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碰見不順著他的事兒,就會大喊大叫的發脾氣,還會摔手邊的東西。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怎麼預防呢?
7
回覆列表
  • 1 # 崔玉濤育學園

    面對寶寶發脾氣,家長們該做些什麼?又該不做什麼?

    找到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事實上,當新生兒餓了困了累了,甚至生病不舒服了,就已經會發脾氣了。不過,他們的表現方式往往比較單一,就是哭!擁抱、餵奶等安撫往往非常奏效。

    隨時月齡的增長,寶寶情感豐富了,尤其當他們感覺到了孤獨、被忽視、氣憤,就會發脾氣。然而,寶寶還不會用說話表達,只好用扔東西、尖叫等方式發洩情緒或吸引關注。

    還有一個詞,叫terrible two,直譯是“可怕的兩歲”,寶寶在兩歲左右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對於家長的各種建議,寶寶隨口就說“不”;看見家長做什麼,寶寶都想模仿一番,稍不如意就“撒潑兒”。

    “說了多少遍不要把飯菜扔在地上,寶寶不僅不聽,還邊扔邊觀察我的反應。我想收拾掉,寶寶就大哭。”“吃蘋果,切成小塊的不吃,必須要拿著整個蘋果啃!不然就發脾氣。”“我說別跪在廚房地磚上,太涼!寶寶不樂意,直接五體投地大字鋪開。”

    其實,面對所謂的terrible two,家長們大可不必恐慌。本質上,這是父母在為寶寶制定規矩的同時,寶寶也在試圖掌控自己的命運!隨著寶寶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透過指揮他人產生成就感,透過自己做一些事情宣告獨立!

    一般來說,寶寶發脾氣的頻率和強度會在3歲半以後降低。不管任何時候,寶寶的行為都不應該傷害自己或他人,或者破壞財物。這是底線!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從成人視角看待寶寶發脾氣,甚至為寶寶貼上“脾氣暴躁”的標籤。一些人還喜歡用“頭上兩個旋兒”、“白羊座”、“額頭青筋”什麼的,來證明寶寶愛發脾氣是天生註定。在小編看來,這些不過是家長不作為的託辭罷了!只有正確地瞭解和看待寶寶發脾氣,才能對症下藥,引導寶寶成為一個情緒掌控高手!

    當寶寶發脾氣……

    找到了寶寶發脾氣的原因之後,家長們要慎重使用寶寶想要的東西來獎勵他。這會讓寶寶認為,發脾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因為可以達成目的。

    冷靜處理,儘可能平靜。

    記住!家長是寶寶學習處理憤怒情緒的一面鏡子。

    試想,當寶寶大發脾氣,如果你的火氣也“蹭”地上來,並因此大吼大叫,甚至暴力相向,會對寶寶產生什麼樣的示範效應呢?

    家長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儘可能壓制自己的怒火,如果實在控制不住,稍微離開一下吧!可以假裝忙碌,忽視寶寶,當寶寶看到自己發脾氣對你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可能就此作罷;家長也可以故意在一旁做寶寶可能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大聲念繪本,研究新玩具),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在公共場合,寶寶“一哭二鬧三打滾兒”,儘快把寶寶帶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比如樓梯間或者車上,幫助寶寶冷靜下來。儘管過程可能有點尷尬,但是放心,有孩子的人都懂!不用因為覺得丟了面子失了禮節而遷怒於寶寶。

    當寶寶正在氣頭上,不要嘗試講道理

    很多時候家長會發現,即使是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寶寶對所謂“講道理”也聽不進去。這是因為寶寶在1歲後進入自我意識快速發展期,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自己想幹什麼、想要什麼、想去哪裡,在寶寶眼裡不存在對錯,是非對錯並不是他們進行行為判斷的標準,一切都是以“我想”作為直接導向的。

