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條件,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留學熱是一直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動則十幾萬,幾百萬的投入,真的值得嗎?留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什麼意義呢?
4
回覆列表
  • 1 # AloneSfl

    很多知友都是以“出國能鍛鍊一個人的獨立性”這個中心思想來說的。可留學這件事需要的,有哪裡僅僅是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找房子,準備考試,面對病痛那麼簡單?在一個人際關係、社會認知都被清零的環境裡,你如何克服懶惰,只靠自己找尋方向並且活下去,留學其實是這樣一個課題。

    有的人抱著畢業回國的想法,在華人圈裡,吃得開,平時會自己買買菜辦個手續也就夠了。

    有的人不僅做到了以上,還在學校裡廣交好友,和當地的外華人交流,想法改了,眼界開了。

    有的人不僅做到了以上,還要留在那個國家,全憑一己之力去認識當地的職業人士,找工作,去規劃自己在這個國家的未來。

    有的人不僅做到了以上,更要去改變那個社會,他們創業,創辦組織,創造出了這個國家本沒有的東西。

    以上這些人,並沒有什麼優劣,只不過是各自的需求與選擇而已。但毫無疑問,我會無比尊敬後者。

    偶爾回國,聽聞家鄉那邊,找工作、婚姻、買房皆由父母包辦的故事,不禁感嘆出國與在國內生活差異之大。對於留學生來說,父母除了提供錢財,能幫忙的其他事情非常之少。你是自己一個人面對著這個龐大又複雜的世界。

    很多機會,不會有人通知你,只能靠你自己去掌握。一個聚會,你不去主動認識人,也不要抱怨為什麼人家事事都辦得成你卻朋友甚少。你的禮儀不到位,改不掉遲到的毛病,就別怪自己得不到工作機會讓別人搶先。不要還玩在父母懷裡任性的那一套,每個人都在外面奮鬥,大家會互相扶持,但必須記住沒有任何人有義務為你的幼稚無限買單。

    因此很多在國內依賴性較強的人,留學之後也許往往會有很多不理解的事情。很多在國內挺正常的人,到了國外突然變成了“極品”。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環境更嚴苛了,這消耗了太多人的體力和精神力。不主動去做,就會被淘汰。不主動進步,就會得不到左右自己將來的力量。

    可與此同時,付出責任,你獲得的是“自由”。你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走向併為之努力。在國外,混得好和混得不好不開心的留學生,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否能主動去克服自己的不足,主動去想,去追求新的東西。累嗎?當然累,但是那些過著累而充實日子的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拍著胸脯,告訴你他有多麼不願離開這樣的生活,並且以此為傲。

  • 2 # 新文達國際教育

    出國留學的投出很大,基本上動輒就是幾十萬打底,那麼人們會選擇出國留學,可見出國留學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的。

    首先出國留學,不少人是衝著國外名校去的。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歐美國家排名靠前的巨多,此外中國排行靠前的大學,像清華、北大等等這些學校,可以知道競爭是有多激烈,所以去國外讀名校成為了另一個名校夢的途徑。

    再者,一些人所選的專業,可能國外有更好的教育專業配置,所以選擇出國留學,因為人都是喜歡選更好的。

    當然,出國留學的意義和目的,不只是侷限於知識的獲取,和名校的體驗。

    國外的文化和增加自己的閱歷也是出國留學的收穫,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風俗和差異,留學可以直接的體驗當地的一些有趣的文化和樂趣。

    俗話說的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說明了實踐是更好的老師,這份留學的體驗可以說是可以作為自己一生難忘的經歷,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會更加的開闊。

