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郭養殖
-
2 # 貴港扶貧集市
雞肉基本每個人都吃過,各種不一樣的吃法,都有不一樣的味道。但是雞小的時候是怎麼養成的呢?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雛雞的養殖方法:
(一)雛雞數量預定
雛雞數量一定要按照雛雞舍大小進行預定。比如,有些養殖戶的雛雞舍與產蛋雞舍不配套,雛雞舍適合養2000羽,而產蛋舍可養到3000羽,為使產蛋舍佔滿籠位,就預定3000羽雛雞,結果由於育雛密度過大,導致雞群發育不整齊,達不到應有的產蛋高峰。
(二)進雛前檢修、清掃和消毒
要在進雛前2周檢修門窗、照明設施、堵好鼠洞、保證既能保溫又能通風,又有適宜的光照。對整個雞舍、雞籠、用具進行徹底清掃、消毒。
注意事項:
(3)育雛方式
一是地面育雛。 這種育雛方式一般限於條件差、 規模較小的飼養戶,簡單 易行,投資少,需注意雛雞的糞便要經常清除否則會使雛雞感染各種
疾病,如白痢、球蟲和各種腸炎等。二是網上育雛。這種育雛方法較易管理,且乾淨、衛生,可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三是雛雞籠育雛。這種方式
是目前育雛比較好的一種方式,不但便於管理減少疾病發生而且可增加育雛數量提高育雛率。
(4)及時飲水
雛雞出殼後24 h可失水8%,48 h可失水15%,當失水大於15%時,便會出現脫水症狀。因此,雛雞出殼12 h後應及時供給充足潔淨的飲水。最初幾天飲加有0.01%高錳酸鉀的水可對飲水消毒以清理腸胃,促進胎糞排出。
(5)精心飼餵
飼料要求適口性好、易消化、新鮮質優、顆粒大小適中[3]。雛雞出殼後12~24 h內開食開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煮至8成
熟飼餵利於雛雞消化。1~3日齡每晝夜喂6~8次 4日齡以後日喂4~5次,夜間喂1次。逐漸改喂雛雞混合料,在飼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葉或嫩草飼
喂星約佔飼料總量的10%左右,以後逐步加大喂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 30%。
(6)臺理調控溫溼度
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髮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學握育雛溫度。-般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雛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溫度高,夜間溫度比白天高,陰雨天溫度比時天高。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如果溫度適宜則維雞分佈均勻、活潑好動溫度過低時雛雞縮頸,互相擠壓,層層堆疊,尖叫溫度過高時,雛雞伸舌,張嘴喘氣,飲水增加。
養雛雞適宜的溫度是:1周齡30~32“C,2周齡28~30 °C, 3周齡25~28 °C 4周齡22~25 °C,以後每週降低1.5~2.0 C,直到與室溫相同。
-
3 # 景谷小王
小雞的管理技術
養殖小雞的環境管理影響著小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生產力及經濟效益,養殖小雞必須滿足小雞對水、空氣、溫度、溼度、光照、營養、衛生條件的需要,為小雞的生長髮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1.飲水管理。小雞要先進行飲水,一般飲水的溫度控制在20度上下為好,然後過2至3小時在開始餵食,水要乾淨,要勤換,養殖小雞期間不能斷水,水對小雞飼料的消化吸收物質代謝和溫度調節具有重要作用。
2.空氣管理。養殖小雞要通風換氣,通風換氣對任何雞都很重要,但是要注意不能直接對風吹小雞。
3.溫度管理。養殖小雞關鍵在溫度,剛出生的小雞沒有調節機能,要十多天二十天以後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注意觀察小雞雞舍的溫度,可根據小雞的形態判斷,如果有扎堆顫抖,說明是溫度低了,如有飲水過多,遠離熱源,說明是溫度高了。
4.溼度管理。一般小雞雞舍的溼度保持相對在60%到65%之間,調節好溼度,使小雞感到舒服。
5.光照管理。養殖小雞要做好光照管理,光照對小雞的生長髮育及作用很大,光照時間長短與小雞達到性成熟的日齡密切相關,光照過短將推遲性成熟時間,光照過長則提早性成熟。
6.營養管理。小雞飲水後可以餵食,剛開始應少餵飽,每天可喂5至6次,可以喂小米,碎玉米粒或直接用配合好的粉料泡軟後喂,自配飼料營養蛋白質要高達20%才能滿足需要,餵食的間隔要均勻,做到定時定量。
7.衛生管理。養殖小雞環境衛生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小雞的健康與生長髮育,必須要保持乾淨,勤打掃換水換料定期消毒,保持好良好的環境衛生,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
4 # 贛北小哥
對於這個問題只是個人看法並不是專業養雞的,我自己雞鴨鵝都有在養,對於小雞的管理方面前期小雞保溫很重要,還有就是一日三餐小雞的飼料要選小顆粒的,便於小雞的消化小雞最好喝冷開水這樣不會感冒拉稀。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放到室外養殖這樣才能大大提高成活率。可以適當的喂些菜葉,穀子,苞米之類的。
-
5 # 農家小清
小雞剛出殼時是最為脆弱的時期,也就是小雞死亡率最高的時期。我們餵養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小雞在運輸過程中體能有所損耗,第1天喂水時在水裡加葡萄糖補充能量。
②舍溫,雞舍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30度c這樣就可以了。我們還要仔細觀察,不能夠死板的按照溫度計來調溫,我們看到小雞分佈均勻不扎堆,這樣的溫度最適宜。
④喂水,喂小雞吃的水一定要乾淨,多放幾個飲水壺,讓小雞在一米內就能喝到水,飲水壺不要買太大的,以免小雞跑到裡面去洗澡。借水量要充足。
⑤舍內環境,地面一般鋪上一層木糠,溫度控制在30~32度左右,以不扎堆為準,溫度太低了小雞會扎堆導致壓死,溫度太高了影響小雞採食,應該選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來育苗,如果噪音太大,也會引起小雞恐慌扎堆。
回覆列表
一、飲水與開食先飲水後開食
飲水要清潔,可飲用雛雞營養液。配製方法:在8公斤20℃的水中,加入0.5公斤葡萄糖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補、100萬國際單位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每份營養液可供1000只雛雞一次飲用。也可根據需要,在清水中間斷性地加入高錳酸鉀。首次飲水2~3小時後開食。
二、溫度
一般接雛時大棚內的溫度為35℃,以後均勻下降,每2~3天降1℃,直至21℃,然後保持恆溫到出欄。
三、溼度
育雛期溼度保持在65%~70%。
四、光照
雛雞出殼後2~3天採用24小時連續光照。3天后改為23小時光照,1小時的黑暗時間。1~2周齡時,每20平方米給予40~60瓦光照。2~4周齡可降為15~30瓦光照。
五、通風換氣
在保證大棚內溫度的前提下,加強通風換氣,排除舍內汙濁氣體。
六、飼養密度
採用地面平養法育雛肉雞,0~4周齡每平方米地面養20~25只,育肥期10~12只,網上飼養的密度比平養可增加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