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博士

    在讀博士生申請海外名校聯合培養一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影響你博士正常畢業的!

    對於博士階段的學生來說,一般學制是3到6年。3年畢業,屬於非常優秀的人卡點畢業,4到5年,也是屬於正常情況,六年就屬於延期畢業的了。

    對於能申請到去國外名校聯合培養的人來說,都是非常優秀的博士生。據我瞭解,很多都是博士二年級出國,且能拿到出國指標的都是科研成果(發表文章)排名前列的人。在國外聯合培養一年,能學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認認真真做一年,只要老闆不特別龜毛,一般回來博士三年級就可以寫大論文,準備畢業的事情了,因此是不會延期畢業的。

    我有很多同學就是走的這個路子,都沒有延期。其中一個同學最厲害,在博一的時候做出了一些創新成果,博二出國,做了三個方向的工作,博三回到學校後,他只寫了在國外三個方向其中一個的成果,就博士畢業了。

    因此,出國聯合培養,是一個非常有效提高你科研水平的方式,基本上不會影響你畢業時間。

    但是,前面我說的都是正常情況,如果出現下列情形,那麼只能說是你自己沒做好,或者你攤上的老闆不怎麼滴:

    出國了,以為可以好好玩玩了,不怎麼利用好國外好的科研環境,盡知道玩了!那這一年時間就浪費了,回來就不要想按時畢業了。如果你運氣不好,剛好趕上博三你老闆的專案無法按時完成,需要你這種成熟勞動力接著幹,嗎沒辦法,你只能延期畢業!個人建議,有機會,必須得出去。而且出去後,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多學習,為你以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2 # 科比394942

    多數這種聯合培養的都是先在國內先發夠了畢業所需的論文再出去鍍金的。畢竟一年的時間風險還是有的,有可能做不出來滿意的實驗結果,也就沒成果。

    因為國內高校升副高多數都要求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所以還是要出去,博士期間出去價效比最高。

    如果畢業要求沒達到肯定會延期。畢業要求達到了看你和導師談判的結果。如果一定要按時畢業那就最好提前發夠畢業要求的文章,和導師談的時候態度堅決一點。

  • 3 # 小橋流水人家4534

    一般會,如果兩邊課題對接不好,個人又不能很快適應國外學習、生活,很可能在國外的一年就打水漂了,最多也就落個“開眼界”。不過,這“開眼界”也是非常值得的!當然,也有不影響畢業期限的,我家小博士就沒受任何影響,兩邊無縫對接,到美國的第二天就直接進入了工作狀態。在美國時,博士論文就已全部完成,9月份回國後,換駕照、辦回國手續、論文送審,一氣呵成,9月下旬全部搞定,10中旬盲審結果全部回來,12月順利答辯。

  • 4 # 一心菌

    確實會的,因為本身來講博士想要正常畢業就很難了。如果要出國交流一年,再回來想正常畢業就更難了。

    當然如果你的成果出來比較快,那麼也是有可能的,首先要達到畢業的出口要求,一般是論文要求。其次是你要完成大論文,大論文要透過專家的評審。

    這裡面最難的是小論文,然後是大論文的創新點是否夠紮實。我每天最糾結的就是創新點了,因為你會發現你不管做什麼研究很多都被前人做過了,想要全心開闢一個領域或者方向是幾乎不可能的。你需要在別人的基礎上去尋找一個小小的突破點,然後要學著自圓其說,一定要說服導師和其他評閱人。

    不過我覺得博士延遲畢業也算正常了,因為就目前來看博士延期畢業率高達56%。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按時畢業。所以要放平心態,安心做研究,早日出成果,也就能早日畢業了。

  • 5 # 高校人才真經

    謝謝邀請。申請國外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博士畢業時間沒有什麼關係,多數聯合培養期間的成果也可以作為博士畢業的成果,所以一般不會影響到畢業,除非這一年時間影響到老師的某個專案,老師要多留你一年半載。而且目前大部分博士生培養都是採用彈性學制,所謂正常畢業時間,3年算正常、4年5年也算。

    海外聯合培養,正式名稱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最早基本都是一年期聯合培養,後來又增加了攻讀博士學位的專案。雖然不能拿海外大學的博士學位,但在讀博士生申請海外名校聯合培養仍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前些年,有一年海外聯合培養就可以按有海外學術經歷博士招聘,同等條件下是優於純國內博士的。