    對於不同的人而言,出國留學的經歷和意義也是不同的。

    可能是收穫豐裕的知識、也可能是收穫一份終生難忘的體驗和經歷、也可能在異國他鄉收穫一眾好友或是美好的邂逅。

  • 3 # 留學大實話老師

    很多人認為現在很多留學生出國就是為了一張畢業證,給自己的履歷上放上名牌大學的標籤,因此,留學動則十幾萬,幾百萬的投入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值得的一筆投資,說難聽點就是花錢買個學位證,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小編自己在國外生活學習10多年,對於出國留學這件事感受頗深,首先,在留學的過程你要不斷的自己去適應新的環境,不論是語言,文化背景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要去重新適應,這其實變相的讓我們在實踐中去學習和提升自己對未來未知的變數的一種應變的能力。其次,由於不論是國外的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都對學生的時間觀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不會像中國的老師那樣叮囑著你管著你,因此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且國外大學由於寬進嚴出的政策,因此學業壓力不比在中國大學的學生輕鬆,這就需要學生們去找到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去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自身的學業。另外,在出國留學生活中,由於環境的原因,學生們也開始慢慢學會去獨立生活和去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同時,在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下,也逐漸變得更堅強,敢於直面困難。

    因此,留學帶給我們的不止是一張畢業證書,而是讓我們有了更強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我們在一個新環境裡有了比同齡人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教會我們積極為人處世的態度,小編認為這才是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 4 # 留學不用等

    看到這個問題實在有太多的感觸了。

    類似的問題以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一直陸續出現在我們的平臺上。很多在讀的留學生乃至已經畢業走上職場的過來人都對此發表過感想。

    其中一位童鞋SamueLu,有著美國本科和澳洲雙研究生的背景,攻讀過國際關係+商科+國際金融,非常走心地留下了很多文字,總結性地留下了自己的感悟。

    分享在這裡大家一起看看吧!

    1:知道天有多高

    如果我不出國,我會平靜的在大學裡過完四年,打遊戲,戀愛,為考試熬夜,直到某一天穿上學士服拍下一張照片。

    感謝父母斥巨資把我送出國,讓我經歷了完全不一樣的八年。不僅僅收穫了文憑和一門拿得出手的第二語言。更收穫了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更加廣闊的視野。

    我遇到了來自天南地北不一樣的人,深入體驗了不一樣的文化和生活。墨西哥的海,曼哈頓人潮洶湧的時代廣場,法蘭克福喧囂的機場,辛辛那提鄉野的夏天Sunny,LA的紙醉金迷。以及無數走近我生活,又消失在人海中的朋友們,和他們每一個迥異的人生。

    這一段寶貴的經歷成就瞭如今的我,讓我經歷了我在國內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讓我知道了,這天有多高。

    2:知道了地有多深

    過去的八年絕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體驗過的黑暗時刻讓我知道了地有多深。友情,愛情,人性,時間,空間,遺憾,悔恨,我每寫下一個詞語腦子裡都會不停翻滾著無數我不願意回憶的人和事。

    錯誤,挫折,遺憾,留學在外的很多時候,沒有人能夠幫你分擔這些無形的壓力。很多時候你必須,也只能一個人扛過去。

    逃避解決不了問題,痛哭解決不了問題,沒有人能夠幫你,你只能,靠自己。現在的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再感到慌張和不安,更多的時候是腦子裡不停的想著對策。這些挫折成就了現在的我,我得到了很多,但也錯過了很多。留學不是隻讓你知道天有多高,更讓你知道地有多深。前幾天看到的一句話很好的描述了這種感受“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3:知道我在哪裡

    留學在外,尤其是18歲這一個三觀成形的時期,有無數個夜晚,你會有無數的時間自己和自己對話,你需要搞清楚這個世界,更需要認清你自己,瞭解你自己的定位。你身邊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一樣的身家背景。他們的經歷你無法複製,你得找到你自己的,適合的路,才能堅定的走下去

    4:知道世界不止有上下,也分左右

    你要學會自己做決定了,小到中午吃什麼,和什麼人接觸,選什麼課。大到以後幹什麼,在哪裡生活。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的答案。這很難,但很重要。還有很多很多,是你留學之後才會知道的。每一個人的留學路都不同,留學教給你的也會不同。我無法把這一切用文字的形式告訴你,只能想到什麼寫什麼,至於你會在留學中學到什麼,等你出去經歷過之後,時間會告訴你一切。

  • 5 # 雷哥考研MBA聯考

    留學的意義:

