    關寧鐵騎總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在與八旗軍數量對等的情況下能佔優,但經不住八旗軍主力的圍攻。如果在野外與八旗軍打野戰,那麼就會遭到八旗軍四面八方的圍攻,而在城池下與八旗軍作戰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在城池下與八旗軍正面硬剛,關寧鐵騎背靠城牆,不用擔心對方從背後偷襲,只要全力對付正面的敵軍即可。同時城池上因為有大炮,所以對方能衝到關寧鐵騎跟前與其對戰的數量就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在城池下與對方作戰,關寧鐵騎與對方數量對等,所以能夠取得優勢,這就是為什麼袁崇煥在帶領關寧鐵騎的時候從來都是在城池下與對方交戰,而不會在野外與對方交戰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在皇太極打到北京的時候,袁崇煥一開始一路尾隨,直到對方到了北京城下才帶領部隊與對方交戰的原因。

    袁崇煥組建的關寧鐵騎,其實就是在對方搞圍點打援的時候,他會帶領關寧鐵騎衝到城下與對方交戰,在這個過程中,對方的封鎖實際上就被他撕開了,他也可以乘此機會將補給物資運送到被圍的城市,透過這個方法,袁崇煥便破除了對方的圍點打援戰術。

    其實在想明白了這點以後,我也就明白當時為什麼袁崇煥會帶著9000關寧鐵騎在北京城下與皇太極的主力對決了,以前在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就恨不明白,既然9000關寧鐵騎能正面抗住八旗軍的主力,那麼當時袁崇煥只要帶上十萬兵馬就能直接與八旗軍決戰呀,以9000關寧鐵騎牽制住八旗軍主力,其他的9萬人從其他方向進攻,八旗軍主力不就完了麼?後來在想明白了這點以後我才體會到了其中的緣由——袁崇煥看出了當時明軍根本不能與八旗軍打野戰的事實,與八旗軍打野戰,勝算極小。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明軍在與八旗軍野戰的時候每次都輸掉的原因。

    ▲袁崇煥的戰略思路就是把箭塔修到對方家裡

    有了這兩個戰術,袁崇煥消滅關外的滿清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他需要足夠的時間。他的戰術就是不斷地修城池,不斷地蠶食滿清的地盤,就跟我們打電子競技一樣,從自家修箭塔,一直修到對方家裡,對此對方還毫無辦法。

    或許你會說,袁崇煥的戰術太耗錢了,但是任何軍事家算軍事帳的時候,都是追求最大的勝利機率,而不會去考慮財政方面的問題。袁崇煥的戰術體系無懈可擊,滿清對此毫無破解之法,只要崇禎能給與袁崇煥足夠的耐心,其實袁崇煥是能夠平定滿清的,只可惜袁崇煥時代的皇帝並不是明君。

    說到崇禎,我認為他的智商實在是太差,在袁崇煥死後竟然把關寧鐵騎一分為三,一部分給了祖大壽,一部分給了吳三桂,一部分用於剿滅關內農民軍,使得關寧鐵騎失去了其應該的戰術意義,因為每部分的人數太少,所以也就起不到破除圍點打援的作用了。

    至於袁崇煥死後,崇禎直到死的時候都沒有認識到,明軍不能與八旗軍打野戰的事實,每次與清軍主力交戰,他都會敦促前方統帥儘快與對方決戰,他也因此葬送了洪承疇帶領的明朝最後的精銳軍團。

    ▲崇禎智商太低,這是他亡國的原因

    可以說有崇禎這樣的蠢貨,就是給他十個孫武,十個項羽,十個拿破崙,他也照樣會亡國。

  • 6 # 三國兩晉南北朝

    袁崇煥和崇禎是書生對上了天真兒童,

    袁崇煥不是不應該死,而是死的太晚了,如果他死在熊應弼的前面,如果熊延弼不死,如果天啟帝不死,那麼就憑小小的後金是難以撼動大明的,

    天啟帝不死,魏忠賢就能多幾年,東林黨就不會一黨獨大,尾大不掉,難以控制,就不會有那麼讓一群傻傻的書生經略遼東,李自成也不會謀反,明末的小冰河時期帶來的災害也許不會帶來太大的傷害,

