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一般的果粒宸

    在日常生活中,寶寶感受到的不公平比較多。有的來自於父母的態度與方法、有些來自於孩子在社會中接觸的各類現象。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那麼強烈的感受呢?

    因為3-4歲的孩子有非常強烈的行為準則意識,這叫做秩序感。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對於社會的變通能力是不太具備的,他會非常堅持原則,一旦認為做事的規則是那樣,就一定要按照規則做事。如果超過規則的東西,他就不承認、或難以接受。

    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認知不公平,並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

    找到不公平的原因

    有些原因是客觀的原因,只是寶寶難以接受而已,有些則是人為原因。無論是那種原因,我們都應該和寶寶一起,找到事情的真相。

    交流彼此的感受

    溝通與愛,不僅能讓人類共情獲得安慰,還能在溝通中獲得力量與勇氣,去積極的尋找方法,去解決或者緩解問題的嚴重程度。

    當真相浮現,有些是有能力改變的,而有些是沒有能力改變的。有能力改變的就積極的找合適的方法去改變;當沒有能力改變的時候並不是迴避、或是幹到底,而是接受不完美、缺陷、甚至是遺憾。

    幫助孩子接納不完美

    在相當多的情況下,生活中的不公平並沒有立即解決的良方。作為大人幫不了孩子,作為孩子對於不滿意的結果也無能為力。

    當遭遇無法改變的事實,又不逃避的方法是什麼?那就要引導孩子從心理上接受社會的不完美。作為家長我們明白,這個世界本身就有很多不完美,我們也在成長中逐漸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有得必有失,有喜必有悲,又好必有壞。家長要用愛與關心安撫孩子的心靈,要為孩子提供適合的成長的環境,引導孩子提升個人能力。

    當孩子擁有內心的安全感和個人能力的底氣,其接受社會的不完美就會更容易,抗壓能力就會更強,心態也會更容易獲得平衡,且並不會因為不公平而受到傷害。

    對於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對與錯,而是孩子的心理平衡與健康,孩子抗壓耐挫折的能力的提升。讓孩子能在成長中學會盡最大的努力做事,但也能客觀的接受事實。

  • 2 # 君行說道

    給孩子舉例1.老師同一堂課教給每個學生的知識是一樣多的,2.考試結束時間一到,就得停止答卷是公平的,3.去超市購物明碼標價統一銷售是公平的,4.買樓房不同樓層的價格不一樣是公平的,5.去電影院買票按先來後到挑座位號等等.以上孩子們都懂的。

  • 3 # 數學胡老師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和各種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效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小學以及更加長遠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必須從幼兒期對他們進行規則的培養,建立規則意識,逐步明白規則既方便別人,又方便自己。新綱要中提出,幼兒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並要求教師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規則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因此,對大班孩子進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4 # 101個王老師

    你是怎樣引導孩子認識“公平”的?

    這是我的一個朋友分享的。上週小侄女去參加了一個少兒舞蹈比賽。為了準備這場比賽,她媽媽請了專業老師指導服裝、動作、妝發,全家人忙了整整一個月。為了練好這支有難度的舞蹈,小侄女常常在放學後還要去練功房待一會兒,還叫媽媽幫忙給她錄影,然後對照著錄影看自己哪裡做得還不夠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小侄女的舞蹈表演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連老師都特意過來祝賀她,大家倍感欣慰。沒想到結果公佈的時候,孩子只獲得了第二名。而奪得冠軍的,是一支表現普通的舞蹈。跟旁邊的家長一打聽才知道,冠軍小女孩的爸爸是評委之一。小侄女委屈極了,哭著問媽媽:“為什麼我跳得比她好,卻讓她拿了冠軍?難道比賽不應該是公平的嗎?”面對女兒讓人心疼的提問,媽媽一時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解釋。除了不公平的待遇,生活中很多小事也會讓孩子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遇到越來越多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容易產生“不公平”的感受。所以,如何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1

    幫助孩子認識“不公平”的存在

    ● 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首先,要坦誠地告訴他: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因為只要有人的存在,相互之間就有比較,有比較的時候就會衍生出公平與否的判斷。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就像大與小,高與矮,貧窮與富有,美貌與醜陋一樣都是比較出來的,而“公平”也是相對於“不公平”而存在的。

    同在節目的何炅說:“難道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嗎?”