    1、增長自己的人生見識閱歷,讓自己贏在事業起跑線上。

     2、出國留學經歷會在我們簡歷上加分哦

    有留學經歷的在HR那兒更容易獲得面試機會。機會多一點。

    3、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健全的心智

    在異國他鄉,沒有熟悉的環境,親人朋友的陪伴,能更好的培養我們自己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因為你知道這幾年只能靠自己。

    所以留學的意義取決於你在留學階段是怎麼做的,如果你只是打遊戲、上網。那麼也只是把網咖搬運到外國去了。如果你是積極的學習,接觸新的朋友,努力的瞭解各自不同文化的差異。那麼你的留學經歷將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寶藏。

  • 6 # 三木造長弓

    一、我們出國除了金錢的流失,到底收穫了些什麼呢?

    中國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絡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可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華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絡。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 不輕易評判 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

    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在國外,你會發現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於是就沒有怪人了。

    二、這裡的教育原則是:學術獨立,人格尊重,理解寬容

    中國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絡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可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華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絡。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 不輕易評判 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

    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在國外,你會發現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於是就沒有怪人了。

    三、留學中還有一個好東西叫做真正的逆境教育,樂觀的精神。

    留學也有很多種選擇和麵貌,但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這個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學會自己挑戰生活。

    大多數西方人都是心態良好,充滿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競爭,更要有風度的道理。他們就算也會有時抱怨自己的失禮,或者國家政策,或者他人,但閒茶飯後的話題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如何從頭再來,去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比較正面積極一些。

    這是一種以榮譽、責任、表率,勇氣,剋制,自律,奉獻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出國留學並非是 能比他人過得好 的自動保票。如果出了國,見識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後,還要拘泥於 混得好 的各種標籤表象的話,那出國才真是有些浪費了。

    留學從來就沒有個統一的定義,究竟什麼樣全憑自己決定。

    不管到哪裡,你是什麼樣,你的社會就是什麼樣。你什麼樣,你留的學就是什麼樣。

    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選擇什麼,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後,也不能保證一定比別人好。

  • 7 # 速克

    說到留學生活,很多國內學子和家長都會給這種生活冠以諸如“高階”、“大氣”、“優雅”甚至是“奢華”之類的光環,認為只要到了另一片大陸就能變成另一種境況,甚至是脫胎換骨,重塑金身,不能否認,確實存在重獲新生飛黃騰達的國外生活,但同樣頹廢潦倒渾噩度日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所以,無論是已經踏上征途還是將要遠赴重洋,都需要對留學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四味”是留學過程的一個真實寫照,所謂“四味”,即苦、辣、酸、甜,在中國成語當中象徵著幸福、痛苦等各種境況,接下來逐一體味。

    首先是“苦”。初入留學,也許會有些許的興奮和新奇,但這些情緒很快就會被來自學習和生活的各種瑣事和與當地文化習慣的摩擦所蓋過。就我個人來舉例,剛剛來到學校,對於周邊環境的新鮮勁還沒過就收到了一個學生宿舍到期的訊息,原因是之前只申請了兩個月的宿舍,本以為可以續租,然而宿舍數量有限,已經訂滿。無奈只能外出租房,但是人生地不熟,而且語言上也存在障礙,也不懂規矩,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去房屋中介因為自己語言不好,並且不明白租房的基本程式,被請出房屋公司,並被告知下次帶翻譯過來;遇到了一個所謂的“學長”,趁火打劫,開出天價的轉租費等各種奇葩的事情;好在最後還是在一個月的通宵達旦的語言修煉之後經過幾番波折找到靠譜的當地房東。在此期間,也遇到過相同境況的中國同學,情況跟我類似,因為租不到房子打電話跟父母哭訴,然而身處國外,父母也是有心無力,只能給自己孩子多打錢,找人幫忙,但是有很多事情即便是有再多的錢也是無濟於事的,最終還是要自己按部就班地來。之所以“苦”,是因為身在異鄉,凡事都要靠自己,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獨立自然是苦不堪言。

