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山哥
-
2 # 快樂的男同志
這種種養模式是非常好的。
稻田鴨的養殖可以形成一種生態迴圈,也就是說,稻田養了鴨子以後,鴨子每天在田裡遊走,覓食,這就無形中翻動了稻田的泥土,使禾苗的根系能方便吸收外部的肥料,鴨子拉倒田裡的糞便又是禾苗很好肥料,能使禾苗長勢更好,另外鴨子還會吃稻子上的害蟲,從而減少稻子的病蟲害,害蟲對於鴨子來說,又是一種好飼料,害蟲蛋白質高,又給鴨子的生長加快速度,這樣養成的鴨子,肉質好,口感強。同時稻子也增加了產量。
可以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
3 # 現在好0
要先買好鴨苗,秧子栽下田後既能放養,在田中自由尋食,會生長非常快,只是晚上回圈時喂點料,然後在穀子抽穗前就可以全部出售,有人多年來一直用這種稻鴨共存的生態模式賺錢,並減少了農藥用量。
-
4 # 龔家言
村裡給30畝水田,還不用出租金,搞稻鴨共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年來,稻鴨共作技術在中國發展迅速,可謂方興未艾。稻鴨共作的收入,每畝比一般單純水稻至少高出一倍以上。
稻鴨共作是利用鴨子擔負起水稻生產中除草、施肥、滅蟲、中耕渾水、刺激生長等多項任務,節省勞動用工、減少用肥、用藥,實現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從而實現稻米品質的提升,促進水稻生產的環境友好。
這個專案雖然很好,但是,要掌握技術要領,才能達到目的。
一、田塊要適宜稻鴨共作的條件。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田塊平整、規模適中,一般5畝左右為一個養殖區;適當加高、加固田埂;土壤保水效能好。
二、鴨種選擇要適當。選擇當地養殖成功,適宜稻鴨共作的品種,以防水土不服。同時,要把握好鴨苗下田的時間和數量,做到恰到好處。
三、選擇好優質、高產、抗病、抗倒、生育期相對較長的水稻品種。
四、如果以前沒有從事稻鴨共作的經驗,最好聘請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或者由經驗的糧農給予技術指導。
-
5 # zhdnyoucai
要是野生動物保護區,那你就養不成了,看見二三十畝,水面的土地,那就成了國家公用的了,必須的,經過國家的驗證才能,行得通
-
6 # 上善農業綠色科技食品
首先你對稻鴨養殖的技術懂多少?現在不論種殖養殖都要技術。鴨養大了銷售渠道有沒?如果沒技術,建議先學技術。否則虧得你懷疑人生。
-
7 # 一月晴朗
大家好我是大昆!我現在正好回村創業了,幹養殖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養什麼也有掙錢的也有賠錢的!一定考慮好再養
-
8 # 大韋搞乜野
大家好,我是大韋,我來回答看看。
首先鴨子是素食的,對於綠葉它們是比較喜歡嘗試的,所以這樣一來,如果說稻苗沒生穩,你就放鴨子進去,那肯定不行。再次,鴨子有翻土的習慣,稻苗如果根系不發達,也容易浮起來,容易導致稻穀收成不好。再者你說等稻穀長出穗來了,再放也不行,那可是鴨子的美食。總結起來,稻鴨養殖有風險,最好謹慎行事。
-
9 # 雲哥記事
有這樣的好事我咋沒遇到呢,三十畝面積利用起來可以創造很大的利潤價值了,就是基本的水稻種植收入也可以的,還不算下一季呢,如果綜合利用更好。
-
10 # 憶苦思田
村裡的水田二三十畝,不用租金,想搞稻鴨養殖可否行?
