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鄉村小妹

    茭白可分為單季茭和雙季茭。單季茭也被稱為一季茭,種植1次僅收一熟,通常從9月到10月收穫。雙季茭也被稱為兩熟茭。它可以在一個季節收穫兩次。第一熟的作物在秋季收穫,稱為秋茭。第二熟的作物在明年夏天收穫,稱為夏茭。單季栽培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選地和整地

    白茭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選擇土壤深層,灌溉方便的中低產田,高海拔,灌溉排水條件好,土層肥沃,抗旱抗旱能力強的田地。在種植之前,田地將被耕種和平整以達到田平泥爛,以利根深扎。

    二、育苗移栽

    單季茭白通常在3月至4月種植。選擇當地的老茭墩育苗,一般在冬至前預選茭墩,平放在角落或溝裡,灌淺水過冬天。在起墩後,它周圍的大部分老根被切斷,以促進次年新根的生長。春天過後,溫度上升,當根開始發芽時,施20%的人糞便倒一次。在種植前每5天施用一次起身肥,可以使用適量的尿素。茭白通常採用寬窄行栽植,寬1.2米,窄行0.8米,簇距0.4米,每簇3至4株幼苗,每667平方米1300至1500簇。插入前,幼苗的老根應切成0.2~0.4cm。種植的深度以不浮苗、不歪苗為宜。它不應該插得太深。老茭田要在“穀雨”前後的疏苗、定苗,疏苗,必須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壯、去內留外”的原則。

    三、田間管理

    1.施肥。茭白的生長期長,肥料用量要大,基肥要充足,追肥要及時。(1)基肥。與底層的準備相結合,每667平方米的深糞中使用1700-2000kg人畜廢物,或者使用50kg碳酸氫銨和40kg過磷酸鈣作為基肥。 (2)追肥。插入後10至15天,施用促苗肥,每667平方米糞肥400至500公斤,或25公斤碳酸氫銨加10公斤過磷酸鈣,注意碳酸氫銨應澆在陰天下午時,並從離茭苗0.2釐米撒施,以防止燒苗;種植1個月後,施用1次“孕茭肥”,每667平方米施用10~15kg尿素;在7月底追施1次,每667平方米15公斤施用尿素。

    2.灌溉。灌溉深度根據茭白的不同生長階段確定。種植茭白後,保持0.3釐米的淺水。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加深水層,分櫱前保持0.5-0.7cm深的水分,並在分櫱後期保持1~1.3cm深水,以控制無效分櫱。孕茭期要加深到至1.7~2cm,使茭肉白嫩。

    3.中耕剝葉。從種植到封行,必須進行2次栽培和除草,並剝一次葉。種植後半個月和封行前進行中耕和除草,剝葉主要剝去植物上的老葉,黃葉和病葉。

    4.害蟲控制。 (1)茭白病主要包括鏽病,紋枯病等,使用12.5%禾果利可溼性粉劑1600倍液,或15%生鏽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百菌清7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7次噴霧一次至10天,旋轉藥物2至3次,可防止鏽病。紋枯病可以在疾病開始時噴灑20%三環唑500倍液或井岡黴素3000倍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7天噴一次,共噴2~3次。 (2)茭白蟲害主要包括螟蟲、長綠飛蝨、薊馬。防治螟蟲幼蟲可以透過在孵育期內噴灑0.1%苦參鹼乳液1000倍溶液或0.6%殺蟲劑1500-2000倍溶液來控制1至2次。在6月上,中旬,和七月上中旬,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溶液或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用於預防和控制長綠飛蝨。 18%的殺蟲雙水劑300倍液,或10%吡蟲啉粉2000倍液噴霧可以控制薊馬。

    四、及時收穫

    當白莖的外葉長,心葉縮短,孕茭部分膨大,葉鞘由抱合而分開,當露出白色茭肉時,可收穫並上市。第一次收穫時要小心,注意不要踩到鄰近的幼茭。並施用1種速效肥料,促進二茬茭發育,提高產量。百度知道

    雙季茭,種植管理上有什麼區別

    雙季茭又稱兩熟茭,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但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自然條件下在春季或夏秋栽植後可一年連收兩季,為“兩熟”。第一熟在當年秋分至霜降採收,採收期較單季茭遲,產量稍低,一般畝產700~1000千克,稱秋茭。第二熟在第二年小滿到夏至採收,產量較高,一般畝產1500~2000千克,稱夏茭。利用兩熟茭的自身特性,栽培上可採用適當的促延措施使不同熟性的品種合理搭配,分開種植,變一年夏、秋“兩熟”為春、夏、秋、冬“四熟”,以達到四季採收的目的。

