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果幻想
-
2 # 淡藍知你心
基本認可這句話。
1、共患難的時候無利益可圖,無其他人可以依賴,反而把兩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這說的是“共患難”的狀態。
2、可是你不要忘了一點,對方看過你最窘迫的樣子,知道你最登不上臺面的秘密,看到對方就會想到狼狽的過去,一句話你有對方的底牌,當對方飛黃騰達之日,你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3、人的私心,古語不是說“狡兔死,走狗烹”嘛,其實講的就是利益分配不均,人人都認為自己也出力挺多的,是大功臣,不可能分得絕對“公平”!計較、見不得人好、邀功是常態。
-
3 # 吾小兌
史記裡面有一個典故,陳勝在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民時對其他夥伴說過:苟富貴,無相忘,同伴都笑他沒這個命。後來陳勝真的成了王,一起種田的老夥計記得他“苟富貴無相忘”的話,就去找他。已成為王的陳勝卻把老夥計給殺了。
這講的是當你走上人生巔峰後,並不想讓別人知道落魄時的你,就例如揭人不揭短。
還有一句話講共患難容易,同富貴難,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是因為富貴了,人就飄了,而是面對富貴,誘惑多了也大了,很多人在面對巨大的誘惑時很容易就淪陷。
莊子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正是此道理。
沒有利益的關係更純粹也更美好。
-
4 # 果兒淘
中國有句流傳千年的古話,叫“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說的就是很多人之間,可以在一起共患難,但等到苦盡甘來,卻往往出現同室操戈、同床異夢,最終卻落得各奔東西的結局。這種現象,從古至今就層出不窮,以至於我們的古人很早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並且讓這種觀點流傳至今,影響了許多人。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並沒有唯一的答案,關鍵是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
雖然“苟富貴勿相忘”的名句流傳千年,但從古至今,“有難可以同當有福不能同享”的翻臉案例更是不勝列舉。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以臥薪嚐膽聞名,實際上他卻不能與幫過自己的好兄弟們共享富貴。范蠡幫助越王勾踐完成大事後,不得卻選擇了功成身退去往他國,臨別時留下了一封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帶著一大幫兄弟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這些兄弟們都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老朱的寶座還沒坐熱,就玩起了“杯酒釋兵權”,讓手下的弟兄們最後一個個解甲歸田,我們這些讀者看得也是目瞪口呆。想當年,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可是跟著他一起甘苦與共啊!但老朱還是硬著心腸大手一揮,讓兄弟們各回各家了。
事實上,大到一國之君尚且如此,小到一個創業公司,甚至一個家庭裡的夫妻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現實中,我們時不時就能看到這樣的戲碼:一對夫妻互相扶持白手起家,等到苦盡甘來,男的嫌老婆年老色衰,揹著老婆外面花天酒地,甚至提出離婚另尋新歡。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化。千百年來,兄弟之間、夫妻共患難同富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以俠骨柔腸著稱,做人做事肯定是比不上朱元璋那樣心狠手辣。他落難時,與兄弟們“與子同袍”“一簞食一瓢飲”“身居陋巷”,深得手下兄弟們信賴,所以始終都有一幫死黨跟隨,最後能夠與曹魏、東吳抗衡對峙。而他也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兄弟給的,所以對待大家一直都非常仗義,留下了千古美名。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同樣也不少。我們看新聞,時不時能看到一些事業有成者希望透過媒體尋找當年的恩人回報滴水之恩、分享成功的故事。雖然在別人是舉手之勞,可在這些感恩者眼裡,就是如山似海的感動,理當湧泉相報。
綜上所述,“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既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並非絕對化,關鍵是要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大學》曰: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靜,慮而後能得。可見,遇到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要急於下結論、做決定,保持清醒、深思熟慮之後再作打算,方為上策。
回覆列表
你可以這樣理解,患難的時候,兄弟之間想的都很簡單,目的都是度過困難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或者說活下去,比如大家都很窮,那時想的就是怎麼變有錢,想的是從外界取得資源,兄弟齊心才能更好地戰勝外界的威脅,同時由於大家都一窮二白的,所以也沒什麼可貪圖的,同時一般情況下,共患難時大家都還比較樸素,沒什麼陰暗的想法,所以大都能共患難。
但富貴的時候,一方面打拼的過程中人都受到腐蝕,思想變了,另一方面,由於兄弟內部有了資源,所以排擠內部人員也就能達到資源再分配的結果,還有就是,富貴之時,囚徒效應下,你怕兄弟害你,所以你就害兄弟,同時,誰都想做最有實力的那個,不想別人和你一樣,所以,共富貴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