    但是,由於一年期聯合培養博士在國外是花國家的錢,境外導師不出錢,對學生管理就沒那麼上心,而國內對學生的考核管理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近年來,聯合培養博士的口碑有所下降。我之前有個特別好的朋友,博士期間去德州農工聯合培養一年,其間也就發了一篇論文,其他時間倒是學會了做飯、燒烤等等。但他在那邊做了一些國內做不了的實驗,也算沒白去。當然,也有做的很好的,畢竟,能選拔出去聯合培養的博士都屬於比較優秀的,稍微自律一點都會有收穫。

    最近幾年,聯合培養博士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接觸境外導師,然後博士畢業後可以聯絡這位導師到做他的博士後,這也是很多聯合培養博士的最終選擇。

  • 6 # MrJackZhang

    在國內讀博期間的出國之路——國家公派研究生專案:

    為什麼先從這樣一個出國專案說起呢?因為它是國家資助的公派研究生專案,對GPA沒有硬性要求,並且這種專案對外語水平的要求是各種出國方式當中相對較低的。

    我們知道,一個人只要有機會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他的外語水平一般都會突飛猛進。但是問題在於,如果在國內時無法獲得足夠的外語考試成績,他便很難獲得(非自費)出國學習的機會,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反之出過國便容易學好外語,學好外語便容易出國,這就是一個良性迴圈。很多人會被卡在外語這樣一道坎上從而與遠方的世界失之交臂,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給了這些同學一個絕佳的出國交流機會。

    另外,公費出國聯合培養意味著國外接收方的培養負擔很輕,不會因為外國導師Funding不足而影響招收名額——還沒出國便有資金支援,這可是非常給力的!要知道很多可能的合作機會都是因為導師Funding不足而擱淺的,哪怕你的工作方向和個人能力與國外導師的需求非常匹配,沒有錢,全都是空談。

    如果博士期間所在工作組與國外實驗室有合作專案或者友好關係,有的時候聯合培養只是老闆之間打一聲招呼的問題,這等好事,據我所知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深入的瞭解。

    我在美國這些年裡,一起工作過的聯培博士生也有不少了,他們有的已經回國,有的還在美國工作,有的回國之後又再次回到美國從事研究和其他相關工作。但無一例外地,他們都對自己這一到兩年的出國經歷非常滿意。

    ——關於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國內的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對比西方而言,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甚至從國內就業而言,不僅企事業單位,高校招聘也往往更加青睞於海歸或者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因此作為已經在國內讀博的同學們,能夠參與一次國家組織的聯合培養專案,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開拓視野,為自己未來簡歷增添亮點的絕佳機會。

    申請篇

    其實這裡主要談一下申請的感受。我為什麼申請聯合培養?正如第一段所提到的,現實一點說,出國經歷是找工作的一份很好的加分項。其次對於做科研而言,西方國家的科學發展程度目前仍然領先不少,出來學習不僅為自己開拓了眼界,對於國內外實驗室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搭建一個平臺。再有,“世界那麼大,我想出來走走”,一直在國內待久了,多少會因為周圍同學曬出得國外經歷而產生興趣,萌發對外面的世界的興趣,這也不失為一份寶貴的人生經歷。

    而對於申請經歷而言,最開始我是非常擔憂的(性格也比較謹小慎微),擔心自己的硬體不夠份量做敲門磚,擔心自己的表達不夠好,擔心自己最終努力了一把,卻因為種種原因被刷掉。但是我的經歷恰恰證明了不去試一次怎麼知道自己不可以?首先在充分了解自己欠缺的硬體後,那麼就需要用軟體的事實去充分的包裝自己(在此我強調一定要是事實,不可以欺騙或者虛假)。從蒐集資料,瞭解專案,未雨綢繆開始做起,積極準備英語,在網上查詢資料,諮詢老師等等…...本著“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導師,一流的學生”的三個一流原則,按照興趣,科研方向等開始篩選心儀的國外導師,積極勇敢的套磁。認真準備研究計劃,按照CSC的要求準備申請材料。一路走下來,從擔憂,懵圈,焦急,等待,走到準備出國,來到美國,直到即將結束聯培,回想來路,我從中不僅僅收穫了一次來發達國家生活學習的體驗,雙方導師給予的機會,更是鍛鍊了自我,培養了“不打無準備的仗”的能力。

