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屋山小青龍

    傳統的諸葛亮,是民間概念裡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風範。魯迅先生總結過,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當人們接觸過一些正史,發現諸葛亮並沒有火燒博望、水淹白河、火燒藤甲兵、草船借箭、借東風,發現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那麼翻雲覆雨算陰陽盡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緒。讀書大略而過的,很容易握住陳壽的兩句話做文章,曰: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噢!原來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啊!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呀!都明說諸葛亮不擅長應變將略了!!

    於是,羅貫中苦心經營的妖道諸葛亮形象,基本垮臺了。

    但是,等一下: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羅貫中從來沒能說好的一個事:諸葛亮,是個賢相。

    陳壽在《三國志》裡,說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子產、召公這些前代神話宰相相提並論。按劉備死時,諸葛亮四十三歲,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佈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結果是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奇怪嗎?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他老人家處事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執法松泛招人愛,不難;執法嚴格,還能招人民熱愛,這才是神話。

    ——換句話說,諸葛丞相,其實是諸葛青天大老爺啊。

    諸葛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完美的,這一點,羅貫中也很少說及。

    諸葛亮曾跟後主說過,他的財產,合計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他自己死的時候,不會留下多餘財產。到他故世時,確實如此。諸葛亮逝世後,蜀漢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後朝廷看著沒法子了,立起廟來,於是香菸鼎盛,真是有十里長街祭丞相的意思。諸葛亮歿後數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唸叨諸葛亮好,彷彿西周人民歌頌周公召公一樣,把他當聖人看待。

    當然啦,羅貫中也不會提及的其他事實:

    ——雖然諸葛亮的《出師表》大家都會背,但大家很少意識到,他給劉禪安排的董允、費禕、蔣琬那幾位多麼幫忙。諸葛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運轉;諸葛亮死後,蔣、費、董又讓蜀漢朝廷穩穩運轉了三十年。而在此期間,曹魏經歷了正始之變,司馬家當政,一個皇帝被貶黜(曹芳)、一個皇帝被殺死(曹髦);東吳則有諸葛恪和孫郴兩代權臣被殺,一個皇帝被廢(孫亮)。相比起來,蜀漢直到滅亡,未曾內亂。

    下面說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華!!

    一向對諸葛亮的爭議,總覺得正史中的他,沒有如《三國演義》那麼神出鬼沒,尤其是陳壽這兩句話: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嗯,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嗯,諸葛亮不擅長應變。

    但是……等一下。

    陳壽說諸葛亮長於治戎,治戎者,整飭軍隊是也。史書說諸葛亮用兵,“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這幾句,基本就是《孫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嚴整,不擾百姓,岳飛的岳家軍也不過如此。至於他的屯營佈陣,更是傑出,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去看他的營壘佈局,感嘆“天下奇才也”。

    治軍有法,統御有方,不過如此。

    三國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人口,曹魏超過四百萬,蜀漢滅亡時三十八戶,九十七萬。吳國大鴻臚張儼的說法是: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萬之數;曹魏的地界,十倍於蜀漢。結果是?

    諸葛亮北伐,得到三郡響應,馬謖街亭違背諸葛亮命令,敗北,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攻陳倉,糧少退兵。魏國追擊,王雙被斬。

    諸葛亮派陳式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從此這兩處半永久歸於蜀漢統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親自督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來戰,諸葛亮退兵,張郃追擊,被射殺。

    ——這裡得多提一句。張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眾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幾位親貴大將,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位最厲害了。夏侯淵死於定軍山劉備指揮的黃忠所部,于禁被關羽擒住,張郃死於諸葛亮之手。張郃死時,是國家第二高的軍事長官車騎將軍。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相持。司馬懿不敢出戰,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於是跟魏明帝玩雙簧:上書要求出戰,魏明帝問辛毗“他要出戰就出啊,這是鬧哪出?”辛毗:“他這明擺著是不想出戰又得擺姿態”,於是辛毗親自拿了天子詔令去前線,“不是司馬懿不敢跟諸葛亮打看見沒,是天子不讓!”司馬懿這才懾服了人群。

    不知道您怎麼看,但拿現在打個比方吧:

    一個面積不到中國1/9,人口不到中國1/4的南方國家,跑來打中國五次,打得中國只有還手之力,中國軍銜排第二的張郃元帥還戰死了。

    作為被攻打的那方,您會覺得臉面有光嗎?

    哪位說了:不對啊,陳壽不是說諸葛亮應變戰略,不是長處嗎?