    世界就是有不公平的存在,這個真相,在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後要慢慢讓他知道。有人天賦異稟,有人靠汗水死撐。

    有的人一輩子也走不到羅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但是承認不公平,不代表我們不去做任何改變。有時候正是不公平的存在,更加激發了努力改變現狀的渴望。

    ● “公平”不代表“均等”

    研究表明,在孩子眼裡,“公平”總是可以與“平等”或“相同”互換的。

    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獲得相同的時間、注意力、特權,以及薯片。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們理解公平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很多時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比如,哥哥和弟弟一起吃飯,哥哥覺得弟弟的飯比自己多,感覺不公平,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告訴他:

    “弟弟今天一整天都沒吃東西了,而你下午吃了一個漢堡,我還應該給你們提供同樣多的食物嗎?”

    有時在孩子的眼裡,公平就是別人怎樣,我也要怎樣。

    我們要引導孩子看到人與人的不同需求。

    如果忘了自己是否需要,一味用相同標準去衡量周圍的一切,難免就會產生抱怨情緒。

    有一次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很委屈地跟我說:“老師明明說誰坐得好,就讓誰先吃飯。我坐得直直的,其他同學也坐的很好,但每次老師都讓一個坐的不好的孩子先吃。”

    我摸了摸她的頭說:“老師經常會這樣嗎?”

    “嗯!”

    “那你一定很難過吧”,我先安撫了她的情緒,然後慢慢引導,“但是也許老師有她自己的原因呢?比如因為那個同學很調皮,吃飯又很慢,老師為了鼓勵他,所以會經常讓他先吃飯。”

    女兒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吃飯慢的小朋友確實更需要鼓勵。想到這裡,心裡也就不會感到憋屈了。

    2

    教孩子擁有面對“不公平”的正確態度

    ● 比起什麼是公平,如何對待公平更重要

    不公平的存在是我們沒法改變的,與其去糾結“憑什麼”,不如去主動調整自己面對它的心態。

    心理學家詹尼弗孔斯特曾說:“雖然人們無法左右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但肯定可以左右自己對生活中不公平現象的反應。”

    《極限挑戰》第四季中有這麼一段:

    黃渤面對一群學生,向大家提了6個問題。如果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往前走六步,反之,則待在原地。

    這六個問題,覆蓋了一個孩子的見識、家庭背景、家庭資源、教育方式:

    (1)你的父母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2)你的父母給你請過1對1的家教嗎?

    (3)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一門特長?

    (4)從小到大,你是否有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要送你出國留學?

    (6)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爸爸媽媽心中的驕傲,他們是不是經常在親友面前誇耀你?

    當所有問題結束,有人已經遙遙領先,有人還在原點,一步未動。

    原本的同樣的水平線開始變得參差不齊,然後他們告訴學生說:這就是你們的起跑線。

    看了有點扎心,有些人奮鬥一生的終點,也許只是別人與生俱來的起點。

    但遊戲並沒有結束。節目組讓所有學生從現在站立的起跑線開始,一起奔向學校的室內籃球場。

    於是,所有孩子都拼盡全力奔向學校的體育館。

    最後衝到前20的人,是之前站在前面的20人嗎?雖然也有,但不全是,甚至後面跑過來的人更多。

    雖然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選擇的餘地。處於劣勢的人,可以選擇自怨自艾,也可以選擇全力奔跑。你依然有衝到前面的機會。

    所以告訴孩子,面對不公平,自己的態度很重要。

    ● 越不公平,努力越有意義

    紀錄片《出路》中,農村孩子徐佳,就是那個天生起跑線比別人落後的人。

    徐佳是湖北農民工的孩子,兩次高考失敗,父親意外去世。

    他頂著巨大壓力復讀,想過放棄,也想過輕生,但還是咬著牙堅持,在小山一樣的書本中勤學苦練,最後考入理想的大學,在城市紮根。

    他也許天生抓了一手爛牌,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而是選擇咬牙努力,活出了跟其他同伴不一樣的人生。

    知乎上有個問題:什麼是面對“不公平”時該有的正確姿態?