    生活篇

    在來美國之前,我對於美國生活的印象:出門無法方便的坐到公共交通;天一黑絕對不能出門;到處都是流浪漢;隨時隨地都得準備好一部分零錢,遇到搶劫時候逃命用……總的來說就是資本主義水深火熱的生活。這大概來源於在國內時聽到或看到的新聞,傳言等。因此在來美之前,我是比較擔心和焦慮的。尋找住處的時候,我對於房子的標準第一關鍵因素就是安全,其次是地理位置,價位,周邊設施等。萬幸,我在來美前就找到了還不錯的公寓。

    來到美國之後,之前對於美國的印象幾乎都被推翻(僅代表大波士頓地區)。在大波士頓區域,最方便的莫過於公共交通,出門地鐵公交十分方便,免去了買車開車的麻煩。此外由於住在治安良好的區域,夜晚10點路上仍然有車流及匆匆回家或夜跑的人們,相對安全。吃不慣美國食物,也能夠很快找到附近的中餐廳,尤其是學習工作的附近,美食廣場,中餐車步行2,3分鐘即可到達。若想自己做食物,去往中國城中國超市也十分方便。

    在此我想提到兩點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 、感謝與對不起

    以感謝與對不起為題其實比較狹隘,想要談的更多的是禮貌。朋友同事同學間,每次碰面都會打招呼,“How are you?!”的回答也決不再是“Fine, Thank you! And you?”;打噴嚏咳嗽不再單單是自己的事情,也許會有小夥伴“bless you“,而自己一定會說“excuse me”;晚上回家大家也會道一聲再見,晚安。

    最為驚訝的莫過於在公交車上,當人們上車下車時,近一半的人都會友好的向司機道謝。而美國的公交車也人性化的考慮到了行動不方便的人士,如遇到老年人或者殘疾人,他們會將上下車一邊的車傾斜(可能是釋放了一些車胎氣),方便老人或殘疾人上下車,隨後再恢復正常。在這裡,當你哪怕幫助了對方一點點,或者減輕了對方一點點麻煩,即使就是幫忙開了下門,對方都會感謝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似乎每天的心情都會變得很好。

    2、購物

    這裡最想要說的是美國購物的退換貨。沒有出國前,在國內網購還是挺令人擔憂的,質量如何,大小怎麼樣都無法透過簡單的買家秀得到。但是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商家提供無理由退換貨(有天數限制),甚至將退貨郵寄所需的label都一起寄過來,如果你需要退貨,你只需要包好貼上label,扔在郵箱或郵局即可。大小不合適?退!質量覺得不好?退!買回來發現不喜歡?退!

    再有就是美國商家的服務態度,以星巴克為例,我經常在樓下星巴克買咖啡,曾遇到幾次下單後無貨的情況,服務員除了幫忙換了同等價位的東西后還會萬分抱歉的贈予一些gift card。

    科研篇

    以出國為深造目的的同學可能更關心的是聯合培養的科研經歷。其實這一點要因人而異,不排除一部分同學出國後到了相對條件更不好的地方,或者遇到無人指導成日旅遊玩耍的情況。但是至少在波士頓,頂尖高校雲集的地方,我自己包括我遇到的同來的CSC小夥伴們都是非常忙碌於科研的。

    進入實驗室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實驗室安全培訓。只有經過了安全培訓後,才能夠拿到學校以及實驗室的ID卡。這一點是國內眾多高校實驗室缺失的部分。但是實驗室安全恰恰是尤為關鍵甚至有時是致命的。國外好一點的實驗室大多硬體設施相對齊全,日常實驗所需要使用的儀器裝置,基本可以滿足,甚至條件會更好。但是無論是公共儀器還是實驗室自己的儀器,都有相關的規定,在首次使用前必須接受培訓,確保基本掌握儀器的使用後才可以預約。

    實驗室的氛圍與國內相差不大,實驗材料的交換以及資訊的交流非常通暢,沒有明顯的隔閡,感覺非常自在。但是相對壓力會比較大,在交流中會發現周圍的人都是學霸天才尖子生,自己的水平不足一下子就凸顯了出來,但是應用那句名言“見賢思齊焉”,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透過與強者的交流,當年很多想不通的問題,突然一下子迎刃而解。

    此外,國外不管是研究所還是高校都會有豐富多彩的課題報告,可以大大的開拓視野,培養興趣。我在剛來實驗時就選擇旁聽了一門課程,以期彌補自己跨學科欠下的一些理論知識。

    語言篇

    科學領域的主流語言應該就是英語,因此即使在國內讀博,理論上,英語閱讀應該不會太差,但是出國後,我們遇到的並不僅僅是文獻,更多的是與人的交流,因此英語口語交流也是一大問題。但這也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鍛鍊英語口語的好機會。