第一:在稻田剛剛插秧進去的階段,鴨是不能下田的,因為秧苗還沒有成活,根也沒紮好,鴨子一下田,基本稻田就沒有啥成活率了。所以至少要到一個月以後甚至是二個月,秧苗都成活了,長到個30釐米以上時,再放鴨子下田,這個時候放鴨子下田對水稻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一是秧苗已經扎穩根,長勢旺盛,鴨子不會造成秧苗損失,二是鴨子在水田裡,會不斷的低頭啄水稻的根部,可以利用疏通透氣,也會吃掉很多稻田裡的害蟲,當然,也會把益蟲青蛙給吃了,三是鴨子在田裡踩來踩去,可以把很多長出來的雜草給踩死掉,然後冒出來的嫩雜草尖,也會成為鴨子的食物,最後就是鴨子的排便能力很多,可以給田裡帶來很多的肥料。所以這個時候放鴨對水稻田益處很多的,全程幾乎不需要打藥,施肥與除雜草。
第二:在水稻開花階段就必須把準備把鴨給趕出水稻田了,因為鴨子在裡面竄來竄去,是會影響水稻授粉的,在後穀子長出來後,鴨子就是稻田的剋星了,不趕走鴨子,穀子就都變成鴨子的食物了,尤其穀子金黃金黃成熟後,鴨子在裡面一竄,田裡就會灑落一地的穀子,然後等稻穀收割完後,就又可以把鴨放進田地裡了,因為剛好田裡有很多收割時散落的穀子,讓鴨子來食用,也是最大限度減少對糧食的浪費。
第三:畢竟二三十畝如果養鴨那至少養個1000只鴨以上,這麼大的陣容放到軍隊就是一個團,所以,平時要讓鴨養成集中在某個地方下蛋的習慣,不然全下了田裡了,去哪裡撿呢?然後在收割稻穀時,也注意點,可能隨時都能撿到鴨蛋,在裡面撿到的鴨蛋有些可能時間長了,壞了,那也可能用來做飼料或是煮熟給豬吃。
所以,控制好在剛插秧那一階段與水稻授粉以後這一階段,鴨子不能下田,其他的時間是完全可以水稻與養鴨共行的。
回覆列表
稻香鴨肥生態美,稻田養鴨已經成為新農人田間地頭比較常見的種養模式。
稻鴨共作是亞洲地區廣泛推廣應用的水稻種植模式,具有降低綜合溫室效應、生物性抑制病蟲草害、提高土壤質量、改善水體環境、穩定水稻產量和品質等作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是發展迴圈農業、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種植模式。
一、稻田養鴨的優勢
作為一種有效的有機立體種植技術,稻田養鴨是以水稻免中耕為基礎, 是種稻和養鴨的結合, 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把種植和養殖結合, 構建一個生態互利互補, 有利於生產出更優質、安全的有機稻米和鴨子。
一是對水稻的好處。鴨子在稻田裡自由行走,覓食。其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長,減少水稻中的雜草和害蟲。鴨糞便作為肥料也是一種很好的農業肥料,可以很好地被水稻根部吸收利用,減少環境汙染。其對土壤質量的變化和水稻的生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是稻鴨種養技術有利於無公害有機大米的生產。用無機肥減少稻田和水稻的汙染。鴨子的糞便可以代替化肥。10公斤鴨糞相當於49克氮、72克磷和32克鉀。鴨糞直接排入田間,發酵後及時補充給水稻,為水稻生長提供豐富的養分。所以,在稻田中放養鴨子,無機肥料的施用量就較少。
三是鴨子肉蛋鮮美,效益更高。稻田是鴨子非常舒服的活動場地, 鴨子的運動多了可以增強鴨子的體質, 減少鴨病的發生, 這樣養殖出來的鴨肉和鴨蛋口感就更好, 能賣個好價錢, 大大增加養鴨的經濟效益。二、稻鴨品種的選擇
水稻品種應選擇植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適中、莖粗葉挺、抗病抗倒伏、生育期較長的優質品種,以保證鴨子和水稻有足夠的共同生長時間和生長空間,儘量減少鴨子對水稻的影響。
鴨子品種就地取材,宜選中小,適應性強,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食量較小、行動靈活的品種,活動能力差、個體過大、抗逆性差的品種不宜選擇。個體太小、蛋用型品種因商品性較差,不宜選擇。因公鴨生長快,所以一般以公鴨為主,搭配適量的母鴨。
三、稻鴨棚舍的搭建與管理
稻鴨模式雖有稻田養鴨的環節,但水稻生長的某些季節,鴨是不能進入田間的,就是鴨子能進田的季節,每天仍有一些時候需要離開田間,故需搭建鴨棚,以遮陰和補食。