    有個高贊答主講述了自己從學渣逆襲成為學霸的故事。

    他在學校的時候,作文寫得特別好,但因為整體成績不突出,被別人頂替了作文比賽的資格。

    工作以後,明明是他的方案好,卻輸給擅長拍馬屁討領導歡心的同事。

    每當這種時刻,媽媽都告訴他: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別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幹蠢事,讓人更瞧不起;另一種人則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讓你說中,我偏要活成與你的誤解和敵意相反的樣子。”

    他一直努力做第二種人,沒有被不公平的遭遇所打敗,而是化不公為動力,更加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從而獲得了更好的人生。

    ● 你越強大,世界對你越公平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隱藏人物》,講述了一個非裔女性科學家凱瑟琳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十分嚴重:

    因為是黑人,她每天要花40分鐘,跑到幾千米外的“非白人”衛生間;

    因為是黑人,她被禁止使用白人專用咖啡壺;

    因為是黑人,白人同事說她不可靠,當著她的面抹去其中重要資料。

    面對種種不公平,她用加倍的努力展示自己的才華,用強大的實力贏得認可和尊重:

    她解決了所有白人無能為力的數字難題;

    她現場計算出火箭的降落位置;

    她成為第一位參加高層會議的女性。

    後來,公司為她撕掉所有歧視標籤,取消白人專用衛生間,2015年,時任總統奧巴馬向97歲高齡的凱瑟琳頒發總統自由勳章,表彰她對推動航天事業和種族平等做出的卓越貢獻。

    當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強大、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的時候,他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公平的機會。

    曾經因外貌而備受嘲笑的黃渤,在一則採訪裡雲淡風輕地說:“以前在劇組裡,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但現在(成名了),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所以,當下次孩子向你提問“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的時候,我們可以微笑地告訴他:

    世界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山有高有低,水有大海小河,人有不同膚色,同樣,命運也有高低起伏。

    但是,選擇面前,人人平等。

    你可以選擇自怨自艾,也可以奮起直追;

    你可以選擇抱怨現實,也可以改變現實。

    如何面對不公,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

    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 5 # 視野天涯

    養育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問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不公平。這真是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引導孩子來如何面對,如果我的孩子面對著社會的不公平,我會跟她說不要去抱怨也不要去怨天尤人,因為世界為你關了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告訴她:“人生就是不公平的,不是嗎?人生下來就是不同的,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有的人聰明、有的人笨拙,但同時也是公正的,比如我們享受著同樣的空氣、同樣的太陽、同樣的祝福,同樣得到愛。進入不同班感受到老師的不同態度,這些都需要給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引導孩子面對社會的不公,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它。給孩子擺正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金錢觀。我相信孩子會正確的把心態調好的。

  • 6 # 渴望274820341

    在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只要你付出了努力,運氣總有一天會降臨你的頭上,運氣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7 # 行雲流水hxl

    所謂公平,按老話來講,就是公道公道就是大家都認為正確的道理道就是世間萬物的規律,無論任何情況下,任何事物都存在,事有始終物有本末。要講公平,必須瞭解你所面對的人事物,中規中矩的規律,在這個規律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平衡的衡量標準,這樣才能達到在自己認知水平上的可靠的公平!依道而行,經滄桑,所以我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把孩子懂得道德真誠,善良美德、感恩、敬畏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握好公平!