    崇禎和袁崇煥就是一對理想主義自以為是二貨傻白甜的好基友,指望他們管理,明朝不快點完蛋才怪呢。

  • 7 # 雲不出

    應該可以讓明朝多喘口氣。明朝滅亡,主要是財政困難以及年年戰爭、災荒使百姓民不聊生。崇禎沒有辦法生錢,沒有辦法救災救民,一味飲鴆止渴,不斷增加賦稅,繼續兩面用兵,對前線將領又不信任,不斷兵敗,形成惡性迴圈。要解開這個劫,必須攘外先安內,對滿清和談,袁崇煥的重要作用是有可能可以促使和談成功,因為他可以穩定北方防線。其實滿清多爾袞的策略就是不斷南下騷擾,既可以消耗明朝國力,也可以給李自成減輕壓力,讓明軍和義軍不斷消耗,而滿清可以悠哉悠哉,坐山觀虎鬥。崇禎用好袁崇煥是很關鍵的,可以延緩滅亡,袁崇煥死了,大明朝也就完了。袁崇煥死於崇禎的急躁多疑暴虐,其實更是死於和談策略。

  • 8 # 94310417小云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希望於一個文弱書生四品小史,恐不是安身立命之道。袁崇煥只是大明王朝大廈將傾的一根頂門杆,頂的了一時,頂不了一世。大明王朝到崇禎繼位時早以千窗百孔,揺揺欲亡。崇禎皇帝十六七年換了五十多名宰輔,其本身也是位黃口小兒,朝令夕改,無英明神武之德。加上天災人禍,天下大災,農民起義逢煙四起,朝庭經濟雕臨,以到了山窮水盡,覆水難收的地步,縱然是天神再世也無力迴天。袁崇煥只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一道霞光,豈可久居正位。

  • 9 # 亮羽飛雲99

    袁崇煥是清吹噓出來的。我們年輕時代聽到的袁崇煥,都是來自小說以及名人的評價,這都是史料欠缺,道聽途說,認識的袁崇煥,把袁崇煥當作了’民族英雄’。如果是去看看今天曝光了的歷史資料,知道了’皮島毛文龍’。就知道了袁崇煥很虛偽。假如你懂的一些軍事常識,透過史料去看看當時的雙方軍力、兵力部署,戰術動作,雙方死傷,就明白所謂袁崇煥’三個大捷’,就是搞笑。假如你能根據史料,仔細分折袁崇煥的所講所為,以及對大明朝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就明白崇禎給他定的罪狀一定也不冤,活剮了他也是罪有應得。’君子可以欺其方’,由於過去史料不清楚,都聽前人所說,名人偉人也有跟風評價,導致評價不準確。今天,有大量史料網上曝光了,各位可以自己看,自己分析,估計是各位看後,與我一樣。把袁崇煥的’民族英雄’形象,改看成’罪人’。

  • 10 # 棲鴻看紅樓

    這問題問得,太移花接木了吧?

    袁崇煥是什麼人?明末名將,薊遼督師,抗金功臣——他有和明末農民起義軍作戰的顯赫戰績嗎?

    而滅明的是誰?是金軍嗎?還是李自成部隊?

    即使不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禎帝煤山上吊,也會是張獻忠或者別的農民起義軍攻到北京,逼得崇禎抹脖子或者服毒。農民起義軍滅亡明朝,這是不可改變的歷史規律。

    這個時候,女真人在幹什麼呢?

    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的發展,女真已經脫離了原始生活,開始有了文明,並且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八旗軍隊。但直到明朝滅亡之後,八旗軍、或者被根據特點稱為“辮子軍”的金軍,還受到吳三桂的抗拒,在山海關外躑躅徘徊呢。

    袁崇煥很好,但他從來不是挽救國家的英雄,而是隻保衛邊疆的將軍。靠一員邊將,就想改變歷史程序,那註定是痴人說夢。

  • 11 # F14560678

    我的觀點:袁崇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首先說袁崇煥取得的戰績都是無關痛癢的戰術性的“勝利”,而且基本上都是躲在牆頭後面的戰績,按照現代的軍事理論,最終的任何勝利都不可能是由防守取得的!進攻是唯一的途徑,因為只有進攻才能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才能消耗敵人。就如同宋一樣在戰略上躲在牆頭後只會越來越被消弱!所以第一個結論就是袁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勝利!