    “辣”排第二,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的“辣”,其實是“熱”與“痛”混合在一起的感覺,就好像是在國外的學習一樣。當我們處理完了各種雜事之後,滿懷著熱忱開始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時,卻發現眼前出現的竟是一記迎頭痛擊。我們認為學習就是要努力地學習知識,把知識點背過,把練習做對做會就能夠得到最好的成績,然而現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國外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注重的是個性和創新,而不是刻板的背書。教授們在課堂上不喜歡講所謂的教材,而更熱衷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因為這些才是他們能夠獲得教授頭銜的資本。課本上的“死”知識則是學生們自己課下需要自學熟悉的東西,無需佔用課堂時間。同樣,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時候,教授們也會更青睞有自己創意的學生,對於“刻苦”背書的學員,就只能一笑而過了。在國外的學習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我們會不斷地因自己的努力而充滿熱情,也會因為考試成績的不如意而沮喪心痛,而這種“熱”和“痛”的不斷交替碰撞,就形成了求學路上的“辣”。

    一提到“酸”,毫無疑問大家能想到的就是辛酸。這種辛酸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是國內小夥伴們對我們的“嚮往”。身在異鄉的留學生在朋友圈裡最多的是旅行的照片,只要這種朋友圈一發,下面必定會出現各種羨慕的評論,甚至還會有些嫉妒的酸話,但是國內的朋友們可能不會想到,大部分留學生也就只有旅行的時候有心情和時間來發朋友圈,其餘的時間可能真的都是在圖書館裡為了essay和paper閉關,這種狀態下幾乎是不會有空閒去發朋友圈的。如果旅遊這種情況下還不髮圈,那可能真的“失聯”了。另一方面,留學生沒時間髮圈,不代表他們不去刷,在刷的過程當中或許就會看到國內的同窗在一起胡吃海喝的朋友圈、結婚生子的朋友圈、升職加薪的朋友圈、家庭團聚生活美滿的朋友圈等等,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朋友圈真的會觸動海外遊子的心絃,因為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任何一個,對於一個留學生來講都是莫大的奢侈,隨之而來可能是眼睛和鼻子的酸澀。就像一開始說的那樣,很多人對於留學生活的概念是祥和的Sunny,靜謐的夜晚,墨香的圖書館以及愜意的咖啡廳,但是Sunny下必有陰影,夜晚會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圖書館裡也會有拿著酸澀的咖啡趴在書桌上酣睡的人。

    說了這麼多負面的資訊,如果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還有耐心在看下去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就要嚐到“甜頭”了。當你覺得“苦”不再是苦的時候,那麼證明你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獨立生活的能力;當你覺得無“辣”不歡之時,你已經走在了高等學術的道路上;當你能夠坦然面對朋友圈,內心不再有波動的時候,這證明你在海外的生活已不再辛酸。那麼這三條都實現了之後你得到的就是真正的“甜”,那就是自由。海外的制度比較嚴格,規定也特別的細緻,細緻到你清理容積10升的水池時需要多少毫升的清潔劑,在我們已經熟悉了“少許”和“適量”的生活時,這些“嚴苛”的東西確實是讓人頭痛,但經歷過這些摩擦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嚴苛的制度之下,你的生活會無比的自由。就好像海邊的一塊石頭,稜角分明的時候,任何一個海浪都是巨大的衝擊,但當這塊石頭被沖刷成鵝卵石之後,哪怕是海嘯,也只是輕輕的一個撫摸。

    早年留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國外的生活好山好水好寂寞,國內的生活好髒好擠好快活,當我們有了漂洋過海的信念之後,隨著時間的洗禮,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今後的好山好水好快活。

  • 8 # 甜甜圈Igril

    經歷過留學的人才會懂,其實留學是一種修行,是把你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有獨立的活下去的勇氣和能力;當你見識到不同文化背景,會讓一個人的行為思想經產生鉅變,你會變得更加包容,不再被偏見、經驗所左右,從而對文化、對事物的認知會變得更加寬廣,這種包容性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堅持過什麼小習慣讓你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