  • 8 # 瘋狂Iris

    公平根植於人性,處理人與外界的關係。引導孩子認識公平的實質是幫助孩子進行強大的內心構建,在認識世界有些不公平真相的前提下,還能繼續維持相對公平的原則。讓孩子不因一點偏見和不公將來而否定社會和否定自己,讓孩子不因公平意識缺失而誤入歧途,讓孩子不因差別對待而放棄實現價值。

    怎樣引導孩子認識公平,公平,即不偏不倚,是道德的終極目標之一。

    公平的定義

    公平是一個社會學名詞,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指為大家平等存在。

    公平不是在一個人範圍內考量,而是在一個群體範圍的評定。因為每個人差別的存在,所以就不存在絕對公平。人生而不同,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有不同,遺傳的公平就不存在,更難提後天種種條件的公平。

    相對平等是在受尊重和被理解的前提下,享有這個群體規定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責任。

    公平意識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意義公平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平衡的心態。公平可以促使孩子自由追求夢想的機會均等。公平一直扣動著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敏感的神經。公平可以幫助孩子認知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規則,培養信任。公平可以讓孩子透過相應的努力付出,滿足對自我的期望,實現目標。以孩子的特點為基礎的引導認識公平的方法

    孩子年齡較小,認知水平還不太高,以自我為中心,有顆純潔和脆弱的內心,規則和秩序意識還在形成中,作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這些特點來教育他們,培養他們長大以後成為公平公正的人。

    公平教育場景的應用

    父母單純地對孩子道德說教,對孩子來說只能是晦澀難懂,如果能分析哪些場合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公平,情境中指出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更便於孩子理解體會。例如,幼兒園中孩子幫助同伴的行為得到老師的表揚,調皮搗蛋孩子不遵守紀律所受的懲罰,表現了老師對待孩子的公平做法。

    利用父母價值觀的影響來引導孩子

    父母自身對公平問題的切身體會和價值觀影響孩子的意識。如果父母是每日抱怨上天不公的人,這很難讓自己在引導孩子時那麼有說服力。孩子的觀念在小時候多是父母觀念的複製品,所以公平意識在家庭成員範圍內就該培養起來。父母的榜樣示範比任何語言上的說教更有感染力。例如,讓孩子做些瑣碎的小事和家務,不只享受父母的單向付出;吃水果時家人的共同分享等等。

    種種不公平現象如何向孩子解釋

    孩子理解公平是個漫長的過程,有可能整個一生都與一些不公平的情況對抗。面對孩子世界孩子眼中的種種不公和種種不解,例如,爸爸媽媽在兩個孩子中偏愛其中一個;幼兒園老師強迫孩子分享玩具時;安排座位總是坐在後面;同樣犯錯誤的孩子為什麼只懲罰了自己等等現象。林林種種中哪些是基於客觀情況恰當的處理,哪些是不合理的對待,哪些是無法改變的,哪些是可以調整的。

    化解孩子遇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在孩子眼中的不公平,父母不要一味地鼓勵孩子要慷慨,要無私,因為父母也不想培養一個逆來順受的人,一個自卑的人,一個不敢維權的人,一個不敢質疑的人。在遇到與公平相關的問題的時候,讓孩子表達出來。表達出來多半就不會留下心結。

    不是所有不公待遇都要讓孩子自我犧牲,教會孩子恰當維權

    父母用同理心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的想法,有些事情不要狹隘,不要自私,但是不是所有情況都是犧牲孩子的利益,如果確實受到不公待遇,可以反應情況,讓家長和老師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不公待遇無法改變時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

    如果怎麼做也無法改變時,忿忿不平,怨天怨地,煩惱痛苦,只會讓孩子更加脆弱。幫助孩子調節心態,接受不公平,這些不公平短時間看一直存在,長遠來看,人生也還有很多坎坷挫折,所以有顆強大的內心,追求平衡的內心,在明瞭不公平一直都在的真相提前下,不自責不苛求,順勢而為,心懷公平公正之心,不盲目攀比,追求自身獨特的價值,今後孩子的人格和身心都是健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買狗狗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