    其次,袁在大興城防與屯糧(一次次的糧草隨著城壘而灰飛煙滅),沒有戰略上的主動,其代價是巨大的,成本是高昂的,任何一個朝廷都沒有能力把所有的邊疆的戰線打造成堅固的堡壘,就是長城也是積極防守的產物,因為不可能在整個長城上都囤積重兵!從理論上袁的防禦策略就是點防禦,任何一個聰明的敵人都不可能去不計代價地撞牆,那會是何等的“剛烈與愚蠢”,那就不會是一個蒸蒸日上的敵人的氣象!而且是絕對被動的防禦,城牆與堡壘不會移動,守城的步兵沒有多少機動能力,且就是“出去了”,其裝備與專長不適合野戰,就是個“強大的死棋”,所以才有“累死”的趙率教!故而篩子般的戰線才被一次次地多地被突破,而馬後客的袁也只是跟著敵人屁股後跑!把自己都跑“丟”了。

    最後,也真的是最後!袁損耗的糧餉與人力、物力是民生的災難,一次次地激起民變,一次次接近萬劫不復;是朝廷不可承受之重,影響著戰略與戰術決策,不要說皇帝與兵部太過愚蠢,那是被捉襟見肘的“資源”逼的,不得不而如此,耗不起了,“兵”是人,是一大家子的人,把兵放在野外,糧餉不濟,明粉是不能接濟的,會兵變的!在某些人眼裡,與其兵變不如一鼓作氣弄死“誰”,最後只要不能回頭找後帳,就行了!否則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半會大清還找不著能給其信心的戰略機會,憑其有限的資源其沒有戰略冒險的資本!只能小刀一直片下去,一半會沒有進佔後安全控制的可能。而在那樣的思路下就這樣被瞪大眼睛創造與尋找戰略機遇逡巡著的大清,一下子“撂倒”了!最後!

    不過智慧與人心向背不會留在那裡,只有磚頭會留在那裡,剩下後世明粉的心情孤零零地在風裡,所以就有了今天好玩的興城,才有各色人等睹物思古的複雜心情,不過這個城結實著呢!

  • 12 # 考古班二愣子

    即使袁崇煥不死,明朝也很難實現中興。

    袁崇煥是明朝遼東的守將,只是是一個地方官員,地方官員很難決定整個國家的命運,只是明末關外滿清對中原虎視眈眈,所以遼東尤為重要,而真正能左右國運的是中央,也就是崇禎。

    袁崇煥確實是個將才,面對努爾哈赤的八旗鐵騎,明軍在和後金的戰鬥中不堪一擊,在形勢嚴重不利於明軍的情況下,袁崇煥率領孤軍一萬駐守寧遠,不僅擋住了後金十三萬鐵騎,還重創金軍,據說努爾哈赤的大營被一炮擊中,努爾哈赤身亡,當然清朝始終不認為太祖是這麼死的,堅持說太祖是病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努爾哈赤在進攻寧遠受挫之後便一蹶不振,不久就死了。

    寧遠大捷是明軍和後金的鬥爭中罕見的勝利,後來皇太極繼位,再次攻打寧遠,袁崇煥再次重創後金。袁崇煥的軍事才能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袁崇煥並不能改變明朝滅亡的定居。

    萬曆末年的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隨後後金就像開了掛一樣瘋狂地擴張,明朝在遼東損失慘重。雖然明朝已經腐朽了,但也不至於全是酒囊飯袋之輩。從熊庭弼到孫承宗再到袁崇煥,他們摸索出來對付後金的取勝之道:主守,後戰。只要是明軍在城內堅守不出的,往往能取得勝利,只要是明軍主動出擊,或者在野外跟後金打遭遇戰的,必然慘敗。