    因此,當寶寶正在氣頭上,說教幾乎更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家長們不妨換個角度想一下:當你情緒失控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發洩和慰藉,而不是“擺事實,講道理”,對嗎?寶寶也一樣。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給寶寶適當的選擇權,都是慰藉的方式。

    當寶寶執意要買一輛小汽車玩具,跟正在哭鬧的寶寶說“你想不想去坐旋轉木馬”顯然比“你已經有很多玩具汽車了,你根本玩不過來,不要再買了”要管用。當寶寶四仰八叉躺在冰涼的廚房地磚上,不妨問寶寶,“媽媽給你講故事好嗎?你快點去拿繪本。”

    有時,寶寶需要透過嘗試和犯錯誤來完全理解規矩。家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付出一些代價,得到教訓,也是減少無理取鬧的方法之一。

    如何讓寶寶少發脾氣?

    崔醫生曾經在《崔神駕到》中說過:“建議家長把對事情的可接受度降低。另外,憑什麼你重視的事情孩子要同時重視?

    比如,寶寶想和大人一樣抓著整顆蘋果啃,只要寶寶咀嚼能力不錯,在家長的看護下,有什麼不可以呢?那就別切小塊唄!

    生活中,很多非原則性的事情,在一定的前提下,家長們不妨適當地退讓妥協。有的寶寶在乘車時,非得反覆迴圈聽某一首歌,也許你已經聽到厭煩,但是,為了保證駕車安全,大可以成全寶寶,何必和寶寶對著幹,然後人為地讓寶寶著急上火呢?給寶寶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感受到被尊重的寶寶自然不會一直無理取鬧。

    讓寶寶少發脾氣,說到底,還是家長應該儘量尊重寶寶:寶寶不想做的事情,家長可以暫時不強求他做;家長希望孩子做什麼,應該合理引導,而不是控制和包辦!

  • 2 # 貝貝豆育兒課堂

    你家寶寶脾氣超大?怎麼哄都不管用?一不順心就哭得震天響?面對寶寶發脾氣時的樣子,你是不是也時常感到束手無策?那這時候我們的媽媽需要怎麼辦呢?首先記住至關緊要的一點:千萬不要和當眾發脾氣的寶寶講道理,這可能不是安撫而是激怒!

    為什麼這麼說,那我們回想一下每次你嘗試講道理寶寶聽進去了嗎?是不是有時候反而鬧得更厲害了呢?其實對於寶寶,尤其是1歲-2歲之間剛剛開始發展自我意識的寶Bora講,他們才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認知,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你所謂的講道理正在憤怒中的寶寶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會鬧得更厲害。

    隨著寶寶長大,可能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有時候因為大人的某項阻礙,會當眾引發寶寶大發脾氣,又哭又鬧。當著他人的面總會把我們搞的很尷尬,不知道如何是好。越安撫反而寶寶鬧得越兇,講的道理也好不管用。

    其實這時候我們當媽媽的首先要冷靜下來,明白寶寶還小無法很好的控制情緒。其實寶寶們發脾氣無外乎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之類的情況,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時很容易可以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的,讓他忘記剛剛想要的東西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轉移注意力往往是最有效的一點。

    如果寶寶哭鬧的特別厲害,這時候我們不如把寶寶摟在懷裡,讓他哭一會,然後說一些“寶寶乖,媽媽愛你”之類的話語,等寶寶平靜下來,我們再去講剛剛的事情那個髒不要碰;那個危險不能要等等,千萬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其實寶寶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得多,只是表達能力不完善表達不出來罷了,切記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很重要。

    寶寶發脾氣對於我們而言,是很頭疼的,所以為了避免頭疼,我們應該提前準備一些東西,以防止寶寶發脾氣,比如把家裡危險的東西,我們不願意寶寶玩的東西或者吃的東西,提前收好。如果寶寶不喜歡安穩待在床上或者安全座椅上,我們不如提前在周圍裝飾一些掛件,引起寶寶的注意,這樣寶寶就不會那麼抗拒了,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了。所以日常的細節同樣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留學美國應該如何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