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父母親人的工作單位,有的學校老師還透過學生畫自己家的車標來當作業,學校和老師這麼做對嗎?
34
回覆列表
  • 1 # 木下草廬

    非常不對。

    學校是什麼地方?教書育人的地方。

    老師詢問這一些,能更好的教書育人嗎?

    請問我家長的工作單位,我家的車標,和我未來的進步發展有任何關係嗎?

    我實在非常懷疑老師問這些問題的動機,但是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外界環境,選擇不了自己的老師,就做好自己。

    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

  • 2 # 說戲君

    主要一點,目的,瞭解學生家庭背景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知道,在學校裡,國家為了給家庭貧困的學生求學的機會,每一年都會下發助學金,給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資金支援,而助學金的分發,則需要學生提供家庭背景,因為不乏一些學生虛報自己家庭情況,用來獲取助學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去了解申請助學金同學的家庭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它是給學生公平公正的一個渠道,百利而無害的!

    但是如果學校沒有目的的情況,去獲取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假如學校本身設定一定的助學金,那麼無可厚非,這是可接受的,而沒有任何緣由的去獲取這些資訊,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必要的,學生自尊心強,可能對自己家裡有很多難言之隱,學校透過各種渠道去打探學生家庭背景,那麼這樣,既不利於學生髮展,又對學校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沒有明確目的的情況下,我認為學校無必要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評論交流!

  • 3 # 仙人掌1109

    不是老師的特別是沒有當過班主任老師的可能永遠不會理解學校、老師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幹什麼,認為不必要甚至老師別有用心!如果你填報過各種表格你就知道了,不瞭解不行啊,不瞭解你就不能準確填報這些表格,你就完不成任務,你就要挨批評。哪個老師閒的沒事愛管那麼多閒事?還有作文、週記、生字、配套練、聽寫……那麼多的作業要閱,要研究教材、要寫教案、要處理班務、要參加教研活動、要參加政治學習、要寫學習筆記心得、還要完成各種臨時任務,還要管自己的家人、家庭,唉,累啊!當然,別有用心的也有,但那是極個別極個別的!

  • 4 # 湘基礎教育資訊中心

    首先要弄清楚學校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是因為教學需要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別走用心的話,那就影響不太好了。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是廣大學生的重要課程。

  • 5 # 耀好好學習啊

    一、瞭解學生的內容要細化。對學生的瞭解既要深入又要全面。作為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確定學生的學識水平,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從而有的放矢地指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身心狀況。學校是培養學生成長的地方,而學生的成長不僅有賴於學校的培養教育,還和個人的家庭背景有極大的關係。事實證明,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質。而那些所謂“差生”或者是在各個方面容易出錯的學生,多數是由於家庭環境不太理想,如:父母性格暴躁、行為習慣不良或父母離異等。因此,瞭解學生家庭背景對於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點,卻正是許多教師工作中最容易忽視的。總認為是班主任老師的事。而學生的身心狀況,即身體發育特徵、心理年齡特徵、性格特徵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瞭解了這些情況,教師才能在學業負擔、勞動強度、體育鍛煉、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各方面分別處理,因材施教,取得最佳教育教學效果。二、瞭解學生的方法要得當。瞭解學生的方法很多。如個人談話、走訪家長、側面詢問、問卷調查等等。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多種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採用個人談話或走訪家長的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或因勢利導,或循循善誘,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他的愛,從而把教師當作知心朋友,而不是產生敵對心理。這樣,教師才能瞭解到真實情況。除了專門地蒐集資訊、瞭解情況外,教師還可透過平時對學生的細心觀察,瞭解學生在學習、工作、課外活動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對於所掌握的學生情況,教師要認真分析,確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太好的,哪些需要給學生當面指出,哪些需要側面暗示,哪些是可公開讓大家借鑑的,哪些屬於學生的私人秘密。在處理這引起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徵,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便於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教師在瞭解學生過程中,也要及時發現學生具有的特殊才能,如:有的學生具有繪畫才能,有的學生具有音樂才能,有的學生具有文學才能,教師應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為他們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以促進他們發展成才。三、瞭解學生的態度要端正。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全面瞭解學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而不能只把瞭解學生當作一項任務敷衍了事。全面瞭解學生必須基於對學生的滿腔熱愛上,教師必須本著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更好地培養教育學生這一原則去了解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要把了解學生和搞好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管學生原有基礎如何,都不能輕視、歧視,而要對學生保持一顆愛心,一視同仁。這樣,才有可能全面瞭解所有學生。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掌握學生的真實狀況,為切實搞好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和幫助。

  • 6 # 香如故兮

    不對,不應該變相調查學生的家庭背景,如果查到了學生的家庭背景,老師可能會自覺不自覺的區別對待學生,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一視同仁。

  • 7 # 咕咕和嚕嚕

    這個要分情況來看,我覺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獲取學生家庭資訊是為了透過學生父母的社會資源獲取便利,根據學生家庭情況把學生區別對待當然是不對的。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如果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幫助學生成長,那就沒有問題。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但絕對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學校生活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因此,瞭解學生的家庭、學生的成長環境就更有助於老師瞭解這個孩子性格的形成,瞭解他的優點和缺點等等,可以因材施教。原生家庭是對一個孩子成長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瞭解了家庭環境,有助於對孩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學校會要求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又一個詳細的瞭解,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

    因此,從更好地開展工作方面來看,老師瞭解學生家庭背景沒什們問題。但如果因此導致不公平或者老師存在私心就不對了。

    第二,老師瞭解家庭背景的方式也很重要。有時候隱晦的方式或者不恰當的方式會給人造成一種反感,好像背後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目的。題目中的方式顯然已經讓家長感到不舒服了。所以方式很重要。可以開門見山地溝通,或者透過電話溝通,家訪等各種方式。瞭解的深度和說話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瞭解的太深太細可能會讓人感覺沒有隱私,造成反感。

    第三,老師和家長的關係也會影響加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老師和家長前期對於孩子的情況有了充分的溝通,彼此之間建立了一種信任關係,那麼,對於家庭情況的瞭解就不會顯得太過唐突。因此,教師和家長的充分溝通和信任的建立也是重要的因素。

    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學校互相配合的,期待每個孩子都能遇上受益終身的老師,並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寶媽生個娃老十歲,有的卻逆生長?最大的原因是什麼?