    實際上,原話是這樣的: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翻譯的意思:

    他諸葛亮,相比起奇謀來更擅長治軍,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戰略強,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傑,加上又是主動進攻,加上人還不如你多,所以沒能成功。

    這話細想,不大好聽。好比有人跟你說,“哎呀我打麻將比較好,德州撲克不大行;您又是人中豪傑;我籌碼還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撲克,我沒打贏你”——你會不會覺得,他那句“人中豪傑”,有點諷刺的意思呢?

    ——如果這樣的人還算“不會打仗”,那他的對手們,真是要羞愧死了。

    第三方觀點,吳國大鴻臚張儼認為:

    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來,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實力對比,結果因為耕戰安排得當,刑法整齊,反客為主,幾萬步卒,居然有氣吞天下之勢;司馬懿佔據十倍的實力,手握精銳,居然沒有擒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於自我保全,讓諸葛亮自來自去。假設諸葛亮不死,那麼魏國從西北到中部,無法解甲釋鞍。到這地步,勝負也很明顯了。

    ——就這樣,還能說諸葛亮沒勝過司馬懿麼?

    當然,還是會有一批異想天開的,認為諸葛亮沒采用魏延同樣異想天開的“子午谷奇策”,太保守啦,殊不知魏延建議的子午谷奇策想要成功,得滿足以下條件:他自己掌握佔蜀漢人口1/200之一的精銳,不帶大量糧草奔襲,指望到長安後,魏華人會屁滾尿流,主動逃出長安,還得要求諸葛亮等後續部隊迅速跟進——這些套路,也就是賭棍敢玩兒。然而,諸葛亮不是賭棍。

    實際上,在公元234年,五十四歲的諸葛亮面對的是這麼個局勢:

    二十七年前,那個又高又帥的山東青年,在曹操已經控制天下2/3的狀態下,開了這局遊戲。按說,天下定了2/3,這個開局,已經太晚太晚了。

    好比說,你在2007年釋出智慧手機系統,還來得及群雄逐鹿;到2015年,ios和安卓分割了天下,wp都分不了羹時,你釋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系統。

    然而,諸葛亮認準了四十六歲、顛沛流離、四處給人打工的劉備,自己選擇了hard模式。

    他給劉備佈置了隆中對,讓劉備第一次試圖擁有自己的領地。他為劉備促成了孫劉同盟,擊退了曹操,掌握了荊州,控制了西川和漢中,三分天下。到此為止,他的計劃很成功。他從當一個縣級幹部的秘書,一直把他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然後,計劃因為孫權和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隨後是夷陵之戰,以及劉備逝世——諸葛亮曾因為沒勸住劉備而感嘆法正的早逝。到此為止,這局hard模式下的遊戲,其實已經輸了。

    但他沒有認輸。他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擔當著蜀漢實際的君主地位,營造了一個富裕繁榮、路不拾遺、沒有醉漢的國家——一個沒有了他,還是可以支撐三十年穩定的國家——然後用只佔對方1/9的資源,不斷攻擊曹魏,試圖讓曹魏再一次發生內亂,然後把握住機會。他沒什麼物慾,家裡也只有桑樹八百、田十五頃。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徵時在後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專門負責出謀的荀攸,有問啥意見都懂的賈詡,有給他下決定的郭嘉,有程昱、劉曄、蔣濟、司馬懿們。而諸葛亮,在劉備出征漢中時負責日常工作,在與劉備初遇時給他規劃未來行程,給劉備下決定,最後自己親自負責規劃國家、制定法度、選拔官吏、訓練、整飭、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搞搞小發明。

    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把這個一開始就註定要輸,好容易打出轉機又被盟友插了一刀的局面,一直扛著,一直到瀕死之際,還堅持領著軍隊,在西北渭水邊緣戰鬥呢?不知道。

    他並不是羅貫中筆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個得吃飯喝水,會緊張會驚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來應對亂世的普通人。

  • 2 # 沐心語

    丞相這個位置不好坐

    有人說諸葛亮一再北伐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不是的,蜀國是肯定會被滅的,這個鍋不能諸葛亮背。

    諸葛亮最大的問題是:

    沒有為蜀國建立人才梯隊,以至於,諸葛亮一去,蜀國就基本處於無人可用的狀態,最先被滅。

    一代名相,也是苦心孤詣啊,

    提到諸葛亮,就想到這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對於劉備,對於蜀國,諸葛亮是盡了心盡了力的。

    但是諸葛一生為謹慎,身為丞相,他太過於事必躬親,不授權,沒有培養出一批接班人,這是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沒有放冷庫的前提下,採摘了的臍橙怎樣保鮮一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