    然而,崇禎登基之初便急切地想要收復失地,果斷地除掉魏忠賢,同時起用袁崇煥,看似明朝中興有望,實則不然。崇禎皇帝志大才疏,又是個急性子,袁崇煥對崇禎誇下海口,說五年可復全遼,崇禎大喜過望,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結果呢,皇太極繞過寧錦防線,直撲北京,袁崇煥雖然領兵回援,但是崇禎不爽啊,說什麼五年平遼,結果遼東沒有收復,反而被皇太極打到京城腳下,皇太極又使出一招反間計,崇禎皇帝道行太淺,斬了袁崇煥。

    實際上袁崇煥自己也清楚以明朝當時的國力五年平遼是痴人說夢,這麼說不過是聊慰上意罷了,但是人家崇禎當真了啊。唯一正確的策略是,避免和後金的戰爭,先解決內部問題,也就是農民起義,然後發展生產,待富國強兵之後,揮師北伐,一舉剿滅後金,這就是所謂的以站某和,是明朝唯一的出路。袁崇煥若不死,肯定能守住遼東,大明朝也許能延長几年壽命,但是不解決根本問題啊。袁崇煥是將才,孫傳庭、盧象升、陳奇瑜、洪承疇哪個不是將才?照樣沒有阻止明朝滅亡。

    明朝是大國,後金是小國,明朝雖然腐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後金想要以蛇吞象是不可能的;而後金如日中天,明朝國力衰弱是事實,明朝想剿滅後金也是做夢。可惜崇禎不懂這個道理,關外要打仗,關內要對付農民起義軍,使得明朝長期陷於兩線作戰的境地,直到燈盡油枯。

    中國曆來不缺人才,在封建社會,就看統治者怎麼用人罷了,因此決定明朝興亡的不是袁崇煥,也不是孫承宗,也不是孫傳庭,也不是盧象升,如果統治者用人得當,或許有中興的可能。

  • 13 # 絕筆歷史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袁崇煥是一個將才,這不容置疑,在其活著的時候,多次抵禦滿清於關外,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更是把袁崇煥當做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但說到底,他終歸只是個鎮守一方的將軍罷了,大明王朝從永樂駕崩後就積累的弊端,又豈是人力可以避之的?

    明朝在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中,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經濟基礎都絕對處於領先,尤其開疆立國之人朱元璋更是以扭轉乾坤之勢成就無上霸業,但是這個王朝昏君確實多,這個昏君也可以理解為皇帝無能,百姓受罪,大權往往落入他人之手。

    在明朝十幾位皇帝中,奇葩無能之輩是一代勝於一代,有被俘虜的朱祁鎮,本想成就一番事業,卻成為階下囚。還有熱衷於煉製丹藥的嘉靖帝,被當時百姓稱為嘉靖嘉靖“家家窮的乾乾淨淨”,更奇葩的是喜歡幹木匠活的朱由校,直接把大明基業付於賊人之手。

    可憐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其雖然志大才疏,但也算兢兢業業,可是大明的病已經入骨,即使他不殺袁崇煥,滿清入關只是時間問題,李自成的農民軍也會攻克北京城。

    想當年朱元璋於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六十萬大軍,一舉消滅張士誠,從南到北一統天下,大吼一句“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是何等的氣壯山河,最終基業被後代這般葬送,老朱死不瞑目啊!

  • 14 # 手機使用者論道

    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豈非一人之力。明朝在當時以是搖搖欲墜,積重難返了,一個袁崇煥畢竟是人,哪有擎天之力啊。他的功勞在於鎮守遼東,使得八旗子弟無功而返,說實話如果他不死,多爾袞率領八旗子弟不可能那麼輕易入主中原的,大明也許會苟延殘喘幾年的。歷史的車輪始終是向前進的,任何人也無法阻擋,正所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15 # 歷史名人坊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袁崇煥不死,肯定不能扭轉明朝的滅亡,最多推遲幾年。

    我們先了解下袁崇煥:袁崇煥字元素,廣東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袁崇煥本來是個文官,後來透過毛遂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因為得罪了魏忠賢被迫辭官。