    雙季茭按其孕茭所需的溫度不同和夏、秋兩季的產量差異,又可分為夏茭為主型品種和夏秋兼用型品種。夏茭為主型品種的孕茭適溫為15~20℃,以採收夏茭為主,生長勢強,分櫱力弱,夏茭早熟,秋茭遲熟,一般在夏末秋初栽植。夏秋兼用型品種的孕茭適溫為20~25℃。夏、秋茭並重,一般春栽,秋季採收秋茭,翌年夏季採收夏茭,秋茭早熟,夏茭遲熟。通常夏茭為主型品種的種株取自夏茭田,夏秋兼用型品種的種株取自秋茭田。

  • 2 # 曹家二哥

    茭白可分為單季茭和雙季茭。單季茭也被稱為一季茭,種植1次僅收一熟,通常從9月到10月收穫。雙季茭也被稱為兩熟茭。它可以在一個季節收穫兩次。第一熟的作物在秋季收穫,稱為秋茭。第二熟的作物在明年夏天收穫,稱為夏茭。單季栽培方法現介紹如下:

    單季茭白通常在3月至4月種植。選擇當地的老茭墩育苗,一般在冬至前預選茭墩,平放在角落或溝裡,灌淺水過冬天。在起墩後,它周圍的大部分老根被切斷,以促進次年新根的生長。春天過後,溫度上升,當根開始發芽時,施20%的人糞便倒一次。在種植前每5天施用一次起身肥,可以使用適量的尿素。茭白通常採用寬窄行栽植,寬1.2米,窄行0.8米,簇距0.4米,每簇3至4株幼苗,每667平方米1300至1500簇。插入前,幼苗的老根應切成0.2~0.4cm。種植的深度以不浮苗、不歪苗為宜。它不應該插得太深。老茭田要在“穀雨”前後的疏苗、定苗,疏苗,必須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壯、去內留外”的原則。

    1.施肥。茭白的生長期長,肥料用量要大,基肥要充足,追肥要及時。(1)基肥。與底層的準備相結合,每667平方米的深糞中使用1700-2000kg人畜廢物,或者使用50kg碳酸氫銨和40kg過磷酸鈣作為基肥。 (2)追肥。插入後10至15天,施用促苗肥,每667平方米糞肥400至500公斤,或25公斤碳酸氫銨加10公斤過磷酸鈣,注意碳酸氫銨應澆在陰天下午時,並從離茭苗0.2釐米撒施,以防止燒苗;種植1個月後,施用1次“孕茭肥”,每667平方米施用10~15kg尿素;在7月底追施1次,每667平方米15公斤施用尿素。

    2.灌溉。灌溉深度根據茭白的不同生長階段確定。種植茭白後,保持0.3釐米的淺水。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加深水層,分櫱前保持0.5-0.7cm深的水分,並在分櫱後期保持1~1.3cm深水,以控制無效分櫱。孕茭期要加深到至1.7~2cm,使茭肉白嫩。

    3.中耕剝葉。從種植到封行,必須進行2次栽培和除草,並剝一次葉。種植後半個月和封行前進行中耕和除草,剝葉主要剝去植物上的老葉,黃葉和病葉。

    一產量高,品質也不錯,因為這兩天溫度高,茭白長勢很快,為了不讓白嫩的茭白變老,這兩天,袁師傅每天安排二三十名大姐幫忙採摘。

    採摘好的茭白運回家後還要經過清洗,分揀成不同的規格後才能賣出去,袁師傅說,現在大家都提倡吃綠色食品,茭白常年生活在水下,沒什麼汙染,因為綠色環保的緣故,這兩年茭白的市場行情不錯,基本上不愁銷路。“一般在兩塊到兩塊五左右,最差也能賣到一塊三,一直都是這麼穩定。”袁師傅說。

    雙季茭白種植其實很簡單

    看到袁師傅種茭白嚐到甜頭,肯定有不少鄉親想嘗試種植,那麼這個茭白到底怎麼種呢?好不好管理呢?針對種植技術這一塊小曹專門請教了袁師傅。

    袁師傅回答道:“茭白好種,也賺錢。種好一畝田在一萬錢是沒有問題的。”

    雖說種茭白賺錢,但是掌握種植技術是關鍵,這種水生蔬菜分佈在中國南北各地,主產區在浙江,目前在湖北的潛江、洪湖、公安等長江湖地一帶都有種植,茭白分為單季茭和雙季茭兩個品種,目前大多數鄉親們種的都是雙季茭。袁師傅說這是因為雙季茭不僅穩產,品質也好。

    茭白是喜溫性植物,生長的適應溫度在10-25攝氏度,不耐寒冷和高溫,茭白苗的外形以及生長的環境類似水稻,栽種茭白苗的田塊要求通風向陽,而且要一年四季保持田裡有足夠的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一定要補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