要選擇水源方便,無汙染,蓄排水能力好的平坦田塊。在田塊周圍空地上搭建供鴨子休息和覓食的棚舍。鴨棚最好選在乾燥的地方, 棚口不要對著風口, 風口一面要封閉好。根據稻田的大小建設鴨棚, 每平方米鴨棚可養15只左右的鴨子, 鴨棚的高不低於1 m, 鴨棚要高出地面, 並有一定的保溫效能, 可給鴨子避風、雨、寒。
鴨棚要清潔乾燥和通風, 關上門後老鼠、蛇、貓和狗等動物進不去, 還要有一定的通風效果, 保證鴨棚裡的空氣清新。如果分割槽飼養最好在兩區中間搭建, 兩邊留好通道, 也可以每區建設一個鴨棚, 這樣便於管理。
為了避免鴨子的逃離和受到天敵的侵害,養鴨稻田周圍用尼龍網、遮陽網或鐵絲網圍住,圍網的高度控制在60 cm左右, 把稻田四周圍嚴。同時在稻田中開挖排水溝,若田邊有水溝或水塘,可方便鴨子隨意進入,則可不需要開挖溝渠。四、水稻田間種植與管理
水稻移栽前15天左右灌水,有條件的最好提前播種綠肥作為有機基肥,並翻耕壓青,也可在播種前1個月放入成年鴨對綠肥進行踩踏以替代機械翻耕回田。
水稻移栽採用寬行窄株種植方式,葉齡達到3.5~4.0釐米時移栽,行距23釐米,株距20釐米,雜交稻每叢1~2本或常規稻5~6本。拋栽的稻苗要比不養鴨單一種植稻田的多10%,以保證足夠的有效穗數,因為鴨在田間活動會損傷部分稻苗。
稻鴨模式的稻田因有鴨子活泥,前期不需露田,一直保持淺水層即可,以鴨腳踩到表層土為宜。水稻移栽前要開豐產溝,豐產溝保持8~10釐米水深,供鴨子洗澡用。分櫱末期開始曬田,達到田邊開小坼、中間不陷泥的標準。抽穗始期開始露田,乾溼壯籽,鴨子即離開田間,進入溝渠、水塘飼養。
在移栽時要做到秧苗帶藥下田。大田期共施藥2次防治病蟲害。第一次在分櫱末期,主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第二次在破口期,主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其他病蟲草害,可透過養鴨得到有效控制。在整田時要做到下粗上細、平整,深施51%複合肥450kg/h㎡;移栽後3~5天,撒施尿素112.5 kg/h㎡,促返青提苗。
防治水稻病蟲害應採用綜合措施,提倡生物農藥防治,在施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後,對鴨子進入田間的安全性要有正確的評估。水稻移栽前要一次性施足底肥,以沼氣肥、農家肥、腐熟的畜禽糞便有機肥為主,並配合施用氮磷鉀複合肥,具體的施肥量視土壤肥力而定。水稻移栽之後,為了避免影響鴨子在田間的覓食生長,儘量不施用化學肥料,同時也需減少農藥和殺蟲劑的噴施。若稻田要噴農藥殺蟲,需將鴨子轉移到另外不殺蟲的稻田中,3~4天后再趕回,穗粒肥在鴨子起捕後補施。
五、放鴨技巧及餵養技術
稻穀浸種時,鴨蛋起孵。鴨出殼後,先用全價飼料加米飯喂10天左右,再用米飯加農家飼料,適當喂些菜葉等青飼料。
挑選選擇10~20日齡的健壯的鴨苗,注射疫苗,控制好鴨群密度和鴨舍溫度溼度,飲水開食,提前下水調教,在水稻返青後8~12 天把鴨苗放進稻田,過早放鴨會破壞稻苗, 太晚會導致雜草過大,放入鴨苗後注意不能打施農藥。
放鴨的數量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鴨子數量過少, 稻田裡的雜草和害蟲會比較多;鴨子數量過多, 稻田中的食物就不夠吃, 過多還會破壞水稻, 需要投入大量的飼料。根據養殖實驗, 鴨子的放養數量以每畝30只左右比較合適,可根據土質、水質和養殖的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飼料成本, 又可以達到為稻田除草和消滅害蟲的目的。
進入稻田前,採用飼養棚飼養,按照常規管理辦法飼餵。進入返青期稻田後,此時氣溫較高,為避開高溫對鴨子的不利影響,只讓鴨子在上午6~9時、下午16~19時進入田間活動,其餘時間段在水塘、飼養棚等遮陰處棲息。
採用飢餓飼養法,按正常飼料量80%的標準飼餵,讓鴨子處於適當飢餓狀態,以利鴨子進入田間後迫切需要進食,而在田間快速活動,採食雜草,捕食害蟲。其他時間段在鴨子進入田間放養時,按上述辦法進行管理。在不能進行田間放養的時間段,則只能在溝渠、水塘中放養,其飼料給喂恢復正常量。
放養雛鴨後的前10~20天, 需要早晚各補喂一次營養全面的雛鴨飼料。放養鴨子20 天后可視稻田的食物情況, 在傍晚鴨群上岸後, 飼餵一定量的食物, 如豆餅、碎米、玉米麵等。每天應喂料1~2次, 氣溫比較低的晚上給鴨子多補充一次精料。喂料最好選在晚上, 早上喂料會導致鴨子的活動減少, 達不到除草的效果, 養鴨後期草少後可適當增加喂料量。