    為什麼說袁崇煥不死,不能扭轉明朝滅亡的結局,理由如下↓

    內憂外患獨木難支:當的明朝可不是隻有努爾哈赤一個敵人,明朝從朱元璋建國,就一直在打蒙古,但是知道元朝滅亡的那一刻,也沒能把蒙古給滅了,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袁崇煥死了以後,遼東將領換成了洪承疇,洪承疇雖運籌帷幄,但是前期剿滅李自成關鍵時期調走了,他對於瞭解遼東局勢還是太倉促!袁崇煥的死把一直負責剿滅李自成的洪承疇調到了遼東,使得李自成得以喘息,結果死灰復燃,一發不可收拾。可以明朝真的是按下了葫蘆起來了瓢。

    戰略性失敗:袁崇煥曾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收復遼東。在明金雙方剛開始對壘的時候後金的開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當時努爾哈赤的周邊基本沒有任何堪稱可以信任的盟友,從九部聯軍到薩爾滸,努爾哈赤一直是屬於被“群毆”的狀態,甚至連布佔泰這樣的兒女親家都常常靠不住。

    但是到了袁崇煥主持邊務的時期,形勢已經發生了大變,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直,來自葉赫和江夷(布佔泰)等的同族威脅基本得到了消除,隨著薩爾滸明軍戰敗,後金轉入戰略進攻,明軍基本轉入守勢。

    在努爾哈赤被群毆的時候,袁崇煥在修築寧錦防線,典型的死守戰術。在人家不行的時候你不打,人家強大了你在守,能守得住嗎?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朝廷腐敗國庫空虛:邊軍欠餉“或至三年以上”,士兵常年吃不飽也是非常常見的情況,哪怕是戰事緊急的遼東也出現了“軍糧四月不得發”士兵殺良冒功的現象也讓人觸目驚心,例如在陝西“副總兵趙大胤報斬賊級五千,驗之皆婦人首也”。軍紀根本已經蕩然無存。這樣一直以殺良冒功未能的軍隊,很難想象其戰鬥力能有多強。奸臣當道,貪汙腐敗,比如崇禎曾撥出十萬私房錢賑災,結果得到賑濟的只有7000人,平均十兩銀子尚不能救活一人。

    皇帝無能,崇禎皇帝雖然說很勤奮,但是他終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子,還疑心病很重。

    所以客觀的說,明朝已經是病入膏肓,不是誰一個人可以挽留的,袁崇煥雖然盡力了,但他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明朝的問題。

  • 16 # 物質文化史

    先說說答案吧,我認為袁崇煥是否死,和明朝滅亡關係不大。袁崇煥是個小人物而已,既不能加速或推遲歷史的程序,更不是個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之所以其身上的光輝過於耀眼,一方面是由於寧錦大捷實在是戰果過於輝煌,這一點不能否認。另一方面是由於袁崇煥是被崇禎所殺,這一點肯定有人不理解,一會兒在文章中小編來說明。

    先說說袁崇煥為什麼是一個小人物,既不能推遲明朝滅亡也不能挽狂瀾於既倒 。

    首先,不能否認寧錦大捷時袁崇煥的功勞。包括崇禎和孫承宗(袁崇煥的提拔者)都認為寧遠和錦州必將落入努爾哈赤之手,但袁崇煥孤膽英雄神奇地守住了寧錦,還讓努爾哈赤丟了一條命,可謂是蓋世之功。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寧錦大捷時努爾哈赤意氣用事,犯了兵法之大忌,用後金將士的血肉之軀去面對堅城烈炮,在進攻受挫後又親臨前線指揮,結果被火炮擊中,不治身亡。這才是寧錦大捷袁崇煥獲勝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崇禎繼位後立刻提拔袁崇煥作為督師,讓其掌管遼東地區的軍事。給袁崇煥官職和錢糧的意思就是對其抱有深厚希望,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袁崇煥上來就殺了堅守皮島的總兵毛文龍,還讓後金軍一度打到北京城下,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讓崇禎安心的訊息。可見,袁崇煥即使軍事上有其獨特的一套,在政治上還是很幼稚,失去了其最大的靠山崇禎的信任,相信其離死也不遠了。

    袁崇煥為何身上光輝如此耀眼?