    剛來到美國時,我也曾遇到嚴重的交流問題,例如在實驗室與導師和同學之間,討論課題時,往往需要對方解釋很多遍才能理解個6分左右;在去餐廳或星巴克買餐時,望著完全看不懂的選單,與服務員打著手語都費勁。試想當初託福口語也能考到20多分(也許這成績對於一些學霸而言還是戰五渣),一出國才發現“實戰經驗”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美國,除了與實驗室的同學多多交流(不僅僅指科研)外,還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與當地的人聊天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鍛鍊口語交流,勇氣是第一步,能力是第二步。甚至有機會,還可以在旅行的途中認識朋友。

    感謝

    其實這一份感想寫的有些流水賬,很多的感受是需要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悟,我的經歷僅僅是一份瞭解。太多的努力,太多的工作,太多的故事,並不是簡單的幾頁紙能夠說得清楚的,因此我也非常鼓勵有意向出來走一遭的同學們自己親身體驗一番,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故事,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美國並非是天堂(文章中我舉了一些好的例子,當然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不如國內的地方),但至少在我的經歷中,它也並非是地獄,取長補短,多發現美好的事物,多關注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是我對於出國聯培的一份感受。

    能夠獲得國家的資助出來聯合培養,不僅僅是從自身要求要對得起這份支援,

  • 7 # CC學姐

    我們先來假設一種情況,博士一年級在國內,順便申請海外名校聯合培養,博士二年級出國,博士三年級回來正常畢業。對於這樣一種情況,並不會讓你延期一年的。

    對於是否延期,焦點不在於你是否出國聯合培養一年,而是在於你是否滿足了所在學校的畢業要求。比如說學校要求發一篇SCI才能博士畢業,但是你沒有滿足這個要求,無論你是否中途出國都不能畢業了。或者有的博士生工作量太小,對這一領域沒有貢獻,也不能畢業。

    所以,重點是不在於你是否出國,而是在於你是否達到畢業要求。

  • 8 # 你在聽嗎86

    我身邊很多這樣的情況,應該要分專業和導師不同情況而定。

    一般出國交流分兩種:一是所謂的國家公派,這包括基金委支援,或是中國和其他國家合作專案,這都是國家出錢;二是你的導師自己出錢,這由合作專案決定。我身邊這兩種情況都有。

    至於這影不影響畢業,很多因素,一個是導師決定,一個是國家政策。如果導師有特別的考量,他可能會讓你延期。博士延期一年兩年在業內其實是正常現在,這也不光由你出國決定,還有你完成專案進度,達沒達到畢業要求等等,學生如果要讀博士,要有心裡準備。

    至於國家政策,這個浮動就比較大,國家政策會隨著國家國際情況而變動。現在,一般國家公派出國,由於是國家出錢,要求你回國後必須完成在國內服務兩年。這會影響你後續的很多安排,比如現在國內很多頭銜的申請(比如青年千人計劃)要求的前提就包括你必須完成這個回國兩年服務的政策。因為很多公派出國的學生,自己要求延期來應對這個政策,因為很多學生公派出國回來後到畢業的時間不足兩年,然後畢業馬上出國做博士後的話,就違反了這個政策。

    另外,現在一般出國都是碩士博士連讀在一起算,如果只是博士三年,確實時間太短。

    如果是我說的導師自己出錢,或是接受方學校出錢,就沒有回國年限的要求。

    很多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你要根據自己實際的環境,以及未來規劃來決定。延期畢業也不一定是壞事,我就是延期一年,畢業要求達到後,是我自己主動延期的,我也不是國家公派,也正是因為延期一年,我後來正好趕上一個很好的國外博士後的機會。

  • 9 # 堅恆勇毅

    多數會延期一年。

    為什麼會延期呢?就是在境外的一年時間,你沒有真正展開科研工作。而且往往境內外的兩個課題方向不一致。再有就是同學的自律性比較差,在境外不花那方面導師的錢,那邊教授管的比較松,自己就變成了遊山玩水。總之多數這種情況都會延期,少數比較幸運比較自律的同學可以事半功倍,達到促進提高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痛比生離死別的痛還要難熬,老公,我想你想的要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