為了滿足鴨子的生長需求,還可以養殖綠萍供鴨子採食。放養初期給足夠綠萍食用外還要適當補充精料,一般放養半個月後稻田間食物能滿足需求,不投放精料也能促進鴨子對田間雜草、害蟲等攝取;放養中期,田間食物不能滿足鴨子快速生長需求,除投放綠萍外還要在早晚飼餵稻穀等飼料,為了保證鴨子的肉質,一定不能飼餵商品飼料。
稻穀收割後,鴨子重返田間時,前10天左右不需餵食,讓其自由採食田間稻穀落粒,以後逐漸增加飼料量至正常量的70%,立冬後恢復正常飼料量,以利育肥。六、鴨群的管理與疫病防控
經常觀察鴨子的生長、活動情況有無異樣。有條件的將稻田分隔成2~3個小區, 讓鴨群在一個小區放養7~15 天,然後換到下一個小區, 這樣有利於植被恢復和進行疫病的防控。
經常檢查鴨棚,對鴨棚的破損進行及時的修補, 要保持鴨棚內乾燥、清潔、安靜和通風, 經常對鴨棚進行打掃和沖洗,墊草要勤換勤曬並及時清理鴨糞, 定期對鴨棚內外進行徹底消毒。七、收鴨時機和水稻收割注意事項
當水稻齊穗和灌漿下垂時,鴨子會開始採食穀粒,要把鴨子從稻田趕到飼養棚內圈養,鴨子與水稻共同生長時間共計70~80天。鴨子趕出後要清溝排水,並採用見幹見溼的灌溉方法,以增強水稻根部的活力,防止倒伏。當成熟度達90~95%時,搶晴天收割。收割的同時可將水稻秸稈粉碎還田,以避免焚燒秸稈汙染大氣。水稻收割後,可將未出售的鴨子再放入田裡,讓鴨子啄食落於水田中的稻穀和蟲子。
收鴨時機選在水稻快要抽穗時比較合適, 這時的鴨子體重達到1 kg以上, 採食能力很強, 這時的鴨子會採食大量的稻穀, 造成水稻產量下降, 這時收回鴨子是比較科學的。
水稻收割後田間要及時灌水,保持深水層:
——以水控害
田間淹水後可使雜草、水稻秸稈等儘快死亡、腐爛,起到秸稈還田的作用,淹沒雜草後,可降低雜草種子的成熟度,減少下年度雜草基數;可儘快淹死田間害蟲,減少越冬蟲口基數。
——以水養鴨。
水稻收穫時的落粒率一般為5%左右,田間及時灌水,有利於鴨子重返田間,覓食落粒稻穀;有利於增加鴨子的活動場所,延長鴨子飼養期到冬至時上市,鴨子體重明顯增加,肉質明顯變優,此時也正值人們準備年貨的最佳時期。
——以鴨控害
鴨子在此階段個體較大,覓食、活動能力強,進入田間後,可吃掉雜草種子,踩踏秸稈、雜草,加速秸稈、雜草的腐爛;鴨子在田間可吃食部分越冬害蟲。八、總結
稻鴨立體養殖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水稻種植方法,具有除草、防蟲、施肥、中耕、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等優點,同時也提高了水稻大米的產量和質量,其還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質,實現生態化、有機化的水稻種植,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例。
——清除雜草
鴨子是雜食性水禽,鴨子對稻田的除草效果比任何化學除草劑都要好,鴨子在地上吃草,在長大的時候吃雙子葉雜草,並且控草效果也非常明顯。
——減少害蟲
鴨子可以吃掉稻田裡的昆蟲,它們喜歡稻飛蝨、水象鼻蟲、蚜蟲、負泥鰍和稻葉卷等害蟲。在控制稻田害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減少了對稻田的破壞。
——增加肥力
由於鴨子生活在稻田中並經常四處走動,因此,可以促進土壤鬆散,從而促進土壤氣體排出,增加土壤的含氧量。其排洩物成為良好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肥力提高15%左右。
——提高產量
鴨子天生有掘地的習性,可以起到耕作肥水的作用,有利於疏鬆土壤,活水,增加氧氣,促進水稻根系的發育,增加了穗的千粒重和稻米的成熟度,並使水稻產量增加了約7%。
稻鴨種養相結合的種植模式實現稻米和鴨子雙豐收,從單一收入到雙倍收入,綜合效益高。在稻田中生長的鴨活動頻繁,稻鴨種養的水稻品質高於普通栽培稻,並且通常每畝可產生50~100公斤水稻。此外,大米質量好,口感好,生產出來的大米是無公害有機大米,經濟效益高,每畝普通種植可以增加900元的淨收入。
另外,稻鴨種養有利於綠色生態環境。並且,農藥施用過多對稻米品質也有一定危害,化肥的施用對周圍大氣、土壤和水域的環境也起到破壞作用,危及人們健康,稻鴨種養結合技術的應用可防治水稻生產過程中的害蟲和雜草,由於不施用或少施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保護人們生活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