    一方面,其對抗努爾哈赤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確實是毫無爭議的,袁崇煥打仗確實有真本事。

    另一方面,《明史》是清朝人所寫的。在著錄《明史》時,無疑要顯示推翻這個政權的正當性,這其實是歷朝歷代著錄歷史所必須遵從的潛規則。比如說,周朝人著錄歷史就必然寫商紂王如何暴虐,所以要讓後人認為武王伐紂是正義之舉。這個慣例放到這裡也同樣適用。滿族人從崇禎手中奪取大明江山,所以《明史》中必須突出崇禎昏庸的一面,於是袁崇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突出袁崇煥的能力,崇禎很無能所以自毀長城,於是被滿族皇太極奪取了天下。

    總結

    綜上所述,袁崇煥有一定的能力,但遠未達到改寫歷史的地步,其只是個小人物而已,能力比不上熊廷弼和孫承宗。但由於機緣巧合而成為清朝史官手中的墨汁,用來染黑崇禎,進而為清朝奪取天下提供了正當理由。

  • 17 # 濤說精彩歷史

    袁崇煥死之前,尚且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北京保衛戰擊敗皇太極。袁崇煥死後,明軍敗仗連連。這說明袁崇煥的正面作用>負面作用。若不死,可推遲明朝滅亡。

    (袁崇煥在遼東經營的關寧錦防線)

    沒有袁崇煥之後:

    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明軍大敗;

    崇禎九年,阿濟格率軍,117天圍繞北京城“環城遊”;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嶽託入邊。打到濟南,殺濟南十三萬人。

    崇禎十四年,松錦大戰,明朝十三萬人全軍覆沒,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朝。

    崇禎十五年,阿巴泰犯邊,遠征至山東,斬殺魯王朱以派等宗室數千人,掠奪財富數萬。

    ……

    (袁崇煥正面作用>負面作用)

    所以結論是,袁崇煥不死,關外戰局至少可以穩住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可以降低明朝的軍餉、財政壓力,讓明朝有多錢和精力對付農民起義軍,推遲明朝的滅亡。

    類似的問題還有,戰國李牧不被冤殺,趙國能不能推遲滅亡?

    春秋伍子胥不被冤殺 ,吳國能不能推遲滅亡,等等。

  • 18 # 使用者94738516596

    其實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想靠一個臣子來實現中興,實現國家的強大是很難的,關鍵還是在於君主,皇帝,自古以來無不是。中國從秦朝就有兩千多萬人口,之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口也是越來越多,到清朝已經有四億多了。在這麼多人中間找幾個治國安邦的人才還是有的,關鍵要有明主。

    袁崇煥只是一個薊遼督師,一個地方官員如何能左右一個王朝的興衰。但是不得不說袁崇煥的能力還是有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等,也足以說明了袁崇煥統軍治軍的能力。但是說袁崇煥能夠治國安邦確實有點過了,不要受一些電視劇小說的影響。

    袁崇煥本來不受被魏忠賢重用,辭官回鄉了,但是崇禎繼位以後重用袁崇煥,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使,薊遼督師、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又加封太子太保,賜尚方寶劍,而且明朝的財政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於遼東,但是滿清最後長驅直入到達北京城下,燒殺搶掠。作為掌管整個遼東軍務的袁崇煥不得不說能力是不是有點不夠。很多人覺得清軍不是從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坐鎮的地方入侵的,這個只是站在一般老百姓或者外人的角度來說的,你站在崇禎的角度考慮一下,我把整個遼東的軍務給你了,從一個地方官員給你升到國防部長,最後你讓外族殺進來了,這個是誰都不能接受的。如果你只能守住一個關口,那我要你有何用,隨便派一個大將過去就行了,要一個國防部長出馬嗎?

    所以是哦袁崇煥的能力遠沒有那麼強,只能說打仗統軍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治國安邦有點過了更何況能夠使明朝復興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痛經史,怎樣才能很好預防下次痛經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