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草船借箭只是一個計謀故事

     

    草船借箭之事,不管是確有其事,還是小說家羅貫中的杜撰,總之,這個事情值得玩味,諸葛孔明談笑間矇住周瑜、欺騙曹操,可謂是瞞天過海之計的上乘之作。

      話說赤壁大戰即將開戰,周瑜用反間計殺了曹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不料此計被諸葛亮識破,因此,周瑜斷定諸葛亮日後必是東吳大患,非要除掉諸葛亮不可。但是得有藉口,不然無故殺掉是要被人恥笑的。找什麼藉口呢?經過深思,想出了讓諸葛亮監製十萬支箭的損招。如果孔明完不成,則殺之有名了,定下軍令狀啊。好,就這麼辦。於是請來了孔明,讓孔明擔當監造十萬支箭的重任,孔明沒辦法,實際上胸有成竹,答應不消十天,只用三天即可。當然要把軍令狀立了。

      老實人魯肅不忍心讓孔明受害,所以前來探望,並責問孔明為什麼答應三天,為什麼立軍令狀,孔明請魯肅幫忙,借二十隻船,並準備軍士約六百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船邊排滿草人。當然這件事一定得瞞著周瑜,不然周瑜一搗亂,諸葛亮計策不成,小命休矣。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僅要防著曹操還有防著周都督。

      前兩天都不見孔明造箭,快到第三天早上了,如今日再不交貨,就算是違令了,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孔明密請魯肅,同往取箭,當然魯肅不知情,跟著去吧。於是20只船用長索相連,趁天不亮,徑往北岸進發。將近曹操水寨時,孔明教軍士擂鼓吶喊。魯肅害怕了,問:“曹兵齊出,如何拒之?”孔明笑道:“我料曹軍於大霧之中必不敢出。我等只顧飲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果不出孔明之料,曹軍怕中埋伏,不敢輕動,先撥三千弓弩手亂箭射之,後來又填兵助射,射箭者約有萬人,那真是箭如雨發,射的也比較準,都射到船上草人身上了。船的一邊接滿以後,孔明又命掉轉船身,另一面也開始接箭。接滿以後,孔明命船上軍士大喊,“謝丞相贈箭!”等到霧散,曹操也知道是中計了,也只有後悔的份了。

    諸葛亮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周瑜只得服氣。

  • 2 # 樾檬侃歷史

    草船借箭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正史中真實發生的事,一個是演義小說中記述的故事:

    正史記載

    草船借箭,歷史上的確有這回事,但主要人物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說的是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乘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檢視曹軍陣勢。

    曹操一看就知道是孫權來了,於是下令射箭。萬箭齊發下,孫權的船隻就向一邊傾斜,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地帶著這批箭回去了。

    《三國演義》的記述

    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故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當時擔任都督的周瑜因諸葛亮識破其計策而心生嫉恨,想要除之以絕後患。

    一日,周瑜聚眾商議對敵之策,誘使諸葛亮答應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應對曹操水軍,目的是找藉口殺掉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一早便知這是周瑜的計謀,想要謀害自己。但諸葛亮卻滿口答應:

    “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支箭。”

    且立下了軍令狀。

    隨後,周瑜派魯肅前去見諸葛亮,好探其虛實。

    諸葛亮對魯肅說:

    “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

    魯肅雖然一頭霧水,但仍然照著諸葛亮所說的辦了,且回報周瑜只說諸葛亮不要造箭的材料,其它事情隻字未提。

    周瑜聽後大喜,以為奸計得逞,三日後便可拿諸葛亮興師問罪。

    轉眼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這邊沒有任何的動靜,周瑜一想明天就可以治罪諸葛亮,更加高興。

    到第三曰四更天,諸葛亮秘約魯肅乘船,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命船用繩索連起,向對岸曹軍開去。

    當時江上大霧瀰漫,對面不見人影。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草船順江一字排開,令軍士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急調六千軍士以弓箭防禦。一時萬箭齊發,船舷一側草粑片刻就成了刺蝟。

    諸葛亮便命軍士把船頭調過來,接著擂鼓吶喊。又片刻,船另舷側草粑上也密密麻麻插滿了箭。

    待日高霧散,諸葛亮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支。諸葛亮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喊:

    “謝丞相箭!”

    等到曹軍回寨內報知曹操時,諸葛亮等人已去二十餘里,追之不及。

    船內,諸葛亮羽扇綸巾,手撫鬚髯,笑著對魯肅說:

    “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

    魯肅直豎大拇指:

    “先生真神人也!”

    原來,諸葛亮三日前就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就已想好此等對策,所以才敢答應三日之限。

    周瑜知道事情原委後慨然嘆曰:

    “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對於此事後人有詩讚曰: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就是關於草船借箭的故事,諸君賞之、批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蔻粉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